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6006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docx

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设计九年级上册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

易错考点巩固防范四 探究化学装置的作用

易错点一:

体积法测量气体体积的误差分析

[2019·衢州模拟]《科学》课本上用图甲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利用四硫化钠(Na2S4)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其反应原理为:

2Na2S4+O2+2H2O===8S↓+4NaOH。

图1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如图丁所示)。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

3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0

11.4

11.6

h2(cm)

8.7

9.1

9.2

(1)步骤①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点)

【错误答案】

(1)使四硫化钠充分反应

【易错剖析】实验的目的是充分反应装置内的氧气,而不是为了充分反应四硫化钠,所以四硫化钠应过量,充分振荡的目的是充分反应试管内的氧气。

根据氧气完全反应后进入试管内水的体积与氧气体积相等的原理。

【易错防范】实验操作的作用需要在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分析,相同的操作在不同的实验目的前提下,作用有差异。

【正确答案】

(1)让试管内的氧气与四硫化钠充分反应

(2)20.9% (3)都是利用化学反应消耗容器内的氧气、产物都是固体(或都是利用反应后气压减小,根据水进入装置内的量求氧气的体积,任选2个即可)

1.[2019·衢州一模]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图2

(1)利用图甲中A、B仪器可以组装一套实验室测量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b接c__。

(2)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__A、B__(填字母)。

A.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继续上升时再读数

易错点二:

质量法测量气体质量的误差分析

实验室新购买了一批双氧水(H2O2)溶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测

图3

定其质量分数,他们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其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A、B、C三个仪器中装入药品,其中双氧水溶液质量为50g;

③用电子秤称量出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8.6g;

④关闭a处止水夹,打开A仪器的阀门,向锥形瓶中加入全部的双氧水溶液,随即关闭A仪器的阀门;

⑤充分反应后,打开a处止水夹,向装置中持续缓慢地鼓入X气体;

⑥第二次称量整套装置的总质量为497g。

(1)为尽可能减少实验误差,请结合测量原理判断,操作⑤中鼓入的X气体是最合理的是________。

A.氮气B.经干燥处理的空气

C.除去氧气后的空气

(2)根据题意,计算双氧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错误答案】

(1)A、C

【易错剖析】基于减小实验误差的分析,通入X气体是为了排除装置内的氧气以减小误差。

误认为通入除去氧气后的空气可使装置内的气体恢复为空气,且疏忽了浓硫酸的作用,由于浓硫酸的作用逸出的氧气中不含水蒸气,所以通入除去氧气的空气或空气都会带入水蒸气。

【易错防范】质量法若利用发生装置的前后质量差来计算产生的气体,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装置内残留的气体会导致反应前后气体密度不同;若利用收集装置的前后质量差,则误差主要来自于是否完全吸收及是否有外来气体干扰。

【正确答案】

(1)B 

(2)6.8%

1.小明为了测定某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g,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表所示,计算出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图4

反应前总质量(g)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g)

274.92

反应前后质量差(g)

0.66

容器内气体质量差(g)

m

(1)该实验中,对装置中的固态干燥剂的性质有何要求?

__能吸收水分但不吸收二氧化碳__。

(2)反应前容器内是空气(密度为ρ1),反应后全部是二氧化碳(密度为ρ2),则反应前后容器(容积为V)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__(ρ2-ρ1)V__。

(用字母表示,反应物的体积忽略不计)

(3)小明查阅有关数据后,计算出反应前后容器内的气体质量差m为0.22g,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CaCO3+2HCl===CaCl2+H2O+CO2↑,钙片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答案】解: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0.66g+0.22g=0.88g,设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0.88g

,x=2g,

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100%=50%,

答: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

易错点三:

装置的作用与具体操作

[2018·扬州]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

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图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B.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错误答案】C、D

【易错剖析】该反应没有生成水。

由于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排除玻璃管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由题意可知装置B增重4.4g,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4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4.4g×

×100%×

=1.6g,所以铜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2∶1,则固体组成为①Cu2O,②Cu、CuO,③Cu2O、Cu、CuO三种可能,不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若缺少装置C,装置B增重的质量偏大,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低。

【易错防范】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铜的氧化物实验的注意事项、物质组成的确定方法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C是否有错需要通过计算才能确定,不能用“猜”的方法解决。

D项是因为若没有C装置,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进入B装置而使B增重。

【正确答案】B

1.[2019·衢州模拟]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

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

图6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就得出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你认为对吗?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__不对,因为氢气也能还原氧化铜__。

(2)小明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

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

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甲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__不可靠,应在__C、D之间加一个气体干燥装置__。

(3)图甲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

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明又设计了图乙所示的方案。

则图乙方案中所加X试剂应该是__BaCl2溶液和NaOH溶液__。

易错点四:

装置的连接顺序

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固体为CuCO3,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

固体为Cu(OH)2,理由:

Na2CO3溶液呈________(选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

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________、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用如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图7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________正确。

(4)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________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A、________、__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B”或“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

B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结论:

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错误答案】

(2)再次过滤,溶液中无固体 (5)B C

【易错剖析】

(2)不理解洗净固体的含义,洗净固体是指所得固体中不含反应中过量的碳酸钠,即鉴别是否有碳酸钠。

(5)若先检验加热产物是否有二氧化碳,则会对水的检验产生干扰。

【易错防范】组合装置主要考虑前后之间是否会产生实验干扰。

【正确答案】猜想一:

Na2CO3+CuSO4===CuCO3↓+Na2SO4 猜想二:

碱 Ⅰ.

(1)过滤 

(2)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或硝酸、硫酸),无气泡产生;或滴加BaCl2[或Ba(OH)2、Ba(NO3)2]或CaCl2[或Ca(OH)2、Ca(NO3)2]溶液,无沉淀产生(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Ⅱ.(3)二 (4)一 (5)C 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白色固体变蓝

1.[2019·诸暨押题]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某气体,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测定分析。

图8

(1)使用图甲装置时,先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再往仪器①中加入适量水,这样操作是为了__检查装置气密性__。

(2)甲装置制取a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

2H2O+O2↑__。

(3)兴趣小组同学认为在装置②与③之间接入丙装置更加合理,接入丙装置的目的是__检验CO2是否被完全吸收__。

2.[2019·杭州富阳区月考]小金利用干燥的H2和CO混合气体以及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图9

实验一:

验证H2和CO的还原性

(1)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CBAD__(按顺序书写字母,且每套装置限用一次);能证明H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C中黑色粉末变红,B中白色粉末变蓝__。

(2)有人质疑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不一定是CO2,也有可能是CO或H2;因此提出CO和H2在与氧化铜反应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加以检验。

小金认为

从实验操作角度分析,没有必要补充上述检验,理由是__在实验开始阶段需要先通一段时间的H2和CO混合气体,此时可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并没有变浑浊,即可排除CO或H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__。

实验二:

定量分析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质量比,小乐在实验前后对B、C装置(硬质玻璃管和内部药品)进行了质量的测定,假设B、C装置中反应完全,则H2和CO的质量比为__1∶14__。

装置

实验前

实验后

B

100.8g

102.6g

C

65.6g

62.4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