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6214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docx

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看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摘要:

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的一般理论出发,在阐述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从生态旅游公益属性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忽视环境保护、经济效益至上、环境教育功能缺失和生态旅游区与周边社区不协调等问题。

提出了将生态旅游规划制度化,构建生态旅游资源破坏的监督防范机制,强化环境教育功能和协调利益分配等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旅游;开发;公益属性

作为一种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形式,生态旅游秉承这样的理念:

确保旅游政策不再只注重于经济需求,而要更关注保护原始环境,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

生态旅游发起于西方并获得迅速发展,是与西方社会经济发达、物质富足分不开的。

在某些发达国家看来,发展生态旅游并非是要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是将之作为一种进行全民环境教育的实践方法。

在具体措施上,不少由政府经营的国家公园免收门票,由政府进行财政补贴,甚至还进行大量广告宣传鼓励国民前来游览。

而对于那些兴建于土著保留地之上的自然保护区,则考虑由当地社区直

接参与经营,在门票收入、就业等方面使当地居民受益。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的生态旅游更像是社会福利而非消费性产品[1],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对于我国而言,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性和生态旅

游资源的多样性为我国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生态旅游服务产品的需求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

由于生态资源的公益性造成其具有很强的外部经济性,单纯靠市场运作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实现生

1 生态旅游及其公益性

111 生态旅游的内涵和类型

墨西哥环保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2Lascurin于1987年在《生态旅游之未来》一文中首次使用了“ecotourism”一词,该词作为生态旅游的英文表述,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交流[2]。

近年来,生态旅游成为全球各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对象,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对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上百个[2]。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作者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一种旅游活动,具有大众旅游(conventionaltourism)活动所具有的部分属性,如休憩性、移动性等。

2)生态旅游不同于大众旅游,生态旅游者将在旅游过程中,欣赏当地景色、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学习野生动植物等相关知识,获得一种非凡的体验和价值观的升华;生态旅游区域,一般以公认的相对

没有被干扰或污染的自然区域为主,能够使旅游者产生强烈的体验和探究欲望;生态旅游通过小规模的旅游形式和旅游者负责任的行为以及环境影响最小化技术,达到不对旅游景观和当地文化造成损害

的目的;生态旅游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具有为社区造福的功能。

3)生态旅游具有生态教育道德功能、生态保护公共物品功能以及社区扶贫慈善功能等公益性特征。

4)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形式,将对大众旅游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一般来讲,由于具有不同发达程度和不同文化

背景,各个国家所开展的生态旅游是不尽相同的,具体的生态旅游类型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形式[2-5]:

1)教育型生态旅游这种类型主要以包括国家公园、公有保护区等在内的国家公园体系作为生态旅游区域,其主要目的是让游客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欣赏并建立与自然环境的友好关系,进而保护

环境,这种类型多见于欧美发达国家。

2)扶贫型生态旅游这种类型多产生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客源以发达国家为主。

作为目的地国家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工具,这类生态旅游产品表现为设施简朴,以社区参与为目的,并强调小规模。

这种类型在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较为多见,其中以肯尼亚、纳米比亚、乌干达等非洲国家,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伯利兹等美洲国家,以及蒙古、越南、斐济、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比较有代表性。

3)可持续型生态旅游这类生态旅游区域一般在国家公园或者保护区附近,而且私人领地占有相当数量(尤其在非洲),其开发和运营过程中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采用先进的环境影响最小等可持续性开发技术。

以上三种类型并没有严格的界线,比如教育型生态旅游也可能包含有扶贫性质。

划分不同类型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其公共产品提供的方式是不尽相同的。

在实际操作中,每一种生态旅游的开展都要考虑到游客教育、当地收益、环境影响最小问题,只不过每一种类型强调的内容不同而已。

112 生态旅游的公益属性

按照一般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来看,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是生态旅游资源的纯公共产品属性。

具体体现有:

1)具有生态教育意义的原生自然环境是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部分。

这些资源带给整个人类的对于地球资源的科学意义将使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受益;2)森林、荒野、湿地、荒漠等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等功能,具有很强的纯公共产品属性。

二是生态旅游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一方面,生态旅游产品具有游憩、休闲或者体验功能;另一方面,当旅游人数超过旅游接待地综合承载能力时,生态旅游产品具有了消费时的竞争性,存在着可预见的拥挤状况和过度使用。

由于具有消费时的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体现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与现状

从我国古代先贤哲人那里都能找到生态旅游的思想根源,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这一提法却完全是舶来品。

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是伴随着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生态旅游的,但一般认为,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文件以后,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

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的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正式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以及生态旅游发展与自然保护、生态旅游中开展环境教育、中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随后与此相关的论文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使“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迅速在国内被普遍接受。

随后的十多年,有关生态旅游的各类研究集中在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的解释、功能的探讨和特征描述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对于实践研究方面主要关注两大热点:

一是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判断和注意问题的研究,二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研究。

与理论研究同时开展的生态旅游的实践活动也发展迅速。

我国的生态旅游主要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发展起来。

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现代生态旅游产业的正式开始。

此后我国森林公园及其森林生态旅游迅速在全国发展起来。

伴随着1999年昆明世博会和1999年国家旅游局的“99生态环境旅游”主题活动的推进,各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都开展了各种类型生态旅游活动,我国生态旅游实践突飞猛进,规模剧增。

据国家林业局公布数据[6],到2005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928处,总面积达1513142万hm2,占全国林业用地面积5%以上,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总数达627处,面积为1105115万hm2。

全国森林公园的分布范围扩大到除台、港、澳地区以外的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同时,还建立了数量众多的自然保护小区、狩猎场和野生动物园、树木花卉园等。

这些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囊括了中国不同地域森林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形成了包含各种不同类型的森林自然景观。

目前我国开展生态旅游实践的主要区域有九个类型,主要是山岳生态景区,森林生态景区,湖泊生态景区、草原生态景区、海洋生态景区、观鸟生态景区、冰雪生态旅游区、漂流生态景区、徒步探险生态景区

等。

主要推出的生态旅游产品有观鸟、野生动物旅游、自行车旅游、漂流旅游、沙漠探险、保护环境、自然生态考察、滑雪旅游、登山探险、海洋之旅等十大类专项,共193项产品。

我国生态旅游形式已从原生的自然景观发展到半人工生态景观,旅游对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护区、农村田园景观等,生态旅游形式包括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主体活动等,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有专家预测[6],在21世纪最初的20年里,森林旅游人数将以2位数百分比增长,全球旅游总人数中有一半以上的旅游者要走进森林。

到2010年,我国每年到森林公园来旅游的人数将达到4亿人次,森林旅游的社会综合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

2050年,我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11亿,每年的户外游憩需求将达到20亿人次以上。

可见,我国森林旅游产业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我国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生态

旅游实践的确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专家学

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忧虑,也采取了相关措施进行

调整,但从目前相关研究和调整政策来看,大多在讲

生态旅游问题产生的原因而非问题本身,特别是对

由于生态旅游本身所具有的公益属性引起的各类问

题探讨不够。

从生态旅游公益性属性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

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这一基础目标重视

不够,生态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无论是从概念内涵

还是从具体生态旅游实践发展上看,环境保护一直

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目标,而环境保护是具有很强的

公益属性的。

正是对这一公益属性的忽视造成了当

前对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具体表现在如下几

个方面:

1)由于规划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

坏;2)游客过度进入,超过环境承载力造成的破坏;

3)消费者进入以后产生的垃圾污染没有得到很好

的回收和管理而造成的破坏,这一破坏情况目前已经非常严重,而且有覆盖面越来越广、破坏程度越来

越深的趋势。

二是赋予生态旅游太多的经济收益的目的,忽

视了其作为公共产品所产生的效益的补偿。

生态旅

游资源大多是开展生态旅游地区的重要优势资源,

因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

而这一目的在具体实践中被逐步扩大。

本来开展生

态旅游的初衷是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促进

资源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但现实中为了获得可

观的经济收益,各级地方部门源源不断将从开展生

态旅游中获取的收益用于社会发展建设的积累资

金,对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维护,资金投入严重不

足。

这恰恰是在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忽

视了生态旅游作为公共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

态效益需要补偿而造成的。

三是忽视了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造成不

仅生态旅游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旅游者对此牢骚

满腹。

生态旅游正是具有环境教育这一公益属性才

不同于一般旅游活动。

从旅游者角度来看,是想通

过生态旅游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从而达到自觉保护

自然的目的。

因此对生态知识的普及教育应该是生

态旅游活动组织的关键环节。

但是,目前我国的生

态旅游开发远未达到这样的标准。

具体表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1)缺乏必要的环境教育设施。

现有设施

许多已经陈旧不堪,大多都是指示性标示,野外的知

识性标牌数量不多。

同时,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内容

也残缺不全,展示手段更是保守落后、形式单调,无

法满足游人的需要[7]。

2)缺乏专业人员。

生态旅

游区的许多导游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能把地质地

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意义

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

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四是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忽视了生态旅游对

当地居民社区发展的带动效益。

生态旅游开展的初

衷是想通过开展各类生态旅游实践活动,达到扶贫

的效果,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我国现行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依赖于自然保

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资源基础的。

自然保护区为例,保护区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限制

了当地社区对资源的利用,而当保护区开发利用资

源时,往往会导致资源的再度争夺,进一步加剧保护

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

社区非法利用与开发保护区

资源已成为保护区管理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管理

体制的原因,社区还未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

去,当地人参与的主要形式只是停留在卖旅游纪念

品的阶段,这种散兵游勇式的参与即不能根本解决

当地居民的贫困问题,又导致市场管理混乱,有时候

还给游客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

4 建议和对策

从生态旅游的公益性角度看,我国目前生态旅

游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与我国当前国情(包括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文化素质等)和生态旅游发

展本身有重要关系,但关键在于对生态旅游公益属

性重视不够。

生态旅游是人类追求资源可持续利用

的一种积极尝试。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成功案例表

明:

在适当的条件下发展生态旅游,有助于保护生物

物种的多样性,帮助农村地区消除贫困,也能维护居

住在保护区和附近的社区居民(包括妇女)的各种利

益[5]。

生态旅游的发展既要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使得相关利益群体得到收益,也应考虑它的公共利

益属性。

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

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要从政府层面,明确生态旅游资源的公益属

性,强化对生态旅游开发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由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公益属性,需要政府根据不同

类型的生态旅游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规

划、综合形成不同类型的生态区域的发展规划,并将

其制度化、法律化,以保障其持续利用。

在具体发展

规划中对于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资源利用的方式

等进行明确详细的规定。

二要严格规范地方和旅游开发者的开发行为,

并提出对资源破坏的监督防范措施。

积极设立监督

机构对参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各相关利益主体(包括

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等)进行监督,推行旅游开发

活动的全程监控机制。

同时比照环评方法,建立对

资源破坏的评审处罚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

层次的破坏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罚,以约束旅游

开发者在规划方案内进行有序开发利用。

生态功能总体评价属中等偏下。

因此建议:

一是要

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保护森林资源和

生态环境的意识,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二是要加强

对现有林地的经营管理,按不同森林的主导功能,严

格实施分类经营,充分提高林地生产力。

对山地丘

陵区的森林资源进行重点保护、改造,用森林生态系

统经营的理念,通过针叶林阔叶化改造、复层森林群

落建设等综合经营措施,达到优化资源结构、提高林

分质量的目的;对平原区、沿海区的防护林体系建设

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发展城市林业,加强对城镇、村

庄、工矿区的绿化美化,提高绿色通道工程的建设标

准与水平。

三是要重点加强对针叶林阔叶化改造技

术、围海造地区域植被营建技术、沿海地区盐碱地植

被恢复技术等的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造林技术

体系,提高营造林技术水平,确保森林资源数量和质

量。

四是要坚持以法治林,强化林地保护与管理,完

善和稳定对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的经济扶持,严格

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五是要进一步深化以林地

流转为核心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林业产权交

易平台,加快推进森林、林地和林木使用权的合理流

转,逐步实现林业产权交易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促进

非公有制商品林业的发展。

三要切实强化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环境教育功

能。

生态旅游实践中的环境教育功能不仅是开展生

态旅游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而且是生态旅游者希

望达到的目的之一。

因此,强化生态旅游开发中的

环境教育功能,不仅能够更好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而且有利于提高生态旅游者的素质。

因此在具体生

态旅游开发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要求开发者必

须设立相应的环境教育设施和配备相关的专业人

员;2)政府将环境教育的投入和生态旅游开发结合

起来,依托生态旅游区构建环境教育基地,同时在社

会上强化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3)积极吸引生态方

面的非政府组织、科研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到环境

教育中来,构建社会化的环境教育体系。

四要协调好社会发展与生态旅游开发之间的关

系,合理分配生态旅游开发的经济收益。

具体而言,

有如下几方面:

1)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将生态旅游区

内的居民、村组、乡镇等组织和人员纳入进来,让其

作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一部分,比如旅游区内允

许居民以自己的房屋构建各类小旅馆,并对其进行

统一规范管理;2)尽量吸收旅游区及周边社区的居

民成为生态旅游的服务工作人员;3)生态旅游区的

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

起来,共享开发带来的收益。

比如有些生态旅游区

开发小水电、自来水饮水工程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尽量和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联合起来,

让周边社会尽快改变落后局面、脱贫致富。

 

浅谈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2009-03-25浏览量:

1537

摘要:

二十几年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球每年生态旅游收入的增幅达到20-30%。

本文分别探讨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肯尼亚、泰国、马尔代夫等发展中国家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此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二十几年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各国根据本国的资源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活动,如美国的国家公园游,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乡村可持续旅游,肯尼亚的野生动物生态游,哥斯达黎加的热带雨林之旅等。

目前,从全球来看,美国、欧洲、日本、非洲的肯尼亚、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亚太地区的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都是生态旅游发展得较好的国家或地区。

本文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个角度重点分析上述几国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以此为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一、发达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

发达国家生态旅游开展得较早,相对也较为成熟。

(一)美国

美国是最早设立国家公园的国家。

1872年,美国划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后又逐渐发展形成了包括国家公园、国家保护区、国家纪念地、国家游憩区等22种类型、669个自然保护区、388个公园在内的国家公园旅游对象体系,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0%。

1990年,美国尤斯梅蒂国家公园建立100周年之际,发表了名为《爱,勿至于死地》的宣言,被媒体称为“揭开了生态旅游取代大众游园式旅游的新纪元”。

1991年美国成立了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ES),1994年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角度对生态旅游加以规定。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旅游接待还是客源产出方面,美国都是世界上生态旅游最发达的国家。

美国92%以上的林地(包括公有林地和私有林地)都开展户外游憩,每年参加户外游憩的人数高达20亿人次,几乎是美国人口总数的10倍,其中每年有一千余万人参加各种形式的生态旅游1。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美国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

1.公园的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

国家公园管理局及各公园的管理层都是非营利性质的机构,他们只负责管理公园的日常行政事务,不从事具体的经营。

它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部分——国会拨款和自谋收入,政府拨款是国家公园资金的主要来源。

2002年,国会拨款26.8亿美元给国家管理局,而国家管理局的自谋收入只有2.44亿美元2。

公园内的各种营利性经营活动如住宿、餐饮和娱乐等的兴办与经营由各服务企业承担,但必须向国家公园管理局申请注册并核发特别许可证,并通过特许商业经营处批准,而且必须严格按公园的规划进行建设,否则即会被取消特许经营权,它们在经营上不受公园管理机构制约,独立经营,在财务上实行独立核算3。

2.对环境实行严格的科学监测

美国国家公园于1991年就专门拟定了有关生态旅游的管理方法,重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设立入口管制站,暗示经营管理的权威,并为游客提供相关资讯;

(2)将游客中心视为环境教育的第一站,并提供完整的生态旅游资讯,以纠正游客的不当行为;

(3)有效执行区内相关法律;

(4)避免植物、动物资源被携带出园区,以确保资源的永续性;

(5)以各种解说教育方式,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生态之旅,且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例如导游同行步道之旅、晚间节目、展示等环境教育。

应以此为依据,加强对国家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管理。

3.以严格的立法保障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保护

在国家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要受到许多法律,如国家环境政策法案、空气清洁法案、国家环境政策法案、国家历史保护法案、原始区域法案等的制约。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针对国家公园整体的立法、各国家公园及重要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专门立法,立法的详细程度已到了操作层次,从而使国家公园的生态旅游有了物质基础和法律保证。

(二)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

1992年日本旅游业协会(JATA)发布了《生态旅游的指导方针》和“游客保护地球宣言”;召开了旨在促进生态旅游的多次研讨会;设立了“公益信托JATA环境基金”,用于保护访问目的地的旅游资源等。

近年来观鸟旅游、徒步长征成为十分盛行的生态旅游项目。

纵观日本生态旅游的发展,大体的思路有:

1.通过严格立法和有效执法保护生态环境。

日本的生态旅游活动也是以各级自然公园为主要场所,它的自然公园分为三种:

国立公园、国定公园、都道府自然公园,共有28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44%,为了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促进公园的有效利用,日本先后颁布了《国家公园法》和《自然公园法》,2002年又对《自然公园法》进行了部分修正,规定在公园内指定一些区域为限制利用区,进入这些地方,须经环境部部长或都道府政府有关负责人批准;在公园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必须签订风景保护协议等4。

2.宏观管理和微观经营相结合。

自然公园的国家管理机关是环境部。

其中,国立公园由环境部指定,国家管理;国定公园由环境部指定,有关的都道府(地方政府)管理。

旅游业者可以多样化经营,但必须与管理机构签订风景保护协议,如积极采取措施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等等5。

3.倡导社区参与,帮助当地居民在经营中受益。

在日本,自然公园会定期举办一些讨论会等激发居民的参与意识;社区有权参与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讨论与决策,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全程监督;在经济上真正让社区居民受益。

如通过发展村民家庭旅馆、观光农业、农村休假旅游等增加乡村居民经济收入,并在诸如《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市民农园促进法》、《农村休暇法》、《促进农、山、渔村地区发展逗留型旅游活动的相关基础建设之法律》中进一步明确地给予了保证6。

二、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肯尼亚

肯尼亚是世界上开展生态旅游最早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生态旅游的先驱者。

肯尼亚的生态旅游主要是野生动物旅游,目前已成为肯尼亚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该国最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1990年生态旅游收入占肯尼亚外汇总收入的34%,2003年生态旅游共为肯尼亚带来了240亿先令(约合3亿美元)的收入。

虽然肯尼亚的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也出现过反复,但总体来说,它的经营与管理模式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政府的授权与支持

20世纪70年代中叶,肯尼亚政府成立了“野生生物保育暨管理部”(后被“野生生物服务署”取代),并赋予这一机构主导自然保护和旅游发展的重要使命,肯尼亚的所有国家公园及两处保护区皆划归野生生物服务署直接管理。

它直接隶属总统领导,预算独立,从而实现了专款专用,可以有力地推动野生动物管理与观光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全面布局,有效且及时地推动与保护区附近居民切身相关的计划。

1975年肯尼亚政府将生态旅游视为重点项目。

2.积极倡导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

肯尼亚野生动物服务署首任主席理查利基非常重视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关系,他于1992年成立社区服务协会(CWS),目的在于通过该组织给予居住于国家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