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864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

《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

人版数学三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东、南、西或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3.能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方向、描述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

教学内容:

P3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

2.会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知道东与西相对,北与南相对,形成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技能。

第二课时

课题:

认识平面图

教学内容:

P4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帮助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方向的能力。

2.学生在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在平面图上确定东、南、西、北的方法,进一步形成方位感,培养空间观念。

3.在看图、填图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并能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

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三课时

课题: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内容:

P7页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认识东、西、南、北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明确这四个方位的命名方法。

 

2.借助工具,引导学生发现东北与西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依次按顺时针排列,形成一定的方位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其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第四课时

课题:

综合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P8页例4

教学目标:

1.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综合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渗透由于观测点的不同,物体的相对位置会发生改变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口算除法的探索过程,会口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除法。

2.引导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的探索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并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3.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增强估算意识,形成估算的习惯。

4.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够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能积极参与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和探求计算规律。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口算除法

(一)

教学内容:

P11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首位能被整除)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帮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

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发展数感。

3.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第二课时

课题:

口算除法

(二)

教学内容:

P12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几百几十(几千几百)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学会一定的解题策略,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几千几百)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几百几十(几千几百)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第三课时

课题: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

P15页例1、P16页例2

教学目标:

结合动手摆分小棒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顺序和商的定位方法。

学会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的一般方法。

2.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的直观、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算理。

第四课时

课题:

一位数除三位数

教学内容:

P17页例3、P18页例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理解被除数最高位不够商1,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及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在说理训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3.通过笔算的验算,逐步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第五课时

课题:

商中间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P23、P24页例5、例6

教学目标: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

2.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自主探索算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4.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培养学生追求简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0在商中间的占位作用。

第六课时

课题:

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内容:

P25页例7

教学目标:

1.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促使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体会、学习如何从丰富的事例中抽象概括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商0的道理。

第七课时

课题:

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P29页例8、P30页例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体会到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第八课时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P33页、P34页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形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掌握口算、估算、笔算和验算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

4.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单元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验统计方法及意义,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P36页、P37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能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完整地经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二课时

课题:

复式统计表练习课

教学内容:

P39~40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够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正确地、熟练地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能够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填写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进位),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和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11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P41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引发学生的探索思考,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感受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口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或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第二课时

课题:

口算乘法(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教学内容:

P42页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整十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的口算算法,理解算理。

第三课时

课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学内容:

P46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用竖式中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对齐的道理,掌握笔算方法。

2.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四课时

课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练习课

教学内容:

P47~48页练习十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熟练掌握乘法竖式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2.能够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笔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竖式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笔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第五课时

课题:

笔算乘法(进位)

教学内容:

P49页例2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索,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比较中,完善自己的方法。

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第六课时

课题:

笔算乘法(进位)练习课

教学内容:

P50~51页练习十一中的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熟练掌握乘法竖式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2.能够应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笔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第七课时

课题:

用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P5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乘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能够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2.在交流中熟悉用连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不同方法,感悟“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愉悦心理。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八课时

课题:

用连乘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P54~55页练习十二中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在现实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条件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连乘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题。

第九课时

课题: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P53页例4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能够正确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能够用数学语言叙述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十课时

课题:

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P55~57页练习十二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巩固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策略。

 

2.体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对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

3.养成良好的回顾和反思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运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一课时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P58~5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和整理,在交流中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程度,充分体会解决问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总结和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回顾和反思中建构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面积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感知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学习几何知识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和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单元教学难点:

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7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P60-61页例1、2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能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第二课时

课题:

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P63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直观演示,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2.会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学具测量常用物体的面积。

3.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直观演示,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区分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

第三课时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P66例4、P67页例5

教学目标:

1.在理解面积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时

课题: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一)

教学内容:

P71页例6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正确进行面积单位换算。

第五课时

课题: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

教学内容:

P71页例7

教学目标:

1.能解决简单的面积单位间换算的实际问题,感受单位换算的价值。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

课题: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P72页例题8

教学目标:

1.正确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第七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P74-75页

教学目标:

1.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正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年、月、日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求简单的经过时间,能正确解答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单元教学难点:

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认识年、月、日

教学内容:

P76-77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进一步感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渗透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教学难点:

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

课题:

年、月、日

教学内容:

P79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平年、闰年的二月以及全年各有多少天,会判断平年、闰年。

2.进一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判断闰年和平年。

教学难点:

会判断闰年和平年。

第三课时

课题:

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P82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体会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化方法。

第四课时

课题: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内容:

P84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提高应用能力。

2.在探究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重点: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

会计算经过时间,特别是涉及第二天的。

第五课时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P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解决相关问题。

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

系统地掌握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掌握24时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