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382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docx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

部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教材整体解读

 

(一)本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1.教育主题:

适应新生活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上学”开始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相应地,其生活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总体而言,儿童生活将由原来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文化式”“文明式”状态,由原来依循自然需要的生活方式,转为一种有目的的理性生活方式。

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是缓慢而长期的,一年级正是这一过程的开始。

因此,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顺利开启另一种存在样态,是一年级学生生活引导中的大主题。

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年级上册的教育主题,就是适应新生活,帮助儿童顺利实现这种转变。

本册教材共设计了《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四个单元。

每单元四课,共计16课,基本上可以按照一周完成一课进度安排。

前三个单元的主题是沿着“去上学一在学校一回到家”这一日常生活的叙事逻辑展开;第四单元则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天气变化的生活现实,以及在这段自然时间内的社会时间(节日)和心理时间(成长)组织与安排的,具体框架及基本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本册教材的框架

单元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

对应

课标

1.开开心心上学去

•上学啦,真高兴

•爱新书,爱书包

•理解学生身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校生活,克服不良情绪

•爱惜学习用品,珍惜学习生活

All

2.拉拉手,交朋友

•我的好伙伴

•“网”到一个新朋友

•好友大搜索

•认识你餅

•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初步体会友谊

•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B1

All

3.我认识您了

•我的老师

•我还想认识……

•该请谁来帮帮我

•这样做对吗

•认识学校的教工人员,将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产生感激之情

•知道向他们问候和求助的用语及越本方式

BI

4.上学路上

•不同的上学路

•这样安全吗

•路上的温暖

•交通“信号”要知道

•了解和感受不同的上学路•淸楚要遵守的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体会上学路上的温暖,学会感恩

A9

5.我们的校园

•校园探秘

•这个地方很特别

•我最喜欢的地方

•了解学校空间布局

•知道在学校活动的注意事项

•寻找自己在学校喜爱的空间,建立与学校的感情

A12

D2

(注:

表中的A、B、C、D分别代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的“健康、安全地生活”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单元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

对应

课标

6.校园里的号令

•神秘的指挥

•铃声告诉我

•升国旗了

•保健节拍

•了解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则•了解与熟悉学校各种铃声(含升国旗和保健操)的含义和要求,以及基本的礼仪

A1

All

7.课间十分钟

•我喜欢的课间游戏•玩个课间小游戏

•课间还要做什么

•这样做好吗

•了解课间可以做和需要做的事情

•合理安排课间生活

•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和文明

B1

D1

8.上课了

•课前准备好

•多提问题勤举手

•大家一起学

•课堂作业认真做

•理解课堂学习的常规及要注意的问题

•与同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All

B1

D7

9.玩得真开心

•放学回家玩什么

•这样玩好吗

•你会跟它们玩吗

•开个玩具交流会

•注意在家游戏的貍本安全

•过健康的余暇生活

•开展有创意的游戏

A8

D3

10.吃饭有讲究

•干干净净吃饭好

•我在餐桌上

•食物的诉说

•这样吃好吗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了解一些常见食物的安全与营养

•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与礼仪

A2

C2

11.别伤卷自己

•在家会有危险吗

•危险是怎么发生的•受伤了怎么办

•了解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具有在家庭生活中越本的安全与防护意识

A8

A9

12.早睡早起

•几点睡,才合适*没早睡,真糟糕

•早点睡,按时起

•我能一个人睡

•养成早睡早起、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

•养成独睡习惯

A1

B6

单元

课题

栏目

目的与要求

对应

课标

13.美丽的冬天

•冬天在哪里

•不一样的冬天

•冬天真好玩

■欣赏大自然的美

•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初步理解自己的生活变化与季节的关系

B2

14.健康过冬天

•冬天不怕冷•冬天的保健•快快好起来•冬天有温暖

•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积极地度过冬天

•了解冬季易发疾病的有关知识,积极预防和保健

A5

A6

A7

15.快乐过新年

•欢度元旦

•开个元旦联欢会

•大家一起过春节

•多样的传统新年

•了解不同的新年习俗,懂得自己生活中的新年礼仪

•能在成人帮助下开展活动

D4

D5

16.新年的礼物

•新年的收获

•收获哪里来

•新年心愿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髙兴

•能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B4

B6

3.本册教材的主要栏目

本册教材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需要,主要设计了以下栏目。

活动栏本课程是一门活动性课程,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技能、价值判断的能力、对道德原则的领悟,都可以在活动中形成。

特别对低年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语言及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尚处于直观动作思维发展的阶段,故活动对其道德发展就起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某项技能的展示或某种体验,而是指向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智慧的获得。

例如,本册教材中的《爱新书,爱书包》环节,就是一个活动栏目,它先有一些关于新书以及书包里放哪些东西的引导与讨论,然后是学装书包的一个教学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理装书包。

但在这一环节,教学不能停留在这一技能上,还要与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引导学生带着珍惜学习生活、爱护学习用品的情感与价值观来把书包装整齐,而非看谁装得整齐、装得快。

依据活动形式,本册教材的活动栏目可以分为游戏、表演、猜谜语、探秘等活动。

例如,第4课的《交通“信号”要知道》,第5课的《校园探秘》,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7课的《玩个课间小游戏》,第9课的《你会跟它们玩吗》《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0课的《干干净净吃饭好》《食物的诉说》,第15课的《开个元旦联欢会》,第16课的《新年心愿》,等等。

辨析栏辨别是与非,知道对与错,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辨别道德行为,同时自觉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是道德理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际上,道德辨析蕴含在很多教学环节中。

为了引导学生道德理性的自觉发展,本册教材特别设置了一些辨析栏目,以及由此展开而来的辨析课。

本册中的辨析课比较多,如第3课的《这样做对吗》,第4课的《这样安全吗》,第7课的《这样做好吗》,第9课的《这样玩好吗》,第10课的《这样吃好吗》,第11课的《在家会有危险吗》。

讨论栏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说”比“写”更容易。

对此,我们要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学会在大家面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们为自己的言论负责的第一步,也是低年段学生要发展的一种交往能力。

为此,本册教材设置了讨论栏目,旨在为学生的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的发展打基础。

本册教材的讨论栏目,主要指向的是小组讨论。

这些讨论栏目虽在标题上没有明确的表示,但教材中的插图都有所暗示。

插图为小组讨论场景的,都可以视为讨论栏目。

例如,第1课的《爱新书,爱书包》就是关于书包里装哪些东西的讨论。

此外,第2课的《我的好伙伴》,第8课的《课前准备好》和《课堂作业认真做》,第12课的《几点睡,才合适》和《早点睡,按时起》,第16课的《收获哪里来》等都属于讨论栏目。

儿歌童谣儿歌童谣,简明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低年段学生喜欢的一种文体。

本册采用了儿歌童谣的表达方式,有的融合在其他栏目中,有的独立构成内容。

从出现在教学栏目和活动中的儿歌童谣来看,其多数功能是总结与提炼、讨论、辨析或者提示活动的要点。

例如,第1课关于小书包的儿歌,第4课关于交通信号的儿歌,第6课的《小小“指挥家”》,第7课的《下课铃》,第10课的《小手是个宝》和《吃饭应注意》,第I2课的《妈妈催我早点睡》和第16课的《小鸟说……》儿歌。

独立的儿歌内容相对少些,如第13课的《冬天在哪里》和《冬天各地差别大》。

绘本故事绘本表达是本册教材的一种呈现方式,贯穿在教材的设计中。

绘本故事作为本册书中的一个栏目,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绘本式表达中作详细说明。

(二)本册教材的整体使用建议

1.本册教材的主要道德学习方式及建议

向生活学习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

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它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

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目前已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因此,向生活学习,也是本书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

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维度:

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环节,是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

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要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而更好地理解内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学生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

这是一种生活经验的反刍,而道德意义就是在这种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

教材中也有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如表演、游戏、制作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

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包括对用心生活的引导,就是在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当下,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构成性影响。

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

未来生活,是理想的代称,它经由过去与当下而连接,并以未来作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的存在状态。

由上可见,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意味着服务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当下学生的道德困惑,服务于对更美好的未来的憧憬。

对学生当下生活的指导,不是将其过去与未来相割裂,而是相统一,是为了学生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

而未来,总是出现在当下的话语中,出现在对过去的反思中。

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学生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在活动中领悟生活是日常的、鲜活的,它很难完全按照计划而展开。

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使学生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学校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地方。

因此,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

现场教育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学生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目的。

首先,低年段学生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

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学生道德敏感性的培养。

我们希望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和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

例如,本册教材第1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6课的《新年心愿》等课中的活动设计,都是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有着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在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

我们设计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通过这些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道德存在状态,并对他们进行现场引导。

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效果,如本册教材第3课的《该请谁来帮帮我》,第6课的《升国旗了》等内容。

最后,针对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包含着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我们虽不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有所体验,但可通过现场活动体验,让他们获得预备知识和技能。

即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

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例如,第6课中的火警演习,第11课中的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等。

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0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

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可唤起人模仿的内驱力。

实际上,榜样学习是中国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

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人们对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以及中国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的传颂,都是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榜样,不分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

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

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其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问题。

因此,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

'

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教材的绘本故事中,选取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希望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以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

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

批判反思批判反思是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它使人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有向善的姿态与可能。

依据批判与反思的对象,批判反思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核心是对某种“道德权威”的超越,如成人(特别是家长及有关行业人士)权威、他人(主要指同龄人)权威、习俗(包括法律、法规)权威等。

作为道德学习方式的批判反思,除了指向对外在道德权威的超越外,它也是一种道德生活的方式,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恶,依据善的原则进行自我批判与反思,即荀子所讲的“日参省乎己”。

对低年段学生而言,我们重在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教材中,批判反思的道德学习方式非常普遍。

例如,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这其中就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

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以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丨只,形成正确的道德言行观念与标准。

在辨析环节,教师要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他们进行批判反思。

2.绘本式表达及使用建议

绘本是近些年来深受儿童甚至成人喜欢的一种图文结合的叙事文本。

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的绘本,可以降低低年段学生阅读理解学习材料的难度,适合他们学习。

因此,本教材低年段(一至二年级)采用了绘本式教材设计的思路。

绘本故事中,图作为重要的叙事要素,不仅直观展示着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也可以简明地烘托故事气氛,表现人物的活动、感受及故事的发展逻辑等。

绘本阅读不同于文字阅读,只有认真细心地发现绘本中的细节,才能更好地理解编写意图。

(1)绘本叙事的主要形式

在低年段教材中,绘本叙事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通过绘画的方式说明一个活动情境或者过程,即说明式叙事;另一种是讲述式叙事,即通过绘画的方式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者道理。

说明式叙事多出现在教材的正文中,通常是通过图示的方式,说明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

如在一年级上册第1课的《爱新书,爱书包》栏目中,第一幅图呈现的是学生拿到新书时表现出的礼貌、读新书时的疑惑,以及对新书的喜爱,旨在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爱新书,爱学习;第二幅图呈现学生讨论书包中应该带哪些物品,如何把书包装整齐的教学内容。

同时也暗示本环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认识的真实情况与困惑,结合本校的规则与要求进行恰当的引导。

在完成上述认识后,教师可以通过装书包活动,让学生明白书包的功能,掌握整理书包的技巧,引导学生过好自己的学习生活。

同样,在第2课的第一个栏目《我的好伙伴》中,几个学生正在一起讲述自己的好伙伴,暗示这一环节是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在给出讲述小伙伴的例子之后,组织学生讲一讲自己现在的小伙伴。

第二个栏目《“网”到一个新朋友》则是一个活动场景,学生正在一起玩“网小鱼”游戏,通过请被“网”到的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结为新的朋友。

这也是一个教学活动建议,示意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起来。

这样的例子贯穿于整本教材之中。

说明式叙事,有时也用来说明一个制作流程,教给学生一种制作的技能。

如一年级下册第5课的“风车”制作流程,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活动方式和游戏,组织和开展教学,也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

讲述式叙事是教材中另一种主要的绘本叙事形式,也可以称为绘本故事。

讲述式叙事根据内容可以细分为故事叙事、道理叙事,也可以根据叙事的开放程度分为完整式叙事与开放式叙事,还可以根据其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分为正版叙事与副版叙事。

故事叙事,即最常见的绘本故事,是讲述一个连续的场景或者事件的叙事方式,是教材讲述式叙事中最多的一类。

它有时出现在正文中,构成教材正文的一个栏目或者环节。

如第1课的第一个栏目《上学啦,真高兴》就是正文中的绘本,它讲述了王晓第一天上学时从家里出发前到学校教室里这一过程中的内心活动及所见所闻。

图中的蓝色路线图,暗示他从“在家”到“上学”的心路历程。

故事叙事有时也出现在教材页面底部三分之一处,它独立连续排列,以副版绘本的形式,通过4•一8幅连续的图画讲述一个故事,形式类似连环画。

如第2课的《交朋友》,就是通过8幅连续的画面,以童话的方式讲述小兔子、小猴子等动物交朋友的故事。

道理叙事不同于故事叙事,其构成内容不是连续的情节和人物,而是用一组相互独立的文字与图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

例如,一年级下册第7课的副版绘本《动物老师;K就是通过一系列组图,说明人类从动物那里学到很多,动物不仅是人类的朋友,还是人类的老师。

二年级下册第8课的《大自然的语言》,也是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说明人类是通过理解大自然的变化,来协调自己的生活,做到天人合一,使生活更美好。

道理叙事,提供的是一种意义领悟式的学习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

绘本故事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一个有待完成的故事,这两种叙事分别是完整式叙事和开放式叙事。

如一年级上册第2课的《交朋友》中的故事情节就比较完整,是一个完整的绘本故事。

而一年级下册第2课的《谁精神?

》和第3课的《拖拉鸟》则以提问、对话或者续写的方式结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者其他方式对故事内容进行完善与补充,这就是开放式的绘本故事。

这些结尾方式,也为教师提示了教学组织方式的建议。

(2)绘本教材的教学策略

说明式叙事,要求教师认真理解绘本的设计意图,选择性地采用绘本中的教学提示。

讲述式叙事中,道理式叙事的使用相对简单,除上述引导性的领悟外,还可以请学生续写。

绘本故事可以适用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下面就绘本故事的教学策略提出一些建议。

1故事可以作为贯穿课堂的组织线索,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

贯穿整个课文的绘本故事,多与课文的相应环节相匹配,如一年级下册第1课的《皮皮的故事》。

在试教过程中,有教师巧妙地将这个故事作为整节课的线索,先以故事的前两幅图导课,讲皮皮是个不爱整洁的小狗,它有哪些不爱整洁的表现,然后引导学生思考:

在自己和同伴身上,有无不整洁的表现与做法?

教师对整洁的做法与表现进行肯定,明确什么是不整洁的做法与表现。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学进入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即了解皮皮做客的遭遇,并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整洁?

”学生结合故事与教材中的提示,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得出整洁会带来健康,会被人悦纳等。

之后,教学进入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怎么做才能整洁呢?

教师对学生整洁中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了策略性的指导。

最后,通过山羊伯伯的话,提出了一个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保持整洁的习惯。

与教材描述的一些困惑相结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辨析使他们明白,要坚持整洁,就要在生活中处理好整洁的具体问题。

就是这样,教师通过“导入绘本情境一将学生带入角色一互动换位体验一激发道德情感一引领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流程,把绘本故事的情节作为贯穿课堂的线索,并用故事引起教育的话题和学生的兴趣,最终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故事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完成相对独立的教学目标

3这样的教学设计,也可与其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相结合;也可以放在教学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导入、结尾或者中间的一个深入部分。

针对上述开放式结尾的绘本故事,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续写的教学活动,以考察学生的思维、态度现状,明确他们所处的发展状态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可结合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续编故事,然后展开交流。

通过呈现多元的续编思路,使得课堂成为不同道德观与思路交流的平台。

同时,学生也可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交流,明辨不同思路的问题与局限,形成同侪群体的教育力量。

4故事可作为正文的补充和拓展

有些绘本是对某类学生群体生活的细致刻画,如一年级上册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

对于这些绘本故事,有些教师采用“绘本创设情境一绘本示范^链接生活一延伸拓展”等环节展开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一年级上册第2课的《拉拉手,交朋友》,课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新同学,认识好朋友。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班级中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一些性格内向、胆小的学生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会产生小摩擦或小矛盾,等等。

本课的绘本故事《交朋友》正是指向这一群体的故事。

因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绘本故事,进一步指导这些学生的生活。

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绘本呈现生活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小朋友该怎么办。

通过学生的交流,链接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暴露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与想法,使教学有的放矢,能指向对生活问题的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交朋友,学会和朋友相处。

5故事可作为课外延伸或者学生自学的材料

对拓展性内容的绘本故事,教师可以根据绘本与学生的生活情况的相关程度,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如一年级下册第5课的《风的朋友》,就属于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如果教学内容比较多,就可以安排学生课下阅读;再如二年级上册第13课和第14课关于傣家楼和马头琴的民间传说,也可以作为一种拓展阅读。

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当地类似的传说与故事,展开地方文化的教学。

(3)用好讲述式绘本的关键技巧

让绘本故事的画面动起来

由于种种限制,教材中的绘本在制作上不如专业绘本书籍画面精美、细致。

如果课堂上能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录像、幻灯、动画、配音辅助展示绘本故事,就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打破时空上的限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故事发展的完整过程,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简单的画面丰富化。

与此同时,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产生的想象,可以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与体验,有利于激发他们自我反思与情感交流。

我们可以利用音乐,根据绘本的不同内容和情景创设不同的意境。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中的绘本《风的朋友》时,教师便可根据绘本画面配上与之相适合的音乐,让学生忽而感受到春风拂柳的暖意,忽而嗅到风中雨丝的甘甜,忽而又能听到电闪雷鸣的动魄,忽而仿佛看到雪花漫天飞舞的美丽……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也会将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自然中,一起寻找风的朋友,品味绘本带来的美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