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酸和碱的反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95728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3酸和碱的反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83酸和碱的反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83酸和碱的反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83酸和碱的反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83酸和碱的反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3酸和碱的反应.docx

《83酸和碱的反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酸和碱的反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3酸和碱的反应.docx

83酸和碱的反应

8.3酸和碱的反应资料袋

1、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酸和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B.生石灰与熟石灰都属于碱    C.酸就是有酸味的物质

D.碱就是有腐蚀性的物质

2、关于酸和碱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盐酸不能洗掉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盐酸可洗掉试管里残存的红褐色氢氧化铁

C.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与金属反应有氢气产生

D.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都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3、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的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A.一氧化碳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4、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B.用熟石灰给鱼塘消毒

C.用食醋除去热水瓶里水垢      D.服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5、O2、H2、CO2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重要气体,实验室制取这三种气体的化学反应中,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常见食物pH的近似值范围如下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常见食物 橘子汁 泡菜 酸牛奶 鸡蛋清

pH(近似值) 3.0~4.0 3.2~3.6 6.3~6.6 7.6~8.0

A.橘子汁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鸡蛋清显碱性 

C.酸牛奶比橘子汁的酸性强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7、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石蕊试液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C.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D.加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以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8、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食盐溶液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钾溶液和硫酸溶液 

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D.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9、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单质、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

A.H2SO4、Na2O、C、CO       B.Mg(OH)2、CuSO4、C、CO2 

C.KOH、HNO3、O2、SO3      D.HCl、NaOH、O2、P2O5

10、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有气泡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

D.有蓝色沉淀生成

11、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D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12、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CO2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Fe2O3反应  D.与CuSO4溶液反应

1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15、(8分)将稀盐酸滴入下列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A.Cu        B.Fe      C.CaCO3   

 D.CuO   E.NaOH+酚酞

(1)不发生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

(2)冒气泡的是        ,写出其中1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或蓝绿色)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

   

(4)红色消失的是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4分)下图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锥形瓶内产生的现象是及原因是:

(2)上面两图中,稀释浓硫酸操作正确的是

(填序号)            。

(3)图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图B中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

17、(3分)蚁酸(HCOOH)是—种存在于蜂类和某些蚁类分泌物中的一种有机酸,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液体。

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刺激皮肤。

蚁酸易溶于水,它溶于水后,能解离出HCOO-酸根阴离子和H+,蚁酸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钠盐,蚁酸可用作消毒剂或防腐剂。

请回答:

(1)从以上叙述中可知蚁酸的物理性质为                                     。

(2)写出HCOOH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式。

18、(6分)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1)双氧水(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可发生如下反应:

2H2O2   2H2O+O2↑。

在实验室利用此反应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生成的气体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和水蒸气。

C装置用于除掉水蒸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填名称)。

利用D装置除掉氯化氢时,选择的试剂是饱和NaHCO3溶液,已知NaHCO3与HCl反应生成NaCl、H2O、CO2。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按发生、净化和收集的顺序进行连接,生成的气体通过净化装置导管口的先后顺序是                            19、(5分)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

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

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请回答:

(1)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

(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4)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出的酸性废水,处理的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继续回答下列问题,你可以获得奖励分数,最多奖励4分,但化学总分不得超过60分】

20、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金属与酸的相关知识后,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发现CO与CuO加热后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

请你参与该小组的研究过程并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

探究红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①CuO为黑色粉末,Cu2O为红色粉末。

②CuO和Cu2O都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

    CuO十H2SO4=CuSO4+H2O;

    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假设]:

如果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为一种物质,该物质是                 。

【实验验证】:

并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测。

猜想 简单实验方案 现象 CO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

21、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用于制作“叶脉书签”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如

下实验:

先在烧杯中加入50g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

滴入25%的硫酸溶液,边滴边搅拌至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共消耗49克该硫酸溶液。

请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C D A C A B D C B C B D

二、填空题

15、⑴A;⑵BC、Fe+2HCl=FeCl2+H2↑或CaCO3+2HCl=CaCl2+H2O+CO2↑;

⑶D;⑷E、NaOH+HCl=NaCl+H2O。

16、⑴瓶内液体沸腾,浓硫酸溶解时产生大量的热量;⑵A;

⑶搅拌防止液体剧烈沸腾溅出、散热的作用。

17、⑴无色、有刺激性臭味、液体、易溶于水。

⑵NaOH+HCOOH=HCOONa+H2O。

18、⑴B; ⑵浓硫酸、NaHCO3+HCl=NaCl+H2O+CO2↑; 

⑶d→c→a→b→e→f。

19、⑴工厂排放二氧化硫废气、用煤作燃料,煤中含硫,燃烧也会放出二氧化硫。

 

⑵酸化土壤、腐蚀、破坏森林植物、腐蚀建筑物等;

⑶A;⑷Ca(OH)2+H2SO4=CaSO4+2H2O。

20、【猜想假设】:

Cu或Cu2O。

猜想⑴:

红色粉末为Cu。

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CO+CuO    Cu+CO2。

猜想⑵:

红色粉末为Cu2O。

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

 

溶液为蓝色,仍有红色固体。

CO+CuO   Cu2O+CO2。

三、计算题

21、20%。

2、教学反思

一、课中的不足及改进意见

(1)原型选择的重要性

我的课以如下的选择题引入——下列化学反应能发生且有沉淀生成的是(  )

A.锌投入稀盐酸中               B.生锈铁钉投入稀盐酸中

C.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D.硫酸铜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进一步验证氢氧化铜是可以和酸反应,杨老师和龚老师都指出氢氧化铜作为碱不够典型,在刚开始讲解中和反应时需要选择最典型的反应——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中和反应原型的建立,这样就可以一下子抓住核心问题,否则就有可能会使学生的思路不明确,对他们的思维造成干扰。

其实在自己备课的时候就在想到底是先讲哪一个反应,思来想去还是选择先讲氢氧化铜和酸的反应,觉得这个酸碱反应有明显的现象,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酸和碱是可以反应的,但我却忽视了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要从最简单的、最典型的问题入手,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

一节课需要不断地去打磨,才能去繁就简达到精致。

(2)忌机械单一地练习

即便是工作一年了,还是感觉到课上是急躁的,只顾自己讲导致课堂时间过剩,于是就用习题来耗费时间。

王老师指出要学会将习题融合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去写题目,另外还要注意习题的多样化,题型不能太过单一。

(3)加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做

教学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中和反应的探究上,学生没有动手去做实验也是本节课一个很大的缺陷。

(4)对“认知”地理解

在PPT上用了一个词——“感悟中和反应”,龚老师指出中和反应在初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仅用“感悟”是不够的,而我们所用的词看似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却从另外一个方面反应了自身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是不够的,行为动词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目标,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课本及课标的研读。

二、个人的不足及建议

(1)语言

课堂的语言需要再精炼,太多、太碎,教学中的提问需要加工,要学会由“整体到部分”地提问,不能一下子将问题拆得太碎,这样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对于问题的“整体—部分”的度需要我在未来的教学中再去实践和探索。

另外要注意不去重复学生的答案,这个不仅浪费课堂试讲,最可怕的是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不再去倾听别人的回答。

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去改变这一点,让我的学生学会倾听并去评价别人的答案,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做到“生生互动”。

(2)教学中的“两条线”要匹配

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学生行为都应该有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之对应,一节课有学生的45分钟学就应该有教师的45分钟教,而我们很多时候只要求学生学45分钟,但我们自己的教学行为却没有45分钟。

备课时这两条线应该是相互匹配的,比如我们在要求学生书写方程式时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指明自己需要去关注哪些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到“师生互动”。

(3)板书

硬笔书法要加强练习,板书要工整不能太过随意,书写时要用力。

(4) 读书

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对语言表述也会很有帮助。

3、教学素材

四.说课内容

8.3《酸和碱的反应》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章第3节《酸和碱的反应》,下面我将7个方面简要谈谈我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的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章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说学情【学情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水平:

学生通过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因此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同时依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巩固盐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改变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利用指示剂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的依据: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较抽象;学生需要借助示意图显示微观过程。

三、说模式

(一)设计理念:

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双主共学”课堂文化导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构建师生课堂学习共同体。

本节课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认识中和反应,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中和反应,让学生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二)教学模式:

“六环节互动式”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预习新知两种蜂蜇人,引入酸碱反应的问题。

预习检测,问题生成演示无现象反应,生成是否发生中和反应问题

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精讲点拨,梳理归纳概念巩固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中和反应实质。

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实际应用题重在训练对中和反应的应用

反思总结,拓展延伸学生总结本节收获,并积极准备完成课后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原则:

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关注生活化学,促进学生发展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学生自学,实验探究,教师展台演示,分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生活中皮蛋蘸食醋去除涩味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2、实验探究法。

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求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迁移和探究法设计实验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3、多媒体辅助法。

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演示进行有效结合,采用归纳探究和微观离子反应模型展示指导学生总结出其反应实质。

(五)学习方法

本节学生主要以动手实验,观察演示实验、进行讨论,交流分析等完成探究式学习。

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有:

1、自主学习方法。

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主要采取学生自学。

2、实验探究学习法。

既让学生设计实验又让学生动手检验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

我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四、说设计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掌握教材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预习新知。

(课前完成学案)

情境导入:

请学生品尝有涩味的皮蛋,谈谈生活中有什么方法去除涩味,学生通过已有经验感受到酸和碱会发生反应,引入酸碱中和反应。

知识回顾:

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预习检测,问题生成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

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

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

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

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三〉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感悟新知识过程:

合作探究中和反应

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应,探究借用指示剂。

分析问题:

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

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

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以及刚学过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

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

让学生根据实验台上所提供的试剂,自主设计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来证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并用手感觉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学生的设计方案可能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

“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多中选优”,学生从较不完善的实验设计到完善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评价能力。

3、深入探究中和反应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应和盐的概念

具体分析:

NaCl的组成,推测NaCl在溶液中的粒子,得出盐的概念:

像NaCl这样由由金属粒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引出中和反应的概念: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四〉精讲点拨,梳理归纳

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和反应的实质。

盐酸、NaOH溶液中的微粒:

HCl=H++Cl-,NaOH=Na++OH-

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

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

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

得出中和反应实质:

H++OH-=H2O。

使学生对中和反应为什么很容易发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五〉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相关内容自学,讨论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看书,通过问题自己找出知识点。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引向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当堂训练:

两个典型例题重在加深对中和反应的理解,既与中考试题链接,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六〉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再点拨。

这样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对中和反应实质及中和反应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行自评与互评。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方法。

不管是当堂练习还是课后延伸,都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同时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的还是有用的。

五、说板书

本节课板书采用纲要式,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从而体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立求清楚整洁,体现知识性,使学生一目了然。

六、说评价:

对于学生素质的评价,探究实验时注重对实验设计的步骤及现象的把握,讨论时注重参与的积极性与讨论的内容,回答问题时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表现,多方面的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七、说课程资源开发

本节课我合理使用试剂和仪器,改用试管代替烧杯,节约了药品、减少实验时间,学生实验探究指示剂“多中选优”合理使用了药品和指示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使学生对中和反应实质有了深刻的理解。

利用网络资源展示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图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总之,本节课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本,重视探究实验,时常借助网络,关注化学与生活,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