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929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docx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

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第一关的闯关游戏(爬楼梯、摘红旗)。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看哪列小火车能顺利闯关,摘得小红旗)

三、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第二关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第二关:

读课文,我最棒!

让学生自由朗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

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

朗读第一小节,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朗读第二、三小节,要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

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的问句。

(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

“我想——”“想”字语音应稍微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

理解“可曾”一词的含义,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想,入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采取多种形式读。

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男女生读等。

第三关:

找发现,谈收获。

1、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2、自读二、三小节,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整体感知内容。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关的闯关游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说一说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可能做什么?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完成第五关的闯关游戏。

(我帮你,快回家)

1、通过连线,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连线,体会动词的搭配。

2、拓展延伸,自由填空,

()夕阳()明月()星星()晚霞()草帽

()蝴蝶()裙子()美景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

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

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

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

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

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2)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

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

“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

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认识吴珹是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当时,他为我们的杂技节会刊写了一些杂技节回忆文章。

之后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都选用过他的作品。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书架》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的作品。

在“六一”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

许多孩子都读过吴珹的作品,但往往不知道作者是谁。

今年春天,我市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在字典里查找课本中《芦叶船》作者的名字,但现代汉语字典里找不到吴珹的“珹”字。

有位家长认识吴珹,老师知道后,就把吴珹请到学校,让他亲自给学生们讲《芦叶船》,深受孩子们欢迎。

消息传开,好几个学校都请他去讲《芦叶船》,吴珹总是来者不拒,极其热情,还和不少孩子交了朋友。

其实,吴珹的作品早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

3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写的儿歌;10多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歌》,他是词作者。

现在,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分别选进了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

南方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新课标课外阅读中,一次选用了他的10篇散文诗。

他打电话给出版社:

“是否选得太集中了?

”编辑回答:

“因为孩子们喜欢您这样的作品。

吴珹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文革”期间,当时,他“靠边站”,天天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特别喜欢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但那时连本“小人书”都买不到,于是他自己编儿歌教给孩子,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听。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爱心中飞出来的。

近几年,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幼儿文学精选》、《中国儿歌》(当代卷)、《燕赵童谣选注》、《幼读散文一百篇》等。

人老心不老,现在,我国的婴儿文学正处在开创期,一家出版社邀他创作一本《婴儿散文》共50篇,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开拓领地。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

(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

祖先的摇篮。

齐读课题。

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

学生说喜欢第一句: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

”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

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

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

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