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7440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

《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docx

孙中山先生的人民公仆思想理论核心

孙中山的人民公仆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夏吟

 

摘要:

孙中山先生阐述了共和国“国民是主人,官员是人民公仆”的观点,还说明了如何通过政治建设让官员和人民大众处于公仆和主人的关系中,孙中山还具体地提出了如何保证人民主权,如何实施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具体措施。

孙中山的公仆思想已经纳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民革的宝贵遗产,应该在民革的思想建设中引起重视,孙中山的公仆思想值得需要民革党员珍惜、学习、总结、借鉴、继承、发扬。

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

孙中山先生公仆思想的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公仆思想是建立在孙中山人权思想基础上的,同时“以天下为公,做人民公仆”也表现在孙中山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风范中,孙中山一生屡经困顿和挫折,自己率先做到一心为民一心为公一心为国,他看准了时代潮流,百折不回,奋斗不懈,“尽悴国事,不治家产,终身廉洁奉公,不谋私利。

”,“做人民公仆”是孙中山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他不仅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家,而且是现代民主国家的伟大实践者。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孙中山提出了许多在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说,依然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孙中山的公仆思想是他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以天下为公,做人民公仆”是中山先生留给后人的珍贵遗训,中山先生的公仆思想和伟大的公仆实践值得每一位民革党员珍惜、学习、总结、借鉴、继承、发扬。

 

一.孙中山提出国家要实行民主政治、政府成员要做人民公仆的民本思想基础。

20世纪初年,出现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它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上李鸿章书》中,就充分阐述了“国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和改革主张。

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近代西方相继出现的三民主义思想归结为“皆基本为民”。

孙中山先生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儒家的优秀传统道德思想,继承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儒家的“王道”“养民”“富民”等思想,将儒家解决人民生活问题,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兼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理论,孙中山先生一方面又借鉴了西方的民主革命思想, 孙中山长期生活在西方,他深入研究过西方民主的发展历史,主张既借鉴西方,又超越西方,他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国民就是主人,就是有权的人”“把政权放到人民的手中”,提出了“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振兴实业”等,还把大同社会提高到了共产主义的高度。

孙中山研究人类权力的发展历史,认为其途径是从神权到君权,从君权到民权,是“适乎人群之需要”,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先生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传统与近代西方共和制度经验相结合,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逐步形成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强调“法律上国家的主权在国民全体,事实上统治国家之机关,都有国民意思构成之,国民为国家之主人翁。

”(1)这样才能“不得不起而负此维持国家之责,间接以维持国民自身之安宁幸福”。

(2)他提出人民所享有的民权应该是完全的民权和直接的民权,就是“为一般平民所拥用,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

”(3)

而民权主义就是“天下为公”的思想基础。

先生指出“我们的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

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4)他认为必须铲除家天下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为人民服务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他总结“国家的政治从根本上要求就是要人民有权。

  他认为这个国家要实现“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富者也。

”认为共和国的人民是主人,自总统以下的各级官吏都是“公仆”,孙中山认为:

国家之所以成立,建筑于“国民的合成心力”,凡共和立宪国家,“左右统治权力者,常为多数之国民”。

但是,政治之事无法人人都做,只能由少数优秀突出者“代表民意”,组成政府来“执政为民”,于是,就有了总统,有了总长,有了林林总总的各级官吏代民执政。

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提出了人民行使权利、管理官吏的办法。

  二.孙中山先生提出共和国“国民是主人,官员是人民公仆”,还具体阐述了如何通过政治建设,来做到让官员和人民大众处于公仆和主人的关系中。

孙中山先生定义政治为:

政是众人之事,治是管理众人之事。

他还进一步定义了政治的两个方面,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政治权能分开,他认为政治中有两个力量,一是政权,政权是管理政府的力量,政权是集合众人之事的力量,这个大权要实实在在的握在人民手里,人民可以管理国家,管理政府。

一是治权,他是政府本身的力量,治权是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这个权属于政府。

要通过让人民有效的取得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四大直接民权来实现,通过人民来给与政府立法权、执政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使政府为人民服务。

作为政府中管理众人之事的总统、总长、官吏是什么?

孙中山一言以蔽之曰:

“公仆”。

1906年12月,《民报》召开创立周年庆祝大会,孙中山发表演说,明确表示:

“平等自由原是国民的权利,但官吏却是国民公仆。

国民公仆应该先公后私,以服务为目的,不是以夺取为目的。

中山先生还形象地用一个例子说明了人民和公仆的关系,他说人民就是主人,是有权的人,是坐汽车的主人,而公仆们就是开汽车的雇员,他有开车的能力,主人有权说“要开到哪里去”,但不必有开汽车的技能,而开车的雇员,他无权决定去那里,但知道怎样开车,把主人送到目的地。

政府要听从人民的。

政府管理全国事务的权利,就是为人民作工的权。

孙中山从担任临时大总统那一天开始,就把自己的工作定在“公仆”地位。

临时大总统誓词称:

“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服务”,这是孙中山引进中国政治界、思想界的又一个新观念,它正确地说明了“公仆”们的各类政治行为所应该具有的根本属性就是服务人民。

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提出了公仆要有良好的道德风范,做到“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而不以夺取为目的。

”(5)要有“利人”即“替众人服务”的情操。

旧时官场,通行大人、老爷一类称呼。

民国建立后,因为一时没有新的代替说法,临时政府及地方机关仍然沿用此类称呼,孙中山得知后,认为这是共和政治的耻辱,于1912年3月致内务部令称:

“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

”他要求此后官厅人员用职务相称,民间则以“先生”、“君”相称,从名称上摆正官员的位置。

此后,孙中山经常宣传“公仆”思想。

经常说“天下为公、有德者居之”,1924年,他在《民权主义》演讲中更将包括国家总统、总长在内全体官吏比作车夫、巡捕、厨子、医生、木匠、裁缝。

他说:

“讲到国家的政治,根本上要人民有权;至于管理政府的人,便要付之于有能的专门家。

把那些专门家不要看作是很尊贵的总统总长,只把他们当作是赶车的车夫,或者是当作看门的巡捕,或者是弄饭的厨子,或者是诊病的医生,或者是做屋的木匠,或者是做衣的裁缝,无论把他们看作是哪一种工人,都是可以的。

人民要有这样的态度,国家才有办法,才能够进步。

”(6)

  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公仆”一词生动、贴切地阐明了人民和各级官吏之间的关系。

人民是主人,而各级官吏只是仆役,是为主人服务的。

这就将历来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皇帝”“大人”、“老爷”们拉到了地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颠倒。

  三.孙中山先生还具体地提出了如何保证人民主权,如何保证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措施和做法,提倡和实践着建设一个保证公仆服务大众的政治体制。

关于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孙中山先生提出“立党为公”,孙中山认为党在理论上是从属于民依附于民的,党权在民权之下,党是为人民的事业服务的。

孙中山将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民主”,决不是只在口头上、法律上承认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而是要在事实上让人民当家作主。

孙中山说:

“今日我们主张民权,是要将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

又说:

“中国自革命以后,成立民权政体,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所以现在的政治又可以叫做‘民主政治’,换句话说,就是人民来做皇帝。

  人民怎样才能“做皇帝”呢?

孙中山主张,人民应该拥有“四大民权”,即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

所谓“选举权”、“罢免权”,指的是人民对于各级官吏,可以公举,也可以“公罢”;所谓“创制权”、“复决权”,据孙中山说:

“大多数人民对于一种法律,以为很方便的,便可以创制,这便是创制权;以为很不方便的,便可以修改,修改便是复决权。

”孙中山认为,只有人民掌握了这四大权力,“民主”才能到位。

选举权、罢免权都是用来管理政府官吏的,四大权利的实行,使人民获得政权,他说:

“人民而有此四大权力也,乃能任用官吏、役使官吏、驾驭官吏、防范官吏,然后始得称为一国之主而无愧色也。

” 孙中山设计“五权宪法”,人民享有“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人民以行使执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来组织政府,从人民中选出有杰出才能的人来管理国家,这些管理者就是大小公仆。

  关于“公仆”们的道德教育,孙中山先生认为同志们公仆思想的懈志,是心理的大敌,如果大家放弃公仆思想,被当大官的错误思想引导,就会导致新官僚代替旧官僚,他认为“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公仆们忘了“天下为公”,必将落得“破坏革命成功,建设革命失败。

”。

他还特别提出了必须以“以宪法治国”思想。

在他的法律思想中特别提出法律必须“以治官为重”“政府要惩处犯法”,提出了百官考选制,任职宣誓等有效制度。

认为“凡百官吏于就职时,必发誓“奉公守法,不取贿赂”,以后有违誓者,必尽以法治之。

(7)“通过考试,使有才有德的人成为我们的公仆。

”(8)

中山先生把政党自身的道德建设和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认为党员必须有“替众人服务”的情操,要能“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

”,要党员振作精神,为主义奋斗。

他认为“政党之发展,不在于一时势力的强弱为进退,全视乎党人智能道德之高下以定结果之胜负。

即使政党的声势虽大,而党员之智能道德低下,内容腐败,安知不由盛而弱,若能养蓄政党应有之道德智能,即使实力薄弱,亦有发达之一日。

”(9)。

针对民初以来,革命党内部有人意志消沉,追求享乐,只想做大官的心理,孙中山指出:

党员要人格高尚,行为正大,不可居心发财,想做大官,平日立志,应该立志牺牲,想做大事,使全国佩服,全国人信仰。

他提出了党员要有牺牲个人利益的思想准备。

提出要对党员中道德低下,动机不纯者予以坚决的清除。

“那些不良的分子都淘汰完了,留下来的自然是很优秀的了,大家从此便可以振作精神,一致为主义去奋斗”。

(10)

 

四、孙中山先生的公仆思想,在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和具体实践的意义。

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具体到国家职员,就是孙中山先生说的要“做人民公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中山先生的公仆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也被吸纳,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要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落实十六大报告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

增强公仆意识,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确立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奋斗的信念,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甘当人民的勤务员,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困难和关注的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增强公仆意识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表现,做公仆不是喊口号,也不是空洞的说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却逐渐淡化了,贪污腐化、无业绩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封建家长制盛行,一些干部在个人利益上患得患失,先打个人小算盘,总想为自己谋政绩,以实现个人当大官挣大钱的理想。

还有些领导干部喜欢高高在上,不愿深入实际,不能和群众真正打成一片,把服务变成了“倒服务”,凡此种种,都是缺乏公仆意识的表现。

许多“破坏革命成功,建设革命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进一步强调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最核心的是要树立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立党为公”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直接接轨,中山先生的公仆思想和具体的实施设想对当今社会核心价值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今天,以天下为公,做人民的公仆,已经不再是一个理想和追求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人为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抵制各种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做好人民的公仆,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民革党员,以中山先生的人格精神作为感召,学习中山先生“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人生观,“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的荣辱观,把做人民公仆作为最高尚的劳动,自觉追求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富裕、政治民主、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文明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激发党员的自豪感使命感。

注释:

1、引孙中山文集上卷350页《国民党宣言》

2、引孙中山文集上卷352页《国民党宣言》

3、引孙中山文集上卷400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4、引孙中山文集上卷《民生主义》一文

5、引孙中山全集九卷《三民主义》

6、孙中山全集七卷60页

7、孙中山文集下卷836页《建国方略》

8、孙中山文集下卷226页《建国方略》

9、孙中山:

《在上海国民党恳亲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三卷,2页)

10、孙中山全集六卷180页《在广东中国国民党垦亲大会上的演说》

657000云南省民革昭通市委夏玲

qq:

418570493E:

zxzl@博客:

 

夏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有诗文200多首篇发表于《诗刊》《诗选刊》《当代》等刊,有诗集《冰雪魂灵》《一滴血的温度》《感动的天空》《天使在空中飞飞停停》《巾帼乌蒙》出版,有作品上百万字发表,有诗歌散文作品被译介到国外,原毕业为四川大学哲学系,现为在读云大文艺学硕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