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6164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高三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四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能力测试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

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

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

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

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面对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

在这方面,相信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它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B.人工智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机器人专家对人工智能将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表示出了忧虑。

C.作为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应是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

D.“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人工智能为分析对象,借用现实例子,探讨其未来发展走向,体现了时评文章及时性的基本特点。

B.文章既肯定了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发展和机遇,又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问题。

C.对于人工智能,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提出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极作用。

D.文章引用相关的文件规定和专家的观点,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能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深刻探索自身存在的本质,将会更好地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B.“人机关系”是人工智能时代最令普通人关注的问题,所以面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必须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C.我们应深入探讨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D.只要通过法律和政策规范人工智能,并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

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

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

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

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

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

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

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

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

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

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

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

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

人们在赞叹本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

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

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

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

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

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

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

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不浮躁,不功利,最终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D.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6.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

请结合材料作答。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千年丝路归去来

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蓝瓦瓦地将大地罩了个严严实实,地也是尽力地延展,在尽头迫不得已而与天交于一线。

这无垠的沙地与戈壁本没有路,一个脚印踏过,来一阵风,便什么也不再留下。

②这样的一方天地,一直在沉睡。

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

这位正值盛年的侍从官,从汉武帝刘彻的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再拜君主,一表心系朝廷的忠心,二表定当竭力完成任务的决心。

前路漫漫,这位名叫张骞的侍从官,带领着身后的100多名随行人员,转身骑上骏马,面向西域进发。

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

③马匹走在沙丘上,四周悄无声息。

久居长安城,从未见过如此阔大的景致,他惊叹于大自然的壮美,心底同时也有些寒意,漠漠平沙有一种令人畏惧的肃穆。

天似穹庐,笼盖四方沙地。

人与马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

④张骞用一生丈量出一条蜿蜒的路,这条路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

再大的风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进程,丝绸之路应运而生,长安和罗马,形形色色的人一队又一队,带有中亚的骏马、印度的医药、西亚的金银器、美洲的棉花和番薯……在这贫瘠的地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

⑤张骞来过后,这里便设有玉石障,五代是天门关,明代又称嘉峪关。

站在关上,天地尽是金黄,城楼的砖与戈壁沙漠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仿佛这嘉峪关是大自然一手造就的。

古老的风,似从城墙上吹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却都活了起来。

我能听到,驼铃声、熙攘的人声和着羌笛和胡笳,点缀着这条路,与自然浑为一体。

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

敦煌这一带本该是佛教盛行之地,那莫高窟、榆林窟,吸引了一代代工匠前来修葺,也吸引了中外虔诚的信徒来此拜谒。

⑦可偏偏,为什么在这丝路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座庙?

殿内供奉着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带着一种与莫高窟瑰丽色调完全不同的美感。

这座庙告诉后人,古代在这里戍守边关的人是山西人。

因为关帝来自山西运城。

⑧运城与嘉峪关,家乡与边邑,1600多公里,唯有信仰能跨越这段距离。

这样的信仰,又在有形的丝绸古路之上架设起一条无形的精神之路。

人们虽然殊途,但最终会同归于内心深处的那份安宁。

这份安宁,可以抵抗走在大漠中深深的不安感。

丝路古道,将急切的军令和温暖的家书,由内地传向边疆或者从边疆传回内地。

⑨我开始想象古时戍守边关人的生活:

扎营、练兵、打仗,闲暇时注视着远方若有若无的地平线和家乡的方向。

“无事则耕,有事则战”,在那个闭塞的地方,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闲暇时去戏台子转一转吧,听听边塞的曲艺,那铿铿的撼动天地的锣鼓声中,或许可以听到秦腔,运城离着陕西很近,所以秦腔也能被认作是乡音了。

听到了,心中又不禁翻腾起不尽的乡思。

一台戏终了,还可以在戏台周围打听打听各路的讯息,运气好,会收到家人的口信。

⑩1516年,这明代的重要隘口被满速儿汗攻破,大西洋上船只的黑烟也渐渐代替了丝路上的驼铃。

清朝末年,这座要塞被荒废,众人东迁,官道与民道一同成为了百姓的弃子。

一百年后,一把火也将那座古物烧成断壁残垣。

这段历史画上了句号。

中原的史官把卷帙一片片翻过,此处的西风裹着沙,也一层一层地将这条昔日繁华的古道淹没。

⑪此后,中原大地一如这沉默的古道一般,强盛不再,自信不再,被列强践踏,被帝国瓜分。

⑫时间转到今日,我来到此地,又是喧闹的景致了,游客熙攘。

这样一条用丝绸点缀的路已然复活。

同时复兴和崛起的,还有整个民族。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用雄浑的笔调描绘出戈壁滩苍茫的景色和恶劣的环境,也从侧面表现出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和伟大。

B.作者游览嘉峪关,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任笔端在现实与想象间来回穿梭,连缀出一幅幅壮丽的关外图景。

C.第③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和诗意的语言,把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事件描绘得庄严又神圣。

D.第⑨段中描写了古时戍守边关者孤独单调的生活,渲染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哀怨之情。

8.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6分)

9.文中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事件评价极高,说“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耿恭字伯宗,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

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恭至部,移檄乌孙,示汉威德。

大昆弥已下皆欢喜,遣使献名马,遣子入侍。

明年三月,北单于遣二万骑击车师,遂破杀后王安得,而攻金蒲城。

恭乘城搏战,以毒药傅矢,传语匈奴曰:

“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

”因发强弩射之。

虏中矢者,视创皆沸,遂大惊。

会天暴风雨,随雨击之,杀伤甚众。

匈奴震怖,遂解去。

恭以疏勒城傍有涧水可固,五月,乃引兵据之。

七月,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匈奴遂于城下拥绝涧水。

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恭仰叹曰:

“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

”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

有顷,水泉奔出。

乃令吏士扬水以示虏。

虏出不意,以为神明,遂引去。

会显宗崩,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

恭厉士众击走之。

数月,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恭与士推诚同死生,故皆无二心,而稍稍死亡,馀数十人。

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虏官属望见,号哭而去。

单于大怒,更益兵围恭,不能下。

先是,恭遣军吏范羌至敦煌迎兵士寒服,羌因随王蒙军俱出塞。

羌固请迎恭,诸将不敢前,乃分兵二千人与羌,从山北迎恭,遇大雪丈馀,军仅能至。

城中夜闻兵马声,以为虏来,大惊。

羌乃遥呼曰:

“我范羌也,汉遣军迎校尉耳。

”城中皆称万岁。

开门,共相持涕泣。

明日,遂相随俱归。

虏兵追之,且战且行。

吏士素饥困,发疏勒时尚有二十六人,随路死殁,至玉门唯馀十三人。

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

及恭至洛阳,鲍昱奏恭节过苏武,宜蒙爵赏。

于是拜为骑都尉。

论曰:

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

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

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后汉书·耿弇传附耿恭》

【注】车师古西域国名,与下文“疏勒”同属西域都护府。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B.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C.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D.单于知恭/已困欲必降之/复遣使召恭曰/若降者/当封为白屋王/妻以女子恭/乃诱其使上城/手击杀之/炙诸城上/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

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拜礼最重的是肃拜,最轻的是稽首。

B.校尉:

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如《赤壁之战》: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

”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划军事的副将。

唐以后地位渐低。

C.崩:

又称驾崩,指古代帝王或王后死亡。

古代对不同身份的人死亡说法不同,如:

诸候死亡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平民死亡称死。

D.孤:

一是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文中即用义;另是指古代帝王的自谦(小国之君)、孤家简称孤,跟寡人意思相近,多与寡人合称“孤家寡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恭有将帅的才略。

永平十七年参与攻打车师,使之归降。

担任戊己校尉,驻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

他到了那儿,就发布文告晓示乌孙国,显示汉朝的威德。

乌孙国王很高兴,派遣使者进献名马,并送儿子入侍汉朝.

B.耿恭作战勇猛有智谋。

北匈奴单于派兵攻打车师国,杀死车师后王安得,耿恭凭借涧水据守疏勒城,耿恭临危不乱,从容指挥,用毒药涂抹箭头并喊话震慑敌军,天降大雨,敌人恐惧,耿恭率军乘势攻击,顺利解围。

C.耿恭与士兵同生死共患难。

匈奴人围困耿恭,耿恭率领寡弱无援的军队坚守孤立无依的城池,粮食吃完后,就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牛筋。

匈奴在城下断绝涧水,耿恭在城内打井十五丈深,没见到水,将士口渴难忍,榨马粪汁喝。

他与吏士们上下齐心,同生共死。

D.耿恭有气节、有节操。

匈奴攻击耿恭,他虽然处境艰难,但是众志成城,没有人有二心,匈奴单干对他很敬重,以名利美色招降他,耿恭不接受,斩杀了他的使者。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厉士众击走之(5分)

(2)衣屦穿决,形容枯槁。

中郎将邓众为恭已下洗沐易衣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①镌鑱(juānchán):

雕刻,刻画。

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令认为杜甫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是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达到精妙无比的程度,然而杜甫在当时却被认为是碌碌无奇,虽有绝代的才华,却并不被时人所重。

B.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15.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小题1分,有错别字或字迹潦草,该题不得分。

(1)用典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诗人用典故抒发情感表达情怀。

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庄子望帝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之情;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借魏尚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心情。

(2)酒是无形的诗,诗是无形的酒。

古代的诗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白居易在《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渲染出与友人分别的凄凉气氛;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低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及思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

(3)诗歌不仅能抒情,还可以揭示人生哲理。

人们遇到逆境、绝境时,把得失放下,也许会有新的局面产生就用宋代诗人陆游诗句在《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又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现社会的变化,体现出新老更替的规律。

(4)忠肝义胆这种精神品格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的体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主旨,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直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在危难时自己用尽忠尽职来回报先帝的知遇之恩。

(5)袁宏道说:

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俗语说“词言情”。

屈原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看不到希望时发出痛苦的浩叹和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代朱冀说:

“此句无限情在“独”字”看出一片婆心,满腔热血;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表现将士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

(6)古代统治阶级往往穷奢极欲追求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杜牧在《阿房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