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0789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docx

教育学原理WORD版PPT范文

教育学原理

引言

巴甫雷什学校一年级学生

格里沙女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

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茨小灰天鹅

将首先看到的动物当成妈妈

提出¡°教育最佳期¡±概念

莫斯科郊外中年男子梅林柯夫5岁时

菜园两年白菜芯惩罚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及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认识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历史与发展

⏹教学难点:

掌握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采用师生互动教学、自学、个别指导等方法为辅。

⏹教学内容: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3、教育学的意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学的概念

1.国外的教育学概念

(1)希腊语伊始的¡°教育学¡±

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edagogy)一词是从希腊语Pedagogue即教仆派生而来的。

古希腊把照料、陪送奴隶主子女上学的奴隶称为教仆。

教育学意味照管儿童的学问。

(2)斯拉夫国家的“教育学”

⏹世界上最早给教育学的内涵以确切表达的应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他在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开篇写道:

“《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苏联教育家皮斯库诺夫、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法国学者贝斯特、日本学者田浦武雄

⏹尽管教育学一词的使用并不一致,“但总的来说,多数人倾向于把它作为对教育的学术性研究的总称”。

而且,“只要称得上教育学,就不是简单的有关教育的议论或常识,而必然具有某种理论体系”。

2.中国的教育学概念

⏹在中国,对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述虽有所不同,但根本观点基本一致,大都沿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

教育学是指“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

也就是说,教育学主要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观点得到人们的基本认同。

⏹从以上对教育学的定义来看,通常把教育学定义为: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的科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因而教育学是关于如何培养人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问题,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所谓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头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问题来源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包括:

(1)常识问题和未决问题

常识问题是前人已经探明和解决了的教育问题,不需要进行研究,不具有研究价值。

未决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探明和解决的教育问题。

(2)“大”问题和“小”问题

⏹“大”问题涉及教育全部或主要方面的各种因素的矛盾和疑难问题,如“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状况如何”等。

⏹“小”问题,即微观问题,聚焦于教育某方面的一两个因素的实质或关系的矛盾和疑难,如“怎样认识学生的主体性”、“怎样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

(3)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

⏹表象问题就是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表面特征及其外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疑难问题的反映,是教育中的个别的、特殊的和具体的问题,如“城乡小学教师素养有何差异?

”等。

⏹实质问题则是对教育内在的特性及其内部关系的矛盾和疑难的反映,是教学中普遍的、一般的和抽象的问题,如“现代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及其关系是什么?

”等。

⏹发现、提出和解决表象问题必要,须在此基础上→挖掘、发现、提出和解决实质问题。

(三)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关于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及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反映。

两大基本规律:

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育学原理是以教育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教育中最一般性问题的科学。

它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育基本规律、教学原理、德育原理等方面的揭示和阐明上,它的研究任务是为具体教育学科提供一般的理论指导,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本理论学科地位。

二、教育学的基本任务

1、发展教育理论

2、解释教育问题

3、改造教育实践

4、提高教师素质

三、教育学的几个相关基本概念

(一)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活动自人类产生后就开始存在,教育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教育的学问乃至成为科学,则经历了长期的过程。

因此,从时限上看,教育在先,教育学在后;从内容上看,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教育科学与教育学科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为其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由若干门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原理、教学论、德育原理和学校管理学。

⏹教育学科:

狭义的教育学科指师范院校和教育院校开设的教育类课程的总称,目前一般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各学科教学论;广义的教育学科则泛指教育科学体系中所列的各类教育学。

(三)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在很多情况下是同一概念,但仍要注意二者之间的细微区别。

教育科学通常是指整个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而教育学仅仅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四)教育学与学科教育学

由于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中最一般性的问题,它抛开了各种特定的教育形态和内容,而学科教育学则是教育学在某学科方面的运用,是针对某学科的教育理论的深化和细化。

如语文教育学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文教育的规律……从语文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过程方式、方法等方面来研究探讨……语文教育的规律”。

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欧洲:

从公元前5世纪~公元16世纪,即从古希腊到资产阶级革命前,约2000年

中国: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即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约2500年。

1.中国古代

(1)《论语》中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

⏹世界上最早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与其弟子相互问答的记录,共20篇,其中论及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学”的教育思想。

《论语》开篇即论“学”。

孔子对学习方法的论述有:

①“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结合,即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常常践行之;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出学而不思就会迷茫、思而不学亦会徒劳无益,强调学思结合;③“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强调言行结合、学行结合;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学习与温习结合,重视对知识的温习与总结。

(2)关于“教”的教育思想。

①在教育对象上,提倡“有教无类”。

认为教育对象不应有年龄、品行或贫贱的区分,每个人都可以而且也应该通过教育成为知仁明礼的人,具有一定的教育民主化思想;②在教育内容上,孔子主张“予以四教:

文、行、忠、信”;③在教育方法上,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启发教学;④在教学原则上,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即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施予不同的教育。

⏹此外,孔子还论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无私无隐¡±、¡°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为师之道。

⏹《论语》作为我国古代反映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其中对于¡°教¡°与¡±学¡°的诸多论述对后世的教育都有很大影响,对今天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的《学记》,相传为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乐正克所著,比外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问世三百多年。

《学记》是我国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全书只有1229个字,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教育的作用、目的、制度、教学原则于方法及教师的地位、作用、师生关系等。

(1)阐述了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建国君民的政治人才和安分守己的顺民。

(2)论述了学校教育制度。

《学记》提出“家有熟,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按行政区域和级别设置学校的设想。

(3)概括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如教学相长、预时孙摩(预防性、及时性、循序性、观摩性)、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臧息相辅(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著名教学原则与方法。

(4)突出提高教师的地位,提出师道尊严的思想。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者所以学(教)为君也。

2.古代欧洲

⏹柏拉图的《理想国》——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表达了朴素的教育民主的思想,强调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主张尊师爱生,提出“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方法和三个递进的阶段,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在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等其它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因而在学科分类中还没有一席之地。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ª19世纪末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作为其思想体系,要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如维多利诺、拉伯雷、莫尔、马丁·路德等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新教育,对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启蒙作用。

⏹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从此标志着教育学在科学体系中有了自己独立的学科地位。

⏹捷克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ª1670)在人类教育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

该书由总论、体育、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等6篇33章组成,为近代教育学体系建立了基本框架。

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思想:

(1)关于教育目的与作用。

夸美纽斯打破以宗教教育目的为唯一的教育目的,提出教育不但要为来世的永生做准备,更要为现世的幸福做准备,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以便享受现世的幸福,并为永生做好准备。

⏹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

首先,他把教育看做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其次,他认为人都是具有天赋的,而人的天赋的发展,关键在教育。

(2)从泛智教育主张出发进而提出普及教育思想。

他强调“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即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让男女儿童都受教育。

⏹(3)提出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包括两方面重要内容:

①教育要遵循教育“秩序”(教育规律);②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本性和年龄特征。

他认为可以分成四个时期:

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教育上的年龄分期主张。

(4)根据自然适应性原则和年龄分期主张,提出建立全国统一学制。

每个家庭有母育学校;每个村落有国语学校;每个城市有高等

学校;每个国家(或省)有大学。

(5)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6)系统地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特别是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等三个影响较大的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树立了教育史上的丰碑。

比较完整地、系统地总结和论述了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而且首创颇丰:

⏹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一系列重要的教学原则;第一次系统论述学前教育;第一个试图在西方建立分科教学理论;第一次系统总结了班级授课制;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试图建立统一的学制,系统地论述了教育管理等,为教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为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为教育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使教育的学问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推进了教育的国家化、世俗化、普及化,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和“现代教育之父。

一般认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

2.洛克的《教育漫话》

⏹洛克(1632—1704)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的教育思想建立在“心灵白板说”和教育万能论的基础之上。

(1)关于教育的作用。

洛克从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出发,极为重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把儿童的天性比做没有痕迹的白板,可以任人随意地去涂写和塑造。

洛克主张教育万能论,他说: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2)关于教育目的。

洛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绅士。

绅士必须是身体健康、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具有道德、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

(3)关于教育内容。

在论述教育的内容时,洛克第一次对德、智、体作了明确区分。

洛克是教育史上第一个特别重视体育的人。

德育是洛克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反对惩罚的德育方法。

3.卢梭的《爱弥儿》

⏹卢梭(1712¡ª1778)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也是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爱弥儿》一书反映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的自然教育的主要思想观点:

(1)关于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

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即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教育,培养具有自然天性的人。

“归于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卢梭开创新自然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根本原则。

(2)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

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社会状态下的“自然人”。

(3)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①正确地看待儿童。

②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

(4)自然教育的实施方法。

卢梭将教育分为婴儿期(出生—2岁)、儿童期(2—12岁)、青年期(12—15岁)和青春期(15岁—成年)四个阶段,分别实施身体保健、感官训练、施智育和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等。

⏹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他的主张,树立了教学论发展史上的丰碑,为教育心理学化和近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776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后来赫尔巴特继承了康德的教育学讲座。

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

1802年,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被资产阶级教育家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

他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提出教学过程的四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教师权威、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作用。

《普通教育学》曾风靡一时,对许多国家的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被其学生继承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赫尔巴特学派”,后来被人称为“传统教育派”。

其他教育名著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法国卢梭——《爱弥尔》

⏹瑞士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德国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

(三)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西方教育现代化创立初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西方教育现代化从教育科学化开始起步。

早期教育科学运动是以教育实验(儿童研究)和教育调查为基本方法,使教育向实证的方向发展。

实验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赖伊和梅伊曼,他们创立了实验教育学。

1916年,杜威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认为传统教育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压抑儿童的个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主张尊重儿童个性,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儿童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树立“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即以“现代教育三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三中心”,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实用主义教育主张,构成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成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2、西方教育现代化反思时期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末)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动美国朝野。

杜威的实用主义的“教育无目的论”造成教育混乱和教育质量下降遭到批评,新传统派教育从国家、民族利益出发,为加强科技竞争,科南特提出天才教育主张,实施“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

⏹布鲁纳1963年出版《教育过程》,提出结构主义的课程设计思想,强调教学主要是讲清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结构,学习主要是发现,主张将教材的逻辑组织(学科结构)与心理组织(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的内部结构)相结合,其结构教学理论对欧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过重大影响。

由于新传统派教育的教育主张和美国的民主传统相违背,天才教育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后来遭到激进的人本主义教育者的批评。

3、西方教育现代化确立时期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第三节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一、学好教育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提高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

二、学好教育学,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三、学好教育学,有助于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改革,总结经验,创新教育理论

第二章 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从字源上探究,在我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上记载: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在西方,教育这词的英、美、法文均为education,它们都来自拉丁文。

词首e原意为“出”,词干意为“引”,含义为“引出”,即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使其完善地发展。

从字源上看,中外赋予教育一词的基本含义是:

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示范、鞭策下学习、觉悟和发展。

各种有关教育概念的表述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共同点,即它们都是把教育说成是培养

人的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归)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是非科学的。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受到当时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认识水平的局限,从而不能正确提出和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发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代表作: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动物界的教育》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代表作:

美国教育家孟禄—《教育史教科书》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育的起源,但他们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有意识的活动,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不是武断地判定上述两种观点的错误,而是在肯定他们这种有益的尝试和提出问题的贡献的基础,通过科学分析人类祖先的产生及开始制造工具前后的历史,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

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第一,教育的不分化性。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

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构木为巢”

第二,教育的全民性与均等性。

第三,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缺乏与简单。

(二)农业社会的教育

特征: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

第三,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三)工业社会的教育

特征:

第一,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第三,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第四,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信息社会的教育

特征:

第一,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第二,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第三,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第四,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复习思考题:

1、了解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及科学化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对师范生来说,学习教育学,掌握教育理论具有什么意义?

3、教育经历了哪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各阶段有何特点?

第二节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一、教育的本质与特性

(一)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培养人的过程。

教育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也必定还是培养人的活动。

这便是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①所谓动物的“教育”和“教学”完全是一种基于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不是后天的习得行为。

②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积累起来向同类传递的能力。

最后,所谓动物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远不止于此。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动物只拥有生命物质最基本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性和动物的心理,只有人才是有意识的。

(如蚯蚓没有眼睛,但能感受光线的明暗,依靠的是它的躯体的感光细胞)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动物的信息和经验是以一种极为有限的信息方式而不是以教育和学习的方式传递的。

在高等动物中,除本能外当然也有熟练和智力活动的存在。

但作为个体的经验只能随个体的死亡而消失。

人却不同。

对于人类来说,遗传不是经验获得和智力发展的主要形式,人对经验和智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的形式进行的。

人类又有语言和文字,借助语言文字的信息载体功能,不仅可使人类的经验存在于个体系统之中,也可以存在于个体意识之外,脱离每个个体而独立存在。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其他以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工业、农业、文学、艺术等

同时,教育与其他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的。

≠医疗活动、社会服务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直接对求教者的素质发展起影响的人,包括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兼职教师、家庭教师、家长。

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

教育者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而且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教”的主体。

(二)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

广义的教育中,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在狭义的教育中,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

其一是说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个求知的个体;其二,受教育者也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其三,受教育者也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

受教育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