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826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docx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

江苏东庐中学教学经验

一、东庐中学简介

  

(一)学校概况

   东庐中学是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一所农村初中,座落在秦淮河源头的东庐山下,风光旖旎的中山湖畔。

作为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初中,我校与其他许多初中一样,曾长期处于硬件差、师资差、生源差和观念落后、手段落后、质量落后的“三差三后”状况。

学校从1999年开始尝试进行“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

   “东庐中学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六无’:

一是无辍学,学校学区内学生100%进入学校;二是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外流到城区学校上学的状况;三是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四是无不开课程;五是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违规补课;六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

而在这“六无”状态下,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几年来一直位居县、市前列。

   “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

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和学校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减轻了学生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引起了学校生活的深刻变化,校园生活回归了常态,所有学生都获得身体、心理、智力诸方面和谐的发展,学校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追寻取得实效的原因

   东庐中学从默默无闻到全国知名,不在于我们创造了多么伟大的业绩,坦率地讲,我们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多,也不见得做得更好。

那么,是什么让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实效呢?

   1.媒体视角

   《江苏教育》在对庐中的报道中有这样一段:

热爱的力量:

东庐人爱学生,爱得大,也爱得小;爱得深,也爱得细。

孩子们在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爱”中慢慢懂事,知道了尊重、回报、上进、自强……只有爱,才能直抵人心,才是塑造灵魂的力量。

彼此感动:

如果你是东庐的学生,你会被老师感动。

如果你是东庐的老师,你会被学生的懂事、纯真感动,会被校长的关怀、热忱感动,会被家长的信任、感激感动。

如果你是东庐的校长,你会被教工的拼搏、理解感动。

如果你只是个局外人,当你深入了解了这一切的时候,无疑地,你也会被深深地感动。

感动,是东庐校园的精神底色;感动,才是东庐师生教学精进的力量本源。

   2.专家感悟

   没有效率就没有素质教育---山东省张志勇厅长赴江浙教育考察随记之四:

    

   学习、总结、反思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

教育是简明的,教育是朴素的,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

   办学校还是办工厂----山东省张志勇厅长赴江浙教育考察随记之五:

   透过陈康金的教育实践,特别是他的人格特质,我想到“办学校还是办工厂”这样一个命题?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我觉得,我们现在有不少学校、不少校长不是在办学校,而是在办工厂。

办工厂与办学校是不同的。

办工厂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具有严明统一的操作纪律的工人,靠的是具有统一规格的高质量的产品,靠的是科层制的严格的管理,靠的是扩大生产规模去占领更大的市场,……如是观之,我们的许多学校不正是这么办的么?

   你看,不少学校在靠严格刚性的纪律约束着教师。

那这规章制度一册册的,抓在手里沉甸甸的,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你看,不少学校因为拥有多个校区而不得实行所谓的级部管理,这级部就像工厂里一个一个的车间。

你看,不少学校不是靠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来吸引生员,而是靠这些级部统一制造的“升学率”来维系着学校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学校里就读,并以此来换取更多的学费。

你看,不少学校的管理机制靠的是金钱。

钱,已经渗透进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我可以断言,当我们的学校越来越像工厂的时候,它离教育的本来面目也就越来越远了!

因为:

教育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而是靠人性来激励的;教育不是靠制度来约束的,而是靠理解和宽容来化育的;教育不是靠规模来发展的,而是靠培育英才来积累的。

   3.自我认识

   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

   良好的环境能促进一个人更好地完善自己。

教改的最高原则是激活各种积极因素,建立崭新的教学关系,促进教育生产力的提高。

我们只有建设亲善的生存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协调的互动环境,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教学改革才能充满活力。

   我们一直努力实现的是:

在校园里,每一位师生都能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欢乐和成功;师生结伴成长,大家对自己的学校都充满着一种感激之情,一种眷恋之情;在校园里,人人都享受着一份爱;人人都拥有发展的机会;人人都体验着追求的快乐。

   为此,我们既异想天开,又脚踏实地。

在“以人为本,教学合一”的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农村初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寻求农村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追求“合融教育”,积极打造合群、合作、合享的团队,倡导无形约束、有效劳动,崇尚“至博至淳”,着力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师生。

    二、本色的学校,本真的教育 

   这几年,我们的教改是为了革除阻碍学校发展的弊端,拨正前进的方向,激活各种积极因素,为更快更健康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如果说我校的教改形成了一定的关注度,便是得益于我们这样的朴素的价值追求:

一种包括校本教研在内的回归常态的生活,而非时尚、新潮的气派。

   

(一)朴素的价值追求            

   1、教育思想端正

   ①坚持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管理。

庐中人坚信学校管理的本质是思想的引领,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教学观,追求全面、全员、全程的质量,文化课考试在全县全市一直名列前茅,除所有“副科”教学规范有序有效外,还开设了32门拓展课和研修课。

无论是学校群体还是学生个人,都在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频频获得从县级到国家级的多项大奖。

起步之初,庐中人无法回避众多怀疑的目光,但庐中人从未动摇,执着地迈步向前,终于赢得了广泛关注和认同。

   ②有办好农村教育的崇高理想。

庐中人认为,农村中小学最应当追求“以人为本”,因为受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制约,无法享受优质教育的更多的是农村孩子。

通过教改,把农村教育搞好,让乡村孩子享有城区孩子、名校孩子同样的阳光,这应是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农村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因而,庐中的领导恪守“让乡村孩子享有城市孩子、名校孩子同样的阳光”的信念,不甘平庸,不畏艰辛,不辱使命,带领全体教师打造回归常态、丰富健康的校园生活,着力培养“爱生活、会学习、营养全、不缩水、有潜力”的庐中学生,努力把一所薄弱的农村初中打造得有声有色。

   2、校园生活回归常态

   东庐中学之所以没有转学、逃学、辍学的学生,之所以所有学生都获得身体、心理、智力诸方面和谐的发展,源于学校生活的丰富、温馨和健康。

   ①生活理念。

成就事业与享受生活,二者缺一不可。

与教学质量一样,东庐中学师生的校园生活令同行欣羡,庐中人追求的不是什么现代气派、时尚品味,而是一种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在内的、回归常态的生活。

我们认为,校园生活的回归其实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人性本质的回归;追求朴素的教育与追求朴素的生活本质是一致的,朴素意味着真实,真实意味着健康,健康意味着苦中有乐的和谐;学校的发展、人的发展,并非遥不可及,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全程的苦乐相随。

   ②生活内容。

学校坚持每天一节书法课,每周同唱一首歌,每月一次学生才艺展评,每学期一场运动会、一台文娱节目(上半年有全校性田径运动会、歌咏比赛、书法比赛;下半年有文娱汇演、初一拔河比赛、初二篮球联赛、初三足球联赛、英语口语演讲大赛)、两次大型报告会;坚持每届初三学生春季赴大都市观光一天,走进教育基地,走进风景名胜,走进知名大学;初一、初二年级每学期在县内观光实践一天,让学生走近大自然、走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校园小广播每日一播,有校园新闻,有重大时政,也有“老鼠爱大米”。

学校橱窗不停地展出学生的剪纸、编织、绘画、硬笔书法等艺术作品,也有“性知识问答”。

学生自编的《征帆报》让百科知识在此汇聚交流。

学校有鼓号队、排球队、美术班、舞蹈队等。

教师每学期举行篮球赛、男女乒乓球、羽毛球联赛、卡拉OK赛、文艺联欢活动。

暑假教师旅游不只是游山玩水,而是将休闲、观光与到各地名校观摩交流有机结合起来。

   3、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

   重视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才能抓住发展学校的内驱力、原动力,只有教师发展了,才会有教改的真正成功和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几年来,学校在塑造一支善于反思和终身学习的师资队伍方面做了有价值的尝试。

   一是努力把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创设出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二是在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体系的同时,努力营造人的幸福感,关注老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需要,注重期待,注重引导,创造条件,创造机遇,让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让他们感受职业的快乐,获得事业的成功。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校本教研推动下,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师在同步成长。

   我们的学生在成长中进步,在进步中求知,在求知中探索,在探索中体验,体验着人生的快乐,体验着生命的喜悦。

我们的教师在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探究,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体味,体味着自身的价值,体味着创造的幸福。

“一日三餐”式的教学工作,因为多了一份不断探究的动机,多了一份对自身价值的不懈追求,从而使其成为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我们由此而永葆教学的青春,学校由此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只是一种手段,一条路径,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教改激活了需要发展、也完全可以发展的人,因而这里的孩子有灵气,教师有锐气,学校有生气”.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1、深厚的师生情

东庐中学办学理念中有:

“关爱学生,让每个同学都得到发展”。

在东庐中学,师生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它以师生互相尊重、彼此学习为基础,体现了教学的社会属性。

   ①课堂洋溢人文关怀。

东庐中学的课堂教学是紧张的,学生思维密度大,师生互动频率高,压力处处可见,但师生关系是和谐的。

学生人格受到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受到高度关注;师生可以畅所欲言,可以相互质疑,甚至学生可以当堂指出老师教学中的差错,教师与学生可以协商确定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及进度。

课堂能经常听到这样的征询意见:

“同学们,我这样讲课行不行?

”“老师,我们认为这道题可以这样解。

”“这是××同学给我的启发”,课堂成为一个强力磁场,紧紧凝聚着师生的饱满而愉悦的情绪。

   ②课外充满师生情义。

东庐中学的师生随时随地可以聚在一起,探讨问题,如同在课内一样,照样争得面红耳赤。

师生经常举行同台竞技活动,如元旦师生足球赛、卡拉OK赛等,师生有时是伙伴不分彼此,有时是对手各不相让。

学校不设“校长信箱”,学生有看法有想法可以直接找校长,当面提建议、提意见;班主任与学生长期坚持开展以周记为主要形式的“心灵之约”交流活动,学生乐于向老师说真话,叙真情,老师以评语形式真情回复,疏导心理,指点迷津,引导做人。

   ③师生评价客观公正。

由于师生共用“讲学稿”,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双方给予了对方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也使相互的评判有了更切实的依据和更科学的标准,从学生作答“讲学稿”以及课堂参与度和效果上,教师能做出关于这个学生三维目标达成度等方面的客观评价;学生也可借此对教师的学识水平、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师德修养诸多方面做出大致准确的评判。

   2、真挚的同事情

   在东庐中学,没有激烈的人际冲突,没有重大的原则分歧。

校长主要精力不再用于做棘手的思想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教师对干群关系也不再敏感,不再担心领导心存偏见,厚此薄彼。

   ①思维的转变。

东庐中学办学理念中有:

“善待教师,让全校老师都获得成功”。

校领导认为,广大教职工是教改舞台的主角,承担最繁重、最艰辛的教育教学工作,因而校领导应常怀感民之心;广大教师认为,校领导是思想的引领者,是改革的筹划者,是业务的指导者,为教师的成功搭建了舞台,压力重、风险多,因而教师应常怀感激之情。

在东庐中学,没有谁是领导谁是群众的鲜明概念,只有分工的不同,更准确地说,所有东庐中学的人心中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庐中人”。

   ②人情的转变。

东庐中学积极营造家庭式的和谐团队。

平时哪家教工有个婚丧嫁娶或遇到困难,学校领导便到场帮助安排解决。

逢年过节,学校总要在电视台为教工点歌,送去温馨的祝福。

每年中秋节,校领导总要与客籍老师一同联欢,共度佳节。

同事谁家有个事,也是相互凑份子,送心意,不图多少,只图个热闹,图个人气。

   ③评价的转变。

教改使东庐中学建立了以定性评价、激励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

各种对应关系的评价与教学同行,与发展同行。

注重过程,尊重多元,评价的宽容和包容为教工营造了创新与提升的广阔空间。

如今的东庐中学福利待遇依然不高,但学校却在教改推动下成为广大教师员工价值实现的舞台,成为心灵诗意栖居的家园,因而它是温暖的、让人眷恋的。

   3、纯真的家校情

   东庐中学优化与社会各界的关系,并不依赖情感“公关”,而以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打造形象,社会各界的反应是检验学校形象的“试金石”。

   ①家长信赖学校。

东庐中学办学理念中有:

“尊重家长、让父老乡亲感到满意”工作中坚持接待家长有一张笑脸、有一声问候、有一张座位、有一杯茶水、有一番恳谈、有一条建议;要多换位思考,从家长的角度,思考我们该如何做,家长希望子女享受什么样的教育,经常与家长沟通,及时处理或耐心解释家长提出的意见与问题。

东庐中学对各类学习辅导用书说“不”,对双休日和寒暑假补课说“不”,家庭的经济负担大为减轻;对具有歧视性的快慢班说“不”,学困生受到充分尊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都说:

“孩子放在东庐中学读书,放心!

   ②社区感激学校。

东庐中学与社区交往的原则是:

依托社区,服务社区,引领社区风气。

学校体育设施、电教设备等资源慷慨地对社区开放。

学校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学校教工篮球队、工间操队等作为镇代表队参加全县比赛。

   ③领导支持教改。

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东庐中学的改革给予了高度肯定、充分信任和全力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利用不同的场合和机会,深刻阐释庐中教改的意义,倾力打造对外交流的窗口,使庐中经验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具示范意义,并在人事调配、招生政策、教师培训等诸多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省厅、市局、市县镇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也纷纷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为东庐中学深化教改、加快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三)初创的学校文化

   东庐中学学校文化战略纲要

   【核心理念】气法自然。

                  

   【校   训】至博至淳。

   【教育理念】在教学双元合一的基础上,追求教育之多元融通,简称为“合融教育”

   【学校愿景】乡土气和书卷气并重、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兼备的样板学校。

   【学校使命】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弘扬东庐文化,以人文精神辐射乡里;树立办学榜样,以教改经验造福一方。

   【管理理念】有效劳动,无形约束。

   【办学要略】构建“合融教育”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学校品牌。

   【学校宣言】教化之本,自学校始;学校之兴,自奋进始。

20世纪末期,吾校于困境中发轫,立足本色,抱朴求新,执著务实,励精图治,咀教改之英,茹创新之实,经数载拼搏,乃建言立范,初成教业。

  然则雄关漫道,进无止境。

为期庐中层楼更上,为求学子雏音尽展,我们深悟必以品牌立身、文化正心。

遂立志治校遵循气法自然之宗旨,兴学追求多元合融之精义;辅学以博,文质以淳;弘扬东庐文化、树立办学榜样,以人文精神辐射乡里,以教改经验造福一方。

我们将引八方智慧,举全校心力,凝神聚志,锲而不舍,力争尽早实现吾校美好愿景!

   【师生誓词】

   教师誓词:

我是东庐中学教师,我立志恪守“至博至淳”的校训,治学施教力求渊博精深,为人处世力求淳朴真诚。

我以培养学识广博、气质淳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己任,努力在工作中贯彻“合融”的教育理念,乐于本职,善于合作,诲人不倦,以东庐中学之荣为荣,与他人同进步,与学校共发展。

   学生誓词:

我是东庐中学学生,我宣誓:

信守“至博至淳”校训,认真求学,博闻灵动;积极修身,淳朴真诚。

志向高远而不忘乡土,持学以恒而日有所进。

我宣誓:

一举一动,当体现庐中学子形象;一言一语,当珍惜庐中学子名誉。

    三、朴实的“讲学稿”

   

(一)东庐“讲学稿”的产生

   东庐“讲学稿”的产生是以解决学校自身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在实践中去领悟素质教育精髓和新课程的教改理念,不断地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

   1.实践中的困惑

   “教学合一”教学改革前的学校状况:

 教育投入不足,技术装备差,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师资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流失严重;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片追”现象难以扭转。

   

(1)教学管理注重外在强化和结果量化导致较多负面反应。

①常规管理难到位,制度的目标与结果错位,六认真见实效难;②“主体”和“主导”的关系难把握:

一抓就死、一放就乱;③因材施教难操作,大班无法实施,分好差班是难分难解。

   

(2)教科研与教学实践相游离。

   (3)教师培养、培训与教学相脱节。

   (4)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相分离。

   课堂上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或根本不去育人,即使偶尔重视了德育也只是将其看作孤伶伶的与教学毫无关联的枯燥说教,造成了教育与教学的严重脱节。

   2.反思后的认识

   

(1)教育改革的全部意义在于深化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陷入功利主义,要重视教育理论和教育科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要以人为本(核心是以师生的发展为本)。

   

(2)教育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为。

   ①从西方300余年的现代教育发展一直到中国百余年现代教育的发生、发展过程看:

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的目的,几乎没有跳出是为了解决“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社会化、统一的基本素养要求与个性差异、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关系、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等基本矛盾,只不过是改革或左或右而已。

因此,改革的出路应该是在矛盾的两方之间寻求平衡,并找到其规律所在,即寻找结合点或者说寻找中间地带。

   ②从课堂教学来看:

实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整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整合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用教育智慧处理好四个关系: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发展;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教”的方式和“学”的实际效果相统一;教师的“讲导”和学生的“学思”和谐进行;需要我们不断增长教师的教育智慧.而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整合又是一个动态的、在教学活动过程进行的教育实践,这就需要将教师的“学习提升”和教师的“教学实践”融为一体,才能不断增长教师教育智慧。

我们认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致力于“教”与“学”的和谐的研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1999年我校开始进行“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

   3.探索中的实践

  

(1)“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的目的:

寻求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和结合点;探索改变农村初中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低下的局面,提高农村初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是课堂,结合点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3)改革的突破口:

改革备课模式:

实现“教学合一”抓好备课是关键;实现“教学合一”必须改革备课模式。

  (4)尝试后的收获:

“师徒结对制”和“集体备课制”的实施;自编“同步练习、单元测试卷”的尝试;运用“导学卡”预习的尝试(问题卡→预习卡→自读卡→导学卡);“目标教学”和“统一教案、师生共用”的实验。

  (5)备课模式的改革:

新的备课方式:

备课组集体编写“讲学稿”。

新的备课的特点:

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新的备课流程:

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6)二是规范办学行为。

不订教辅资料、取消补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辅导班,以“周周清”的形式,对当周不能过关的学生进行义务辅导。

   4.实践中的探索

   我们对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研究经历了从数学组、化学组到语文、英语、物理、政治组,再到历史、地理、生物组的逐步推广过程。

   与此同时,进行了“讲学稿”的界定、“讲学稿”的编写、“讲学稿”的使用等专题研讨,形成了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方式,构建了以校本教研为中心,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体系,与学校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东庐“讲学稿”的内涵界定

  《中国教师报》的评论:

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一个实践智慧的标本

   “讲学稿”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智慧的创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本土化”的标本。

正如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所说:

“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

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东庐中学“讲学稿”的成功经验再次向我们表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师资等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在短时间内有大面积提高,并不是所有教师突然提高了水平,关键是学生动了起来,教师的教学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三)东庐“讲学稿”的研制过程

   寒暑假备课:

寒暑假老师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主备教师备课:

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

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

   课前备课:

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视情况而定),了解学情,再次进行备课,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

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

   (四)东庐“讲学稿”的设计要求

   1.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

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

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探究性:

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层次性:

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开放性:

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创新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民主性:

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

让学生在做中学。

   2.总体要求:

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二,应注意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