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258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阁夜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阁夜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阁夜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阁夜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阁夜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阁夜导学案.docx

《阁夜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阁夜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阁夜导学案.docx

阁夜导学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通道一中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

课题

阁夜

主备人

吴学菊

备课组成员

掌兰隆武晓英丽群邦桂

课型

课新授时

一课时

总课时

一课时

授课人

集体备课内容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理解诗人的情怀,领悟诗词的意蕴3、学会“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歌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诗词中的思想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探讨研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学案

二次备课(修改)

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1,故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又授左拾遗(谏官)他的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又称“杜拾遗”。

故又有“诗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

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阁夜”,即西阁之夜。

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

新课讲授

一、自主学习:

《阁夜》的体裁:

、1.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

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

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

2、本诗朗读的注意事项

(1)押韵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押ao韵偶句押韵

(2)节拍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节拍2---2--1---22---2--1---2

(3)对仗

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

(4)平仄

岁暮阴阳催短景,仄仄平平平仄仄

天涯霜雪霁寒·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更鼓角声悲壮,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峡星河影动·摇。

仄仄平平仄仄·平

感情)5(.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得平缓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

二、合作探究:

1、首联“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作者的心境如何?

“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

作者情感如何?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三、展示交流:

1、⑴“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作者的心境如何?

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

【意境型】

(一)、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二)、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技、效)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四)、答题步骤:

用自己的语言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意境型答题模式】

【方法】:

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技、效)+剖析作者思想。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岁暮阴阳催短景”中的“催”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催”字是催促之意,催字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更写出时光流逝之速,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的感慨。

【炼字型】

(一)、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二)、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三)、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得放在句中,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字的妙处。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感来分析。

(四)、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使用了什么技法,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达到怎样的效果。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问题】“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

你同意此说吗?

为什么?

同意。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1分)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3分)

南浦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题】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寻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真切地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看”字形象地写出了离别时的酸楚情态(总说)。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具体说明)。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表达效果)。

2、⑴“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听觉、视觉。

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音调转柔。

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

颔联的妙处在于气象雄浑。

拂晓之前,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前句写听觉,后句写视觉,具有穿透力的鼓角声和峡江星河壮阔的波动使西阁的夜显得这样惊心动魄。

上句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

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

作者情感如何?

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

“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使忧国忧民的诗人倍感悲伤。

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

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

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

【技巧型】

(一)、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二)、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三)、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

(3)、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

反。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

(3)、对比。

(4)、白描。

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答: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1)用典:

①卧龙:

指诸葛亮。

《蜀书?

诸葛传》:

“徐庶……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②跃马:

指公孙述。

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

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