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6488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2.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x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适合背诵的知识点)

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

其中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

3.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公转。

同时,

地球还在自转。

5.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年。

6.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7.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经线。

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2.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3.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或1天)。

4.昼夜交替的假说

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上面四种假设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5.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结合其他事实我们发现:

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1.“地心说”和“日心说”

学说名称

地心说

日心说

天文学家

托勒密

哥白尼

示意图

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

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地球是否是球体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2.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1)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是倾斜的。

(2)反光的小圆片的作用:

方便我们研究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昼夜变化情况。

(3)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

自转半周前小圆片处于白昼,自转半周后小圆片处于黑夜。

3.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4.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第4课谁迎来黎明

1.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2.大家手拉手做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

红色纸片模拟太阳

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

按某种方向转动模拟地球的自转

贴有地名的同学模拟不同的地区

先看到红纸片模拟先迎来黎明

(1)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北京”先见到“太阳”。

(2)大家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3.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

4.观察者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围着观察者转动,且

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

5.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6.在地球仪上再次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

(1)先将反光小圆片贴在地球仪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上,再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

一个同学让地球模型按正确的方向(自西向东)旋转,另一同学从“太阳”的位置进行观察。

(2)这两座城市,北京先迎来黎明。

7.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并形成了

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

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

1.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

2.圭表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3.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

4.根据圭面上表的日影长度,人们就可以确定四季和二十四节气。

5.制作简易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

6.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变化规律

(1)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

(2)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长。

(3)从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长。

(4)从冬至到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短。

(5)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一样长。

(6)在连续测量到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或最长之间的时间是一年。

7.昼夜长短的变化

(1)同一地方,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时夜最长、昼最短,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

(2)同一地方,从夏至到冬至,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从冬至到夏至,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8.太阳高度角(太阳仰角):

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1.地球的公转

(1)公转是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转动。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不会改变,始终指向

北极星。

3.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椭圆形,每年一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

近,每年七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

4.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5.四季变化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

(1)“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2)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北半球的夏季。

(3)同一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而同一时间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是一个定值。

6.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塑料小球模拟地球

塑料小球上的线模拟赤道

圆盘模拟地球公转轨道

塑料小球倾斜模拟地轴倾斜

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

2.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1)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

(2)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昼行性动物。

(3)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夜行性动物。

(4)有一些植物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

例如,郁金香随着太阳升

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昙花和夜来香也会随昼夜交替而变化。

3.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2)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蛇、蛙、熊等。

(3)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比如枫树、杨树。

(完)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小科默默

(适合默写的知识点,答案见小科背背)

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

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

其中海洋的面积____陆地的面积,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

3.地球是一个_____。

4.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_____。

同时,

地球还在_____。

5.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_____年。

6.不同的_____适合表达不同的_____。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7.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_____;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_____。

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

1.地球是一个______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_____,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_____。

2.__________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3.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__________。

4.昼夜交替的假说

我们可以用______模拟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模拟_____。

通过__________可以证明上面四种假设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5.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结合其他事实我们发现:

昼夜交替与地球_____有关。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1.“地心说”和“日心说”

学说名称

地心说

日心说

天文学家

______

______

示意图

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

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地球是否是球体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2.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4)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是______的。

3.地球会绕地轴______,地球的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_现象。

4.地球还会绕着太阳______。

第4课谁迎来黎明

1.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_____。

_____的北京比_____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3.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_____。

4.观察者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围着观察者_____,且

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_____。

7.地球__________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_,并形成了

天体__________的现象。

第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

1.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____变化有关。

2.____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

3.正午时,物体影子随________呈有规律的变化。

4.根据圭面上表的日影长度,人们就可以确定____和_________。

6.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变化规律

(1)____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

(2)____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长。

(5)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______。

7.昼夜长短的变化

(1)同一地方,____时昼最长、夜最短,____时夜最长、昼最短,____、____时昼夜平分。

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1.地球的公转

(1)公转是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转动。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____转动。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

(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__。

2.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____改变,始终指向______。

3.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______,每年______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

近,每年______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

6.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变化与________有关。

5.四季变化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

(2)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北半球的____;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北半球的____。

(3)同一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________。

而同一时间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是一个定值。

第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________现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

2.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

(1)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___。

(2)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___________。

(3)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___________。

(4)有一些植物会随着________而变化。

例如,郁金香随着太阳升

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昙花和夜来香也会随昼夜交替而变化。

3.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1)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____,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夏季和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2)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____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蛇、蛙、熊等。

(3)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____,比如枫树、杨树。

(完)

一、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

1.下列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水中微生物,其中是草履虫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由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

故答案为:

A。

【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2.在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有同学看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是由于下列哪个

 原因引起的?

( )。

A. 气泡太多                 

B. 表皮细胞撕得太厚                 

C. 显微镜操作失误                 

D. 未滴加红墨水

【答案】A

【解析】【解答】A、气泡太多会产生黑色圆圈。

符合题意。

B、表皮细胞撕得太厚不会产生黑色圆圈,只会影响明亮度。

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操作失误不会产生黑色圆圈。

不符合题意。

D、滴加红墨水也不会使黑色圆圈消失。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擦、滴、撕或刮、展或涂、盖、染。

在“盖”这一步,应是将盖玻片先接触液滴的一端,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

3.如右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至中间,应向( )移动装片。

A. 右上方                                

B. 左上方                                

C. 左下方                                

D. 右下方

【答案】C

【解析】【解答】因为在显微镜中观察玻片产生的都是倒影,所以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至中间,应向左下方移动。

【分析】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4.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

A. 开发计算机程序                          

B. 观察植物的花                          

C. 修理精密仪器

【答案】A

【解析】【解答】修理精密仪器、观察植物的花一般是观察花粉之类的微小物体,用放大镜观察即可看到物体的图像,开发计算机程序在开发的过程中只要需用到肉眼即可,无需放大镜的帮助。

【分析】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毫米级别的物体,对观察的物体具有放大的作用。

5.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解答】具有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凸透镜的特点是两边薄、中间厚。

A选项是平面镜,观察到的物体和被观察物体等大。

B是凹透镜,能够缩小被观察的物体。

【分析】凡是中间厚、两边薄的一般都是凸透镜,这个结构对物体具有放大的功能。

6.制作一些浓的食盐水,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等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看到的是(  )。

A. 粉末状物质                    

B. 具有晶体结构的物质                    

C. 液体                    

D. 什么也看不到

【答案】B

【解析】【解答】盐是晶体,能溶解在水中,也能用蒸发的方法把盐从水中析出来。

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结晶。

B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

B

【分析】盐能溶解在水中,也能用蒸发的方法把盐从水中析出来。

7.下列各种物质不具有晶体结构的是(  )。

A. 食盐                                     B. 雪花                                     C. 石蜡                                     D. 味精

【答案】C

【解析】【解答】食盐、雪花、味精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它们是晶体。

石蜡是从原油蒸馏所得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具有规则几何形体的固体,人们称它们为晶体。

8.如图所示是用(  )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A. 电子显微镜                                 

B. 光学显微镜                                 

C. 放大镜

【答案】A

【解析】【解答】大肠杆菌属于微生物,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光学显微镜能够看清细胞和微生物,但是大肠杆菌体型极小,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分析】肉眼仅仅能看清昆虫等物体,放大镜能看清毫米长的物体,显微镜能够看到细胞和微生物。

9.下图是我们在老师的帮助下观察到的花粉和花粉管,观察到花的这些结构必须使用的工具是(  )。

A. 放大镜                       B. 光学显微镜                       C. 电子显微镜                       D. 扫描隧道显微镜

【答案】B

【解析】【解答】花粉和花粉管都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分析】光学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细胞、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原子、分子等。

10.看图回答问题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

A. 细胞核                                 

B. 细胞膜                                 

C. 液泡                                 

D. 细胞质

【答案】A

【解析】【解答】洋葱表皮细胞形态类似于一间间房子,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细胞核最大,所以黑点是细胞核

【分析】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体积较大,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

11.下列物体的内部,不存在细胞的是(  )。

A. 松树                                        

B. 蝗虫                                        

C. 花岗岩

【答案】C

【解析】【解答】松树是植物体,蝗虫是动物体,属于生物,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花岗岩属于石头,不属于生物。

【分析】细胞构成生物,生物体有排泄、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

12.下列在自然界里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  )。

A. 蚜虫                                        

B. 变形虫                                        

C. 苍蝇

【答案】B

【解析】【解答】苍蝇和蚜虫体型较大,用肉眼可以看到。

而变形虫等微生物形态较小,只能用显微镜看到。

【分析】利用肉眼可以看到昆虫等一系列体型较小的生物,利用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细胞和微生物。

13.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种类繁多                                 

B. 生长繁殖慢                                 

C. 分布广泛

【答案】B

【解析】【解答】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在水中生长速度极快。

微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布世界的各个角落。

【分析】利用干草和池塘水可以快速收集微生物。

14.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放大镜靠近指纹时图像变小,下列做法能看到更大的图

   像的是(   )。

   

A.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

B.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眼睛向放大镜方向靠近

C. 眼睛和放大镜不动,将手指向远离放大镜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解答】放大镜是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的。

其成像规律是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接近于焦距,但要小于一倍焦距像越大,要使指纹的像大一些,将手指向远离放大镜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

C。

【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15.下列(  )不属于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成果的领域。

A. 医药                                    B. 食品                                    C. 克隆                                    D. 重工业

【答案】D

【解析】【解答】医学,食品以及克隆都会利用到细胞等微小生物的作用,重工业属于大型加工产业,不属于微生物的利用。

【分析】重工业不属于微笑生活探索的领域,重工业属于加工产业。

16.下列各种仪器中最适合科学家观察H7N9病毒的是(   )。

A. 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                         

C. 放大镜                         

D. 扫描隧道显微镜

【答案】D

【解析】【解答】H7N9病毒的体积非常微小,只有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来观察。

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几种观察工具放大倍数的比较是:

放大镜小于显微镜,显微镜小于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又小于扫描隧道显微镜。

17.观察草履虫时,常放一些脱脂棉纤维,目的是(  )。

A. 使草履虫运动缓慢,便于观察                          B. 方便盖玻片的存放

【答案】A

【解析】【解答】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

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

A。

【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蚜虫的天敌是(  )。

A. 苍蝇                                   

B. 草蛉和它的幼虫                                   

C. 蝴蝶

【答案】B

【解析】【解答】草蛉虫、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蚜霉菌等都是蚜虫的天敌。

故答案为:

B。

【分析】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密密麻麻的一片。

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19.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老花镜                                    

B. 一滴水珠                                    

C. 近视镜

【答案】C

【解析】【解答】老花眼镜和一滴水珠都有放大功能。

而近视镜是缩小的凹透镜,无放大作用。

故答案为:

C。

【分析】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0.用放大镜观察到蟋蟀的耳朵长在(   )。

A. 蟋蟀的头上                               B. 蟋蟀的脚上                               C. 蟋蟀的胸部

【答案】B

【解析】【解答】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故答案为:

B。

【分析】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