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569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docx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

历史主观题13种答题思路+高频答题术语!

 

一、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历史条件:

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三、原因广度:

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

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

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四、原因深度:

原因:

→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

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

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

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五、矛盾分析: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

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

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

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

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

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

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

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

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

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

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

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

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1)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2)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

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

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

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

(1)首先要确定观点。

(2)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3)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

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

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

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

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

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历史因素方面:

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2)现实因素:

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3)主观因素方面:

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

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

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

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

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a.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b.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c.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频答题术语

(1)准确亮明观点。

亮明观点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明确,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亮明观点之后要把你的看法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用)。

(2)用史实来论证观点。

在论证时要注意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思路,审题时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再写答案;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思路一:

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

外因、外因。

思路三:

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

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3)注意通篇论述的完整性。

例如,西方的崛起既要归功于……,同时也是……。

西方的崛起是在充分吸收古代亚非文明的基础上起步、发展并超越的。

古代亚非……。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步入近代社会后,西方国家……。

所有这些都为其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诚然,西方的崛起主要是其自身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资产阶级……,于是掀起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如……,并爆发了席卷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工业革命。

所有这些都促进了……。

所以说……。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74年,学者沃勒斯坦提出“现代世界体系论”,认为: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16世纪诞生之时起,就由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这样的三级结构组成,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工业品,向边缘区销售,赚取剩余价值,并控制世界体系中的金融和贸易市场的运转;边缘区除了向中心区提供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以外,还提供销售市场;双方的贸易是不平等的,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半边缘区介于两者之间,对中心区部分地充当边缘区角色,对边缘区部分地充当中心区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角色会发生变化,所在地理位置会转移;处于各时期中心区地位的各国,就是当时的强国;各强国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实力超过其他中心区国家的最强者,就是当时的霸权国。

霸权是短暂的,一个国家一旦成为真正的霸权国,它也就开始衰落。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始终充满压迫、剥削和不平等,由此引发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最终必然导致该体系的灭亡,一个效率更高、收入分配更合理的世界体系必将取而代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现代世界体系论”。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提炼信息】

16世纪三级结构不平等霸权短暂衰落更合理取而代之?

【解析】

首先,审设问。

明确要求——评析“现代世界体系论”,实际上包含三个设问方向:

“对该理论赞成的论证”“对该理论反对的论证”或“论证自己从该理论中提炼出的观点”。

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赞成该理论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从16世纪诞生之时起”“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工业品,向边缘区销售”和“双方的贸易是不平等的”等信息进行论证;反对该理论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角色会发生变化”“霸权是短暂的”和“更合理的世界体系必将取而代之”等信息加以论证。

最后,关联知识。

持赞成态度的论证涉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相关知识,应结合该体系的内容、特点、实质、地位以及形成的过程去作答;持反对态度的论证涉及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等知识,联系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两大阵营对峙以及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等知识加以论证。

【答案】

观点一:

现代世界体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以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为中心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体系。

我赞同这一理论。

论证:

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现端倪;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确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阐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从荷兰、英国、美国等世界中心国地位的变迁来论证材料观点;资本主义世界至今还是世界发展的主体,新的世界体系还未形成。

升华: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也是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的过程,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使该体系内部呈现不平等性,这是人类文明进步必须付出的代价。

?

观点二:

现代世界体系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以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为中心而逐渐形成的。

我不认同这一理论。

论证: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仅仅存在了很短一段时间,20世纪初才最终形成;俄国十月革命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存的局面;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导致资本主义体系崩溃;美苏两极格局下,世界形成两大阵营;20世纪9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升华:

该理论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比较片面,没能全面抓住世界文明发展的脉络,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以此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脉络更为合理。

【解后反思】

开放探究性答案表述成文的三要素

①揭示真相。

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真相是什么?

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②精选史实。

因为这是“评论”,不是叙述,所以论证不一定要全面,但语言绝对要精练。

③认识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

上升到理论层次。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

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