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264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docx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1思考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硬件中最核心的部件是()。

C

A.运算器B.主存储器D.输入/输出设备

2.微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A

(B——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B.主存储器C.硬盘D.显示器

3.计算机中带符号数的表示通常采用()。

C

A.原码B.反码C.补码码

4.采用补码表示的8位二进制数真值范围是()。

C

127~+127127~128C128~+127128~+128

5.大写字母“B”的码是()。

B

A.41HB.42HC.61HD.62H

6.某数在计算机中用压缩码表示为10010011,其真值为()。

C

A.10010011BB.93HC.93D.147

二、填空题

1.微处理器是指;微型计算机以__为核心,配置_内存和接口_构成;其特点是_

(1)功能强

(2)可靠性高(3)价格低(4)适应性强(5)体积小(6)维护方便_。

P8P5

2.主存容量是指和总和_;它是衡量微型计算机_计算机数据处理_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构成主存的器件通常采用和半导体器件_。

P5P9

3.系统总线是与其他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地址和控制信息_的公共通道;根据传送内容的不同可分成_数据、地址、控制_3种总线。

P9

4.计算机中的数据可分为_数值型和非数值型_两类,前者的作用是_表示数值大小,进行算术运算等处理操作_;后者的作用是_表示字符编码,在计算机中描述某种特定的信息_。

P12

5.机器数是指_数及其符号在机器中加以表示的数值化_;机器数的表示应考虑_机器数的范围、机器数的符号、机器数中小数点位置_3个因素。

P15P16

6码可以表示_128_种字符,其中起控制作用的称为_功能码_;供书写程序和描述命令使用的称为_信息码_。

P18P19

三、判断题

1.计算机中带符号数采用补码表示的目的是为了简化机器数的运算。

()√

2.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范围不受计算机字长的限制。

()×

3.计算机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内存容量的大小。

()√

4.计算机键盘输入的各类符号在计算机内部均表示为码。

()×

(键盘与计算机通信采用码)

四、简答题

1.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各典型芯片具备哪些特点?

P2~3

2.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是什么?

P8~11

3.微型计算机系统软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包括哪些内容?

P11~12

4.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有哪些?

如何进行数制之间的转换?

P13~15

5码和码有哪些特点?

其应用场合是什么?

P19~20

五、数制转换题

1.将下列十进制数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和压缩码。

(1)25.8211001.1101B;19;00100101.10000010

(2)412.15110011100.0010B;19C.2H;040000010010.00010101

(3)513.461000000001.0111;201.7H;010100010011.01000110

(4)69.13601000101.0010;45.2H;01011001.000100110110

2.将下列二进制数分别转换为十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

(1)111001.10157.625D;39

(2)110010.110150.8125D;32

(3)1011.1101111.84375D;8H

(4)101101.011145.4375D;2D.7H

3.将下列十六进制数分别转换为二进制数、十进制数和码。

(1)7B.211111011.00100001B;123.12890625D;123.12890625

(2)127.1C100100111.000111B;295.06640625D;295.06640625

(3)6A1.4110110100001.01000001B;1697.25390625D;1697.25390625

(4)23.410110111110011.01B;11763.25D;11763.25

4.写出下列十进制数的原码、反码、补码表示(采用8位二进制数)。

(1)96[96]原=01100000;[96]反=01100000;[96]补=01100000

(2)31[31]原=00011111;[31]反=00011111;[31]补=00011111

(3)-42[-42]原=10101010;[-42]反=11010101;[-42]补=11010110

(4)-115[-115]原=11110011;[-115]反=10001100;[-115]补=10001101

5.已知下列补码,求其原值的十进制表示。

(1)92H-110D

(2)8-115D

(3)B2H-78D

(4)4C26H+19494D

6.按照字符所对应的码表示,查表写出如下字符的码:

a、K、G、+、、、、$。

61H447H2720H024H

2思考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中起数据加工与处理作用的功能部件是()。

A

B.数据暂存器C.数据寄存器控制电路

2.以下不属于中的功能部件是()。

B

A.地址加法器B.地址寄存器C.段寄存器D.指令队列缓冲器

3.堆栈操作中用于指示栈顶地址的寄存器是()。

B

4.指令指针寄存器()中存放的内容是()。

B

A.指令B.指令地址C.操作数D.操作数地址

5.8086系统可访问的内存空间范围是()。

B

A.0000H~B.00000H~

C.0~216D.0~220

6.8086的地址空间采用16位数寻址时,可访问的端门数容量为()。

C

A.16B.32C.64D.1

7.8086最大和最小工作方式的主要差别是()。

D

A.数据总线的位数不同B.地址总线的位数不同

端口数的不同D.单处理器与多处理器的不同

二、填空题

1.8086的内部结构由和组成,前者功能是_执行指令_,后者功能是_总线操作_。

P24P26

2.8086取指令时,会选取作为段基值,再加上由提供的偏移地址形成20位物理地址。

3.8086有两种外部中断请求线,它们分别是和。

P32

4.8086的标志寄存器共有_9_个标志位,分为_6_个_状态_标志位和_3_个_控制_标志位。

P28

5.8086为访问1内存空间,将存储器进行_分段_管理;其_物理_地址是唯一的;偏移地址是指_相对段基地址的偏移量_;逻辑地址常用于_程序中_。

P29P20P34P35

6.逻辑地址为1000H:

0230H时,其物理地址是_10230,段地址是_1000,偏移量是_0230。

7.时钟周期是指基本时间计量单位_,总线周期是指_一次总线操作时间_,总线操作是指经外部总线对存储器或端口进行一次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_。

P37

8.8086工作在最大方式时引脚应接_地_;最大和最小工作方式的应用场合分别是_多处理器和单处理器系统_。

P38P39

三、判断题

1中存放的是正在执行的指令偏移地址。

()×

2.从内存单元偶地址开始存放的数据称为规则字。

()√

3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后的结果特征可由控制标志位反映出来。

()×

4.指令执行中插入,和是为了解决与外设之间的速度差异。

()×

5.总线操作中第1个时钟周期通常是取指周期。

()×

6.8086系统复位后重新启动时从内存地址0H处开始执行。

()√

四、简答题

1.8086微处理器中的指令队列起什么作用(从指令队列取指令的缓冲作用),其长度是多少字节(6个字节)?

P26

2.什么是逻辑地址(无符号32位二进制数),它由哪两部分组成(段地址和偏移地址)?

8086的物理地址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地址=段地址*10偏移地址)?

P35

3.8086微机系统中存储器为什么要分段(8086系统内的地址寄存器均是16位,只能寻址64;将1存储器分成逻辑段,每段不超过64空间,以便操作。

),各逻辑段之间的关系如何(可重叠、交叉、紧密连接和分离)?

P34

4端口有哪两种编址方式(统一编址和独立编址),8086的最大寻址空间是多少(64)?

P36

5.8086的最大工作模式(8086、8087和8089通过总线控制器8288产生对总线的控制信号)和最小工作方式(8086直接产生总线控制信号)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他们分别应用在何种场合(多处理器和单处理器系统)?

P39

6.简述实地址方式(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计算产生物理地址,其物理地址可以超过20位)和虚拟8086方式(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计算产生的有效物理地址为20位)的区别。

P41

7.简述微处理器的主要特性。

P44

五、分析题

1.有一个由10个字组成的数据区,其起始地址为1200H:

0120H。

试写出该数据区的首末存储单元的实际地址(121201212010*2-1=12133H)。

2.若一个程序段开始执行之前,()=33,()=0130H,试问该程序段启动执行指令的实际地址是什么(33A00013033B30H)?

3.有两个16位的字31和5E7,它们在8086系统存储器中的地址分别为00130H和00134H,试画出它们的存储示意图。

地址

存储空间

00130H

0

00131H

31H

00134H

7

00135H

5

4.将字符串“!

”的码依次存人从01250H开始的字节单元中,画出它们存放的内存单元示意图。

地址

存储空间

01250H

‘G’

01251H

‘o’

01252H

‘o’

01253H

‘d’

01254H

‘!

5.8086微处理器读/写总线周期各包含多少个时钟周期(4个时钟周期)?

什么情况下需要插入等待周期(当T3上升沿检测到0时,在T3与T4之间插入)?

应插入多少个,取决于什么因素(0持续的时间长短)?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空闲状态(不执行总线操作的时钟周期。

例如:

8086执行、指令长指令时,有段时间不执行总线操作;因此,插入)?

P38

3思考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要寻找的操作数位于()中。

B

A.通用寄存器B.内存单元C.段寄存器D.堆栈

2.下列指令中正确的是()。

C

[],[]

3.下列指令中错误的是()。

C

1234H,2

4.设()=1010H,执行后,中的内容为()。

B

A.1011HB.1012HC.1D.100

5.给定()=80H,()=02H,指令执行后的结果是()。

B

A.()=40HB.()=20HC.()0HD.()0H

6.将清零并使位清零,下面指令错误的是()。

A

0(不影响),0

二、填空题

1.计算机指令通常由_操作码字段_和_操作数字段_两部分组成;指令对数据操作时.按照数据的存放位置可分为_立即数、寄存器操作数、存储器操作数_。

2.寻址的含义是指_寻找操作数的过程_;8086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按照大类可分为_与操作数有关的寻址方式、与端口有关的寻址方式_;其中寻址速度最快的是_立即数寻址_。

P5457

3.指令:

[1]中,源操作数位于_物理地址为*100100H的存储单元_;读取的是_附加数据段的存储单元内容。

4.堆栈是一个特殊的_存储器区域_,其操作是以_2字节单元_为单位按照先进后出_原则来处理;采用指向栈顶地址,入栈时地址变化为<=()-2_。

P57

5端口的寻址有_直接端口寻址和间接端口寻址_两种方式;采用8位数端口地址(直接端口寻址)时,可访问的端口地址为_0~255_;采用16位数端口地址(间接端口寻址)时,可访问的端口地址为_0~65535_。

P57~P58

三、分析计算题

1.指出如下指令中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100H

(2)

(3)[],1000(4),[100]

(5)[300](6),[]

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

(1),100H立即数寄存器

(2)寄存器寄存器

(3)[],1000立即数寄存器间接

(4),[100]变址寄存器

(5)[300]寄存器变址

(6),[]寄存器间接寄存器

2.分析如下指令的正误,对错误指令说明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收正:

(1)[1200],23H

(2)1020

(3)[1000H],[2000H](4)00H

(5)(6)

(7),[80H](8),3300H

(1)[1200],23H;未指明数据类型[1200],23H

(2)1020;立即数不能作为目标操作数[1020H]

(3)[1000H],[2000H];两操作数不能均是内存单元[1000H],2000H

(4),000H不能在指令中出现000H

(5);操作数必须是16位

(6)不能作为端口地址的间接访问寄存器

(7),[80H];直接端口地址写法错误,80H

(8),3300H;两操作数的数据类型不一致,3300H

3.给定()=2000H,()=0100H,()=0002H,(20100H)=12H,(2010)=34H,(20102H)=56H,(20103H)=78H,(21200H)=2,(21201H)=4,(21202H)7H,(21203H)=65H。

试分析如下指令执行后,寄存器中的内容:

(1),12O0H

(2)

(3),[1200H](4),[]

(5),1100H[](6),[]

(7),[11]

(1),1200H;()=1200H

(2);()=0100H

(3),[1200H];()=4C2

(4),[];()=3412H

(5),1100H[];()=4C2

(6),[];()=7856H

(7),[1100];()=65B7H

4.已知()=75A4H,1,分别写出如下指令执行后的结果:

(1),08

(2)

(3),4455H(4)

(5),0101H(6),1

(7),1(8),5

(1),08;()=73H0

(2);()=75A5H1

(3),4455H;()=3140

(4),0;()=05A4H0

(5),0101H;()=75A5H0

(6),1;()=32H0

(7),1;()=32H0

(8),5;()=750

5.给定()=8000H,()=2000H,()=7A6,()=3158H。

执行如下程序段,画出每条指令执行后寄存器的内容和堆栈存储内容的变化情况:

;()=7A6,()=1,(81)=7A6

;()=3158H,()=1,(81)=3158H

;()=3158H,()=1

;()=7A6,()=2000H

6.试分析如下程序段执行完后,的内容:

817

1030H;()=1030H

3;()=3

;()=8180H

;()=817

四、设计题

1.现有两个双倍精度字数据1234和11238765H,分别存放在数据段中从1000H和2000H开始的存储单元中,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要求两数相加之后所得的和放在从1000H开始的内存单元中,设计该程序段。

;3_4_1

2000H指向2000H

1000H指向1000H

0

44,循环相加4次

:

[];取数

[];相加

[];保存

增1

增1

减1,不为0,转

0

0

[]

2.设、中保存有带符号数,、中保仔无符号数,请写出实现以下功能的指令或程序段。

(1)若()<(),则转移到1。

1

(2)若()>(),则转移到2。

2

(3)若()=0,则转移到3。

0或3

3

(4)若中内容为负,则转移到4。

8000H或,0

4或4

3.设堆栈寄存器()=2250H。

堆栈指示器()=0140H,若在堆栈中存入5个字数据,则、的内容各是多少?

[()=2250H、()=0136H]如果又取出2个字数据,、的内容各是多少?

[()=2250H、()=013]

4思考与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汇编语言程序中可执行的指令位于()中。

C

A.数据段B.堆栈段C.代码段D.附加数据段

2.以下内容不是标号和变量属性的是()。

B

A.段属性B.地址属性C.偏移属性D.类型属性

3功能调用中采用屏幕显示单个字符,其值保存在()寄存器。

C

4功能调用中,从键盘读取一个字符并回显的是()。

A

A.01HB.02HC.09HD.0

5.循环程序设计中,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

D

A.循环的控制B.选择循环结构C.设置循环参数初始值D.修改循环控制参数

6.对于宏指令和子程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宏指令不能简化目标程序

B.子程序可以简化目标程序,但执行时间长

C.子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由处理

D.宏指令在执行时要保护和恢复现场

二、填空题

1.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指令系统_的程序设计语言,采用_指令助记符_表示操作码和操作数,用_符号地址_表示操作数地址。

P82

2.汇编语言的语句可由_名字、操作符、操作数、注释_四部分组成;其中_操作符_是必须具备的。

P83

3.机器指令是指_发送给的命令_,在运行时由执行;伪指令是_发送给汇编程序的命令_,在汇编过程中由_汇编程序_进行处理;宏指令是指_代表一段源程序_,通常用于_经常用到的一个程序段_场合。

P87、P107

4.子程序的基本结构包括_子程序说明、现场保护及恢复、子程序体、子程序返回_等几个部分;子程序的参数传递有_寄存器、堆栈、存储器_等方法。

P104、P105

5功能调用可完成对_完成对文件、设备、内存_的管理;的主要功能是_外设的控制;如系统加电自检、引导装入及对键盘、磁盘、显示器、打印机、异步串行通信口等的控制_。

6.给定如下程序段,在每条指令的右边写出指令的含义和操作功能,指出该程序段完成的功能及运行结果:

0<=0

1<=1

5<=5

:

<

2<2

<1;若≠0,转

;停机

(1)该程序段完成的功能是

(2)程序运行后:

()36_;()=_11_;()=_0_。

三、判断题

1.伪指令是在汇编中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相关功能的指令。

()×

2.程序中的“$”可指向下一个所能分配存储单元的偏移地址。

()√

3.宏指令的引入是为了增加汇编程序的功能。

()√

4.多重循环的内循环要完整地包含在外循环中,可嵌套和并列。

()√

5.子程序结构缩短了程序的长度,节省了程序的存储空间。

()√

四、简答题

1.完整的汇编源程序应该由哪些逻辑段组成(数据段、堆栈段、代码段)?

各逻辑段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存放数据变量及其预置初值、保存中断和子程序的断点和参数传递、存放程序执行的代码)?

P87

2.简述在机器上建立(为源程序起一个有意义的文件名字,并创建成文本文件)、编辑(在文本编辑软件环境下,输入和编辑源程序)、汇编(通过汇编程序或,将源程序会变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连接(运用连接程序,将目标程序连接生成执行程序)、运行(在状态下,直接运行执行程序)、调试(运用调试程序将执行程序跳入调试界面状态,并进行断点设置调试运行或单步调试运行操作)汇编语言源程序的过程和步骤。

P94

3.什么是伪指令(发送给汇编程序的命令)?

程序中经常使用的伪指令有哪些(数据定义、符号定义、段定义、过程定义、结构定义、模块定义与连接、程序计数器$和起点定义)?

简述其主要功能(数据定义为变量及其类型分配存储单元,并赋予初值;符合定义给一个符号重新命名;段定义指定逻辑段的名称、范围、断的定位类型、组合类型和类别;过程定义为程序段定义成过程,并赋予过程名字,以便用指令调用;结构定义用于相互关联的数据定义;模块定义与连接用为源程序汇编后的目标程序指定模块名,以便连接该目标模块,并生成执行程序文件;$在汇编过程中,用于存储单元分配计数器,该计数器可在指令操作数表达式中引用;为数据变量和程序段指定起始位置。

)?

P8793

4.什么是宏指令(代表某功能的一段源程序)?

宏指令在程序中如何被调用(在源程序中,通过宏名字(即宏指令名)进行调用)?

P107

5.子程序与宏指令在程序的使用中有何共性(宏和子程序都可用来简化程序,并可使程序多次对它们调用。

)及不同特点(宏操作可直接传递和接收参数,不通过堆栈或其他媒介;子程序不能直接带参数,需有传递参数时,必须通过堆栈寄存器和存储器进行。

宏调用只能简化源程序的书写,并没有缩短目标代码长度;子程序调用能缩短目标程序长度。

应用好操作并不会在执行目标代码时增加额外的时间开销;子程序调用由于需要保护和恢复现场和断点,因而延长目标程序的执行时间)?

P109

五、设计题

1.编程实现求(X22)的值,并将结果放人单元。

4_5_1

;定义数据段

X15

Y-32

Z280

2(?

);定义结果保存单元

;数据段结束

;定义代码段

:

;初始化

;取出被乘数X存入中

X;执行X2操作

;乘积的低位字转存至

;乘积的高位字转存至

;取出被乘数X存入中

Y;执行Y2操作

22的低位字与Z的低位字相加

22的高位字相加

Z;(X22)

;商存入单元

2;余数存入2单元

4

21H;返回

;代码段结束

;汇编结束

2.编程序完成计算()/2-2(AB)。

4_5_2

;定义数据段

A15

B-32

S?

2(?

);定义结果保存单元

;数据段结束

;定义代码段

:

;初始化

;取出被乘数A存入中

B

1;()/2

;存入中

;取出被乘数A存入中

BB

1;(AB)*2

;()/2-2(AB)

;存入S单元

4

21H;返回

;代码段结束

;汇编结束

3.试编程实现将内存中的若干个无符号字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来,并开辟独立的存储区域保存结果。

4_5_3

123,456,67,0,34,90,89,67,0,256

($)/2

0;最大(数组中任何数均大于内容)

0;最小(数组中任何数均小于内容)

:

;初始化

;数组首地址送

;数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