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7545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

《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docx

西安蔬菜产销调研报告

关于西安市蔬菜产销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了解我市蔬菜产销情况,为政府部门制定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我们就西安市蔬菜产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通过对市农委及长安、灞桥、周至等10个蔬菜生产区县的蔬菜主管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及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大户等进行调研,理清了目前我市蔬菜产销现状,并对我市蔬菜产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进行了认真思考。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蔬菜产、销基本情况

我市蔬菜生产主要以白菜、土豆、莲花白、青菜、洋葱、黄瓜等大宗蔬菜、冬储菜为主。

截止2013年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99.2万亩,年产蔬菜299万吨,仍不足城区蔬菜年流通量的二分之一。

在春、夏、秋蔬菜生产季节,我市蔬菜除保障本市居民消费需求外,还销往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但在冬季我市蔬菜供给的90%还需从海南、广西、河南等省份调入。

从产业发展整体趋势来看,我市蔬菜呈现以下特点:

1、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初具雏形

我市蔬菜产业大都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各自的区域种植特色。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高陵为中心的设施果菜和叶菜产区;以阎良、长安、户县为中心的大棚蔬菜、早春蔬菜产区;以临潼、蓝田、周至的环山区域为中心的越夏蔬菜生产区,以周至、蓝田、灞桥为中心的时令蔬菜产区。

这些区域种植特色的形成,对我市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蔬菜种植区域化发展的同时,我市近郊蔬菜生产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随着西安市城区面积不断的扩张,西安近郊的灞桥、未央等区县蔬菜种植面积急剧减少。

灞桥区作为西安市番茄主要供应基地,具有较长的蔬菜种植历史,曾辐射带动周边的长安、蓝田、临潼等区县的蔬菜产业的发展。

但是,由于灞桥区耕地面积的不断缩减,蔬菜种植面积也深受影响,目前蔬菜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7000多亩减至1000多亩。

未央区蔬菜种植也经历同样的情况,其蔬菜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3000多亩骤减至300多亩。

2、蔬菜销售行业起步发展,出现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探索模式

我市蔬菜销售行业是伴随着蔬菜种植产业发展起步的。

西安本地生产蔬菜主要供应西安及周边区县,如阎良、周至、灞桥的反季节番茄、黄瓜、青椒、西葫芦等基本上能够全年充足供应市场。

西安蔬菜销售主要通过当地商贩将蔬菜供应本地市场。

在传统销售模式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蔬菜销售新模式。

“农超对接”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长安区惠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以蔬菜生产和蔬菜销售为主的合作社,合作社法人杜涛探索使用“农、超对接”的蔬菜销售方式,将合作社成员生产的新鲜蔬菜直供西安华润万家蔬菜专柜,最多同时满足25家华润万家超市的供菜需求。

“农校对接”是在“农超对接”成功的基础上延伸发展起来的又一农产品直销模式,农户、合作社直接与学校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促进农民订单式生产,实现农产品均衡供给,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防止市场供应脱销断档或市场价格大涨大落。

目前,西安交大、西安理工大、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等30余家大专院校已经通过“农校对接”方式供给新鲜蔬菜。

3、蔬菜行政主管和指导部门多措并举,引导产业发展

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与西安市蔬菜行政主管部门和指导部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为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市政府、市农业委员会及相关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引导和扶持蔬菜产业的发展。

自2011年起,我市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由市财政建立“菜篮子”工程专项资金,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重点用于生产基地和服务体系建设。

市级和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先后制定了都市农业“四大板块、十二条产业带”建设规划和西安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了10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3个展示中心和1个冷链物流中心,使我市“菜篮子”保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市及区县农业技术部门也进一步强化科技引领、技术服务等职能,采取建立蔬菜产销协会、配备农民蔬菜技术员等多种举措引导蔬菜产业发展。

4、蔬菜合作组织蓬勃发展,蔬菜粗加工已初具规模

在蔬菜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蔬菜合作组织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2008年,西安蔬菜专业合作社有20个左右。

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蔬菜专业合作社50多家,数量翻了一倍多。

我市蔬菜专业合作组织主要集中在高陵、周至等蔬菜主产区。

从蔬菜专业合作组织的组建及运营情况分析,我市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呈现3个特点和趋势:

(1)组建形式多样化。

表现为多主体牵头,周至金土地蔬菜专业合作社、三湾蔬菜生产基地等由村干部牵头成立;长安区马王黄桥草莓协会、户县宋西村蔬菜合作社等由种植大户牵头成立,有的专业合作组织由公司牵头成立。

(2)服务领域逐步拓展。

在业务功能上由单纯的蔬菜生产、技术服务逐步转向提供生产资料、市场信息、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功能拓展。

(3)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长安区惠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统一的品牌成功打入西安华润万家超市,初步树立品牌效应。

我市现有一批从事蔬菜加工和包装的企业或合作社,蔬菜粗加工已经初具规模。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的西安恒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蔬菜粗加工的企业,该公司现有加工包装和配送车间8个,总面积6000平米,其中食品级无尘包装加工车间1500平米,引进进口蔬菜自动包装生产线一条,蔬菜装箱生产线一条,每天最高可包装高质量箱装净菜2500箱,是陕西省范围内加工条件最好的净菜加工包装企业。

蔬菜粗加工的发展,提升了蔬菜品牌形象,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5、蔬菜食品安全意识增强,标准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我市蔬菜生产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蔬菜生产越来越规范化,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蔬菜生产技术要求进行种植管理,规范使用各种农药及肥料,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蔬菜的品质。

截止2013年底,全市共制定农业技术操作规程158项,地方标准26项,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75个,无公害农产品352个,绿色食品企业37家,产品78个,绿色原料基地1个,有机食品企业2家,产品2个,地理标志产品8个,推广无公害标识580万枚,我市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6、蔬菜产业发展条件优越,发展潜力大

我市蔬菜产业在市政府和各级农业部门的多年努力下,得到了迅猛发展,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到2013年底,蔬菜面积已发展到99.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0.4万亩,蔬菜产量从2008年的221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299万吨,增产78万吨,增长35.3%。

在面积和产量发展的同时,逐步形成了由近、中、远郊相结合的蔬菜生产基地新格局。

蔬菜流通也十分活跃,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的新局面,整个蔬菜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我市蔬菜产、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我们调研发现,尽管我市蔬菜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蔬菜产销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

1、蔬菜总产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我市蔬菜播种面积达99.2万亩,蔬菜产量达到299万吨,人均蔬菜占有水平为每年330公斤,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约为每年500公斤,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与周边城市存在差距。

目前,西安市用于“菜篮子”专项资金与周边大城市相比较存在很大的差距,“菜篮子”职能明显弱化。

我市每年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专项资金有5000万,而重庆市每年用于蔬菜发展的专项资金多达3亿元,成都市每年用于菜篮子工程的专项资金也有1.5亿元。

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蔬菜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蔬菜的发展,成为束缚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蔬菜生产效益下降,菜农生产积极性不高。

随着物价的上涨,与蔬菜产业有关的土地租金、温室大棚等设施建设成本、人工费、种子、农药、肥料价格等都一直呈上涨的趋势。

政府部门为稳定物价,对蔬菜产品的价格进行宏观的调控,在生产成本增加的前提下,蔬菜生产的利润无形中被大大压缩。

以西红柿生产为例,在2005年,每亩西红柿种子的价格在20元左右,西红柿的销售价格在每斤2元左右;2013年,每亩西红柿的种子大概需要500元,西红柿的销售价格还是基本上维持在每斤2元左右。

几年间,西红柿种子的价格翻了25倍,而西红柿的销售价格几乎没变,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

2、蔬菜生产淡旺季明显,存在季节性、结构性的不足和过剩

我市蔬菜菜品主要以白菜、土豆、青菜、洋葱和黄瓜等大宗蔬菜和冬储菜为主,年产量约为290万吨,不足城区年流通量600万吨的二分之一。

尤其是冬季的11月至翌年3月,我市城区蔬菜供给的90%还需从外地调入。

2013年,我市蔬菜产量已达到290万吨,按全国蔬菜平均消费水平看,自给有余,但冬季每月蔬菜供应不足5万吨,而5、6月生产旺季蔬菜产量达到40多万吨,淡季月产量仅占旺季月产量的八分之一。

由于蔬菜生产存在这种季节性的淡旺季,造成旺季蔬菜卖难现象时有发生,而淡季蔬菜供应量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对蔬菜的需求。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市日光温室蔬菜播种面积过小,从而使我市蔬菜供应量在冬春季严重不足;二是目前已经建造的日光温室建造标准较低,只能生产以较耐低温和弱光的番茄和辣椒等蔬菜为主,难以满足如黄瓜、菜豆等对温度和光照要求较高的蔬菜生产要求。

三是蔬菜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生产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冬季的蔬菜生产。

3、销售渠道不畅,产销中间环节过多

我市蔬菜销售以自产自销为主,主要供应西安及周边区县居民,缺乏外销渠道。

另外,蔬菜产、销中间环节过多,一般从蔬菜要经几级批发销售后才到消费者手中,导致蔬菜生产利润过低。

在蔬菜销售过程中,每加一道环节就要附加一份利润,蔬菜生产者所得到的利润就在这样层层盘剥下大大减小了。

以白菜为例,在蔬菜生产基地白菜的价格每斤约0.1元,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在每斤0.9元左右,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中间环节每斤白菜要花费0.8元。

番茄在产地批发价格在每斤1元左右,到消费者手中每斤大约要2元,蔬菜生产的利润被产、销的中间环节给层层盘剥掉了。

有些地区菜农面临的还不仅仅是利润低的问题,距离城区相对较远的周至、户县等地还经常存在卖菜难的问题。

在市场蔬菜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各蔬菜基地、合作社和种植户的蔬菜基本上不存在卖难的问题,当地的蔬菜商贩会主动联系,到基地区调运蔬菜。

一旦市场供大于求,蔬菜商贩便不再主动到基地调运蔬菜,即使过去也把蔬菜价格压得很低,蔬菜生产者很难盈利。

因此,这种单一的、被动的等待商贩联系购买的销售渠道急需改变,建立多条销售渠道成为保障蔬菜生产者利益的根本出路。

4、蔬菜合作社运营不规范,蔬菜基地基础设施需完善

我市蔬菜生产基地或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由农民联合组建成立的。

农民经济实力有限,投资主要集中在生产设施建设、种子农药等资材购买等生产必要环节,对于蔬菜基地的道路、水井、及产地市场等基础设施无力投资。

以周至县东升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是以秋延大田蔬菜生产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础设施太薄弱,主要运输道路还是土路,遇到下雨等天气,车辆进不去基地,蔬菜难以外运。

另外,水利、电力等条件也跟不上,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了蔬菜的销售。

5、市场信息不灵,影响蔬菜生产销售

西安蔬菜生产基地大都地处偏僻、远离蔬菜市场,网络等信息资源也有限,蔬菜生产者很难了解到他们生产的蔬菜在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多来自于商贩,因此在商定蔬菜批发价格时,菜农处于不利的地位。

另外,市场信息的不灵便,导致菜农不能根据市场来及时调节生产,往往生产出来的蔬菜出现扎堆上市、甚至滞销等情况,严重损害了菜农的利益。

三、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目前,我市正处于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提高本地蔬菜自给能力和重要时节蔬菜应急供应能力,应集中财力、物力解决蔬菜产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市蔬菜产销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重视和完善“菜篮子”职能,加大对菜篮子专项的资金投入力度。

建议根据我市在西北地区的重要地位,结合周边同级城市蔬菜产业资金投入状况,重新考虑我市菜篮子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科学制定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规划,突出其在西北地区的城市地位和影响力。

2、建立蔬菜产销补贴制度,引导产业发展。

建议由政府部门根据我市蔬菜产销实际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

在生产方面,主要加大对设施蔬菜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加大对日光温室蔬菜的扶持力度,以弥补我市冬季蔬菜结构性不足的缺陷;在销售方面,主要对出现菜农卖难、或滞销情况时,对菜农实行种菜补贴,以助其回收种菜成本,提高生产积极性。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蔬菜产业软实力。

建议一方面加强菜农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引导、扶持、培训等实现菜农知识与队伍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加强蔬菜产业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从高校、研究院所等吸纳专业人才,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运营规范化程度,使其真正把菜农组织起来并为菜农提供产销服务。

建议由政府部门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规范化管理程序,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运营、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其作为蔬菜产销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规模化、组织化的优势带动蔬菜产业的发展。

5、建立蔬菜产销信息网络,提供蔬菜品种、技术及供求信息等服务。

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以蔬菜产销协会为载体,建立以公益性为主的蔬菜产销信息网络,为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蔬菜销售企业等搭建蔬菜产销信息平台,并由政府部门根据每年蔬菜生产、销售及网络信息等,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研判蔬菜产销形势,借助信息平台发布研判结果,为指导菜农来年种植计划决策提供依据。

6、拓宽蔬菜销售渠道,维护菜农、市民利益。

建议开辟蔬菜销售新模式,如基地、社区对接(农社对接)、基地、高效对接(农校对接)等,并由政府部门配置蔬菜供应专用车辆,为区县菜农、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创造蔬菜畅销渠道,减少中间环节,保护菜农利益,也为市民供应新鲜、优质、低价的蔬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