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909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XX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

Q市XX有限公司良种肉牛场改扩建项目

1.1.2项目主管单位

Q市畜牧水产局

1.1.3项目建设单位

Q市XX有限公司

1.1.4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H省畜牧研究所

H省家畜繁育指导站

1.1.5项目建设地点

Q市XX区XX公路33公里

1.1.6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建设存栏优质德系西门塔尔肉用种子母牛200头,年生产优质肉用种公牛75头,优质母牛75头。

1.1.7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生产工艺:

种牛生产按成年牛的饲养管理,犊牛、育成牛的饲养管理,繁殖母牛配种管理。

技术方案:

运用现代肉牛育种理论和技术,培育优质肉牛核群。

采用动物模型最佳无偏预测法,计算育种值。

选择优质公牛。

繁育方案:

采取西门塔尔牛与弗莱维赫牛配种提高生产性能;采用胚胎移植技术扩大种群。

1.1.8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牛舍3200m2,运动场8000m2,购置设备16台套。

1.1.9建设期

建设期为一年,从20XX年5月~20XX年6月

1.1.10项目辐射面

该项目建设达产后,不仅对H省的肉牛生产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将辐射到吉林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

1.1.11项目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284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84万元,育种材料投资20万元,设备、设施投资5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3万元,预备费11万元。

资金来源:

申请中央财政投资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4万元;项目承担单位自筹60万元。

1.1.12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建设期为1年,第2年达到设计规模的50%,第3年达到设计规模,年均销售收入409.5万元,年均总成本298.65万元,利润102.8万元,投资利润率36%、内部收益率28.5%、财务净现值169.1万元,投资回收期为4.89年。

1.1.13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该项目是以提高肉牛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在肉牛品种选择上,以肉乳兼用型品种为主,从而增加了繁育母牛的产奶收入,降低基础母牛的成本压力。

尤其在草原资源日趋紧张,各地纷纷限牧、禁牧的情况下,走肉乳兼用型肉牛生产的技术路线,推广肉用基础母牛舍饲,必将对我省的肉牛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示范作用。

有效地缓解肉牛生产对草原的依赖,减轻草原资源的压力,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1根据《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办法》、《2008年部分农业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和《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格式的要求》。

1.2.2根据H省畜牧业“十一五”规划。

1.3结论与建议

1.3.1综合评价。

依靠草原放牧维持的肉牛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草原禁牧、肉牛舍饲已成必然。

提高肉用母牛的产奶量,走肉乳兼用型技术路线是肉牛发展唯一的选择。

项目选择的技术方案可靠,经济合理。

1.3.2结论意见

引进弗莱维赫牛冻精,改良提纯西门塔尔牛,建立西门塔尔牛核心群,增强供种能力,是我国肉牛发展投资小、见效快、保持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3.3问题与建议

目前肉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纯种肉牛、乳用兼用型牛数量太少,形不成规模,肉牛产业化生产难以形成。

建议加大优质肉乳兼用型肉牛冻精、胚胎乃至优质活体种牛的引进和推广。

本项目原建设地点由于崔门种畜场产权制度改革,将全场土地及资产、资源整体出售,为保证项目的实施和项目长期发展,选择建场条件良好的XX公路33公里处西侧林间空地作为新建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保证各项设施设备的配套。

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肉牛业发展的需要

肉牛业是畜牧业当中的重要产业,“十五”期间H省被列为全国肉牛生产优势区域。

随着省委、省政府鼓励发展畜牧业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启动东部肉牛产业带建设之后。

肉牛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近年来,北大荒牛业等一批大型加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覆盖全省、具有一定加工能力的企业群体。

全省设计加工能力在1万头以上的企业22家,年可加工肉牛150万头以上。

肉牛加工企业的兴起,带动了全省肉牛生产快速发展。

2006年底全省有6个县年出栏肉牛达10万头,有17个县年出栏肉牛达5万头以上。

肉牛养殖专业户5.8万户,养殖场3950个,养殖小区791个。

到2006年底,全省存栏肉牛538.4万头,可繁母牛237万头,年出栏肉牛260.9万头。

目前各大肉牛加工企业都存在着牛源不足,尤其是优质肉牛来源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肉牛加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建设良种肉牛场,发展优质肉牛生产是我省肉牛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2.2提高肉牛产业发展质量的需要

我省现存栏可繁母牛237万头,多数为本地黄牛与肉用牛杂交后代,虽然在产肉性能上有了一定改善,但普遍存在泌乳性能差,犊牛育成质量不好,肉用基础母牛饲养成本高,经济效益下降。

所以,提高肉用基础母牛泌乳性能是保证肉牛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该项目的建设,就是引进德国弗莱维赫牛精液和胚胎,提纯现有的德系西门塔尔牛,扩繁种子母牛,提高供种能力,改良我省现有的肉用基础母牛群。

项目建设单位现有的德系西门塔尔牛是80年代从德国引进的,由于多年受育种材料的限制,乳、肉性能都有退化表现。

而德国弗莱维赫牛是在原德国西门塔尔牛的基础上,经过20多年的定向选育,培育出的肉乳兼用牛品种。

生产性能:

公犊平均日增重达1.6千克,公牛育肥后屠宰率达65%以上。

犊牛初生重40千克左右,成年公牛体重1000~1300千克,成年母牛体重达650~800千克。

305天产奶量6000千克以上,个体最高产奶可达10000千克以上,乳脂率4.0%、乳蛋白率达3.5%。

并具有耐粗饲、抗逆性强,发病低等优点。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对我省纯种西门塔尔牛的选育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持肉乳兼用的技术路线,它将使我省传统的肉牛业,向肉乳兼用型发展。

兼顾肉、乳两个效益,促进肉牛生产方式的转变,对提高肉牛产业的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3农民增加收入的需要

肉牛生产是我省农民一项主要的经济来源,随着草原资源的逐年缩减,一直靠草原资源支撑的肉牛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

在肉用母牛的生产环节已经到了难以为济的地步。

引导农民按饲养奶牛的生产方式饲养肉用基础母牛,追求产奶效益。

所生公犊按着优质肉用牛育肥,生产高品质的牛肉,实现产肉效益。

因此,选择高效益的肉牛品种,调整肉牛业的发展思路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2.4保护草原资源,促进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肉牛生产是与放牧分不开的。

随着草原过度放牧和其它因素的影响,造成草原严重退化,现有的草原资源难以满足肉牛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肉牛业可持续发展,肉牛舍饲,事在必行。

德国弗莱维赫牛以其乳用兼用的品质,适合舍饲。

在实现产奶效益的同时,生产出优质肉用公犊,经过快速育肥生产优质牛肉,从而实现肉牛业优质高效。

肉牛生产方式的转变,有效地保护了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肉牛业可持续发展。

2.5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5.1该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国家和H省农业经济发展战略。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行业的长远规划。

符合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方向。

发展优质高效的肉牛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要产业,各级政府都制定和出台了鼓励肉牛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2.5.2符合H省肉牛发展的技术路线

本项目是引进德国弗莱维赫牛精液和胚胎,提纯和培育德系西门塔尔牛,通过扩繁,增加供种能力,改良本地肉牛,走肉乳兼用的技术路线,实现肉牛业的优质高效,符合我省肉牛发展的技术路线。

2.5.3肉牛生产的迫切需要

目前的肉牛生产中,急需肉乳兼用的品种,解决基础母牛经济效益下降,肉牛生产后劲不足的问题。

本项目达产后,将促进我省肉牛繁育体系的形成。

促进肉牛业效益的提高。

培育的肉牛品种是当前肉牛生产中急需的优良品种,很容易在全省推广。

2.5.4项目建设单位基础条件具备

项目建设单位具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具有承担项目的技术力量和职工队伍;具有纯种西门塔尔育种群;具有项目要求的其它建设条件。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3.1市场供求

⑴、国际市场分析

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总量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加剧,不同国家和地区间供求发展不平衡矛盾依然存在,对肉牛及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

一是人们消费观念、膳食结构发生根本转变,从温饱型转向优质化、高档化,对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精深加工和鲜活食品倍感兴趣,表现在肉类品种消费上,国际市场对肉牛的需求量呈增长的势头。

二是资源短缺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消费水平高,但生产能力低,需依靠大量进口维持自身的供求平衡。

三是世界各国的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总产量增长缓慢,使得对粮食依赖性较强的猪、鸡生产受到制约,而牛、羊因其对粮食依赖性不强,牛肉市场潜力很大,发展肉牛生产仍然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是欧洲爆发的疯牛病,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由于英国等欧洲主要肉牛生产国爆发了疯牛病,欧美等重要牛肉消费国纷纷从欧洲撤离出来,把聚集点转向中国。

亚洲的竞争对手韩日相继爆发疯牛病口蹄疫,牛肉出口受阻。

我国牛肉出口仍然具有增大的机会。

据专家预测,受疯牛病的沉重打击,英国等欧洲主要肉牛生产国的养牛业,将倒退3-5年。

这就为我国的肉牛养殖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周边国家和地区,如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伊朗等每年共需进口牛肉1000多万吨,占世界牛肉产量的五分之一左右,其中日本每年约需进口活牛4万头,鲜肉9万吨,基本不出口。

牛肉价格稳中有升,特别是高档分割肉,每公斤在8美元左右,牛肉价格稳中有升的势态使国际市场供需趋旺。

 ⑵、国内市场分析

我国肉类结构中,猪肉占80%,牛肉则不到5%,人均占有牛肉只有5千克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9.82千克,我们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对牛肉需求逐年增加,如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牛肉总产量要达到1200万吨以上,而我国96年牛肉销售总量100万吨,此后每年以11万吨速度增长,至目前全国牛肉销售量达到230万吨,尽管牛肉生产增长较快,仍然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求,生产能力远低于市场需求,供求关系还处于求远大于供的阶段。

2003年,各地牛肉平均价格为13.38元/公斤,我市为12.58/公斤,2004年5月份各地牛肉价格分别为(元/公斤):

哈尔滨13,H12.67,吉林13.7,辽宁13.64,北京15,河北12,山东12.29。

2007年哈尔滨市牛肉价格达19。

近年,牛皮革制品需求也呈上升趋势,每年全国需牛皮约1000万张,而我国产量一直徘徊在700万张左右,不足部分依靠进口,皮价昂贵,每吨价格在7000元左右。

目前,我国肉牛生产发展仍处于低水平阶段。

国内的牛肉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和内蒙等地,主要有河南漯河双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金锣企业集团公司、南京雨润食品有限公司(已在我省双城市建厂)和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等企业,年生产量不足国内需求量的一半,而且优质牛肉少,即难于出口创汇,又要进口高档牛肉,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牛肉短缺的局面。

由此可见,发展肉牛生产改良品种,其国际、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都很大。

德国弗莱维赫牛即德系西门塔尔牛,具有肉乳兼用性能,改良当地肉牛有很大的优势。

该品种产奶性能:

平均单产6000㎏以上,乳脂率和蛋白率均高于荷斯坦奶牛,而且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做为舍饲奶牛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产肉性能上,完全继承了西门塔尔肉牛的优良性能。

纯种牛供不应求。

3.2市场需求预测

我省黄肉牛可繁母牛237万头,人工授精70多万头,大部分可繁母牛本交配种。

该项目达产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