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530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

《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092 HND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0820.docx

8092HND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0820

浅析高校金融专业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摘要:

金融专业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因此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建构对于提高金融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培养金融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金融专业必须将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着眼点。

本文在对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着重对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方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

 

关键词:

金融专业;金融理论知识;金融实践教学体系

引言:

“理论联系实践”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一切脱离实践的理论学习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实践型教学对于金融专业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践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专业教学必须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实践型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探索

从广义来说,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联系的整体。

其中包括的主要因素有:

实践活动的目标、条件、管理和内容等。

从狭义的角度分析,实践教学模式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指导,换而言之,就是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根据专业就业的最终目标,设置科学的课程安排与每个实践环节(课程设计、创新设计、社会实践等),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模式相符。

现代高校一般均采用实践教学模式,其结构可按阶段发展划分成“三段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逻辑关系是教学实质,而不是实践,若一直这样进行教学,那么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将分开。

因此,我们必须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把教学实质转化到实践任务上,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可以根据课本理论知识对结构的认识,结合职业教学实践特点,把实践教学体系分成引导、主导与支持三个模块,这三大模块各有专司且相互独立,形成有机整体。

三大模块的内容及作用分别是:

引导模块,它引领整个体系的方向,详细叙述教学的概念,科学合理的处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主导模块,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主要内容是专业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由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组成;支持模块,也是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它的组成部分是师资、校企合作等。

三大模块可以相互调整各自的优缺点,实现正常运行,促进实践教学的科学发展。

二、构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它是现代金融教学模式的有力支撑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式教学核心,而教学实践活动只起辅助作用。

当学生毕业后,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将金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明显突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一问题,把教学理论与金融实践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金融理论在事件中的应用,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对于课本理论的逻辑性,可以通过实践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二)它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金融的事业在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使金融企业在选人才时要求更加苛刻。

所以,学校在教育学生时应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把金融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并灵活运用。

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帮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这样能很好的把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适应能力结合起来,还能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社会真实需求进行完美对接。

三、当前普通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时效性低

金融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现代科学技术之一,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相关技术的更新速度都非常快。

而教材的开发周期一般需要三到四年,这就造成教材内容跟不上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当新编的教材出版时其中的很多观点与实践案例已经过时了。

因为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一般不会再去关心金融前沿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所以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能够结合金融的前沿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修正和补充,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导致该专业课程授课内容缺乏实效性的情况十分普遍,由于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使用落后于前沿技术的教学内容对于课程应用价值的削弱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教学内容时效性的缺乏还造成的理论与实践脱节还会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陈旧,不利于兴趣培养

由于金融课程中的基础理论部分属于跨学科内容,是数理知识与金融技术的结合,因此相关基本概念十分抽象、理解难度大,这些晦涩难懂的公式与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是大多金融专业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在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因此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师生、生生互动性不足问题十分普遍,例如基本理论中的金融基本理论、金融发展变化分析等相关内容是课程的开始阶段的重要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枯燥晦涩的内容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实践环节欠缺,不利于能力培养

金融专业课程是具有极强应用性的课程,因此没有充足的实践环节教学是不可能达到教学要求的。

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各高校的实践环节教学普遍不足。

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实践条件的不足,不能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课本实践案例普遍比较陈旧,与当时金融技术前沿差距较大,无法保证学生切合应用实际的实践环境。

另一方面,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现象严重,课程的实践设计过于简单和程式化,实践设计与实际的项目应用脱节,不能体现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实践教学时间不足、难以保证金融专业教学质量

现在,高校金融本科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

与此同时,金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正在进行学校期间的最后一项重大任务——撰写毕业论文,原则上讲,学校会把学生召集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中答辩、修改和提交毕业论文等事项。

这样会缩短学生的实习时长。

当今社会就业非常艰难,所以学生大多会把所有精力分配到找到对口工作和顺利拿毕业证上。

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实习作为上学期间的实习,会对学校敷衍了事,随意找个单位盖章或签字,上交给学校一份所谓的实习报告。

这样的情况怎能保证金融实践教学的质量,以致无法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无法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四、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学校可以根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把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模块:

在课堂上实践教学、在校内课堂外教学、在校外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

每个模块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弥补的。

(一)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地位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各高校理论学科学分仍然是教学计划中的主要部分,实践教学学分所占的比例很小,大多数高校的金融专业的实践环节都是毕业实习中社会实践,实践方式一般是学生自己联系金融机构来进行。

这种模式很难起到应有的实践教育作用,学生实践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快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地位。

具体到每一所高校在进行培养方案的制定时,应结合学科发展方向以及本校的具体特点,以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首先,首先在教学模式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而培养和提高,构建出适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的实验教学模式。

由于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复杂的的变化与调整之中,金融领域的变化也是层出不穷,因此教材的内容远远赶不上金融实际,因此金融实践教学只限于课堂教学是不行的,应该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及时了解金融领域的动向,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应增设相应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学科的诸多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的实务操作性,这些课程的学习需要实践技能方面的基础和能力,高校应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动手能力。

(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1)学校为教师提高实践技能提供便利条件。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金融专业构建实践型教学体系的根本保证。

高校要为金融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例如可以通过校内实训中心资源积极对教师展开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去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技术技能。

(2)教师争取实践技能的自我提高。

高校金融专业教师要认识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对于构建实践型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要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理财规划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人资格等专业资格考试。

专业资格证书不仅可以作为教师具有“双师”能力的证明,同时这种学习过程也有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积极提升。

金融专业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另一个途径是主动参与到证券市场中,通过市场交易,提高自己对股票、基金、期货、外汇的市场分析能力和技术分析水平。

(3)聘请金融机构的兼职教师来学校授课。

在专业课的讲授过程中,针对部分难度较大的实践性教学部分,学校可聘请在相关金融机构工作的兼职教师来讲。

来自金融机构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以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来讲课,可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同时专职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观摩学习,提高实践水平。

(三)提高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金融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将金融领域的基本理论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础技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讲课内容主要是金融专业的知识和大学生实践培训。

学校可以把课堂上的活动和平时留下的实践作业作为时间模拟平台,其常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

上课时,授课老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给学生展示金融投资案例,让学生当堂讨论分析。

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把所学的金融知识与实践案例结合起来,最后写出推理方案,并选出最合理的投资理财方案。

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优势有四点:

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分析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并及时进行加强,还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金融问题的分析能力;课堂讨论有助于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想象力;同学们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身临其境,亲自去分析、解决问题,并作出决策,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在组间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团队将神与合作意识。

(2)课程实验教学。

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安排,结合金融专业实验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的实验教学。

学校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利用理科的软件知识和金融实验室的硬件设备进行模拟金融交易,并制定出实验报告。

学生可以在金融实验室亲手操作,以便更深刻的掌握专业知识。

让学生对金融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动手能力。

(3)课程实训教学。

根据金融专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可以在课下留一些实践项目。

如: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随着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学生应该学习一些识别假钞、企业业务和网络业务等实训项目,让学生的学习与实际社会所需相符。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创业培训与模拟实训。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校需要给学生创业意识。

“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希望学生能通过学校安排的创业课,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

学校在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课时可以选用具有高参与度的活动形式,如: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采访创业人士、实地调研或商业模拟等,同时还要把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在学校考核及格后,给予相应学分。

在对学生实行创业教育时,可以设置模拟公司进行实践,学生在模拟创业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实践技巧。

(5)多运用直观演示法教学。

直观演示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或者图像进行金融专业教学内容的演示,提高知识点的直观性,加深学生理解。

比如介绍金融工具时,通过PPT直观展示银行的支票或者汇票等工具;贷款业务流程则可以制成视频操作演示,使得学生的理解更为直观。

(四)开展“双证书”教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可以使学生在取得资格证书的过程中,掌握金融领域的专业技能,满足现代金融人才培养的要求。

我国金融业一般都要求工作人员持证上岗,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人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

实行金融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学方法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使用考试用书作为教学使用教材,既可以保证日常教学的质量,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又能提高高职金融教育的社会认同度,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五)课外的实践教学 

在学校内课堂以外的实践教学中,主要目标是修养学生道德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辅助活动有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等。

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1)金融模拟投资竞赛。

让金融专业的学生多参加些各种各样的金融模拟竞赛,吸引学生对金融专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分析行情,培养实盘操作能力。

(2)金融热点问题辩论赛。

大部分学生都会喜欢辩论,因为这有竞技性且是有艺术色彩的智力竞赛。

给学生组织金融热点辩论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还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欢快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对金融的关注,产生社会责任感。

学生参与辩论赛,在讨论金融热点的过程中可以充实自己,升华自我;不参与辩论的学生,可以思考他们辩论的金融问题,同时欣赏辩手在台上展现的思想。

(3)拟订投资与理财计划。

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的家庭或某个企业编制一份投资或理财计划书。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了解关于金融的相关法规;增强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等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投资与理财能力。

(4)金融实务界专家讲座。

学校可以给学生举办住家讲座,可以邀请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或金融监管部门等。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及时掌握金融动态,了解金融的发展趋势,接触真实的金融案例,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5)创办自己的金融学术报刊。

学生在大学举办属于自己专业的报刊,不仅能丰富业余生活,还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活跃学校的文化气氛。

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尽展风采,同时也算作是一个实践的机会。

学校应对学生这种活动加强管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文章撰写、报刊剪辑和采访沟通等能力。

(六)校外实践教学 

学校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金融专业人才。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在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这一环节平台是校外实习基地,这个平台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较实际的实践机会。

校外实践活动可以采用专业技能培训、认知性实习、社会调查或毕业实习等各种形式。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处于一种开放的、具有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状态。

在实训基地实习,学生能接触社会,亲身融入真实的金融业务活动中,对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加强对金融业务的理解,有利于今后的就业。

由于金融机构的行业特殊性,校外实训最好与学生毕业实习结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学生在金融机构可以实实在在地顶岗操作,达到了实训目标。

二来对金融机构而言,学生校外实训也是发现人才、选择人才的过程,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直接将优秀的实习生接纳为员工。

学校还应该与校外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定,以便于企业将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反馈给学校,促进学校教学的改进。

(1)专业技能训练。

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学生需要掌握银行业务操作能力、金融投资实务操作能力和保险实务操作能力等多项专业技能。

因为学生出于实习阶段或刚步入社会,可能会给金融企业的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针对学生的任务,企业要合理安排。

实践教学的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学校教学目的或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2)认知性生产实习。

认知性生产实习是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金融企业有一定的认知,并感受企业文化和氛围。

学校可以在学生的第一或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实习。

实习的内容是让学生进入到真实的金融单位,去亲自感受金融企业的工作氛围并了解金融流程。

在实习过程中,企业的专业人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培训,在必要时刻要让学生动手参与。

(3)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可以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中,这是金融专业学生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在节假日或学校安排的实习中进行一些专题调查活动,这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获取信息渠道,锻炼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的调查和认知能力。

在调查过程中,还可以磨练学生与社会人员的沟通能力,同时,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对金融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对金融问题的分析能力。

调查完毕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调查的项目,整理相关内容并做相应分析,最后根据自己对事件的分析,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学生在撰写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综合技能和综合素养,这为今后的毕业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类似于初步步入工作单位的员工,学生可以像企业的其他员工一样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

在此期间学生必须完成学校布置的实习报告。

学校培养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机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金融事业,在相应的岗位上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就业能力是学校安排毕业实习的最终目的。

为了让学生在实习中得到锻炼,学校需要与金融企业加强合作,让学生在实习期间能真实地参与金融企业的职业活动,如:

课题研究、金融产品开发或营销等活动。

这不仅让让学生帮助金融企业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还能把学生的金融理论知识在企业中得到应用,进而增强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七)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把学生从学校带入社会的桥梁,证明学生在学校收获的成果。

毕业论文能综合体现出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素质的修养程度,毕业论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上交的论文应该把大学与社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等各项结合体现出来;写论文的出发点应该是提升学生写作技能和挖掘学生潜在智力,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毕业论文中。

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训练学生的科研基本功,为以后的学识教育与个人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结语 

金融市场一直在迅速发展,不断更新,这让金融企业在选才用人方面有了严格的要求。

现在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与金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分歧,以致高校无法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

地方普通高校面临的最佳选择是培养一批不同于专业经营且与一般职业院校不同的技能型本科人才。

一般高校在培养地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关键应该是改革与加强实践教学。

本文通过分析学校教学现状和金融发展现状,围绕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质量监管、资金投入、校外实习基地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对金融教学做出了详细解析。

学校需要认识到能把金融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根据社会金融发展变化做出及时的更新。

参考文献:

[1]姜美善.  适应市场需要培养金融专业人才[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

[2]胡士华.  普通高校金融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3]高小宁,黄丽丽.  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2(01)

[4]王玲.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金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江南大学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视角(下).2011(05)

[5]苑迅,郭辉,秦昌明.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