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7359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docx

化学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探究题综合含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已知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钻(CoCl2)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经查阅资料,钻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SO4

Co(NO3)2

CoCO3

在水中溶的溶解性 

难溶于水的灰绿色固体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

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限选试剂:

CoCl2溶液、(NH4)2CO3溶液、Na2SO4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镁条、铜片。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Ag+的

可溶性盐反应 

CoCl2 溶液中含Cl-,

AgCl难溶于水。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________

(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_________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________

(填物质类别)反应

______________

 取少量CoCl2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则预测成立。

 

【答案】加入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可溶性碱CoCl2溶液中含Co2+,Co(OH)2难溶于水加入少量NaOH溶液有粉红色固体生成含CO32-的盐(或可溶性碳酸盐)CoCl2溶液中含Co2+,CoCO3难溶于水加入少量(NH4)2CO3溶液有粉红色固体生成。

【解析】

【分析】

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钴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钴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故沉淀。

【详解】

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钴,

反应生成氢氧化钴粉红色沉淀和氯化钠,

反应生成碳酸钴粉红色沉淀和氯化铵。

预测

预测的依据

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现象

①能够与含

的可溶性盐反应 

溶液中含

难溶于水。

 取少量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可溶性碱反应

溶液中含

难溶于水

 取少量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粉红色固体生成,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含

的盐反应

溶液中含

难溶于水

 取少量

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

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粉红色固体生成,则预测成立。

【点睛】

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则可利用生成沉淀和溶液元素变化验证钴。

2.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铝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②铝片表面意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袋杯底部出现红色固体和白色沉淀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①③中的红色固体是同种物质,请写出现象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经经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

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_______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现象③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查阅资料)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②向白色沉淀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有________

II.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该溶液中含有Cu(NH3)2+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沉淀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I.丙同学猜测:

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为了验证猜想,他取Cu与15%的CuCl2溶液混合,结果无白色沉淀产生。

他又分析了Al和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再次将打磨过的Al片插入盛有15%的CuCl2溶液的试管,并将试管置于冰水中,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减少。

于是他将Cu与15%的CuCl2溶液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从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能生成CuCl,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II.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____________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答案】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除去表面的杂质Cl-无色溶液变为蓝色取Cu与15%的CuCl2溶液混合,加热;

AlCl3

【解析】

【详解】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除去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2)现象①中,铝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Cl2═2AlCl3+3Cu。

(3)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7,证实了甲的猜想。

(4)[进行实验]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洗涤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杂质。

②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含有Cl-

Ⅱ.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无色溶液变蓝色

 该溶液中含有Cu(NH3)2+

[反思与评价]

I.再次将打磨过的Al片插入盛有15%的CuCl2溶液的试管,并将试管置于冰水中,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减少,说明反应和温度有关,于是他将Cu与15%的CuCl2溶液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从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能生成CuCl,改进的方法是取Cu与15%的CuCl2溶液混合,加热;

该反应中,铜和氯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亚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这是因为反应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铝,因此还应考虑AlCl3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3.一些金属易生锈,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金属锈蚀进行探究.

(实验一)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实验图示

生锈时间

8min

较长时间不生锈

5min

3min

1min

(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____(填“慢”或“快”);在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

(实验二)为探究铁锈的成分,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

(2)请指出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前,先通入CO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由此推知铁锈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从而推断出空气中的_______参加了铁生锈反应.

(实验记录)

铁锈样品的质量/g

装置B的质量/g

装置C的质量/g

反应前

23.2

232.4

198.2

反应后

/

239.6

211.4

(5)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可确定铁锈的成分,用FexOy•nH2O表示,则n=_______;若缺少D装置,x:

y的值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6)欲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用图2所示装置,试管内可选用的物质如下:

①O2②水③CO2④O2和CO2⑤CO2和水⑥O2和水⑦O2、CO2和水

至少需要选用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才能达到探究镁带锈蚀的条件.

(7)请写出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快酸性没有进行尾气处理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氢水4偏小④⑤⑥⑦6Mg+3O2+4CO2+2H2O=2Mg3(OH)2(CO3)2

【解析】

【详解】

(1)对比实验1和实验4,实验3和实验5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快;对比实验1、2、3可知,铁钉在酸性环境中锈蚀较快;

(2)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该装置中没有将其处理;(3)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或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先通入CO一段时间,排净装置内的空气;(4)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这说明了反应后有水生成,说明铁锈中含有氢元素,也就是铁锈蚀的过程中有水参与;(5)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xOy•nH2O+yCO

xFe+yCO2+nH2O,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7.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3.2g。

设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w,则

FexOy•nH2O+yCO

xFe+yCO2+nH2O

28y44y

w13.2g

w=8.4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铁的质量为:

23.2g+8.4g﹣13.2g﹣7.2g=11.2g;

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所以23.2gFexOy•nH2O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含有“H2O”部分质量为7.2g;则余下的氧元素质量为:

23.2g﹣11.2g﹣7.2g=4.8g

则:

x:

y:

n=

=2:

3:

4,则FexOy•nH2O的化学式为Fe2O3•4H2O。

D装置中的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防止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被装置C吸收而造成质量偏大,若没有装置D,则装置C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导致氧元素的质量偏大,x:

y的值偏小;(6)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应该选择这样几组实验:

④O2和CO2;⑤CO2和水;⑥O2和水;⑦O2、CO2和水四组实验进行对比;(7)由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可以推测,是镁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碱式碳酸镁6Mg+3O2+4CO2+2H2O=2Mg3(OH)2(CO3)2。

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填化学式)。

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D试管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

溶质是NaOH。

猜想2:

溶质是NaOH和Na2CO3

猜想3:

溶质是Na2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_____

猜想1不成立

②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2成立

(反思与评价)I.小军评价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不正确,理由是_____。

若要验证猜想2成立,需将Ca(OH)2溶液换成_____溶液。

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用文字叙述)

【答案】2NaOH+CuSO4═Na2SO4+Cu(OH)2↓产生蓝色沉淀CaCO3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氯化钙。

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析】

【分析】

氢氧根离子能和铜离子结合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详解】

(1)实验一中,B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A、B两支试管中都能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因此共同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3)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如果有气体生成,则证明含有碳酸钠,则说明猜想1不成立;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实验的验证;所以应该将氢氧化钙换成氯化钙或者氯化钡;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该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5.一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猜想Ⅰ:

固体A中含CaCO3、Mg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

固体A中含Ba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_________,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___________

猜想Ⅲ:

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Ⅲ成立

 

【答案】过滤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为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停止加热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猜想Ⅱ不成立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于步骤①和②都是将固液体进行分离的,故操作名称为过滤;

(2)由于滤液②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钠,故加入盐酸时会产生气泡,所以当滴加盐酸至刚好无气泡放出时,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盐酸量为适量;

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Ⅰ:

由于碳酸钙、碳酸镁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看到的现象应是有气泡放出,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

由于猜想的是BaCO3,结合看到的现象“有气泡放出”,说明往固体中滴入了稀硝酸(或稀盐酸),因为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由于再加入硫酸钠后,不产生白色沉淀,故说明溶液中没有钡离子,则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

由于结论是“猜想成立”,即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故要证明硫酸根离子的存在,可加入可溶性的钡盐或钡碱,则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从而说明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故答案为: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合理即可)

 

滴入稀硝酸(或稀盐酸)

 

猜想Ⅱ不成立

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

 

 

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

Na2SO4、NaCl;

猜想2:

Na2SO4、NaCl和_____;

猜想3:

Na2SO4、NaCl和H2SO4;

猜想4:

Na2SO4、NaCl、H2SO4和Na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_____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_____

请写出方案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答案】Na2CO3H2SO4+Na2CO3=Na2SO4+CO2↑+H2O溶液变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Fe+H2SO4=FeSO4+H2↑

【解析】

【分析】

【详解】

[提出猜想]

猜想1:

盐酸和碳酸钠、稀硫酸和氢氧化钠都恰好完全反应:

Na2SO4、NaCl;

猜想2:

碳酸钠过量时:

Na2SO4、NaCl和Na2CO3;

猜想3:

稀硫酸过量时:

Na2SO4、NaCl和H2SO4;

猜想4:

Na2SO4、NaCl、H2SO4和Na2CO3故填:

Na2CO3;

[交流讨论]

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Na2CO3=Na2SO4+CO2↑+H2O故填:

H2SO4+Na2CO3=Na2SO4+CO2↑+H2O

[进行实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硫酸;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3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故填:

溶液变红色;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方案二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故填:

Fe+H2SO4=FeSO4+H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7.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俗名固体双氧水。

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

为了方便保存,过碳酸钠样品可能添加少量的MgSO4和硅酸镁中的一种或二种作为稳定剂。

已知①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②硅酸镁不溶于水。

(1)过碳酸钠的用途不合理的是_______。

A.鱼池供氧剂B.消毒剂C.干燥剂D.漂白剂

(2)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

判断样品中_________有硅酸镁。

(填写“可能”或“一定”)

(3)利用实验室限选试剂,设计实验确定该样品中是否添加少量的MgSO4。

限选试剂:

稀盐酸、稀H2SO4、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必要结论

步骤:

1: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过滤。

步骤2:

取少量步骤1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振荡后静置。

________________。

步骤3:

取少量步骤2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有MgSO4。

____________,说明样品中没有MgSO4。

 

【答案】C一定略略略略略

【解析】

(1)过碳酸钠溶于水可看作是Na2CO3溶液和H2O2溶液混合,双氧水可用于供氧、消毒和漂白,故选C。

(2)因为取少量过碳酸钠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有不溶于水的固体产生,而碳酸钠易溶于水,故判断样品中一定有硅酸镁。

(3)Na2CO3+2HCl==2NaCl+H2O+CO2↑,除去碳酸钠,防止对MgSO4检验的干扰。

BaCl2+Mg2SO4=MgCl2+BaSO4↓,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中有MgSO4;无明显现象,说明样品中无MgSO4。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探究物质成分的能力。

8.小明同学对家中久置的袋装固体食品防腐剂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品名和成分如图所示),于是和同学一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食品防腐剂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甲同学的探究方案如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和氢氧化钙。

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稀盐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Fe,Fe一定不含Fe2O3

(3)将步骤

(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__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交流与反思]

(1)“504双吸剂”中的铁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___。

(2)实验操作

(2)的实验现象里“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根据甲同学的整体探究方案推测,无色气体的成分是一定含有_____,可能含有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_____。

(4)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_____。

【答案】氧化钙CaO+H2O=Ca(OH)2石灰水变浑浊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氧化钙与水反应后也得到氢氧化钙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后,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解析】

(1)生石灰易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易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那么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并生成呈碱性的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

Ca(OH)2;

(2)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