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297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docx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金融学原理》(彭兴韵,金融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会计、金融及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

一、课程的学习目的

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

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投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形成的一个经济范畴,它和信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金融不包括实物借贷而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金融),人们除了通过借贷货币融通资金之外,还以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通资金。

(2)信用指一切货币的借贷,金融(狭义)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人们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来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是为了概括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信用与货币流通这两个经济过程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最能表明金融特征的是可以创造和消减货币的银行信用,银行信用被认为是金融的核心。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

促进学习者理解和重点掌握货币、信用、利率与利息、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调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操作流程、形成原理、控制措施。

培养学习者掌握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货币制度变革、信用体系建立、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开放、金融机构体系变革、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货币供求失衡状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象、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和效应、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动态等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金融学理论解决现实中经济与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者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掌握扎实的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学、财务管理等其他金融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货币

1.本章的学习要求

了解:

金融的概念与金融学的定义;家庭与企业的财务决策;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冲突;公司财务的作用。

掌握:

金融学是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跨时配置资源的学科;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及其管理目标(即股东价值最大化);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为何适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在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学会运用金融学的概念和观点分析家庭和企业的相关金融问题。

2.本章的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强调不确定性和时间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理解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关系。

♦突出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为何适合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及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在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通过举例阐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为何不依赖于股东的风险偏好态度,其间需要强调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所发挥的作用。

♦借助直观例子阐述金融的概念、家庭与企业面临的金融决策和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逐渐习惯于运用金融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考虑现实中的决策问题。

(2)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因、股东价值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目标的原因,其过程中尤其要突出举例的直观性。

♦强调功能完善的资本市场对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以及通过接管(Takeover)来解决股东和经理利益冲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分组调研及报告等方式,逐渐引导学生习惯运用金融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决策问题。

通过阅读如下材料可以更详细地理解和掌握。

20世纪以前货币大多以商品货币的形式存在,如实物货币、金属货币,此阶段货币制度、信用制度、银行还不很发达,货币、信用、银行在经济生活中不占主要地位,因此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中没有货币银行。

20世纪以后,商品货币不断加深,货币信用理论有了一定的发展,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开始形成了独立的以银行为中心,货币、信用、银行、国际金融为研究对象的货币银行学,其代表著作是1914年美国学者霍斯华茨《货币与银行》,此著作的问世代表了货币银行学学科的兴起。

此后世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如36年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金本位制解体,50年代金融市场发展,70年代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金融压制现象促进了金融发展理论的出现。

这一切又进一步促使了货币银行学的发展,即原有的货币信用理论已不能涵盖此学科,从而形成了货币金融学,此学科研究的问题既有原来的货币信用、银行理论,又将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理论、货币均衡等内容包含在内。

对中国学者有影响的国外教材有:

1---1977年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和哥尔特菲尔特的货币银行学(1981年人大译成了中文版本)

2---1980年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梅耶《货币、银行与经济》,(此教材是80年代西方国家最流行的货币银行学教材,被哈佛、耶鲁等132所大学采用)

3---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米什金《货币金融学》(是我国货币银行学的蓝本教材和重要参考书)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5.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6.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9.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

10.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1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2.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

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

13.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15.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16.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17.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19.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20.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二章金融系统

1.本章的学习要求

了解:

金融系统的构成与资金的流动方式;金融创新及其推动力;金融市场的基本类型与基本交易工具、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律与会计系统以及政府与准政府组织。

掌握:

金融系统六大功能的机理;金融市场上不同资产的收益率计算;名义与实际利率的换算;指数化投资与被动组合投资管理策略的基本原理;构造市场指数的基本原理。

应用:

通过理解金融系统的功能,能够阅读和初步分析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改革方向的相关文献;能够正确使用风险资产收益率的相关概念衡量投资过程的收益和损失。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正确、直观地理解金融系统的六大功能。

♦强调指数化投资与被动组合投资管理策略的金融学原理。

♦风险资产收益率的计算。

♦对各类型金融市场上典型的金融工具进行举例,并理解市场指数的基本构造方法和其中分散风险的思想。

(二)教学难点

♦在金融系统的六大功能中,着重解释风险是如何伴随着资源的跨时空配置而得以转移的,从而理解“跨时期”和“不确定性”两个重要特征是如何体现并紧密结合的。

♦在未学习CAPM(第13章)内容之前,简单说明指数化投资与被动投资组合管理策略的概念和简单原理,CAPM内容时再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的金融学原理。

♦区别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委托代理关系三类激励问题,并注意实际例子的引证,尤其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下,股东、经理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这三类激励问题。

通过完成下面作业可以更详细地理解和掌握。

1.什么是信用?

它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2.试述信用的特征。

3.试述信用的基本职能。

4.试述信用的主要形式。

5.试述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6.试述银行信用的特点。

7.什么是信用工具?

它有哪些类型和基本要求?

8.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

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9.述信贷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及其相互关系。

10.如何遵循信贷资金运动规律,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

11.试述马克思对利息本质的论述。

12.什么是利率?

它是如何分类的?

14.试述IS─LM框架下的利率决定理论。

15.试述利率杠杆的功能。

16.试述如何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及其重要意义。

 

第三章货币的时间价值

1、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

财务计划、营运资金与流动性管理。

♦掌握:

资产负债表、收入表与现金流表的基本构成;市场(经济)价值与账面(会计)价值的区别;财务比率的计算、以及各相关财务比率之间的换算。

♦应用:

学会构造和预测三大财务报表;并能运用财务报表简单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强调市场(经济)价值和账面(会计)价值的区别,从而突出金融学与会计学视角的不同。

♦常用财务比率(如:

ROA、ROE、P/E、现金周转期、净运营资本等)的计算及其不同比率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难点

理清三大财务报表间的内在关系,并能利用销售比例法,正确构造和预测给出三大财务报表,在此基础上简单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

该部分内容需注意习题作业的讲解与辅导。

通过完成下面作业可以更详细地理解和掌握。

1.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

它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

2.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

3.金融市场由哪些要素构成?

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何?

4试述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5.如何理解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6.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主要模式?

其共同点何在?

7.我国公司股票上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8.从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入手,论证稳定股市的政策主张。

9.长期债券市场由哪几部分组成?

发展我国长期债券市场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10.我国外汇市场有哪些缺陷?

矫正这些缺陷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11.从影响黄金价格变动的因素入手,预测未来黄金价格变动的趋势。

12.论述我国保险市场高速发展的动因。

13.比较分析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的异同。

14.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必须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15.简述国际金融市场及其分类。

16.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

它有哪些特点?

17.试述现代金融市场理论的四大理论体系。

第四章资源的时间配置

1、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

国际(汇率)、通货膨涨和税收环境下的折现现金流分析。

♦掌握: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单利与复利的概念和不同计息次数下复利的计算;现值、终值和各种年金的概念;年金和折现的计算;折现率的内涵、净现值准则和内部报酬率准则;名义利率、通涨率和实际利率三者间的换算。

♦应用:

学会年金计算公式、净现值准则和内部报酬率准则的应用,并能够熟练运用Excel软件实现具体的计算。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强调折现现金流法运用过程中对现金流形式的正确分析(比如:

是普通年金还是即付年金?

是半年还是一年计息一次?

);强调应该用名义(实际)利率对名义(实际)现金流进行折现;强调计息次数与有效利率间的对应关系。

♦净现值准则运用过程中,正确理解折现率是机会成本这一关键,并初步了解市场资本化率、风险调整收益率、必要报酬率等术语是机会成本的不同提法。

♦正确理解内部报酬率准则的缺点,并理解到期收益率是内部报酬率的不同提法。

♦示范如何利用Excel软件来实现现值、终值、年金和内部报酬率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二)教学难点

♦解释折现率与第13章中资产定价模型间的关系,但是,此处只是提请学生注意本章与后续内容的逻辑关系,不宜对难点本身做深入的讲解。

♦阐明NPV、内部报酬率法则的经济学解释。

♦通过数字例子来解释内部报酬率准则的缺点,从而正确理解该决策法则的适用条件。

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

1.试述金融机构的功能。

2.试述金融机构的基本类型。

3.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有哪几种制度形式?

4.西方国家专业银行的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投资基金,其组织形式如何?

6.我国的金融机构与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7.试述现阶段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目前,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业经营、相互协作的格局。

可以用下图来描述:

 

总行——北京

沈阳

天津

济南

上海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西安

武汉

成都

广州

北京

重庆

南京

直属营业部

中中国工商银行

国中国银行

的中国建设银行

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融城市商业银行

机交通、中信、招商等股份制银行

构外资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融资租赁公司

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基金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农村信用社

邮政储蓄机构

8.试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各自贷款的特点。

9.国际清算银行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10.亚洲开发银行的主要宗旨是什么?

 

第五章资金盈余者的市场选择

1、本章学习要求

(一)教学要求

♦了解:

生命周期的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者在“永久收入、生命周期储蓄和人力资本”方面的贡献;社会保障、税收环境下的终身财务规划;利率、年龄、寿命、消费水平等对个人财务规划决策的影响。

♦掌握:

永久收入和人力资本的概念;个人生命周期财务规划的基本模型(跨时期预算约束的条件等式)。

♦应用:

熟练应用折现现金流分析现实生活中个人的金融决策问题。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强调本章内容是折现现金流法(DCF法)在个人金融决策的具体应用,其间尤其注意不确定性和跨时期两个特征是如何体现的。

♦强调不能对不同时点上的资金直接进行比较和运算。

♦个人生命周期财务规划模型的关键是建立跨时期的预算约束等式,而建立等式的关键在于时点的选取和对现金流的折现(或者复利)。

♦强调税收、尤其是社会保障等现金流在生命周期中的体现形式(是一次性支出还是年金形式的支出?

)。

(二)教学难点

♦运用折现现金流分析现实生活中个人的金融决策时,强调对具体现金流形式的正确分析,并能将决策问题简化,而要达到简化目的的关键之一在于选择合适的时点进行折现(或复利),并建立预算约束等式,从而用最少的计算步骤进行分析。

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

1.当代商业银行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2.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如何?

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性质?

4.商业银行有哪些主要职能?

5.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有那些基本原则?

6.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7.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大小的指标有哪些?

8.试述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组成。

9.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0.试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变迁。

11.简述《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12.简述巴塞尔协议到新巴塞尔协议的修改过程。

13.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历程。

14.简述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

15.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16.简述存款保险制度的的作用与问题。

 

第六章资金盈余者的市场选择

1、本章学习要求

(一)教学要求

♦了解:

资本预算的程序;通货膨涨环境下的资本预算;盈亏平衡的概念;敏感性分析。

♦掌握:

项目(增量)现金流的估计和资本成本的内涵;不同寿命期和互斥项目分析的基本原理。

应用:

熟练运用年金化资本成本决策准则、净现值准则和内部报酬率准则进行资

本预算。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增量现金流的概念和内涵,并在准确估计项目现金流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净现值准则、年金化资本成本决策准则和内部报酬率准则等决策准则进行资本预算。

♦强调资本成本是风险调整折现率,并澄清现有资产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工具与项目风险调整折现率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资本成本与第四章提及的机会成本二者是如何统一的。

♦强调不同寿命期项目、互斥项目资本预算时NPV和内部报酬率法则的正确运用。

(二)教学难点

♦强调净利润和增量现金流(IncrementalCashFlows)二者间的区别和联系,熟悉二者间的换算关系,尤其注意考虑固定资产折旧与残值、营运资本等情形下现金流的正确估计。

♦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说明资本成本(或项目风险调整折现率间)与现有资产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工具间的无关性。

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

1.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

2.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

3.试述二战后中央银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4.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演变过程。

5.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6.试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

7.中央银行提供哪些支付清算服务?

8.试述我国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

第七章资金盈余者的市场选择

1、本章学习要求

(二)教学要求

♦了解:

资本预算的程序;通货膨涨环境下的资本预算;盈亏平衡的概念;敏感性分析。

♦掌握:

项目(增量)现金流的估计和资本成本的内涵;不同寿命期和互斥项目分析的基本原理。

应用:

熟练运用年金化资本成本决策准则、净现值准则和内部报酬率准则进行资

本预算。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三)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增量现金流的概念和内涵,并在准确估计项目现金流的基础上,熟练运用净现值准则、年金化资本成本决策准则和内部报酬率准则等决策准则进行资本预算。

♦强调资本成本是风险调整折现率,并澄清现有资产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工具与项目风险调整折现率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资本成本与第四章提及的机会成本二者是如何统一的。

♦强调不同寿命期项目、互斥项目资本预算时NPV和内部报酬率法则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难点

♦强调净利润和增量现金流(IncrementalCashFlows)二者间的区别和联系,熟悉二者间的换算关系,尤其注意考虑固定资产折旧与残值、营运资本等情形下现金流的正确估计。

♦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说明资本成本(或项目风险调整折现率间)与现有资产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工具间的无关性。

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

1.什么是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理论?

2.试述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的关系,并弄清这一关系的实际意义?

3.试述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4.试述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

5.试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6.试述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7.试述权变法和规则法的内容并加以比较。

8.试述我国传统的货币量测定方法“1:

8”的经验数据法。

9.试述用多项挂钩和单项挂钩法测定货币需要量的方法和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八章已知现金流的定价:

债券

1、本章学习要求

(一)教学要求

♦了解:

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再投资风险的概念及其区别;剥息(Stripping)和久期(Duration)的概念;债券价格和收益率随时间的变化;我国国债市场的概况;利率期限结构的经济涵义。

♦掌握:

固定收益证券的基本特征;运用纯贴现债券对息票债券定价;当前收益和到期收益的计算,以及平价、折价和溢价债券的价格与收益率关系;可赎回、可转换、税收延迟等条款对债券价格的影响;纯贴现债券和息票债券利率敏感性差异的原因。

♦应用:

熟练运用纯贴现债券对息票债券定价;可以借助Excel软件分析债券价格和收益随时间的变化。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强调固定收益证券定价是折现现金流分析的一种具体应用。

♦强调债券只是一种固定收益证券,简单介绍其它形式的,尤其是生活中所碰到的、但未在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的其它固定收益证券。

♦强调纯折现债券是债券定价的基本组件,并能熟练运用剥息的方法和纯贴现债券价格信息对息票债券价格进行估计。

其中,特别强调一价定律在债权定价的具体体现。

♦正确理解可赎回、可转换、税收延迟等条款对债券价格和其收益率的影响。

♦利用债券价格信息,熟练计算平价、折价和溢价债券的当前、到期收益率(或内部报酬率)的内涵和计算。

♦强调纯贴现债券和息票债券利率敏感性差异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

♦通过讲解剥息的概念、作用和具体计算,强调和说明纯折现债券是债券定价的基本组件。

♦深刻理解可赎回、可转换、税收延迟等条款对债券价格的影响。

即,赋予债券发行人权利的条款(对发行人“有利”)会使得债券有低的价格;反之,赋予债券购买者权利的条款(对购买者“有利”)会使得债券有高的价格。

♦利用Excel软件展示和解释纯折现债券和息票债券随时间和利率的变化关系,从而深刻理解利率期限结构以及利率敏感性的概念。

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

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

3.如何认识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的?

4.“贷款决定存款”这一结论会不会导致信贷失控?

5.试述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的关系。

6.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7.试述存款货币的创造在量上有哪些限制因素。

8.试述影响基础货币变动的因素。

9.试述影响货币乘数的若干因素。

10.试述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第九章普通股的定价

1、本章学习要求

(1)教学要求

♦了解:

无摩擦和现实两种环境下股利政策对股票价格和股东财富的影响;股利折现模型中折现率的确定;我国股票市场的基本概况。

♦掌握:

(零增长、不变增长)股利折现模型;基于盈余和投资机会的股价估计;投资机会价值与股价间的关系(包括资本成本、或市场资本化率与项目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市盈率估计股价;股利政策的几种基本类型,以及股利政策对股价和股东财富的影响。

♦应用:

能够阅读股票交易列单;初步熟悉模拟炒股实验。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强调股利折现模型是折现现金流法在权益资产定价中的应用;理解股利折现模型推导的过程和其中的一价定律思想。

♦正确理解股价与留存收益、投资机会价值间的关系,即不同项目收益率和市场资本化率对应关系与股价间的关系。

♦正确理解无摩擦和现实两种环境下,现金股利、股票回购、股票分割、个人税收对股东财富和股票价格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强调从期望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到股利折现模型的逻辑转换。

♦通过对股利折现模型的推导,深刻理解市场资本化利率与股利增长率二者间的大小关系及其原因。

♦正确理解并统一股利折现模型和基于盈余与投资机会的估价模型。

♦通过市盈率简单解读股票类型,并说明其机理。

♦正确区别和理解现金股利、股票回购、股票分割三种股利分配形式对股东财富和股票价格的不同影响作用。

3、本章典型例题分析

1.什么是货币均衡?

它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什么关系?

2.货币供求与利率之间有何关系?

试以LS―LM模型加以说明。

3.试分析货币失衡的原因。

4.试述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对策。

5.如何运用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