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927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docx

《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献综述.docx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需附所查阅文献目录,综述用计算机打印,另附页)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1-4]。

而3D打印机则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一种快速成型装置。

它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如今这一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人们用它来制造服装、建筑模型、汽车、巧克力甜品等。

3D打印技术让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之间只相隔一个“打印”按钮的距离。

由它引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由大规模制造转向个人化生产,改变制造的流程,从而打破跨国代工的产业链,让制造业工厂重新回归发达国家。

一、发明历程

3D打印源自100多年前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上世纪80年代已有雏形,其学名为“快速成型”[5-7]。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SLS被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卡尔Deckar博士开发出来并获得专利,该项目由DARPA赞助1979年,类似过程由RFHousholde得到专利,但没有被商业化。

1995年,麻省理工创造了“三维打印”一词,当时的毕业生JimBredt和TimAnderson修改了喷墨打印机方案,变为把约束溶剂挤压到粉末床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把墨水挤压在纸张上的方案。

说到3D打印,就不得不提3D打印机。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

现阶段三维打印机被用来制造样品。

最早的3D打印出现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价格极其昂贵且所能打印的产品数量也少得可怜。

我国首台激光3D打印机于2012年8月15日由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制成功

[8]该装备只要通过电脑输入设计产品的3D数据,就能运用激光添加层烧结技术,打印出设计者想要得到的任何形状复杂零部件。

我国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团队经过十多年努力,实现重大突破,研发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9]。

这一“3D打印机”可加工零件长宽最大尺寸均达到1.2米。

从理论上说,只要长宽尺寸小于1.2米的零件,都可通过这部机器“打印”出来。

二、工作原理及特点

(一)3D打印工作原理

三维打印技术是使用喷头喷出粘结剂,选择性地将零件的截面印刷在材料粉末上面,最后层层将各个截面粘结起来[10-11]。

可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模型中空模型,或者制造复合材料或非均匀材料的模型等。

图1是三维打印成型机的剖面示意图其工艺是先由铺粉辊从左往右移动。

将供粉缸里的粉末在成型缸上均匀铺上一层。

然后按照计算机上设计好的零件模型,由打印头在第一层粉末上喷出零件底层截面的形状然后成型缸平台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再由铺粉辊从供粉缸中平铺一层粉末到刚才打印完的粉末层上,然后再由打印头按照第二层截面的形状喷洒粘结剂,层层递进,最后得到的零件整体是由各个横截面层层重叠起来的。

图1三维快速打印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

3D打印的主要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其中3D建模是3D打印的前提,相当于平面印刷中的原稿,3D建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3D打印的质量。

一般现有的3D建模软件都可以实现建模,比如CAD、Pro/e等矢量建模软件,都可以轻易地实现3D建模3D分割将建立的3D模型分成一个个的薄片,每个薄片的厚度由喷涂材料及打印机的结构决定。

厚度一般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分割工序也是由软件来实现,类似于打印机的驱动程序。

喷墨打印中将成型材料一层层喷涂在基材上。

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先喷一层胶水,然后再在上面撒一层粉末,如此反复喷头一般可采用喷墨打印机的喷头,比如ScansE.M.和CimaM.J.等人最初使用的是HP的热气泡喷头目前也有一些设备厂商提供专用的喷头。

打印完成后,还需要对打印出来的3D模型进行后处理,比如固化处理剥离模型的修整等等,最终完成所需要的模型的制作。

图23D打印流程

(二)3D打印特点

与传统模型制作相比,3D打印具有传统模具制作所不具备的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制作精度高经过20年的发展,3D打印精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市面上的3D打印成型的精度基本上都可以0.3mm以下。

2.制作周期短传统模型制作往往需要经过模具的设计模具的制作制作模型修整等工序,制作的周期长而3D打印则去除了模具的制作过程,使得模型的生产时间大大缩短,一般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模型的打印。

3.可以实现个性化制作对于传统模型的制作,个性化模型的生产就显得力不从心,或者是成本高昂而3D打印对于打印的数量没有限制,不管是一个还是多个,都可以以相同的成本制作出来。

4.制作材料的多样性一个3D打印系统往往可以实现不同材料的打印,而这种材料

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要比如金属石料高分子材料都可以应用于3D打印。

5.制作成本相对低虽然现在3D打印系统和3D打印材料比较贵,但是如果用来制

作个性化产品,其制作成本就相对较低了。

加现在新的材料不断出现,其成本下降将是未

来的一种趋势。

3、发展创新及突破

3D打印被用作经济学人杂志封面,主题为看制造业新技术如何改变世界,详细介绍了3D打印的历史和发展,可见人们对于3D打印成为一项可以改变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关注。

而3D打印的价值体现在想象力驰骋的各个领域,人们利用3D打印为自己所在的领域贴上了个性化的标签。

人们纷纷展示了如何3D打印马铃薯巧克力小镇模型,甚至扩展到用3D打印汽车和飞机[12],如图3所示3D打印行业的发展始终凸显着创新突破这一关键特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3个性化3D打印模型

(一)3D打印应用领域扩展延伸

3D打印的优势在2011年被充分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利用3D打印进行生物组织直接打印的概念日益受到推崇[13-14]。

比较典型的包括Open3DP创新小组宣布3D打印在打印骨骼组织上的应用获得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人类骨骼组织的技术已经成熟;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则成功研制了一款可以实现生物细胞打印的设备;另外,3D打印人体器官的尝试也正在研究中随着3D打印材料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打印技术的革新,3D打印不仅在传统的制造行业体现出非凡的发展潜力,同时其魅力更延伸至食品制造、服装奢侈品、影视传媒以及教育等多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二)3D打印速度尺寸及技术日新月异

在速度突破上,2011年,个人使用3D打印机的速度已突破了送丝速度300mm每秒的极限,达到350mm每秒在体积突破上,3D打印机体积为适合不同行业的需求,也呈现“轻盈”和“大尺寸”的多样化选择目前已有多款适合办公室打印的小巧3D打印机,并在不断挑战“轻盈”极限,为未来进入家庭奠定基础。

3D打印技术日新月异,在2011年Lexus对外发布了新3D打印技术,该技术基于高科技循环编织技术,使用激光进行3D打印,能够以编织的方式制作复杂的3D模型。

(三)设计平台革新

基于3D打印民用化普及的趋势,3D打印的设计平台正从专业设计软件向简单设计应用发展,其中比较成熟的平台有基于WEB的3D设计平台3DTin,另外,微软谷歌以及其他软件行业巨头也相继推出了基于各种开放平台的3D打印应用,大大降低了3D设计的门槛,甚至有的应用已经可以让普通用户通过类似玩乐高积木的方式设计3D模型。

(四)问题与瓶颈

3D打印技术带来的变革不仅仅是正面的,还有负面的[15-16]这个制造利器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按危害程度及目前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排列如下:

1.安全隐患。

前不久一个狂人的大胆想象用3D打印机去制造枪械,着实让人大大捏

了一把冷汗枪械机件的数码模型十分容易传播,也许一个STL文件带上U盘就能让万能制造机吞吐出极具杀伤性武器。

2.盗版问题。

万能的拷贝和万能的复制功能让靠智慧吃饭的人士再次担忧。

从信息

共享时代就吃尽苦头的创作人士找了好久才摸索到了盈利机制,如今3D来了,新形势下,人们再次将面临新的版权问题也许3D会利好电子钱包的发展因为彩色复印机解决不了的防伪问题,3D打印轻而易举就打印实现了。

3.资源消耗增加,环境问题环境保护者要特别头痛了,在自由想像与创造欲望的驱

动下,随心所欲地涂鸦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耗材厂商要乐了,而模型设计软件将分支出与结构优化与耗材压缩相关的数学模型,尽可能减少材料使用但能强化结构

4.设计海洋。

创意疲劳将很快出现,信马由缰积极滥造,前仆后继地个性化展示反而让人们有了新的审美需求类似谷歌那样的信息海洋指南必将出现,帮助人们搜寻出最实用符合要求的产品某种程度的审美倒退其实是对优秀设计有了更高需求人们反而更加注重简约性和实用性结合的设计,尤其功能与巧思绝妙结合设计的商品更能得到关注,人们愿意为此付钱这与2D时代谁都能照相,但取材与视点绝对需要天赋是一个道理。

5.艺术品收藏3D打印让文物制造者。

有了更好的工具举例说:

油画耗材的出现,

只要做油画表面的精细扫描,轻易就能一比一打印出一件艺术品有人也许从各种角度反

驳,但你应当考虑这种可能性也许在某一个角落,就已经有人已经调好颜料,打算用电子

商场买来的2D喷墨打印机逐层细打实现以上所设想的艺术品。

五、未来发展趋势

3D打印按需定制以相对低廉的成本制造产品,一度被认为是科幻想象,而现在已经变成现实。

在2013年,这种趋势将逐渐加速以下将是今后3D打印领域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1.3D打印成为工业化力量

3D打印原先只能用于制造产品原型以及玩具,而现在它将成为工业化力量。

你乘坐的飞机将使用3D打印制造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能够让飞机变得更轻更省油。

2.3D打印开始治病救人

通过3D打印制造的医疗植入物将提高你身边一些人的生活质量因为3D打印产品可以根据确切体型匹配定制,如今这种技术已被应用于制造更好的钛质骨植入物义肢以及矫正设备打印制造软组织的实验已在进行当中,很快通过3D打印制造的血管和动脉就有可能应用于手术之中。

目前,3D打印技术在医疗应用方面的研究涉及纳米医学制药乃至器官打印。

3.定制化成为常态

今后你购买的产品将根据自己确切的具体信息进行定制,该产品通过3D打印制造并直接送到你的家门口通过3D打印技术,创新公司将凭借与竞争对手的标准化产品相同的价格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体验,以此获得竞争优势。

4.产品创新速度加快

从新车型到更好的家电,一切产品的设计速度都将加快,从而将创新更快地推向消费

者。

由于运用3D打印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能够缩短把产品概念转化为成熟产品设计的

时间,设计人员将能够专注于产品的功能虽然使用3D打印的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并不是

5.具备神奇特性的新产品

跟如今制造的产品相比,那些只能通过3D打印机制造的新产品将融新材料纳米尺度以及印刷电子器件于一体,从而展示出神奇的新特性这些通过3D打印制造的产品将令人喜爱,并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

人类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创造了与自然相对的人造世界。

物品的造型就是物品的基本形态,主要指物品的外形和结构。

人类最早的造型活动就是生产和生产工具的制造。

人们在创造这些东西时,受生产技术的限制,在早期,人们创造物品时首先考虑的是该物品的实用功能,对造型的要求是建立在实用功能基础上的,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物品在实用功能方面满足人了人们的要求,同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从我国器物造型的发展变化方面,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生产技术对器物造型的影响

“在古代,技术是人的手艺、技巧、技艺和技能的总称。

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技术活动主要是依靠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它所运用的物质手段比较简陋。

”[17]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技术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出现了新的定义。

“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按照特定的目的根据自然与社会规律所创造的、由物质手段和知识、经验、技能等要素构成的整体体系。

”[18]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器物造型的发展的条件。

主要表现在:

(1)生产技术进步推动了器物造型发展,表现在以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

以陶器为例,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的生产工具只有石器,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最初就是石器工具的制造。

石器经历了从粗糙的打制阶段过渡到精细的磨制阶段,早期陶器制作的方法很简单,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写到:

“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上烧成的,后来就直接用泥坯烧制了。

”[19]新石器早期陶器的制作方法是直接用手工,单纯地用手工操作,把陶土捏成器形,表里抹平,放火中烧制。

简单的陶器是用手直接捏制出来的,大型的陶器采用泥条盘筑法,将泥巴搓成一条条的形状,从下往上一层一层地垒叠,当垒叠成预先设计好的器物形状时,将其陶坯内外抹平。

出土的该时期的陶器的造型,主要有钵、盘、壶、罐、瓮、缸、碗、豆、盆、杯等,这些器物大都是半球形状的几何形,最有代表性的造型是小口双耳壶,深腹罐、圆底钵等。

基本上是模仿自然界固有的形态,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而成的,即人们在制造这些陶器时首先考虑的是物品的实用功能,这些具备了烹、煮、饮、食、盛的功能。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的工艺制作采用轮制,由手工法到轮制,是一个极大的技术革新,同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封窑技术,陶器的造型由原来的简单的几何半圆形发展到具有流、口、肩、腹、足、盖、座等多种结构组合,出现了鬲、杯、等品种。

造型多种多样,线条流畅、匀称,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十分实用,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二)生产技术在满足人们的实用目的后,器物的造型慢慢具有艺术审美的特征

西方著名艺术理论家格罗塞指出“把一件用具磨成光滑平整,原来的意思,往往是为了实用便利比审美的价值来得多。

一件不对称的武器,用起来总不及一件对称的来得准确;一个琢磨光滑的箭头或枪头也一定比一个未磨光滑的来得容易深入……根据上述的情形,我们如果断定制作者是想同时满足审美上的和实用上的需要,也是很稳妥的。

”[20]这里的光滑、对称属于艺术审美的范畴。

仍以陶器为例,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陶鬶具有储水的功能,但造型呆板,缺乏动感与美感。

它的口、颈、腹、足是各自独立的,没有整体感,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其颈部移至肩部,向前倾,口部变成了鸟嘴的形状也向前倾,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发展,其造型发生了更大的变化,颈部加粗伸长,鸟嘴形状的口高高翘起,足加大,口、颈、腹、足相互融成一个整体,整个造型具有强烈的动感及美感。

不仅陶器具有这种特点,综观我国器物发展史,青铜器、漆器、金银器、瓷器、家具等的造型无不具有艺术审美性。

艺术审美的特征具有功能、造型、工艺、材质的美,这些与生产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技术的提高,为器物造型向艺术审美上转变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生产技术的提高可以使器物造型艺术形成一定的艺术风格

以青铜器的发展为例子,受生产技术的影响,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形成不同的风格。

青铜是指红铜加锡的一种合金,因颜色灰青,故称青铜。

青铜器始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4500年左右。

在中国的夏朝时期,青铜器设计开始发展。

这个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比较简单,一般采用陶范与石范铸造技术。

过程是先用泥土塑出所要铸的器物实样,表面雕出纹样,称模子,模子干后在上面用泥压,成外范。

把模子刮去一层,即成内范,内外范之间的距离就是所铸器物的厚度,浇入青铜溶液,冷却后打碎内外范即可取出青铜器。

由于技术简单,所以当时青铜器的制作粗糙,器物表面的光洁度差,风格纯朴。

到了商朝,采用分范技术,制作开始向精细发展,青铜器的造型变的雄伟厚实,风格华美,器形多变,花纹繁缛。

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当时的代表。

到了武乙、文丁时代,青铜器的制造趋向明器化,风格瘦小,文饰草率,文字增多。

到了西周时期,技术较前代有了进步,内外范泥质质量提高,范块增多,尺寸减小,合范是保持器物壁厚一致,开始普遍使用铜支钉。

造型风格是高大肃穆,富有庄严感、秩序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金银错、鎏金等工艺,即在青铜器的表面刻出图案浅槽,用金银线镶入,锉平即可。

还发明了失蜡法,为复杂的器物制作提供了可能。

风格由原来的厚重、严肃转为轻灵、奇巧。

秦汉时期,青铜器停滞不前,这是由于鎏金技术的

完善,人们喜欢把黄金融化,附在青铜器上,增加了它富丽贵重的风格。

汉代后,青铜器被铁器取代。

不仅青铜器如此,其他器物的造型方面,“或因生产条件发展,历代以来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从粗到长,有的由矮到高,提携的或抱着的器物,大多细而长,如辽金的鸡腿瓶;头顶的器物,大多器底小,如彩陶壶;放置的器物,为了安定,大多底部宽大,如宋代梅瓶到元代底部变成鱼尾形。

”[21]

可见,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器物的造型风格也在不断的变化。

(4)当生产技受到限制时,造型通常采用简约的表现手法

当生产技术受到限制时,造型通常采用表号性的表现方法突出其形象特征,从写实

到抽象。

以我国的雕塑艺术为例,雕塑是指在金属、木材、石料材质和牙骨等材料上雕刻形象或以金属、泥土等为材料塑造立体形象。

雕塑的起源于人类最初对工具的制造。

梁思成先生在《中国雕塑史》中指出“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故雕塑之术,实始于新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

”[22]石器就是最早的雕刻工具。

在原始时代,生产技术受到限制,雕塑通常采用最简约的表现方法,主要突出雕塑的形象特征,即表号性表现手法。

出土在河南密县超化镇莪沟北港的小陶人头像,距今约7200年,整个雕塑从造型上来看,质朴简约,做功拙稚、材料是泥质灰陶,扁头形,前额较平,眉脊粗壮,且左右相连,明显具有人的特征。

1982年在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两件人物雕塑,从造型上看雕塑古朴、笨拙、简约,但人物具女性特征,可见在原始时代,虽然技术有限,但雕塑能运用简约、表号性的手法,表现雕塑的形象特征。

不仅原始时代,秦汉时代也能找出相应的例子。

秦始皇兵马俑举世瞩目,其雕塑采用写实性的表现手法,人物高大威猛,栩栩如生。

这与当时雕塑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但到了汉初,社会经济凋零,技术停滞不前,受到限制,尽管汉代也出现了不少兵马俑,但与秦代相比,形体减小,甚至只有真人高度的三分之一,造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秦代的写实向抽象过渡,形成拙朴肃穆的风格,如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就是这一时期雕塑的充分体现。

二、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是提高造型的唯一因素

生产技术的进步并不是提高造型艺术的唯一因素,设计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生活的多方面。

“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对器物设计的选择。

”[23]首先,在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造型的影响很大。

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作品基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比如青铜器、金银器、染织等等,为了与普通百姓的有区别,为了体现统治者的权威,统治阶级对艺术品的尺寸大小、材料、装饰纹样、做工的

细致程度、造型等方面的要求极为严格,这种现象也是决定物品造型的因素之一。

其次,自然条件、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对器物造型的发展也产生影响。

自然条件表现在季节性与区域性,就器物的造型来讲,不同地域的器物有明显的差别。

背景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可对器物造型产生影响。

在我国古代,宫廷器物造型与一般老百姓的器物造型不同,百姓器物有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器物造型不同。

宫廷器物华丽高贵,百姓器物朴素简单,少数民族的器物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再次,我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对造型也产生影响,吉祥文化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古代彩陶上的鱼纹,体现了人们企求子孙昌盛,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许多器物的造型都是根据传统吉祥文化思想而设计的。

从古代的装饰纹样到器物的造型,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三、现代生产技术对器物造型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相互渗透结合,机器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器物的产品造型体现了技术的先进性。

19世纪早期,器物产品的造型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工业技术产品,设计简单,制作粗糙,价格低廉,为广大消费者接受,另一种是手工艺单件生产的产品,制作精细,装饰华美,但价格昂贵,为少数有钱人消费。

但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的结构和工艺过程不断复杂化,造型设计成了技术开发向生产转化的中间环节,由此产生了工程设计。

“分工不仅使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各种不同的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

”[24]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为器物造型的变革提供了物质。

如水器,从传统的茶壶到玻璃镀银的保温瓶,再到铬镍合金的不锈钢保温瓶,性能上也具备了轻便、不怕碰撞的特点,从造型上发生了变化。

玻璃、塑料、金属材料的出现更是为器物的造型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如玻璃器皿的成型技术主要有吹制和模压法,装饰手段有琢磨、扩散、彩虹、施釉,随着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感光印花、喷漆薄膜印花以及电子喷花技术。

塑料的造型技术更多,如注塑、搪塑、压塑、挤塑等。

除次之外,还有搪瓷、铝制品的生产技术更是不断发展,使得器物的造型越来越丰富。

艺术设计发展到现代,生产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化生产、电脑化设计,使得造型的发展到了历史上最丰富的时代,充分运用生产技术条件的特点,能更好的体现造型的艺术效果。

技术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在设计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指甲,方寸之地,却大有文章。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种父母之遗体不敢毁伤的思想观念使古人养成了蓄甲、护甲的风习。

对于闺中女子而言,留一手修长华丽的指甲更能显得双手纤长,华丽富贵。

大约从唐宋开始,女子将凤仙花捣碎染于指甲。

除了对指甲进行染色外,古人制作精美的护指保护指甲,作为手部装饰的一种手段。

蓄甲、染指、护指曾代表一种流行文化,蕴含着诸多的情愫韵味。

《诗经·卫风·硕人》有云: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此诗句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评判美人的标准。

“腕白肤红玉笋芽”,完美的身段和姣好的面容并不单是女性美的标准,纤柔的双手亦是美人必备的要素。

作为女人的第二张面孔,拥有一双“手如柔荑、指若青葱”的纤纤细手成为古代女子的梦想,为此她们在手上大做文章,巧加装饰,蓄甲与染甲渐渐成为闺中女子的一种风习漫延开去。

一、四寸玉簪为谁留

古人蓄甲之风源远流长,《孝经》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种父母之遗体不敢毁伤的思想观念应该是古人蓄甲、护甲风尚形成的主要原因。

《韩非子·内储说》中记载韩昭侯佯求亡爪,以考查下属是否忠诚,其侍臣便献上自己的长甲,指甲之重要可见一斑。

古人认为与生俱来的指甲蕴藏生命之精华,即使修剪指甲也要注意时辰,避免诸多禁忌。

唐人孙思邈的《千金方·养性篇》认为“凡寅日剪指甲,午日剪足甲及烧白发,吉”,对于剪下的指甲,古人并不舍弃丢掉,而是置入囊匣等物中存放起来或埋入土中。

宋人张君房《云笈七笺》记载:

“凡梳头发及爪,皆埋之,勿投水火,正尔抛掷,一则敬父母之遗体;二则有鸟曰付鹠,夜入人家取其爪、发,则伤魂。

”在丧葬礼仪中,指甲的处理极为重要。

《礼记·丧大记》云:

“君、大夫鬊爪,实于绿中;士,埋之。

”意思是君、大夫死后将发爪埋于棺内四隅,士阶层埋于坑中。

唐代《开元礼》、《通典》,宋代《五礼新仪》,明代《会典》和《大清通礼》等书中都有类似“剪须断爪,盛以小囊,大殓纳于棺”的记载。

正是这种对指甲的重视之情,古人的指甲一般都留得很长,在古人画像中便可看出,无论男女,指甲都画得较长。

不过,对于闺中女子而言,在审美角度上留一手长指甲更能显得双手纤长,华丽富贵。

在贵妇、小姐、艺妓、丫鬟等阶层妇女中,蓄长指甲者比比皆是,有的指甲长至寸许乃至数寸。

经过保养与修饰的长甲晶亮光润,色如通犀,纤纤舒展如同玉簪花的花瓣,因此曾有古人以“四寸玉簪”来比喻蓄长甲的手指。

《陈书·高祖章皇后传》记载南朝陈武帝章皇后冰雪聪明仪容俏丽,手指甲长五寸,颜色红中透白,每逢遇到丧事就会有一个手指甲先折断。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九“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