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413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

《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docx

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案

课题

观察我们的身体课时1任课班级二(1〜10)班执教从容〜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的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教学重点

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白纸、彩笔、人体结构图、不同地区儿童的照片。

教师准备:

课件、小视频、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聚焦

1.看图认动物。

2.谈话:

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很多动物,通过观察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结构。

你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哪些认识呢?

(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信息采集,此处学生便可根据活动手册进行说明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的身体。

(板书课题)

1.观察图片,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2.举手说说自己对身体结构的认识

二、探索

(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

活动一画一画

1.明确活动要求。

(1)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躺在大白纸上。

(2)每组再选择一名同学用彩笔沿着这名同学的身体外部把轮廓画出来,然后再把身体轮廓剪下来,其他人辅助操作。

(3)笔的墨迹不要碰到同学的身体和衣服。

(4)安全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3.小结:

人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活动二折一折

1.把轮廓沿中间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

把轮廓沿中间对折,左右两个部分会

(一)

活动一画一画

1.认真倾听要求。

2.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

思考:

不同同学的轮廓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3.倾听。

活动二折一折

2.学生汇报。

3.仔细观察,举手回答。

重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身体具有左右对称性,比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对称的。

你还能说说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吗?

4.认真倾听。

4.小结:

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活动三摸一摸,听一听

1.明确活动要求。

(1)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会有什么感觉?

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

在轮廓图上标出摸的位置。

⑵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听一听对方的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

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

在轮廓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3.教师板书记录。

要求:

汇报时注意要用“我用什么方法,感觉到什么,听到哪里有什么声音,它可能是什么

器官。

”这样的句式。

看图,想想刚才摸到的可能是什么,

听到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

认真倾听,回顾知识。

三、拓展出示人体的骨骼示意图、肌肉示意图和内

部器官分布图。

(出示图片)

四、课堂小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的身体外

结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

四部分。

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我们还发现身体内部还包括很多结构,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板书设计

1.观察我们的身体

 

课题

通过感官来发现课时1任课班级二(1〜10)班执教从容〜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

科学态度目标:

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

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点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教学难点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石头、豆包、装有40〜50C热水的杯子、音箱、盲道图片等。

教师准备:

学生材料(1套),班级记录单,纸箱,板栗。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聚焦

1.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的身体,了解了我们的身体结构,认识了我们身体中的很多器官。

那我来考考大家,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

眼睛了?

鼻子了?

舌头了?

(不能随便的闻和尝)皮肤了?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非常重要,通过感觉器官我们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1.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2.倾听。

二、探索

(一)认识感官及其作用活动一我说你猜

1.出示一个暗箱(箱子里装有板栗),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装了什么物体。

要求:

(1)一名同学闭上眼睛,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箱子中的物体,并描述物体的特点。

(2)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同学的描述,猜测箱子中的物体。

3.讨论:

说一说,你刚才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这些感觉器官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

用手摸一摸,感觉物体是硬的。

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感觉不是手感觉到的,而是手上

(一)

活动一我说你猜

2.按要求进行活动。

3.小组讨论。

举手汇报。

7.认真倾听。

2.通通通通通通通

板书设计

四、课堂小结

6.想一想,举手回答。

认真倾听,回顾知识。

4.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5.倾听。

活动二看一看,说一说

1.举手说一说,按照要求填写在记录单中。

的皮肤感觉到的,皮肤是触觉。

4.提问:

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6.提问:

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识别出箱子中的物体?

预设:

用眼睛看。

追问:

眼睛能帮我们看到哪些信息?

7.小结:

每种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收集到的信息,但也有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活动二看一看,说一说

1.谈话:

看来,眼睛能够收集比较多的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物品(出示石头、豆包、装热水的杯子、音箱),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

(1)每人选取一个物品作为观察对象。

(2)最后两列暂时先不填写。

2.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出示相关的科学词汇。

活动三验证自己的想法

3.小结:

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活动四不一样的道路

1.出示盲道图片。

3.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产品?

它们对残障人士有哪些帮助?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利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

三、拓展

2.用眼睛观察之后汇报,说一说自己这么想的理由。

活动三验证自己的想法

1.用五种感官观察这四种物品,并填写记录单(最后两列)。

2.讨论:

(1)用五种感官观察和只用眼睛看有什么不同?

(2)我们“通过看想到的”都正确吗?

解释一下原因。

活动四不一样的道路

2.尝试说出盲道的作用。

3.想一想,举手回答。

眼睛看

到的

通过看

想到的

用五种感官感受到的

想到的和事实是否一样

物品

 

课题

观察与比较课时1任课班级二(1〜10)班执教从容〜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征及其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

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创造性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事物之间不同之处的比较,探索事物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体会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更精准、更全面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真水果和仿真水果若干、纸箱(每组1个)。

教师准备:

课件、班级记录单(上一课的和本节课要用的)、毛绒玩具(1个)、钥匙(1串)、自来水(1杯)、眼罩(1个)、饮用水(3个半瓶,瓶盖上用红、黄、蓝彩笔做记号或用不同颜色的瓶盖)。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聚焦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通过感官发现了很多物体的特征(出示上一课的班级记录表)。

2.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身体的感官,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多的“秘密”(特征)。

(板书课题:

观察与比较)

3.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1.观察班级记录表。

2.倾听。

3.倾听。

二、探索

1.比较屏幕上的两幅图,找出5个不同点,找齐之后请举手示意老师。

2.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品被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

一名学生戴上眼罩,另一名学生选择一个物品投入桶内。

(如果选择水,请在桶内放一个小一点的用来接水的器皿)

3.(教师背对学生)往3瓶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不同量的醋,请各个小组依次到前面按照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然后按照滴入醋的量的多少排序。

完成后将三瓶溶液按顺序摆放在实物展台上,并把用到的感官图片摆在瓶

1.同学们用“我通过眼睛看,发现……”的句式汇报自己的答案。

2.用“我通过耳朵听,发现这个物品是……,因为……”的句式来汇报答案。

3.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在活动手册上做记录。

三、研讨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子的后面。

4.把仿真水果挑出来,有哪些方法?

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准备5种水果,其中只有1种是仿真的,比如1个真苹果、1个仿真苹果、1串葡萄、1个芒果、1个橘子。

把这些全部放入一个封闭的纸箱中。

操作规则:

(1)请在小组内交流,商量出挑选的方法,并明确你们需要用到的感觉器官。

讨论结束后组长举手示意。

(2)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代表全组进行汇报,并由这名同学按照“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决定用……挑出仿真水果”的句式来汇报。

(3)等老师发布“开始”的口令后,组长才能将箱子打开,比赛正式开始。

⑷挑选出来以后,组长举手示意。

小组所有成员都要反思开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实验的时候有哪些不同。

1.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2.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请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

1.我在本节课学会了。

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

3.我还想知道。

4.我在本节课做得不好,下

次一定。

4.想一想。

按照操作规则完成实验小组进行汇报。

1.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2.小组讨论,举手汇报。

按照标准句式举手回答问题

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粗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