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988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5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课《古诗三首》优秀版教案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能正确读写“泊烟渚”、“夜行”、“忽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4.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的情感,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通过自学,逐字逐句解释,理解诗意。

2.注意古今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诗人生平简介。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

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让我们通过学习再次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吧!

2.释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

谁留宿建德江?

(孟浩然留宿建德江)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受挫后,南下经过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3.介绍作者: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一)指导读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全诗。

2.自由读诗,注意读音及断句。

3.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4.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2.检查自学。

(1)结合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诗句意思。

移舟:

划船离岸的意思。

泊:

划船靠岸。

烟渚: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烟渚,指笼罩在烟雾下的江中陆地。

愁新:

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

野,野外。

旷,空旷。

天低树:

天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

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三、入境悟情,体验升华

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边,天比树低,月与人近。

师:

刚才同学们描述的这些画面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孤独、沧桑、凄凉)

师: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到诗的字里行间。

(全班齐读。

2.师:

读着读着,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来,一起把这行诗来读一读。

3.师: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思乡之愁)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

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客)客是指谁?

(诗人)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是因为此时他身处异乡。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王维的那首诗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思亲我们都能够理解,而此时是什么勾起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

(日暮)

4.师:

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背着书包回家去。

)现在我们再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又看到了什么?

(空旷的原野和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

),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

(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

)思念亲人了;(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

)感到寂寞了;(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

)怀念家乡了。

诗人孑然独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那一时间,诗人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

来,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

(指名读)读出了寂寞之愁、思乡之愁。

5.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

(月亮)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课文,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

月亮又会怎样的劝慰他呢?

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它写下来吧!

6.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

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是呀!

这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罢罢罢,还是看这里,有的只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让我们来读读下面的诗句。

(大屏幕出示——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四、作业设计

背诵《宿建德江》。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孤独、沧桑、凄凉

思乡之愁、寂寞之愁

第2课时

一、复习提示

1.指名背诵《宿建德江》。

2.全班一起背诵。

二、语言导入,理解词题

1.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2.诗人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感知雨骤,探索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要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2.指名读。

(指导发音“遮”、“卷”)

3.再指名读。

(出示诗的节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教师范读。

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所发现,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结合你的发现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5.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这是场急雨,黑云翻滚、雨大风大,来得快去得也快。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前两行诗句的意思: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的落入船中。

后两行诗句的意思:

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五、品词读句,联景悟境

师:

苏轼也和你们一样看到了这场来去匆匆的骤雨,可他却抓住了每个精彩的瞬间,将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得多么精妙啊!

请同学们再身临其境读读,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写下你的感受。

(视学生的回答交流各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

师:

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

(学生发言。

)从“黑云翻墨”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

(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

)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诗中什么遮什么?

(乌云遮山。

)下雨前遮住了吗?

(没有。

)你是从哪看出的?

说说你的理解。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2.“白雨跳珠乱入船”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看到了雨很大。

)从哪里感受到?

(“乱”字。

)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

(雨急。

)急到什么程度?

乱到什么程度?

请看屏幕!

(2)播放“骤雨”的课件。

3.“卷地风来忽吹散”

过渡:

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

(突然狂风大作。

)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

(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雪来得快,下得大。

)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

4.“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

(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播放背景音乐)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

六、回归整体、背诵全诗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生齐诵全诗)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都来当一回诗人……(生齐诵全诗)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雨后景色的陶醉,一齐背……(生齐背全诗)

七、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改写短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云、雨、风、天和水美丽雨景

 

第3课时

一、语言导入,理解词题

1.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今天,让我们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与辛弃疾一同欣赏夏夜美景吧!

2.一起读题目《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是什么?

夜行黄沙道中又是什么?

让学生了解:

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从词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简介: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注意听读音和节奏。

课件展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师:

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老师给你们提出朗读要求,好吗?

请看屏幕: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节奏。

读不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标出来。

3.指名读词,师相机评价。

预设:

有些字音读不准,要多读几遍。

如“山”“枝”强调读翘舌音;“明”“清”“鸣”强调读后鼻音。

句中的停顿要掌握好,重点指导朗读:

稻花香里|说丰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要想读得更有韵味,平仄读得要有区别。

知道平仄怎样读吗?

导读:

平就是第一、二声,读得长一点轻一点,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一点重一点,这样才有美的韵味。

请孩子们再自由地朗读,读出韵味来。

5.抽生读,再指导。

师生合作读。

三、借助注释,理解词意

1.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词。

2.出示课文插图,理解词的意思。

上阕的意思是: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

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

下阕的意思是: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四、想像画面,境中悟情

1.师:

孩子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佛,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这儿的“说”字,只是青蛙在说吗?

还会有谁在说?

师:

是呀,词人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感受着田野的一派生机,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孩子们,你们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了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这是一个诗情画意的月夜!

一个勃勃生机的田野!

2.师:

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读“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此时他的心里怎样想的?

3.提出质疑:

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4.词人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茂而没发现旧时的茅店,后来怎么看见了?

哪个词体现了词人的惊喜之情?

让他惊喜的是什么?

 

师:

 带着这份惊喜再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个发现让词人倍感惊喜,这份惊喜让这次夜行乐趣横生。

孩子们,你们的声音中透出一股喜悦,体会到了词人的愉快感受。

五、联系生活,内化情感

1.你还知道辛弃疾的哪些田园词?

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2.从“路转溪桥忽见”,你感受到什么?

你生活中有过这类情况吗?

说一说。

由此你想到了哪句诗?

师:

大声读出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面对困难、挫折,不退缩不畏惧,勇往直前,那么,前方将充满光明与希望。

3.课文小结:

在你们人生的路上,时常会有这样的峰回路转的惊喜,你们肯定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起辛弃疾的这句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让我们再次带着欣赏的目光,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词,感受词人的真挚感情和匠心独运。

板书设计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读音韵     解词意             

 入词境    悟词情                  

 

《江南春》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诗人既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又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

这首七言绝句共四行诗句,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景有情。

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一丛丛的绿树,映衬着簇簇红花。

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这是多么睛朗明丽、生机勃勃的春景啊!

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喜悦之情。

在前两句“扬”的基础上,第三、四句一变为“抑”,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濛的烟雨中若隐若现!

南朝的帝王都好“佛”,为此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

虽然大批寺院耸峙,成为为江南一景,但每一座寺院要耗费农民多少血汗!

因此,后两行诗句中包含着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二、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

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习作者借物抒情的方法,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

江南春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

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2、、(师)“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

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3、(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

(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

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

(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

然后抽读,齐读。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

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风寺庙楼台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洒旗数不清的寺庙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

(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之内,处处杂花生树、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

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

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6、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或是最擅长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爱画画的可以画一画。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

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7、学生分组练习、展示并进行评价。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测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

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四、拓展诵读,体会意境,表现美

1、出示大屏幕投影——江南春天美景,再播放一段优美的乐曲《春江花月夜》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2、播放抒情地轻音乐,老师充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

3、配乐,男女生分别诵读

4、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五、展开想象,化诗为文

1、根据这首诗,结合插图,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2、说说自己喜欢的词或句,为什么?

3、把收集到的诗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江南春

莺啼绿映红(美丽春光)

水村山郭酒旗风

四百八十寺烟雨中(忧国忧民)

17 古诗三首

本课由三首写景的古诗组合而成,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

《浪淘沙》(其一)借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的气魄。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灿烂文化的赞美和向往之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叹。

《书湖阴先生壁》通过描写湖阴先生家环境的洁净清幽,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前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裏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

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又联系到自身,进而驰骋浪漫的想象,表现出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写了美丽如画的江南风光,诗中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动静结合,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高度赞美与无限神往。

起首两句,诗人写出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也描绘出江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生活气息。

诗人在后两句中写到了江南春景中的另外一面——数量众多、楼宇重重的佛寺,在烟雨蒙蒙之下,充满朦胧、迷离的美感,再加上“南朝”二字,增添了深邃厚重之感。

全诗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有不同,另一方面,也是诗人有意要把江南春的不同特色浓缩到这短短的四句诗中。

《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湖阴先生是诗人退居江宁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

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他家屋壁上的。

这首诗既描写了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环境,同时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表达出对居所主人品性、情趣的赞赏。

前两句写庭院中的景致,表明了主人的勤劳、爱整洁,也通过手栽花木写出了其生活品位。

后两句写院外的景色,弯弯曲曲的溪水像是用手护住了田野,两边的山峰则像是推门而来,这样的描写,赋予了自然景色拟人化的动态。

令整幅画面显得生动可爱、极富情趣。

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出诗中描绘的种种情形。

第一幅图描绘的是诗人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的情景;第二幅图描绘了江南水乡风光,近处绿树掩映、酒旗飘飘,远处雾失楼台、烟雨蒙蒙;第三幅图描绘了潺潺流水环绕着绿野的田园风光,一侧隐约可见两位先生坐于清幽的茅屋之中。

这些插图,有助于学生了解这几首古诗所描绘的景致,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方式学会“涯、莺”二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簸、山郭、排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3.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词之美。

4.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5.抓住《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浪淘沙》(其一)。

2.能结合注释或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体会诗词之美。

教学难点

1.想象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抓住《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了解诗歌中对偶的修辞手法。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

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

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教学“涯”字时,可以利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教学“莺”字时,可以出示“黄莺”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涯”的“厂”字的撇包住“圭”。

要结合注释理解文中的词语。

2.阅读教学

古诗课文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

本文主要通过对山水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在古诗的教学中,需注意突显朗读的作用。

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模仿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悟诗中情感。

具体来说,在学生练读《浪淘沙》(其一)时,可以指导学生读前两句时语速放缓,语调沉稳而有力,读出黄河九曲的绵长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气势;读第三句时,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表现出诗人欲直上九霄的气

概;第四句再转向平缓悠长,读出其中的憧憬之感。

读《江南春》时,前两句应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后两句语调可稍稍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之感。

读《书湖阴先生壁》一诗,要先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的题目,教师可出示诗题,指导学生根据意思停顿,如“书湖阴先生壁”。

全诗都可以用较为舒缓、闲适的语气来读,读出湖阴先生居所的清幽之感,在读后两句时,节奏可适当放慢,读出诗中的自然田园之美。

3.表达运用

古诗中有许多对偶句。

对偶的句式整齐美观,对仗工整,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运用对偶句,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有音乐美。

《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便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学生多读、多理解这一句式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

1.结合注释理解“簸”字,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

2.查找黄河的相关资料。

3.查找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4.查找对偶的诗句。

5.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写“涯、莺”二字,理解由生字组词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背诵并默写《浪淘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