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782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docx

注入产出剖面行业标准

目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通则………………………………………………………………………………………………1

3.1测井仪器设备…………………………………………………………………………………1

3.2图头……………………………………………………………………………………………1

3.3刻度……………………………………………………………………………………………1

3.4图面……………………………………………………………………………………………1

3.5测井深度………………………………………………………………………………………1

3.6测井速度………………………………………………………………………………………1

3.7数字记录………………………………………………………………………………………1

4注入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2

4.1放射性核素载体法示踪测井…………………………………………………………………2

4.2井温测井………………………………………………………………………………………2

4.3注入剖面组合仪测井…………………………………………………………………………2

4.4电磁流量测井…………………………………………………………………………………3

4.5生产测井组合仪(PLT)测井…………………………………………………………………3

5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4

5.1过环空集流点测油水两相流测井……………………………………………………………4

5.2过环空油水两相流产液剖面组合仪测井……………………………………………………5

5.3生产测井组合仪测井(DDL一Ⅲ)……………………………………………………………6

5.4放射性示踪组合测井(DDL一Ⅲ)…………………………………………………………7

附录A(资料性附录)注入、产出剖面测井仪器主要技术指标………………………………8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石油测井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陈晓华、赵平伟、徐金武、张志文、邓荣、蔡兵、史丽华。

注入、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入、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的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注入、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的质量监督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奉标准。

SY/T5132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3通则

3.1测井仪器设备

3.1.1测井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产品要求。

3.1.2各种测井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参见附录A。

3.2图头

测井原始资料图头应符合SY/T5132中图头的规定。

3.3刻度

各种测井仪器刻度应符合SY/T5132中刻度的规定。

3.4图面

3.4.1图面整洁、清晰、走纸均匀,纵横格线清楚。

曲线按规定格式摆放,布局合理,各项数据齐全准确。

3.4.2测井曲线横向比例按曲线变化范围选择,曲线显示清楚,交叉可辨,线条宽度不超过0.5mm。

3.4.3曲线连续变化,无抖、跳现象,若出现与井下条件无关的畸变及限幅等情况,应重复测量。

必要时更换仪器验证。

3.5测井深度

3.5.1以钻井方补心上平面为井深计算的零点值,记号深度标注清楚、准确。

每次测井应测量校深用的自然伽马曲线或磁性定位曲线。

3.5.2其他各项深度要求应符合SY/T5132中深度的规定。

3.6测井速度

3.6.1明记录要记录1min的测速标记和测速曲线,数字记录应记录测速数据。

3.6.2测速均匀,测量速度不超过规定值的±10%。

3.7数字记录

3.7.1数字记录与明记录应一致。

测井队在离开井场前应仔细检查数字记录是否正确,若发现漏记或数字记录与明记录不一致,应进行补测或重测。

3.7.2原始数字记录标识内容应填写齐全,标识内容包括井号、井段、曲线名称、测量日期、测井队别、文件号,同时标注主曲线和重复曲线的文件号。

3.7.3磁性介质记录应按资料处理中心要求的数据格式拷贝。

各条曲线深度对齐,曲线问的深度误差应在±0.2m以内。

4注入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4.1放射性核素载体法示踪测井

4.1.1自然伽马及放射性示踪曲线

4.1.1.1自然伽马曲线(基线)数值应符合本地区规律,与地层岩性吻合。

重复曲线与主曲线对比形状基本相同,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引进数控测井仪在±5%以内,重复测量井段50m。

4.1.1.2测速600m/h,横向比例为20API/图格,深度比例为1:

200(找漏曲线深度比例1:

500)。

4.1.1.3放射性示踪曲线与自然伽马曲线(基线)应采用统一的横向比例。

4.1.1.4放射性示踪曲线与自然伽马曲线(基线)至少保证一种比例曲线完整显示在图幅内。

4.1.1.5放射性示踪曲线应分层清楚,能够判别由示踪剂沾污引起的异常高值。

放射性示踪曲线应多次重复测量,直到相邻两次测井曲线形态基本一致为止。

4.1.2磁性定位曲线

4.1.2.1磁性定位(管柱曲线)与自然伽马(基线)、放射性示踪曲线应同时测量。

每张图上均应记录磁性定位曲线。

4.1.2.2曲线变化显示清楚,接箍信号峰幅度大于3cm,干扰信号幅度小于接箍信号幅度的l/3。

4.1.2.3磁性定位曲线上显示接箍、井下工具(封隔器、配水器)等的曲线特征清晰可辨。

4.1.3施工压力监测曲线

4.1.3.1放射性核素载体法示踪测井应同时监测施工压力曲线。

压力曲线应记录测前(开井状态下仪器在防喷管内停留时)、测基线、测重复基线、同位素释放、跟踪监测示踪曲线、测后等不同时间段的压力变化情况。

压力曲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压力。

4.1.3.2测前、测后(开井状态下仪器在防喷管内停留时),测基线和测放射性示踪曲线时的压力值保持稳定,允许误差应在±0.5MPa以内。

4.1.3.3释放放射性示踪剂、起下仪器测放射性示踪曲线时,压力变化应显示清楚。

在测井过程中中途更换仪器测井时,压力曲线可分别录取。

4.1.3.4根据压力曲线解释的施工压力(即仪器在防喷管内停留时的开井压力)应与施工设计相符,压力误差在±lMPa以内。

4.2井温测井

4.2.1井温测井采用下测方式,测量井段从目的井段以上50m开始,测至最下一个注入层以下50m静水部位。

4.2.2测速小于600m/h,深度比例为1:

200。

横向比例的选择应使井温曲线和微差井温曲线对应吸入层位变化明显,且不出记录纸。

一般情况,井温横向比例2℃/cm,微差井温横向比例0.2℃/cm。

4.2.3动态井温曲线应在正常注入条件下测量,异常部位重复测量应待井底温度场稳定后测量。

4.2.4静态井温曲线应在关井适当时间,待井底温度场稳定后测量。

测量时井口溢流不大于2m3/d。

4.2.5井温曲线在静水区温度显示应与该深度处地层温度一致。

4.2.6井温曲线重复测量井段50m,同一深度点井温误差应在±1℃以内。

4.2.7在正常情况下,井温仪器每三个月应校验一次仪器常数K值和零点温度T0值,拆卸修理后应重新校验。

4.3注入剖面组合仪测井

4.3.1测量参数

仪器应一次下井录取放射性核素载体法示踪、磁性定位、连续流量、井温和压力等参数。

4.3.2放射性核素载体法示踪、井温曲线

放射性核素载体法示踪、井温曲线质量要求应分别符合4.1和4.2的规定。

4.3.3流量曲线

4.3.3.1上提方式测量,测速应均匀。

测速600m/h,深度比例1:

200。

4.3.3.2在两个射孔层之间,流量曲线摆动幅度小于10%。

4.3.3.3零流量曲线应记录到最下一个吸液层底部以下10m,总流量曲线应记录到射孔层段顶部以上20m。

4.3.3.4重复整个测量井段,两条曲线重复相对误差应在±10%以内。

4.3.4压力曲线

4.3.4.1压力梯度曲线为上提测量连续曲线,测速600m/11,深度比例1:

200,横向比例1MPa/图格。

4.3.4.2压力曲线全条重复i霪I量,同一深度点压力误差应在±0.1MPa以内。

4.4电磁流量测井

4.4.1测量方式

电磁流量采用点测及连续方式测井,点测时依据套管接箍或射孔层顶、底界深度在磁性定位曲线上的显示读值进行校深,使测井深度与完井电测深度一致。

4.4.2磁性定位曲线

磁性定位曲线质量要求符合4.1.2的规定。

4.4.3电磁流量连续曲线

4.4.3.1采用下放仪器测量,测并速度应小于150m/h。

4.4.3.2总流量及零流量测量要求按4.3.3的规定。

4.4.3.3重复测量整个测量井段。

4.4.4电磁流量点测曲线

4.4.4.1在连续曲线正常的情况下,根据设计测点要求录取资料;在连续曲线不正常的情况下(特殊情况),除了根据设计测点要求录取资料外,射孔层部位应加密测点录取。

加密测点间距一般为1.0m。

4.4.4.2点测曲线应稳定,曲线录取时间应不少于60s,曲线波动应在±5%以内。

4.4.4.3点测曲线应重复测量第一测点(总流量)、主要吸液层(或层段)的上下测点、零流量测点等。

4.4.5测量误差

4.4.5.1第一测点(指全井)测量流量与井口计量误差应在±10%以内;点测流量重复测量在同一测点误差在±5%以内。

4.4.5.2连续曲线重复测量在同一深度流量测量误差应在±10%以内。

4.5生产测井组合仪(PLT)测井

4.5.1测量参数

生产测井组合仪一次下井应测量自然伽马0磁性定位、井温i压力、流量等参数。

至少有一张原图应同时记录测量的全部参数。

4.5.2自然伽马、磁性定位曲线自然伽马、磁性定位曲线用于校深,曲线质量要求应符合4.1.1和4.1.2的相关规定。

4.5.3井温曲线

井温曲线质量要求应符合4.2的规定。

4.5.4涡轮非集流流量测井曲线

4.5.4.1涡轮流量测井应分别采用上提、下放方式以不同测速各测量四次以上。

4.5.4.2测量速度按等差法选择,并同时记录测速曲线,每次测速变化不大于10%。

同一深度八条流量曲线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应大于0.99。

4.5.4.3上提、下放方式测量的流量曲线变化趋势应各自相同。

密度、井温曲线要与流量曲线合并到同一张图上,深度误差应在±0.2m以内。

4.5.4.4零流量曲线与总流量曲线记录深度按4.3.3的规定执行。

流量曲线上至少有一个记录文件上磁性定位曲线是完整的。

5产出剖面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5.1过环空集流点测油水两相流测井

5.1.1磁性定位曲线定点测井深度控制

5.1.1.1下井仪器串中,应组合磁性定位器同时下井,记录磁性定位曲线。

磁性定位曲线质量要求符合4.1.2的规定。

5.1.1.2依据磁性定位曲线上显示的套管接箍或油层顶(或底)界深度值,与前磁套管接箍深度及射孔时放射性校正值或射孔顶底界深度数据校准深度,使测井深度与完井电测深度一致。

5.1.2点测涡轮流量

5.1.2.1集流点测流量测井采用定点测量方式测量,测点应选在相邻两个射孔层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