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1927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docx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当代大学生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宋利敏

演讲之前请允许我作两点说明:

素质是个大题目,不是一两件小事可以讲清楚的,当我们面对现实、联系实际时,这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提高人文素养是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是个任重道远的问题,在此我们仅从学术的角度、从学院派的角度,联系实际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今天我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讲人文素质,就要对有关概念进行解读,解释学院派的一般的规则,也就是说人文素质主要有哪些指标,人文主义在我们国家应该是与什么对应的东西。

第二,就大学生目前的人文素质状况做一些归纳。

第三,如果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严重缺失,甚至出现危机的话,主要原因在哪里?

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第四,根据前面的情况、表现原因探讨对策,或者说提一些建议。

  首先讲人文素质  有些企业、商人比较喜欢用“人文”这个词,把企业文化改为“人文为本”,但什么叫人文?

它实质性的含义是什么?

迄今为止还没有答案,也很难有唯一的答案。

  我们谈人文,离不开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绝对不是中国的概念,尽管《周易》里面有“人文”两字,“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但这个“人文”是相对“天文”而言的。

而西方的“人文”是相对神学、神文而言的,是针对中世纪的宗教等级制、文化专制而言的,是在自由理念基础之上对人权的一种张扬,一种歌颂,一种呼唤,是留传后世的一份精神遗产。

如果往前推一点,可以追溯到14世纪意大利人文学者彼特拉克提出的有关理念,再往前一点,13世纪的法哲学家们提出对人文主义的批判,呼唤对法对于人类价值的张扬。

再往前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提出的人文教育大纲。

再往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有一群智者——类似于家庭教师这种职业,在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时分了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类似于今天的体育、戏剧、诗歌、音乐,第二个层面包括数学、逻辑学、文学,再往上一点是哲学、历史学。

我们今天谈人文、人文学科,基本上是接受美国的学科分类。

美国的大学科分三种: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在西方国家的大学,哪怕是中小学中,人文教育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比重。

我看过一个资料,哪怕是斯坦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这样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它们进行文史研究的师资力量都是非常厉害的。

有一次我在政法大学教学研讨会上提出,我们要向别人学习是有难度的,师资方面就有难度,意念、见解方面就有难度。

具体到中国,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自身的人文理念,吟诗作画,甚至与世无争、难得糊涂,也都可以归纳到与人文有关的内容里。

但是归来归去离不开一个前提、一个重要障碍,那就是君主专政,是三纲五常派生出来的一些东西。

所以人文的空间是有限的。

尽管我们也有过魏晋南北朝的野史,有过许多诗人的豪情奔放,有过学术艺术的辉煌,但都是有条件有限制的,无法跟古希腊、跟其他的时代比。

  可能有同学会提出疑问,我们不是有民本主义吗?

有人甚至觉得民本主义跟民主主义只有一步之遥。

“民本”,以民为本,那是不是以人为本?

我始终对民本主义的估计不乐观。

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稍作比较,像孟子一样的思想家和唐太宗一样的政治家来讨论民本的话,他们对民和君、江山之间的排位是不一样的。

尽管李世民也经常提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类的话,强调水的重要性,甚至危害性,但如果由此提出民本主义,将会达到一个陷阱,就是避开了根本。

“水”和“舟”之间的关系,在历代帝王、统治者看来,“民”也只是一种统治对象;君本,李家的天下才是根本。

如果我的想法能够成立的话,我们就高兴不起来了,更不用说朱熹他们。

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讨论,当然我们的研究思路要系统地清理,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近代以后,我们的“人文”面临的是前所未有之强敌,受到了挑战,并不是说我们的人文没有自己的东西,我只是在讲差异时把根本的东西抖出来。

请同学们不要误解,这并不是崇洋媚外,我也是一个爱国者。

到近代以后,经过辛亥革命以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们的人文层面有一种“换血”的任务,只是换得怎么样我们还得拭目以待。

辛亥革命把帝王制推翻以后,中国人的脑袋就不是为磕头而准备着,是为思考问题而准备着。

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人权”和“科学”两大口号,后来变成“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在我看来,提“人权”比提“民主”更具体。

“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层面的东西,很容易虚化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人的价值层面的东西,甚至在讲“国权”的时候取代、

肩挑正义”的理念与你们的职业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得住那套制服,因为你们的服装是用国徽来装点,应该相当负责。

  在情感层面,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同学确实比较冷漠。

不管是同学之间还是师生之间,表面上好像很客气、相敬如宾,实际上往往是动口不动心的比较多一些。

有那么一部分同学,很难像以前的学生那样,看到一本好书,或者一篇好的文章,很容易激动,甚至奔走相告,就是买蜡烛也要这个晚上把它看完,要不就睡不了觉。

我上大学的时候,晚上熄灯了,同学们还在讨论一些问题,有些同学急得不行了,就把被子掀开,坐起来争论,或者跑到街上去争论。

如果现在还有这样的人,我推测同学们的反应:

那人是疯子,比尼采还疯。

由于高考,由于各种因素,激情磨灭了,麻木了,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激情抹去的同时也把想象空间给挤压了,创造性的思维也很难说了。

好像每天都是公事公办,打发二十四小时,上五六节课,发发短信,或者到街上蹓跶一下,或者找老乡拍几张照片,回来吃顿饭,晚上到哪里去上上网、聊聊天、唱唱歌,再闭上眼睛走向另一个世界。

这个老节目就这么过,很难有激情,连谈恋爱都很难有激情,这是非常可惜的,年轻时代正是激情澎湃的时代。

  从责任层面讲,现在有些同学非常有个性,都没想过自己和集体有什么关系,反正我是交了钱来读书的,我应该这么样。

他们就没想到,我来到这个学校,它为我提供什么,我应该为它承担什么,走向街头,走向社会,能不能有一种意识:

我是长沙民政学院的代表,我的一举一动都应该为我的母校负责。

这样的毕业生已经不多了。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主要原因  我只是把这个问题提作一个论据来告诉大家,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人文素养出现的危机,包括硕士生、研究生群体。

那么原因在哪里?

我个人觉得学生是无辜的,不能完全怪他们,当然他们缺乏追求人文素养的自觉,而客观因素所带来的是灾难性的。

  首先,近代以后,我们被动挨打,每被打败一次,我们的传统文明就被糟蹋一次。

因为在做人的层面上,古代的读书人是很讲究自律的。

我通过带那么多的学生得出一点体会:

古代的读书人很会苛求自己,现在的读书人很会谅解自己。

你要是碰上一个同学,“最近读什么书啊?

”“哎呀,老师,我最近很忙!

”问到第一个,他这样讲,第二个、第三个、第五个、第八个还这么讲,我脑袋就混沌了,这学生忙忙忙,忙得连读书的时间都没有了,那不是不务正业吗?

  近代文明、西方文明挑战中华文明之后,我们传统的东西被侵犯了。

而且有些读书人老喜欢拿祖宗出气,拿文明出气,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话题。

我要重点强调的是,近代以后,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历史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政治运动,把我们传统文明中一些好的东西冲淡殆尽。

尽管我不赞同把儒家文化等同于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中的“三纲五常”,“三纲”是很坏的,但“五常”里有很多好的内含,“仁义礼智信”,讲亲情讲友情讲诚信。

我们今天不也在呼唤诚信吗?

只不过我们只是喊喊而已,要真正重建诚信谈何容易!

那么一些政治运动,互相检举互相斗来斗去,我们很多年长的教师要不就被别人整,要不就整别人,都是“运动员”。

所以有时候到一些学校去做演讲,人家表扬我是什么大家,甚至什么大师,我说千万别这样,什么大师啊,我们不可能有大师,除非你说我是大师我就当一个骗人的大师。

我们从小都是学毛主席语录长大的,哪会是什么大师呢?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很糟糕,与人斗其乐无穷,好家伙,都告来告去了。

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作为人文学科的学者很沉重,一个理由就是,在人文学科在文史政专业,越是强的系、所,人际关系越糟糕。

所谓“文人相轻”,未必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而不同”还有传统呢!

运动搞来搞去,人性的弱点夸张到极致,甚至像野兽一样夸张,甚至发动自己的子女去告发别人、检举自己的父母,甚至为了表现跟家庭的决裂来诬告父母,还可以受到表扬甚至升官发财。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些运动给中华文明带来的致命伤害,我们现在还面临着说真话就要吃亏、说假话就容易得到好处的状况,所以我们喊要实事求是,真的实事求是时对方就不高兴了,甚至跟你过不去。

“实事求是”又不是谁的发明,是一个成语,在魏晋南北朝时就有这个词,关键要看“求”得怎么样。

我们不能靠口号过日子,中国是世界上口号最多、标语最多的国家,但未必是最强的国家。

政治运动所带来的实际上是对诚信的伤害,破坏以后要重建,谈何容易。

除非上下一条心,从上到下,以身作则,拿出诚信来!

家长教育孩子都会提醒“别吃亏啊”、“别得罪老师”、“别得罪班主任”、“要入党啊”,肯定有家长会这样提醒,“你得罪了班主任、辅导员,要入党就不容易了”,“你得罪教授可以,但不能得罪领导啊。

”与政治运动有关的就是家长自身的素养,一方面家长本身就是这么过来的,是受过教训的,另一方面家长本身的人文素养也是欠缺的,甚至从没想过怎样教育子女做人。

  大学一个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使人成其为人。

除了专业素养上要有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在做人方面要有进步。

尽管自学也可以成才,但更多的人才是从大学的摇篮里走过来的;尽管大学四年不可能培养一个现成的政治活动家或者现成的思想家、现成的学者,但是未来的成长道路,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所能腾飞的程度,未来的创新、创业,乘风破浪几十年的生涯,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决于在大学校园里这四年、七年的思想境界。

不信的话可以去周围比一比,问问学长、老师。

  做人其实比做事更重要,为什么呢?

因为做人完全可以做好一点,做事、做学问有时候要受条件限制,绍兴文理学院做学术研究可能比一些重点院校稍微差一点,要克服它,要通过和老师的合作来寻找突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做事、做学问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伤害,做人做得不好很容易带来伤害,会让人家不高兴,会影响别人的情绪,影响别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侵犯别人的权利。

从家长的层面而言,假如我们有个善良的父母,善解人意、勤恳持家,哪怕没有文化,哪怕不识几个字,依我看人文素质也差不到哪里去。

很多家长本身开口就是粗话,讲的想的就是发财、吃喝,要不就打子女,这样的家长还不少;尤其经过历史政治运动,家长教育孩子“不要太老实,不要吃亏,不要讲真话”,“人家要打你的话,你也不要太软弱,即使打不赢也要咬一口,”这样的话,人文素质就要靠老师后天培养了。

  另外,我们的思想教育有点虚浮。

讲得那么多,实际上有点空。

我们国家投入了很大精力在思想教育上,但得到的效果却总令人乐观不起来。

我刚到浙大时,一个学生毕业,他是个优秀的学生干部,而且在留美学生名单中排在前头。

他的自荐信里讲了很多关于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参加党校活动、党的知识竞赛,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有担任学生干部等。

这些当然是好的,肯定没错。

但是,如果我是企业老板来招聘员工,我觉得这个同学令我不放心,我需要了解的一些指标你没有提到。

你为人怎么样?

有没有是非观念?

有没有正义感?

是不是与人为善?

有没有同情心、爱心?

有没有团队精神?

是斤斤计较还是任劳任怨?

这些更重要,更具体化。

当然我不是说前边那些不重要,那些当然是好的,但不能说明你具体的、个性的、有价值的东西,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

  我们平时在思想政治层面上的教育还缺乏一些具体的东西。

我们搞了很多建设,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际效果怎么样呢?

小孩子、少先队员们红领巾戴得整整齐齐地去参观,结果只不过是为了写一篇文章或者搞一次团队活动、评先进集体。

  我们应当反省我们的教育方式,应当把人文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来,而且要从小开始。

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灾难已经很严重了:

从小学习数理化、外语、计算机,主要是为了赚钱,出国可以尽量不回来——父母亲让尽量不要回来。

我们国家喊爱国主义喊得很凶,实际上我们并不比别人更爱国,我们并不比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更爱国,问题在哪里?

值得思考。

别人还在嘲笑我们:

今天的清华大学还是“留美预备学校”,到美国去就尽量不回来了。

但近代有些不是这样,那些院士,有多少人整齐地回来了,是国家财富啊。

    同学们不要瞧不起人文学科,我举个哈佛大学学生的例子。

这个学生非常优秀,优秀到理科成绩几乎是满分,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

他很有音乐天赋,小提琴演奏技术可以直接进入纽约交响乐团,所以同时被朱丽亚音乐学院录取。

朱丽亚音乐学院是美国最好的音乐学院,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哪个老师如果在那里进修半年一年,都会吹牛“我在那里进修过”。

但是两个学校这个学生都没去,他偏偏选择了哈佛大学神学院,跟虚无的神去对话,尼采都说上帝死了,他偏偏还要找回上帝。

神学老师是理解的,人文学科的老师是理解的,其他专业的老师,特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老师不太理解:

那样的学生去学那样的专业干什么呢?

很多记者采访这个学生,这个学生就说了一句话,一句很实在的话:

“我还很年轻,我的智商也不会跑掉的,要赚钱多的是机会。

我现在还没搞清楚我和神是什么关系,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怎么样实现我的超越,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我一天到晚睡不好觉,所以我到哈佛大学神学院去。

”同学们不要以为这是笨蛋,大智若愚啊。

  但也可以找到一些因素,就是:

技术主义攻击理性,包括后现代主义对人类空间的挤压甚至价值体系的解构所带来的灾难。

我们国家还比较穷,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我们还是第三世界,吹不起牛皮,所以我们国家现在主流倡导的就是科教兴国。

如果从文字层面看,“科教”,我觉得教育应该放在科学前面。

看我们国家那些大学,许多重点大学都是理工科为主。

当然绍兴文理学院不错,费君清书记是古典文学的专家,王建华校长是语言学的专家,所以你们要办人文讲坛是小菜一碟。

  我们国家有一个普遍性的通例:

技术主义攻击理性。

大学都变成什么样了?

这个工程那个工程,我们都变成泥瓦匠了。

怎么能这样呢?

各种检查,各种形式主义,还有什么时间去谈人文呢?

这都是灾难性的,包括后现代主义在价值意义世界的解构也是灾难性的,什么都不信,什么都可以解构。

  我们应该怎么做?

  针对这些现状,这些存在着的因素,我们应当怎么做?

体制的东西是暂时无法改变的,但是这些问题应当引起高度注意。

人文素养的缺失侵犯我们对人生幸福的体验和创造,值得我们高度注意。

  作为老师应当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才有资格去引导学生。

其实老师也是做得很不够的,老师也是从这个时代、这种体制过来的。

在这里我作几点说明,人文素养的缺失不仅仅出现在大学生层面,它是一种普遍的流行病,包括教师群体,包括党政干部群体。

普遍的流行病需要引起注意,作为教师,要通过一些渠道来补课,包括补充人文知识。

  同学们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以为有了人文知识就必然会有人文素养。

如果搞知识抢答,大学同学个个都是高手,考八九十分不成问题,实际上还是那种动口不动心的类型。

有人文知识未必就等于有人文素养,知识怎么样转化成素养,还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首先要认同,要化为自己的行动,一定的思想或者理念——idea会影响行为,行为会影响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在较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命运。

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这是一条剪不断的因果链。

  另外,提高人文素养不仅仅是弹几首曲子、背几句唐诗、来个抢答赛。

我们这种考试、考级都是非常畸形的,很多家长都是为了小孩搞个钢琴八级、十级,以后考重点中学可以加分,说来说去还是分数,还是考试机器。

就算孩子们弹钢琴都能考出八级十级来,我也不相信中国能变成维也纳。

  作为学生做不了别的,要改造体制也不容易。

等到改造好了,我们也老了,来不及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适当地补课。

首先要对自身有所反省、思考:

我们缺什么,为什么缺,然后寻找方向。

有时间的话适当多读一点人文知识方面的书籍,如果是古文书籍繁体字不好认,可以看那些简短的,如《三字经》,里面有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或者是一些你比较感兴趣的、人文学科的高手写出来的文章,又有思想又通俗易懂。

实在没有时间的话,可以找一些诸如苏东坡等的文章、诗作,从头找出来看看。

以前是为了考试,读得没有一点味道;现在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武装自己,读出来的感觉是不太一样的。

以前是考试机器,是学习的奴隶;现在是学习的主人了,可以刻苦读书,好好利用自习时间。

  我在这里插一句话,什么叫刻苦读书?

我在政法大学和同学对话的时候提出来:

如果别人睡5个小时、8个小时,你睡三四个小时,把其他精力用到读书上,那才叫刻苦;如果上午上两节课,下午上两节课,晚上上三节课,这不叫刻苦。

你的父母每天上8小时的班,回来还有多少家务要干?

如果是农村的孩子,还要辅导弟弟妹妹。

  也许我是书呆子,不理解国情,我是这样理解的:

同学们读书,可能要为一生作准备,而不仅仅是准备四年以后做什么,这是不够的,尽管那是很实际的。

要找一份工作,其实也不难,怕什么,中国这么大,那么多需求缺口,国家还有宏观调控,大不了到深圳找工、当打工仔去创造明天。

同学们有一种心态,讨厌大锅饭,一旦大锅饭打破,要自己去找工作,又害怕、讨厌,又喜欢大锅饭,要分配。

既然有机会,你只要准备好,急什么!

尤其是大学期间,四年之内准备的程度怎么样,哪怕是四年以后不能见分晓,十年、二十年以后会见分晓的。

我们都是过来人,有经验。

大学四年毕业以后,一个既会读书又愿意读书的学生和一个会读书但不读书的学生,或者愿意读书但不会读书的学生,或者既不会读书又不愿意读书的学生相比,那是什么差别啊?

就是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和一个不合格的学生之间的差别。

不信的话四年以后见分晓,到时候再对照我讲的话。

  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以为专业功课真忙、真紧张,来不及看人文学科或者其他的书。

境界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等到以后真正形成成熟的价值观时,再要改造它,谈何容易!

已经来不及了,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了。

二十来岁是黄金难买的重要时光,千万要珍惜。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而且人都要死亡的,在死亡之前怎么样走过,我们要好好琢磨。

  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看一些近代的通俗的书,读一些梁启超的文章,如果认为梁启超的还不通俗的话,我也没办法了。

甚至可以看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他们的奏章,他们朋友之间的书信,特别是曾国藩对子女的教导,里面有人文方面的教导。

我们经常把一些历史人物妖魔化了,刽子手、汉奸什么的,实际上我们要找到真凭实据的,他卖什么国了?

像曾国藩,他当然是刽子手,但那是政治的较量,都是残酷的。

洪秀全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腐败比清朝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洪秀全还没有离开广西、打出广西的时候,已经有十五个老婆了,到南京以后他有了新的老婆,能够让他孩子叫母后的就有八十八个。

这是干什么呀。

很多同学不了解历史真相就盲目歌颂这样的农民起义领袖。

物质不灭定律提醒我们:

资源本身是有限的,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的情况下,一方的腐败堕落必然以剥夺另一方为代价。

  就人文素养方面来讲,曾国藩做人是很不错的,他不是骗人的——他为什么要骗儿子啊。

他给儿子提出一段话,我们今天可以好好琢磨、学习一下。

他说人生有三个因素、或者说是三个字很重要,第一个是要有“志”,志气的志;第二个要有“识”,见识的识;第三个要有“恒”,持之以恒的恒。

他说有志就不会甘为下流,有识就会知道学无止境,有恒世间必无不成之事,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成功。

  我们不妨琢磨一下他们的书信,一些重要人物的传记,像梁启超、胡适、戴高乐将军、萨特的传记。

当然最好请老师指导一下,因为现在传记太多了太滥了。

首先要看是什么人的传记,另外是谁写的传记,两者结合一下。

每个人生是一道丰碑,是无法超越的,像戴高乐将军在法兰西民族的形象比毛泽东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还要高大,不信的话到法国去看看、去感受。

像萨特,我觉得他的人格是很伟大的,尽管他也有缺点。

他有一句名言让我感到震撼,他谢绝一切来源广泛的荣誉,包括诺贝尔奖,他都没兴趣。

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就是哲学之本原,就是爱之智慧。

  此外,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或者大学期间,在人文素养的训练、熏陶过程中,要适当地学会或花一定的精力,多交几个朋友。

朋友是财富。

无论社会怎么竞争,成本的付出和得到的回报应该是双赢。

这方面我们,特别是独生子女要注意。

人文素养的缺失,其实独生子女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还有,不管社会怎么物欲横流、拜金主义,要适当地保持一颗童心。

儿童是最好的哲学家。

尽管短期内会受到伤害或者挫折,但是保持一颗童心,创造力、生命力、幸福的追求和体验都会跟别人不太一样。

从效益本身来讲,短期内的匮乏或吃亏未必能取代永恒价值的实现。

  最后,我有四句话赠给大家,请大家指教——燃烧的是激情,飞翔的是思想,说服人的是真理,征服人的是真诚。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