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157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docx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

成都市青白江区规划管理局

2008年度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规划局的支持下,我局紧密结合省市“一主、三化、三加强”和“三个集中”、“三化联动”的思路和部署,认真落实区委九届五次、六次全委会“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体制创新,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坚持以“全域青白江”战略规划为重点,以灾后重建为契机,积极按照市城乡规划重大决策和区委、区政府有关规划的目标任务要求,开展了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规划保障和灾后重建、统筹城乡发展等工作,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规划编制顺利完成。

1.完成了区域总体规划。

年初结合市委1号文件精神,对去年编制的区域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重点提出了“一心两翼”的战略构想,即以祥福片区为行政服务中心,形成北面原主城区的工业片区和南面清泉镇的农业片区为两翼的城乡发展空间体系。

9月26日,又根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已通过市规划局组织的专家和行政审查。

2.完成了青白江区分区规划。

根据全区统筹发展要求,在2003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主要将两站两园一中心(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大弯货站、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成都青白江物流园区、配套服务中心)、工业拓展区、城厢镇、祥福镇等纳入规划范围,确定了2020年用地规模为52.6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为42.9万人。

11月5日通过了区第3次规委会审查。

3.完成了试点镇(乡)、村规划。

根据市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局规划工作会议要求,对祥福镇东方村、清泉镇太平村进行了编制,运用《试点镇(村)规划编制有关要求》的规划模板,对我区祥福镇东方村、清泉镇太平村规划进行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成果已报市规划局审查。

4.完成了青白江-新都工业集中发展区青白江部份控制性详细规划。

8月15日向市规划局提交了规划初步成果,9月18日经市规划局“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控规评审会”审查和原则同意。

现正对该规划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5.编制了全区能源规划。

青白江电力专项规划于6月26日通过了技术及行政审查,11月5日通过了第3次区规委会审查。

燃气专项规划经多次与相关部门和设计单位交流后,已完成送审成果。

6.开展北部新区城市设计工作。

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及资料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初步概念性方案已通过了第1次区规委会审议,现正在进一步完善。

在加紧重点规划编制的同时,今年还完成了弥牟汽车新城规划、大同南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协助完成市“四大新城”城市设计、全市工业布局规划、全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龙泉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北部生态屏障规划(青白江段)、区林业“十一五”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加油站行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的编制;为区现代服务业、医疗、教育、文化等相关规划提供基础资料;完成了分区规划、重点镇规划、工业区控规的清理,确保了全区规划版本的唯一性和合法性。

(二)规划管理明显加强。

1.切实履行区规委办工作职责,组织规划专家开展咨询,对所编制的规划和建设单位报送的方案认真进行初审。

全年召开3次规委会,审议了青白江区综合交通规划、汽车新城规划、分区规划等10项规划和教师集中住房拟选址方案、川化中学及外国语实验小学迁建工程、祥福商都设计方案、农科大厦等21个建筑设计方案。

定期召开专家咨询会,对所有上报区规委会审议、审定的规划和方案进行会前技术咨询。

2.按照成委发〔2008〕44号文件要求,为促进全区统筹发展和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了《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办法》、《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规划管理办法》、《科室和测量队的工作联系程序》、《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办理流程》,完善了《“一书两证”报建指南》,《“一书两证”办理流程》,制定完善“并联审批”制度,精简规划管理流程,削减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完善项目审批公示制度。

为强化乡村规划管理,分别在城厢、清泉、祥福、龙王、福洪5乡镇建立了基层规划管理所。

3.严格按照“三个集中”要求,建立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绿色通道,对符合《工业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规划技术管理规定的入驻企业做到特事特办,简化程序快捷办理。

对中远特钢、中冶金城、武汉赛洛、艾切斯、天马轴承等38个工业项目进行选址,提供选址示意图及基础资料,进行规划方案的审查,为企业入驻青白江创造了规划条件。

4.充分发挥规划对于实施城市经营战略的龙头作用。

积极配合土地储备和土地整理、“拆院并院”工作,对拟挂牌的20宗工业用地和拟拍卖的30宗土地进行前期的经济技术指标论证,提供规划设计条件。

为主城区和乡镇教师集中住房、区医疗卫生中心、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城区廉租住房、工业发展区、乡镇安置房、中小学、职业技术学院、招商引资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等进行选址,提供基础资料,对26宗土地的用地性质进行了确认。

5.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行政许可法》、《成都市技术管理规定(2008)》等法律法规和规范,依照“一书两证”办理程序,严格审查建设项目,制定和完善我区城乡规划和技术管理规定和审查办法以及办理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各类建设项目及时落地,对选址、方案及建设工程实行限时办结。

截止2008年11月14日,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41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39件,用地面积302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6件,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25件,面积36万平方米。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

1.年初负责北部新区道路的设计、地勘、施工和监理的招投标等工作,3月初向区建设局进行了工作移交;完成北部新区道路走向调整方案,确定了电力线、军用通讯线等管线迁改及水系改造方案。

2.完成了220KV大同变电站和110KV景峰变电站的选址和拨地测量;完成了大同变电站和景峰变电站进出电力线,青白江大道、华金大道四段、天马轴承电力专线的布置方案;完成了220KV云灯线、三州核能电力专线、化工南路道路管线方案的审查;完成了环保发电厂的选址。

3.制定了清泉大道的中心方案,川陕干道中心线位置及管线布置方案,结合川陕干道的污水管线改造方案,协调汽车园区的污水管线建设工作。

4.完成四川禾浦化工有限公司用地范围内的管线迁改方案,城厢、祥福以及清泉乡镇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及污水主管铺设方案,工业区内377金大线气管改造,川陕复线(货运大道)的选址、拨地测量,毗河带状地形图的审查验收,弥牟粮油基地管线迁改,有效解决了华明污水管与变电站扩建的矛盾。

5.完成坐标拨地和施工放线、竣工测量341宗,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编制、管理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积极推进市区重点项目。

根据区委〔2007〕47号文件精神,对推进试验区建设涉及我局的22项重大项目工作进行了认真落实。

1.在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建设中,配合区物管委在完成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基础设施选址的基础上,办理了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拆迁用地规划许可,提供了物流园区内给水、燃气、电力和通讯管线的迁改红线图。

2.在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中,配合成都铁路局和区物管委办理了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用地可地许可证。

3.在青白江大商品市场集中发展区建设中,配合区商务局完成了成都粮油储备中心选址,对石材市场进行了拟选址并提供示意图。

4.在省重大项目进行规划论证中,为保证项目能够按规划迅速落地实施,特别是在“两站两园区”的规划建设中,积极与市规划局和市规划院沟通,促成了散货物流园区概念规划按我区要求进行,使其规模得到了扩大(从原规划2500亩扩至4600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在统筹全区城乡发展中,配合“一河两岸”生态产业带建设,完成了毗河1:

500地形图的测量;配合旅游、农发部门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天府怡都生态观光走廊旅游总体规划、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对清真食品基地进行了初步选址;配合交通部门对区综合客运枢纽站、清泉二级客运站选址进行规划选址和论证;配合旧城改造指挥部完成了老花鸟市场片区、大弯菜市片区旧城拆迁的规划手续;对清泉花园,福洪幸福、杏花、民主、字库村5个农村新型社区进行了用地选址;对成都技师学院进行了前期的选址、用地、审图,完成了区文化馆建设工程的相关手续;川化中学迁建工程方案已通过了区规委会的审查;完成了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选址;完成了区医疗中心的选址、用地、坐标拨地图测绘;对姚渡、福洪、龙王、人和在规划编制和管理上给予帮助和扶持;编制了清泉镇、祥福镇统筹发展规划。

(五)强化违法建设整治。

1.认真按市执法监督机构要求,完成了《青白江区城乡规划网络化监督手册》的制作,张贴违法建设整治告示牌156张,建立了区、乡镇(街办)、村(社区)违法建设三级监督网络体系。

2.坚持把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北部新区等重大项目区域、生态绿地、管线防护走廊、城市主要干道两侧的违法建设作为整治重点,采取了“分区巡查责任制”、“拆除属地包干责任制”,明确违法建设发现、查处责任人等一系列措施。

全区已拆除违法建设373处,计45452平方米,达年度目标任务的227.26%。

3.落实分区巡查责任制,将发现和报告责任落实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巡查、制止责任落实到人,对发现的新增违法建设,采取与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对经巡查、举报的10处新增违法建设,面积481平方米,通过强制拆除方式予以全部拆除。

(六)全力实施灾后重建。

1.切实做好灾后援助工作。

地震发生后,全局职工坚守工作岗位,开展24小时值班,时刻听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调遣,先后参与救治伤员的抬运,专程到都江堰安抚受灾群众和规划职工。

配合市纪委抽调1名人员深入都江堰市安龙镇对207户受灾群众的灾情进行核查,配合市规划局抽调3名人员参与都江堰和彭州两市房屋受损评估,受灾户物品搬运。

从5月下旬开始,吴熙同志带领2名技术人员赶赴彭州支援葛仙山镇、敖平镇的灾后重建,奋战2个月,先后完成了葛仙山镇一、二期安置房总平面规划布置方案,对葛仙山镇、敖平镇安置房建设全程进行技术指导,组织进行安置房移交验收,使熙玉安置点成为葛仙山镇第一个全面建成入住的安置点,受到市、区领导的好评,彭州市政府还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2.扎实搞好受灾群众安置点选址。

认真按照市区不惜余力安置好受灾群众的要求,按照“地质条件好、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拆迁少、工程量小”的原则,迅速对我区的29个安置点进行了初步选址,经对多个选址方案进行论证比选,最终确定在祥福镇境内、青白江大道西侧674亩开阔平整的土地上建设一个过渡性的安置点,并立即组织所属的测量单位对安置点的地形进行了全面的测量,有效地促进了安置点的实施和建设。

3.精心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按照市区“灾后恢复重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的要求,积极向市规划局专门汇报了我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情况,协助完成了《成都市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的资料收集工作;统筹和配合全区各相关单位完成了“灾区农民住宅恢复重建规划”、“灾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规划”、“灾区旅游设施重建规划”、“灾区农业生产设施恢复重建规划”等15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我区受灾及土地利用情况,对灾后重建项目用地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布局,灾后重建城市建设用地800亩已纳入规划。

4.充实完善综合防灾规划。

针对我区作为省市重点化工工业区的实际,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及时对涉及群众生命安全的水、电、气等能源供应管网进行专门梳理,完善了能源方面震后应急规划,特别是对大型厂矿企业进行了综合防灾规划的统筹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注重防震避灾,充实完善了综合防灾规划的重点篇目。

5.参观市灾后重建规划展。

按照市、区要求,先后组织区统筹委、区建设局30余人和本局27名职工,专程到成都天府博览中心参观“新家园——成都市灾后重建规划展览”,学习和借鉴重灾区搞好灾后重建规划的先进经验,增强了搞好我区统筹城乡规划工作的信心。

二、特色亮点工作情况

(一)提出了“一心两翼”的发展战略。

认真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结合祥福片区处于上风上水位置,离中心城区近,境内拥有毗河、青白江大道、大石路、达成铁路,以及即将新建的成巴高速、清泉大道合围的发展优势和可开发性,向区委建议实施“一心两翼”战略,“一心”为祥福片区即行政服务中心和三产发展地区,“两翼”为北面原主城区的居住区和工业片区与南面清泉镇的农业发展区。

“一心两翼”发展战略将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二)提出中央商务区构想。

为融合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各类因素,提升青白江整体形象,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结合我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位置重要,交通便利,道路、铁路网络纵横,区内拥有工业企业众多,数十家企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即将建成物流园区的实际,专题向区委提出了建立中央商务区的设想和选址建议,受到区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三)配合实施30米带状森林公园建设。

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牵头负责30米带状森林公园范围内部分企、事业单位的退距、建设区域地下管网的清理和中石油成绵加油站搬迁。

目前,已完成建设用地的实测放线及沿线管线现状的资料提交。

(四)完成青白江大道配套工程新增20米绿化带拆迁工作。

按照成金(青)快速通道配套工程建设指挥部3月14日协调会议的安排部署,牵头负责成金(青)快速通道配套工程新增20米绿化带拆迁工作。

经过深入细致地拆迁商谈,使新增20米范围内的158户农房、3家集体企业及1家国有企业都在规定时限内进行拆迁,保证了青白江大道配套工程新增20米绿化带的顺利进行。

(五)参与全市灾后重建安置示范点规划设计大会战。

9月上旬,派出分管领导和规划编制业务骨干,自带交通工具,奋战20天,参与了彭州市隆丰、丹景山、敖平三镇41个灾后重建安置示范点的规划设计大会战,参战人员深入乡村,踏勘现场,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建筑风格、产业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和了解,对规划设计中的位置、范围、户(人)数及用地指标进行认真核实和可行性分析,对组织和参与编制的规划方案按照“多样、经济、共享、相融”四性的要求进行评审。

(六)开展全区地形、地籍图测绘。

为扎实推进我区城乡统筹工作,配合我区产权制度改革,委托成都军区测绘大队对全区行政区域378平方公里进行1:

500地形图数字影像航摄和航测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量。

目前,已完成了全区范围首级控制网布设、高程检测、测量及飞行航摄任务,正在根据航片实地调绘,将根据需要分期分批提供测绘成果。

(七)完成青白江区BESSINESSPARK(商务公园)规划。

根据区委九届第36次常委会议精神,为融合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各类因素,提升青白江整体形象,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结合区位优势明显,战略位置重要,交通便利,道路、铁路网络纵横,区内拥有工业企业众多,数十家企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即将建成物流园区的实际,委托草晖(新加坡)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来我区实地踏勘,收集资料和相互交流后于今年7月启动了青白江区BESSINESSPARK(商务公园)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提供相关资料,经区2008年第3次规委会审查通过。

(八)加强规划宣传。

一是结合《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年初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街头宣传,现场解答群众有关规划的问题100余个,发放宣传资料《城乡规划法》单行本1500余份、《青白江规划》1000余份,悬挂横幅3条,展出展板2块,设置永久性宣传广告1处;二是制作了《坚持全域成都理念科学编制城乡规划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展板4个,将全区规划编制、管理、监督的情况向公众展示;三是《华西都市报》以“到2020年青白江要‘长大’一倍”专门对我区规划工作进行了报道;四是《成都晚报》以“不孝的儿子”对副局长吴熙支援彭州灾后重建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四是《新青白江》刊发“编制重建规划建设美好家园”,宣传我区灾后重建的规划编制工作。

(九)协助完成13亿融资贷款。

按照区政府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和我市金融机构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信贷资金管理的要求,落实专门的领导和科室负责协助融资贷款工作,本着特事特办、送达即办、及时高效的原则,先后为我区核心城区(大弯、红阳街办)管网配套建设工程、主城区(大同片区)道路管网配套工程、主城区城市堤防综合整治工程、清泉大道建设工程、主城区(弥牟片区)道路管网配套工程出具了选址批复,办理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为区国资委60余宗土地变更性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清泉大道建设工程的评审检查提供了规划图纸及印证材料,圆满地为我区13亿元贷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十)全面完成城乡规划专项目标。

认真落实市级重大决策督查,积极与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一道,将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市规划局下达的25项城乡规划专项目标,逐一分解到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和局各科室队,对各季度的目标任务进行认真落实和督办,经前三季度考核,分别以94.95分、94.6分、95分名列二圈层区县前茅。

三、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廉政建设情况

(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领导班子和职工的思想。

健全了学习制度,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为中心组学习日,组织隔月一次的全局政治学习,做到精心安排、认真贯彻、措施具体,先后组织学习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区委九届五次、六次全委会和50余次常委会作出的重要决策。

局中心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我区发展的大好形势,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现代科技知识、规划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创新规划工作开展热烈讨论,组织学习13次,召开党组会议12次。

重视局机关支部和团支部建设,在机构、人员、经费上予以落实和解决。

局党组认真指导机关党支部和团支部开展各项活动,发展党员6人,落实建党积极分子2人。

抗震救灾中党、团员自觉投入,缴纳“特殊党费”2700元、“特殊团费”600元。

4名党员领导干部自学参加区委组织部举办的领导能力培训,召开了年度民主生活会。

局新班子调整后,认真按照履职到位的要求,切实贯彻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精神,积极提出贯彻落实措施。

(二)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

1.结合干部作风整顿和效能建设,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及机关人员开展“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教育,使全局党员和职工自觉维护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主动将寓教于乐的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先后开展了春节团拜、“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端午节、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思想联系和工作交流。

组织职工参加区有关部门举办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职工运动会、环保警示签名、清洁城乡大行动、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

抗震救灾中,全局职工按照“两手抓,两不误”的要求,坚守工作岗位,主动为灾区捐款4086元,各种生活用品260余件。

为使灾区群众安全过冬,组织全局职工踊跃献爱心,送温暖,捐款2350元,棉被、毛毯4套。

2.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编发《文明知识汇编》、《创建宣传手册》70余份,组织职工积极投入到创建宣传、清洁城乡、社区环境整治等活动中,配合全区文明指数测评,开展了包片责任区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和劝导工作。

认真落实维稳和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积极做好涉及规划的不稳定因素排查,妥善处理了群众举报的违建问题,严格执行节假日领导带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职工形势、保密、防邪宣传教育,确保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国庆期间的稳定。

以平安创建活动为载体,制定了《安全工作预案》,对机关管理、消防、防汛责任、违法建设安全事故制定了处置预案。

3.办理了区人大《城乡规划法》贯彻实施情况和执法检查,区政协委员视察城乡规划工作,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一年来的城乡规划工作给予了肯定。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对主、协办的人大建议4件和政协委员提案14件,按时限要求分A、B、C类进行了认真回复。

4.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参加环保警示日、安全法规、旅馆整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宣传活动。

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3名执法人员进行了行政培训。

全面落实信访工作领导包案和科室承办制度,对市、区信访部门批转的12封信件和4次来访认真对待,在规划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全部予以办理。

认真做好统战工作,对无党派干部职工思想上帮助,工作上压担子、压任务,对少数民族职工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城市经营、招商引资中的民营企业优先办理规划事项。

切实做好老龄工作,关心局内老同志的工作和生活,热情为我区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干部讲解、介绍我区规划发展情况。

积极加强职工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教育,未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发生,对计生“三结合”制定了帮扶实施方案,对人和乡车站村新增4户、帮带3户计生困难家庭进行了帮助。

5.认真按照规服要求,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依照《城乡规划法》对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现有行政审批项目3项,非行政审批项目6项。

完成市、区长信箱回复32件,督办件69件,上报规划信息119条。

出动车辆28次、60余人次,支助金额3388元,完成了马坪村禁烧任务。

为确保全区省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组织职工认真按照要求,营造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氛围,精心准备资料,6名公务员在普通话培训中达三甲以上标准。

(三)认真搞好廉政建设。

组织领导成员和中层干部学习中纪委、省、市纪委二次全会和区委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把城乡规划执行情况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牵头工作,将燃气规划编制的监督作为廉政建设重点工作,认真按照省、市、区的要求,做到加强规划监督和规划实施,使燃气规划的编制做到了依法规划、阳光规划。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编制人员珍惜政治生命,珍惜自由生活。

在廉政文化“进机关”中,积极通过党课、形势教育、演讲比赛、知识测验、学习会议、观看正反面典型影视片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尊廉崇洁、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思路道德情操。

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开展了领导干部和党员职工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利用其职权经商办企业,私设“小金库”,住房上以权谋私等的教育和自查,确保了全局干部职工在规划事务中未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情况发生。

四、存在的问题

(一)解放思想不够,规划引领作用不强。

规划在统筹城乡、“四位一体”发展中的引领统筹作用发挥不够,在建设项目与规划发生矛盾时,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服从区域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寻找项目与规划的最佳结合点,建立规划在产业转移和城市经营以及招商引资项目的动态快速反应机制。

(二)规划的预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由于城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编制的规划一经审批就具有相对固定性,在规划编制中受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预见性不足等制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重复建设的情况,规划的系统性、唯一性、科学性体现得不充分。

(三)规划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

《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时间短,相关的实施办法还未跟上,社会各界对规划法规知晓率还不够,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学习力度,确保规划法规的实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规划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执法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五)规划项目促建手段不多。

对一些招商引资项目,促建手段不多、措施不够,促建效果还不尽人意。

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是全面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夺取灾后重建的关键之年,面对金融风暴影响的新形势,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振兴经济的有利时机,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全面落实“全域青白江”发展战略,继续深化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规划,具体措施如下:

一、转变规划观念,创新规划思路

随着我区经济的不断进步,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