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1233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docx

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含答案

2018高考生物三月过关精优题(20)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蛋白质加热处理后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沸水浴加热后,构成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后,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C.变性后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也发生了变性

【解析】由题图可知,蛋白质经加热变性后,肽链充分伸展,肽键并未断裂,但会失去生物活性,特定功能丧失。

由于肽键未断裂,因此变性后的蛋白质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食盐的作用只是析出蛋白质,并没有使其变性。

【答案】C

2、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反应产生的产物有[H]、氧气和ATP

B.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及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C.暗反应的主要产物是葡萄糖、ATP

D.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但暗反应不需要光

【解析】光反应阶段发生的物质变化有:

水的光解(H2O→[H]+O2)和ATP的合成(ADP+Pi→ATP),所以产生的产物有[H]、氧气和ATP,A项正确;暗反应阶段发生的物质变化有:

CO2的固定及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项正确;暗反应的主要产物是葡萄糖,ATP是光反应的产物之一,C项错误;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但暗反应不需要光,D项正确。

【答案】C

3、(2018·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期末考试)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初步了解Art对癌细胞的影响,可用显微镜观察癌细胞的形态变化

B.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可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

C.为检测Art对凋亡蛋白Q表达的影响,须设置不含Art的对照试验

D.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Art,可确定Art能否进入细胞

【解析】癌变细胞的形态结构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A正确;凋亡蛋白Q属于大分子物质,若用凋亡蛋白Q饲喂患癌鼠,会在鼠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所以不能确定该蛋白质的作用,B错误;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原则,这样会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C正确;同位素示踪法即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楚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D正确。

【答案】B

4、如图所示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黄身和白眼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

【解析】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白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该染色体上黄身和白眼基因的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而不是碱基种类不同;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不一定都能表达。

【答案】D

5、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有差异

B.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人体不同组织细胞中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都不同

C.能发生①过程的细胞不一定能发生②、③,而能发生②、③过程的细胞一定能发生①

D.过程③中,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从左到右进行

【解析】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C—G、G—C,②是转录过程,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③过程表示翻译,其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可见这三个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正确;不同组织细胞虽发生细胞分化,表达的基因可能不同,但是所有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ATP合成酶基因均发生表达,因此只能说转录过程的起始点不一定相同,B错误;能发生①过程的细胞一定能发生②、③,而能发生②、③过程的细胞不一定能发生①,C错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D错误。

【答案】A

6、(2018·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

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

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

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

【解析】甲、乙间具有捕食关系,捕食者灭绝不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A项错误。

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在相互影响、相互选择过程中共同进化,B项正确。

两种生物之间基因的突变互不影响,变异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

甲、乙个体数长期稳定说明两者对环境及两者间的适应性未改变,但甲、乙两个种群在相互选择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了进化(即种群基因频率可能发生了改变),D项错误。

【答案】B

7、(2018·江西省莲塘市一中高三模拟)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M细胞被不同种抗原刺激时也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并产生抗体

C.E细胞和M细胞核内DNA相同,细胞质内RNA种类有差异

D.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解析】由图可知,E细胞为浆细胞,M细胞为记忆细胞。

T细胞和B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吞噬细胞不具备特异性识别功能,但是参与特异性免疫,A错误;记忆细胞只能识别一种特异性抗原,二次免疫时,只能被同一种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人体内体细胞DNA相同,即E细胞和M细胞的DNA相同,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种类的细胞内的RNA有所差异,C正确;E细胞是浆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只能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无法与靶细胞结合,D错误。

【答案】C

8、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所示的数据[单位:

J/(cm2·a)]。

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464.6J/(cm2·a)

B.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3.5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20.06%

C.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等

【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64.6J/(cm2·a),A正确;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62.8/464.6×100%=13.5%,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2.6/62.8×100%=20%,B正确;“未利用”就是指同化量中除去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和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之外剩余的能量,C正确;能量在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散失,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答案】D

9、(2018·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下列关于平板划线法接种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接种前可采用干热灭菌法或紫外线照射对培养基灭菌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在培养基上获得单个目的细菌

C.在每次划线前及划线结束后需要灼烧接种环

D.培养后的菌落最少处是接种划线的起始位置

【解析】新配置的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灭菌,A错误;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B错误;每次划线结束,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C正确;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细菌数逐渐减少,培养后的菌落最少处是接种划线的末端位置,D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2018·河南省博爱县一中高三上学期模拟)在我国南方稻田种植紫云英已有悠久历史,利用上部2/3作饲料喂猪,下部1/3作绿肥,既养猪又肥田。

研究紫云英的结构及生理过程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紫云英叶肉细胞中的生物膜及在其上所完成的一个生化反应,该生物膜是________,其吸收的光能用于________。

(2)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温度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紫云英叶片光合速率。

请据图分析:

A和B两点,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共同场所是________;C点时,该植物总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100cm2叶·h)](用CO2吸收量表示)。

(3)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A、B两种植物进行了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甲组:

A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

乙组:

B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O2释放量(mL)

①甲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②阳光不充足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最可能成为限制________植物正常生长的因素。

菜农往往通过在大棚内养殖蘑菇来提高A、B两种植物的产量,采用这种方法增产效果更好的植物是________。

【解析】分析图甲:

图甲生物膜上能发生水的光解反应,该反应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膜;图中①为光合色素;②为磷脂分子。

分析乙图:

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温度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紫云英叶片光合速率,其中A点时,植物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AB段,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点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点之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甲为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其吸收的光能用于水的光解及ATP合成。

(2)A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而B点时,植物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因此这两点产生ATP的共同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由图可知,图示条件下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为5mg/100cm2叶·小时,C点时的净光合速率为15mg/100cm2叶·小时,因此该植物C点时的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5+15=20mg/100cm2叶·小时。

(3)①从实验设计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不同功率的灯泡代表不同强度的光照,因此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因此实验的其他变量均为无关变量,包括温度、光照时间、植株大小等。

②A植物的光饱和点为100W对应的光照强度,代表阴生植物;B的光饱和点至少为300W对应的光照强度,代表阳生植物;则在阳光不充足地区,光照最可能成为限制B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

大棚中蘑菇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植物光合作用,采用这种方法增产效果更好的植物是A。

【答案】

(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水的光解及ATP合成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0 (3)①光照强度、CO2浓度 温度、光照时间、植株大小 ②B A

2、(2018·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

(2)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

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________。

(4)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或“注射法”对激素进行人为补充,在下列给出的四种激素中,可以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有________(填序号,多选题)。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D.性激素

(5)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

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请给予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温调节、神经—体液调节,通过分析体温调节过程与相关激素的关系及神经—体液调节的特点,再结合题中问题进行解答。

(1)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蒸发散热。

(2)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中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增加产热。

(3)美洲箭毒能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受体结合,进而导致肌细胞不能收缩或持续舒张。

(4)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本质都是蛋白质,不能用饲喂法,而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都不是蛋白质,可以用饲喂法。

故选:

B、D。

(5)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本实验缺少对照组,因此还需另选取一组各方面都相似的个体,重复同样的手术过程,但不摘除睾丸,作为对照。

验证激素的作用时,还要对实验仔公鸡注射雄激素,观察其现象。

【答案】

(1)皮肤 汗液蒸发散热 

(2)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 

(3)肌细胞不能收缩 

(4)B、D 

(5)饲喂含雄性激素的饲料后恢复公鸡的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1160

9.4

15.4

0.5

2

3

6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