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6377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100

(1)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活动】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一个,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

活动二: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

活动三:

________

(2)【整理材料】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材料,这些材料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孙康映雪   ②曲高和寡   ③车胤囊萤   ④岳母刺字   ⑤宋濂抄书   ⑥诸葛亮出山

(3)【学习榜样】长沙理工大学90后研究生邹勇松,每天透析4次却捧出6项发明,荣登2018年6月中国好人榜。

校园小记者想邀请他到学校和同学们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假设安排你给他打电话联系活动事宜,你应该怎么说?

【答案】

(1)举办“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

(2)②⑥

(3)邹哥哥,你好!

我是××学校的小记者。

你自强不息,荣登中国好人榜,让我们很受鼓舞!

我们想邀请你到学校和同学们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请问你什么时候方便呢?

【解析】【分析】

(1)设计活动项目,一要围绕活动主题“君子自强不息”,二要切实可行。

题目已经给出了“手抄报比赛”和“演讲比赛”的活动,再设计一个类似的活动即可。

如征文比赛、故事会等皆可。

(2)“曲高和寡”比喻知音难得,“诸葛亮出山”体现的是士为知己者死,这两项不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

(3)首先写出称呼、问候语、接着要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评价对方事迹、提出请求。

注意语气要委婉,语言要得体。

故答案为:

⑴举办“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

⑵②⑥

⑶邹哥哥,你好!

我是××学校的小记者。

你自强不息,荣登中国好人榜,让我们很受鼓舞!

我们想邀请你到学校和同学们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请问你什么时候方便呢?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活动方案与内容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栏目和设计意图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符合要求即可。

⑵本题考查理解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材料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活动注意进行判断。

⑶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

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当前很多年轻人通过手机进行阅读,对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手机阅读对读者和对出版行业的改变其实刚刚开始,手机阅读所呈现的社交化、交互式阅读特性以及丰富的阅读体验注定会对年轻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手机阅读基本上免费,也使得传统的报纸杂志、图书阅读方式更加式微。

材料二:

手机阅读在年轻人中的风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阅读行为、模式、内容,甚至对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手机阅读的特征是功利阅读超越人文阅读、流行阅读超越经典阅读、信息获取超越知识习得、新闻关注超越文学感受、娱乐追求超越理论探讨,具有高度移动化、碎片化、社交化的特质,这导致了年轻人图书阅读量减少,缺少耐心,不容易实现深度阅读。

材料三:

(1)当前阅读现象存在哪些显著特征?

(2)上图是题为“手机族”的漫画,请介绍漫画内容,并为这一群体拟一条警示语。

【答案】

(1)手机阅读这种数字阅读方式严重冲击纸质阅读,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伴随着浅显化、娱乐化等弊端。

(2)内容:

痴迷看手机的人,脖颈弯曲正“吱吱”发声,颈椎严重变形,却不顾旁人警告仍低头盯着手机看。

警示语:

放开手机,抬眼看世界。

(争做“抬头族”,健康我做主;世界那么美,抬起头看看;不做“低头族”,青春我做主)

【解析】【分析】

(1)从材料一“当前很多年轻人通过手机……巨大的冲击”“使得传统的报纸杂志、图书阅读方式更加式微”可以得出:

手机阅读这种数字阅读方式严重冲击纸质阅读,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

从材料二“手机阅读的特征是功利阅读超越人文阅读……缺少耐心”可以得出:

手机阅读伴随着“碎片化、社交化、娱乐化”等弊端。

(2)作答时抓住画面中低头看手机的人和文字“颈推变形”“吱破破”及“快抬头,说的就是你”这些要素来介绍画面。

警示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故答案为:

⑴手机阅读这种数字阅读方式严重冲击纸质阅读,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伴随着浅显化、娱乐化等弊端。

⑵内容:

痴迷看手机的人,脖颈弯曲正“吱吱”发声,颈椎严重变形,却不顾旁人警告仍低头盯着手机看。

警示语:

放开手机,抬眼看世界。

(争做“抬头族”,健康我做主;世界那么美,抬起头看看;不做“低头族”,青春我做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图文转化应注意:

①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②注意图的细节。

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

③把握题目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3.陈爷爷家住温岭市体育场路附近(7路公交车有停靠站),准备去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但并不清楚市一院搬迁事宜,请你根据公告中的相关信息告知,使其顺利前往体检。

要求表述清楚、语言得体,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

陈爷爷,市一院已搬迁到城西街道川安南路。

您可以在体育场路乘坐7路公交直达。

医院上班时间上午是7:

30到11:

30,下午是14:

00到17:

00,您可以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去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如有不明之处可拨打咨询电话(0576)86206059。

预祝爷爷身体健康!

【解析】【分析】此题首先明确表达的中心,即告诉陈爷爷市一院已经搬迁了,要将搬迁的新地址陈述清楚。

搬迁公告中的核心内容是“市一院已搬迁到城西街道川安南路”,这一点需要开篇点明,其他诸如交通方式、上班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也需要分别概述。

答题注意语言通顺即可,开头要有称呼语。

故答案为:

示例:

陈爷爷,市一院已搬迁到城西街道川安南路。

您可以在体育场路乘坐7路公交直达。

医院上班时间上午是7:

30到11:

30,下午是14:

00到17:

00,您可以在星期一到星期五去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如有不明之处可拨打咨询电话(0576)86206059。

预祝爷爷身体健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

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语言得体,言之有理,表述清晰即可。

4.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华网2016年11月13日讯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

2016年3月份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不满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共有902万人,其中90%以上留守儿童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答案】示例一:

(标题)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是潜在的社会危机

(理由)因为新闻主要内容突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存在着严重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危机。

示例二:

(标题)我国留守儿童突破900万

(理由)因为新闻用具体的数字表明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之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考生可根据第一句话“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提炼关键词语即可解答。

阅读本则新闻,可知第一句话是导语部分,新闻的主要内容应从导语部分提炼总结。

据此填写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

(标题)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是潜在的社会危机

(理由)因为新闻主要内容突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存在着严重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危机。

示例二:

(标题)我国留守儿童突破900万

(理由)因为新闻用具体的数字表明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之多。

【点评】考生要在平时掌握新闻的知识,理解新闻标题的要求,掌握标题与导语间的关系,能够从导语中抓关键词来提炼标题。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

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登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初三

(1)班举行“青春随想”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边项目。

(1)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

(要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

(3)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答案】

(1)周恩来。

他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此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

(2)示例1:

畅想青春,放飞梦想

示例2:

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理想在这里飞扬

(3)青春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心愿早日实现,可实现心愿不能靠坐等,我们要在青春的道路上播撒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解析】【分析】

(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选择你所最崇拜古今中外的青年名人,事迹介绍要简明,如,司马光,自幼聪慧机警,五岁时砸缸救了朋友的故事,家喻户晓。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畅想青春,放飞梦想(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理想在这里飞扬)。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如青春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心愿早日实现,可实现心愿不能靠坐等,我们要在青春的道路上播撒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故答案为:

(1)周恩来。

他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此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

(2)示例1:

畅想青春,放飞梦想

示例2:

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理想在这里飞扬

(3)青春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心愿早日实现,可实现心愿不能靠坐等,我们要在青春的道路上播撒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素材积累及概括的能力。

建议学生平时在做阅读时,要分类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按照时间、国别、身份、内容等进行分类。

概括时要写出何人何时为何做何事,结果怎样。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主题语的能力。

拟写主题语,一要做到紧扣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本题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思考。

形式上可使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感染力。

拟写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积极健康,弘扬正能量,要为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总结性的发言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总结,语言要简洁得体,富有激励性,能鼓舞人,语句通顺即可。

平时在观看一些专题电视节目时,要多留心主持人的语言,多积累。

6.学校开展“新闻”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信息提取】阅读下面的一则新闻,从中提取丰要信息,不招过25个字。

   中新网4月14日电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空气质量人人关心,但现在空气净化装置无法随身携带。

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研发出最新半导体纳米纤维TZBG,大幅提升传导性能,在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获颁“评判特别喜许金奖”。

新材料可用于净化空气及消毒的光触媒物质,质地柔软,适用于不同表面,更可制成挂坠佩戴,犹如“随身空气净化机”,防止大肠杆菌侵入,亦令净化效率比现今技术提高十倍,成本却低逾九成。

(2)【跟帖评论】请你干对下面的新闻材料,就“面对路人摔倒,我还是不扶”的问题,跟评论,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3月15日,一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和篮球遂的关注,北京控股翱龙篮球俱乐部后卫球员刘哲男称,他在家乡大连帮助一名骑车排倒的环卫工人后,却接到了交警部门电话,称有人报警看到他撞倒了人,被他扶起的环卫工人也表示“忘记了当时的情况”,后来事发路段的一段监控最终还了他清白。

(3)【图文转换】2019年中国男篮世界杯,由中国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武汉、深圳、佛山、东莞八个城市联合举办。

下图是本次男篮世界杯的会徽,请你仔细观察,用说明性语言介绍它的画面。

(链接:

“FIBABASKETBALLWORLDCUP”,即男篮世界杯赛事的官方英文名)

【答案】

(1)香港理工大学研发新材料随身净化空气,可制成挂坠。

(2)不扶。

“扶人被讹”的报道屡见于报端,让不少热心者寒心,让众多助人者止步,为避免讹诈的尴尬,还是少去帮扶。

示例2:

扶。

我们不能因为有少数扶人者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对“扶人被论”产生成见更不能因为可能被讹而放弃助人。

(3)左上半部分是艺术字体的“FIBABASKETBALLWORLDCUP”,即男篮世界杯赛事的官方英文名称;左下半部分为“China2019”,揭示了赛事举办国(中国)和比赛时间(2019年)。

右半部分则酷似一张京剧脸谱,同时外形呈现篮球形状。

【解析】【分析】

(1)认真阅读这则材料,可知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最新半导体纳米材料,这种材料可制成挂坠佩戴戴,犹如“随身空气净化机”。

(2)本题答“扶”或“不扶”皆可,关键是结合现实情况阐述理由。

(3)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片,看图片上都有哪些文字,哪些人和物,然后要把人或物与会徽主题联系起来,然后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

⑴香港理工大学研发新材料随身净化空气,可制成挂坠。

⑵不扶。

“扶人被讹”的报道屡见于报端,让不少热心者寒心,让众多助人者止步,为避免讹诈的尴尬,还是少去帮扶。

示例2:

扶。

我们不能因为有少数扶人者受到不公正对待而对“扶人被论”产生成见更不能因为可能被讹而放弃助人。

⑶左上半部分是艺术字体的“FIBABASKETBALLWORLDCUP”,即男篮世界杯赛事的官方英文名称;左下半部分为“China2019”,揭示了赛事举办国(中国)和比赛时间(2019年)。

右半部分则酷似一张京剧脸谱,同时外形呈现篮球形状。

【点评】⑴看图片上都有哪些文字,哪些人和物,然后要把人或物与会徽主题联系起来。

⑵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联系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注意观点要鲜明,理由要充分,让人信服,语言准确、连贯。

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答图文转换题观察图片是关键,一定要认真观察图片,然后把图片上诸多信息综合起来分析,必要时还需由图片信息进行联想,然后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7.学校近期举办“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邀请了南京云锦博物馆的专家为同学们介绍云锦。

请你围绕世界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设计一个与“云锦”有关的实践活动,并简述设计理念。

【答案】要求紧扣“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

传统的未来”主题以及“实践”活动。

示例:

用电脑软件设计并保存云锦图案;将云锦设计为服饰、日用品等;制作各种含有云锦元素的文创产品;为南京云锦写宣传语,宣传南京云锦。

理由:

利用新技术,保存传统工艺精髓;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向大众普及云锦的知识等。

【解析】【分析】活动方案的主题“博物馆进校园”(“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

传统的未来”)已经给定,并给出了设计范围,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与范围设计实践活动即可。

切忌偏离主题。

自拟实践活动从内容上看,要与给定的材料密切相关,不可脱离材料设计,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不是空喊的口号。

理由要仅仅围绕所拟定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及意义来谈。

如用电脑软件将云锦设计为服饰、日用品等。

理由为利用新技术保存传统工艺精髓,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等。

故答案为:

要求紧扣“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

传统的未来”主题以及“实践”活动。

示例:

用电脑软件设计并保存云锦图案;将云锦设计为服饰、日用品等;制作各种含有云锦元素的文创产品;为南京云锦写宣传语,宣传南京云锦。

理由:

利用新技术,保存传统工艺精髓;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向大众普及云锦的知识等。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考生要读懂题干要求,围绕活动主题与限制范围来进行设计。

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可操作性。

理由要围绕自己的设计来讲,要合情合理。

8.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有一款软件,只要在手机上点击链接,输入个人信息,便可参与抢红包活动。

你的阿姨热衷于此类活动,你知道后很想规劝又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此时,浏览网页发现了下面这幅图片,就立即通过微信发给阿姨,并附上一段规劝阿姨不要轻易抢红包的话。

请把这段话写下来。

要求:

规劝的理由充分,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120字左右

【答案】示例:

阿姨,你好,看我给您发的图片看到了吗?

他是要您在手机上点击链接,输入个人信息,便可参与抢红包活动,他让您输入您的个人信息,是为了诱导您上当受骗。

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类似的发红包这类的信息,以免您的财产受到损失,你看是我这样说有道理吗?

注意字数限制。

【解析】【分析】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阿姨;其次针对情况,阿姨热衷于此类活动,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

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能紧扣漫画内容,有理有据,说服力强,思路清晰,表达得体即可。

注意字数限制。

故答案为:

示例:

阿姨,你好,看我给您发的图片看到了吗?

他是要您在手机上点击链接,输入个人信息,便可参与抢红包活动,他让您输入您的个人信息,是为了诱导您上当受骗。

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类似的发红包这类的信息,以免您的财产受到损失,你看是我这样说有道理吗?

注意字数限制。

【点评】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做这类试题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题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题者意图,当然考试时这类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在备考时还应多练习、多积累。

9.总复习阶段,小风在整理庄子专题时,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插图引起了他的注意。

图中A,B两人,究竟哪一个是庄子,哪一个是惠子呢?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帮小风分析一下。

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表达通畅。

(130字左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日: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漆上也。

【答案】示例一:

我认为A是庄子,B是惠子。

从动作神情看,A侧身俯视桥下游鱼,关注自然;神情专注,对鱼充满兴趣。

而B面向A,对鱼毫无兴趣,同时,目不斜视、一脸严肃,仿佛正在跟A辩论,据我了解,庄子是个充满情趣的浪漫之人,而惠子是个严谨好辩之人,所以,A是庄子,B是惠子。

示例二:

我认为A是惠子,B是庄子。

从外貌和衣着看,A腰有环佩,以冠束发(领口端正、衣着整洁),据此判断社会地位较高。

而B衣着随意,领口敞开(布巾束发、手持竹杖),显然是平民样貌。

据我了解,惠子身有官职,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庄子最是厌恶功名束缚,生活清贫,这些都与图中信息吻合。

所以,A是惠子,B是庄子。

【解析】【分析】结合这道题,要仔细观察这两个人物的衣着、表情,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这两个人物的历史形象进行分析,表达。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结合图文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

我认为A是庄子,B是惠子。

从动作神情看,A侧身俯视桥下游鱼,关注自然;神情专注,对鱼充满兴趣。

而B面向A,对鱼毫无兴趣,同时,目不斜视、一脸严肃,仿佛正在跟A辩论,据我了解,庄子是个充满情趣的浪漫之人,而惠子是个严谨好辩之人,所以,A是庄子,B是惠子。

示例二:

我认为A是惠子,B是庄子。

从外貌和衣着看,A腰有环佩,以冠束发(领口端正、衣着整洁),据此判断社会地位较高。

而B衣着随意,领口敞开(布巾束发、手持竹杖),显然是平民样貌。

据我了解,惠子身有官职,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庄子最是厌恶功名束缚,生活清贫,这些都与图中信息吻合。

所以,A是惠子,B是庄子。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答题时要首先要能结合题目要求对人物进行重点观察,然后再把观察和思考用准确、简洁、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10.鼎湖中学802班的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围绕插图中“谁是庄子”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于是张欣怡同学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写了一封信。

请你读完信后给张欣怡写一封信,发表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有效。

论证合理。

(不超过150字)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我是鼎湖中学802班的学生。

我们班同学在学习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时,对插图中“谁是庄子”产生了分歧。

有同学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有同学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我认为从服饰上看,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神态上看,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那么,这幅插图中,究竟谁是庄子呢?

希望能得到您的回复。

张欣怡

2019年5月17日

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示例一:

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

你看他站在那里,拈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位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住水中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快乐。

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啊!

我的看法不知你是否认同?

示例二:

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鱼,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觉得惠子老气横秋,庄子活泼轻松,因此让惠子挂着竹杖更符合我对人物的想象。

【解析】【分析】这道题要仔细观察插图,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两个人物,产生“谁是庄子”的分歧,可以判断拄着竹杖的是庄子,从动作、姿态、神情等方面分析,应该是沉着冷静充满睿智的庄子的形象。

当然,也可以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依据有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完全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之中,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

故答案为:

示例一:

我认为拄着竹杖的是庄子。

你看他站在那里,拈着胡子,神态悠然自得,拄着竹杖,衣衫相对随意,符合庄子率性的特点;而前面那位,头戴峨冠,身佩玉环,更像是具有官职地位的惠子,只见他死死盯住水中游鱼,一脸严肃认真,只想看出鱼是否快乐。

他怎知鱼之乐实乃人之乐啊!

我的看法不知你是否认同?

示例二:

我认为低头看鱼的是庄子。

他低头弯腰微笑,似乎并不理会一旁的惠子,而与水中游鱼相乐,符合课文里那个随性而又智慧的庄子形象;而拄着竹杖的那位,拉着长脸,正眼不看游鱼,像是在严肃地质问庄子,符合惠子凡事追求实证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