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5371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

《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docx

陈德平市级课题立项申报书2

附件1

课题编号

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立 项 申报书

课题名称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学科分类初中信息技术

主持人姓名陈德平

所在单位邓州市高集乡第二初级中学

填表日期2014.05.15

邓州市教育局制

填表说明

一、申报书各项内容用黑色签字笔如实填写或电脑打印,要求语言严谨,字迹清晰。

二、申报书需报送一式3份,A4纸复印,左侧装订。

三、课题主持人限1人,须为中级及以上职称;主要成员限5人以内(不包括主持人)。

四、各县(区)教研室和各市直单位负责申报的组织工作。

五、材料报送

通信地址:

商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神火大道中段86号)

邮政编码:

476100

联系人:

王桂书李斩棘

联系电话:

32209223220971

电子邮箱: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主持人姓名

陈德平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4.08.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专长

信息技术

工作单位

全称

邓州市高集乡二初中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C

邮政编码

474180

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赵红星

1972.11

中学一级信息技术

教师

邓州市高集乡二初中

崔苗

1987.07

中学二级信息技术教师

邓州市高集乡一初中

李伟

1979.01

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邓州市高集乡二初中

王勇

1973.07

中学高级地理教师

邓州市高集乡二初中

唐正茂

1974.12

中学一级

信息技术

邓州市高集乡二初中

最终成果形式

论文

计划起止时间

2014.03——2016.09

经费预算

 

10000元

二、课题设计论证

问题的提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

(可加页)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信息、信息技术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服务人们。

社会需要信息技术,教育也需要信息技术。

传统教学媒体,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从应付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性教育转向以提高学习者自身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以探索、发现、协作解决问题等为主的创新教学模式。

但是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发展缓。

城市和发达地区信息化指数与农村相差较大,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是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它的体系尚未完善,对其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也较为薄弱。

在具体实践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现在已经逐步发展为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这是整合的较高阶段。

初期的整合主要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其主要经历两个阶段:

一是起步阶段——多媒体教学课件走入课堂,多媒体计算机刚刚进入课堂,教师制作大量的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大而全”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是发展阶段——让网络成为教学中的必要空间。

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基础

(1)近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易受教育环境、教育手段、教育信息的刺激程度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走出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模式,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拓展与优化教育环境,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实质就是不断地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武装教育信息的传播媒体,以实现教育手段的最优化。

(3)课程教学论,是阐述学科特点和规律的基本理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需要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探讨和发现整合的本质和特点。

按照学科教学论所阐述的学科性质、学科教学的目标、学科教学的规律、学科教学内容等的要求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整合的教学活动体现出学科教学的个性特点。

2、研究基础条件及创设

(1)、硬件条件:

学校现有配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每个办公室配备了计算机一台。

并建立起以PHP技术支撑的学校网站(n)和课题网站()。

学校现10M光纤接入,24小时接入Internet网。

(2)、软件建设:

学校网站(n)由我校教师自己建构,目前日访问量和页面访问量较大,成为教师、学生、家长沟通和学习的桥梁。

目前更新率与访问率均居我乡第一,得到了我乡教办室的肯定,被评为优秀教育网站。

学校现拥有教师制作课件库、学校图片资源库、学校文件资源库、学校录像资源库、学校软件资源库、优质录像课资源库等,资源比较丰富。

学校还拥有《信息化教育平台》,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网络环境下的教材体系(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库共有各学科资源、公共素材资源近350G。

建立了课题研究主页(),便于专题交流、积累研究资料。

学校师生建立起自己的BLOG(),目前有30多位教师、400余名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博客,成为互相学习、交流的资源平台。

(3)、师资培训方面:

学校注重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积极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初、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学校定期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师Powerpoint、Flash、Photoshop、Authorware等软件的实用培训,确保青年教师能够熟练制作和使用课件,并在考核后颁发学校的课件制作水平等级证书。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面向21实际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均指出,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是一项全新而重要的课题。

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到,知识不仅仅是由老师灌输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通过与周围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得到的。

课程整合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基于以上思想,我们初步确定了以下研究思路:

1、制定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2、根据研究方案,对我校全体教师进行统一调查,了解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作为制定研究措施的依据。

3、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必须理论先行。

为此,我们首先对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还要采取集体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体培训指由学校课题组牵头,组织课题组老师对全体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每月一次;分散学习指组织教师针对自身需要进行理论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4、及时完成阶段性总结,每学期两次。

主要总结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

5、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各种途径,将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时地加以推广,首先在校内推广,获得成功以后,再向校外推广,让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为:

1、学校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切入口,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课件和整合案例为突破口,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以各子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教师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树立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学生方面:

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并使其明白整合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意义,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尤其是要为九年级学生顺利完成中考任务做好充分的准备。

具体地说:

1、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提高师生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和科研水平。

2、探索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知识建构,力求使学生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3、探索适应新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4、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5、拓展、完善我校计算机网络,努力建设能适应我校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络;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构建一套新模式。

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本课题将从理论、技术、实践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首先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探索研究如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

其次在技术上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

具体地说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程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

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结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

具体研究的内容包括: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3、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4、信息技术与政、史、地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5、信息技术与理、化、生学科整合的研究和实践。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子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组长的领导下,带领本子课题组成员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会反思、学会批判,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总结,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把学习的主动全交给学生,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把自己培养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研究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把全新的课堂带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1、经验总结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依靠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是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然。

经验总结法,在本课题活动中十分必要。

2、文献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习相关文献,领会文献精神,用于指导实践,对于提高课题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法就是要求教师学习文献,对照文献思考、实践。

3、调查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包括了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包括了新课程标准的一切理念的渗透。

让学生以主体的姿态参与乃至主宰整个课堂教学是任务驱动模式常用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自主地得出结论是整合的目标之一,故调查法必不可少。

4、案例研究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的挑战,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方法,对各学科不同课型的案例研究成为必要与必需。

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经过深刻反思,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研究才能深入,目标才能明确。

故案例研究法原则在整个课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整个课题研究为期二年半,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

准备阶段目标:

1、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

⑴组织课题全组成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落实子课题人员的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

⑵做好整合课题研究的理论培训,使课题组成员能较为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熟悉常用办公软件,并明确地意识、理解整合所必须具备的理念和技术条件对于整合的意义;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体会整合及整合课题研究对于学校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

使课题组成员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方法及进程,了解建构主义理论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

⑶做好整合课题的技术培训:

网页制作(FrontPage),课题组成员熟悉网络知识及网页制作软件。

⑷集体备课,制定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2、课题保障条件:

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支持。

(1)、硬件支持:

包括校园网、教室平台、电脑配置、资源库建设。

(2)、软件支持:

win98/win2000/winMe/winNt,k12资源库,已购入的各种软件,开放的互联网上丰富资源;

(3)、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经费保障:

每年保证有足够的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创造各种条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的培训。

(二)实施阶段: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

实施阶段目标:

1、探索研究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

(1)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初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索。

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座。

了解师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初步了解适合我校学情的整合教学模式。

(2)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较普遍地开展课程整合实践并进行整合过程中的问题反思。

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积累研究资料。

2、深化整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层次地提高水平,培训整合课题骨干。

(3)2015年11月2016年3月以九年级为重点,八年级为关键,七年级作准备,构建学校整合模式,深化整合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高层次地提高水平,培训整合骨干,强化整合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4)2016年3月2016年6月结合教学实践,将课题研究理论化,探索、总结课题研究的校本意义和社会意义。

逐步建设校园网。

(三)总结阶段:

2016年6月至9月。

总结阶段目标:

1、2016年6月至7月总结、整理材料,为结题作好充分的准备,各子课题完成结题任务。

(1)建成能适应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

(2)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

(3)子课题结题,整理获奖的典型案例、录像、课件、学件,并制作成光盘,汇编获奖案例集与获奖论文集。

2、2016年8月至9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整理整合教学案例,组织教师反思整合课题延伸的步骤、意义,为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成果作准备。

(4)完成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预想成果

时间内容形式

2014年6月—2015年10月信息技术教育与部分学科整合论文

2015年10月—2016年6月信息技术教育与所有学科整合论文集

2016年6月—2016年9月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实验总结

(研究论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实况录象)论文集实验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人员分工

(一)本课题组长,负责制定研究方案;培训,指导与管理子课题研究工作:

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控制与评估;收集、总结、形成、推广最终研究成果;对子课题进行结题验收。

课题组组长:

陈德平

课题组成员:

赵红星、崔苗、李伟、唐正茂、王勇(子课题组组长)

(二)子课题组的责任是:

1、确定研究课题;

2、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3、对实验与研究过程进行控制:

4、形成阶段性与最终研究成果。

十、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课题组成员自觉更新教育观念,主动投入研究活动,提出改进研究意见。

2、团结协作,顽强探索,善于反思,敢于创新。

不怕困难、挫折,形成良好的研究作风,把课题研究进行到底。

3、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及时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工作,定期写出研究报告。

4、整个研究过程应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第一要义。

5、经费预算:

10000元

我们坚信,该课题研究将取得预期效果。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与分工;研究安排与预期成果;主要参考文献;实验设施与经费保障等。

(可加页)

本课题负责人具有本科学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课题的研究。

参加课题研究的4位成员年龄在25~45岁之间,并且都是有多年教龄的第一线的教师,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适当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有关的课题研究理论。

2.加强课题领导,规范活动制度,注意积累资料,及时小结。

3.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有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空间,深化体验与理解。

4.倡导教学民主。

民主化教学是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

老师和学生之间应消解尊卑长幼之间的“师道尊严”。

5.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中来,最后又回到教学中去,主要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服务,师生乐于参与,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我校图书室藏书丰富,校园已经接通了互联网。

四、立项评审意见

项目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县(区)教育局或相关单位意见

 

盖章

年月日

专家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教育局审批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