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诗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5800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古诗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三古诗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三古诗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三古诗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三古诗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古诗赏析.docx

《初三古诗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古诗赏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古诗赏析.docx

初三古诗赏析

初三古诗赏析

九年级上册

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博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赏析】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境的艰苦,其中的“晓”和“宵”,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肃然起敬。

用了一个典故,汉武帝时,楼兰王贪图财物,屡次杀害西汉往来的使者,傅子介受霍光派遣,计斩楼兰王,为国除害立功。

这句充分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意】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赏析】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大意】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雁惊起高高地飞,敌军趁着夜色偷偷地溃逃。

将军正要率领骑兵追击,飞扬的大雪,立刻落满了将士们的弓箭刀枪。

【赏析】前两句极富暗示性。

“月黑”与以下“夜”“雪”互补,暗示敌人可能趁机出动。

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却见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

将军一见雁飞,迅即作出“单于夜遁逃”的判断,暗示敌人被围之久,已无力夜袭。

将军极富作战经验,雪夜严密注视敌情,也同时行到暗示。

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而不发,扣人心弦,引人联想,言尽而意未尽。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大意】竹林之外,有两三枝桃花争相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回暖的消息。

蒌蒿已经长满岸边,芦牙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前三句写惠崇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

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第一句写地面景,第二句写江上景,第三句写岸边景。

这些景物都应当是画中所有的。

但是苏轼的这首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上”。

而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黄河小岛上。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长短不齐鲜荇菜,顺着水流左右采。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1.《关雎》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

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

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

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

2.赋、比、兴是《诗经》的三大表现手法。

赋:

直接地陈述铺叙。

比:

以此喻彼地打比方,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

兴:

就是由此及彼,由物及情,触景生情。

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

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

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

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2.全诗三章,每一章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每一章都是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3.诗歌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翻译:

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正是离别之苦。

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有何妙处?

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1.主题:

抒发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龟虽寿曹操三国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然长寿,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1.选出有错的义项:

(B)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作者先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是全诗的核心。

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纠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是全诗的核心.

C.“志在千里”中“志”就是要统一全国。

“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可得永年。

”这四句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解释“老骥伏枥”这个成语。

解释“烈士”的含义。

答:

“老骥伏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烈士”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朝)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1.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本体喻体分析正确的是C

A.本体:

雪喻体:

春风B.本体:

春风喻体:

C.本体:

雪喻体:

梨花D.本体:

梨花喻体:

2.分析诗歌内容有误的一项是(B)

A.“北风……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

“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

B.“将军……难着”写天气的奇寒。

将军的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都护的铁甲也冷得不敢穿上。

(纠正:

互文,将军和都护)

C.“瀚海……里凝”两句转写野外雪景。

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

“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D.“中军……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

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全诗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依依惜别、无限惆怅之情。

5.描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画面,并指出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1)抬眼望去,雪压枝头,好像置身于大好春光之中,仿佛一夜之间强劲的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既写出了边地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描述了怎样的情形?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描述了朋友已去而诗人仍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九年级下册

饮酒(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关键一个词是心远.为什么?

答:

因为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源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纠正:

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样)。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3.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心态)?

答:

(1):

自己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见看见了南山。

(2)反映出作者远离世俗的自由、恬静的心境。

4.既然“此中有真意”,为何“欲辨已忘言”?

答:

隐居生活中有自己的人生乐趣,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行路难(李白唐朝)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

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答: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不是写实。

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意思是: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

中心意思: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1、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的诗句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游山西村》中颔联的意思是: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以为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纠正:

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答: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有统一中国的伟大抱负,他重视人才,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足智多谋,他以少胜多,统一北方,同时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示同情。

当然他也有缺点:

狡诈,自私,虚伪.

3.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

答:

写诗人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

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

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

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

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

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

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

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1.对这首词的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即“激情奔放”,实际上就统摄了全词精神。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来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

C.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侵犯北宋的辽和西夏统治者。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A.词的上阙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阙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襟抱负,由叙事而抒怀,一气贯注。

B.该词通过对特定情景的描写以及对抵御外族侵略的忠义之情的抒发,形成一种粗犷豪迈的风格,具有一种阳刚之美。

C.全词塑造了一个激昂慷慨,走马挽弓,“狂”态不减少年的爱国志士形象。

D.苏轼在这首词里和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3.首词巧用典故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报国志向的句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翻译:

华山的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

西望长安,心神不定,感慨万端。

令人伤心的是经过秦汉宫殿的遗址,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

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

主题:

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1、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wéi)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这样狠心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不能呼喝,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渐渐黑下来。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眠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

像线条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着的雨点下个没完。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唉!

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表达诗人心理四点

 一、秋风破屋(焦虑)

 二、群童“趁风打劫”(无奈)

 三、屋漏遭逢夜雨(痛苦、凄凉)

四、诗人期盼广厦、推己及人,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和祝愿。

 

1.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意思是忍心能够当面做贼,公开抢抱着自己的屋上茅草钻入竹林。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自从丧乱以来已不知有过多少个这样的夜晚,洒泪沾襟又有什么用呢?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人的理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饥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