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0434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docx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之一

【教材分析】

      “认识升、毫升”是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的第三课。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本册第二单元“长方体

(一)”中,学生又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展开图,探索并掌握了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本单元的前两个课时,学习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感知了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认识升、毫升,体验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重视对测量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

在“认识升和毫升”的教学中,教材密切联系实际,先安排了“认一认”活动,让学生结合多个实物认识升和毫升,紧接着安排了“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容积大约是1升”的活动,然后设计了滴水实验和估测活动,使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建立测量单位与生活经验的联系。

【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经验:

本节课是认识体积单位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通过量、摆、切、看等操作活动,已经感知了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2.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各种饮料等物品上见到升、毫升,因而学生对它们是有认知基础的。

      3.学生前测情况:

为了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前测。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

(1)学生对1立方厘米大小的空间观念建立得比较好,而对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大小的表象建立,学生感觉还有困难;

(2)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升和毫升较为熟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建立升和毫升的空间观念。

通过前测可以看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升、毫升两个容积单位表象的建立及空间观念的形成等。

基于以上调查、了解,我觉得在教学中,一是要设计多个操作、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升、毫升的实际意义,从而达到“建立表象,形成空间观念”的目的。

二是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可能会对各项实验操作乐此不疲,忽视对活动过程的体验和对活动结果的提升,这是课堂教学中要十分关注,并及时调控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在操作和估测活动中,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掌握升与立方分米、毫升与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学习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

      

(1)每人准备一瓶饮料或水。

      

(2)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升和毫升做单位。

      2.教师方面

      

(1)1升、1.5升、2升、2.5升、5升的瓶子(或壶)若干,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一个。

      

(2)为六人小组准备:

500毫升的瓶子,小勺,针筒,水槽,滴管,小量杯,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盒子各一个,装1升水的瓶子2个,一次性杯子若干。

      (3)课件、实物展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预设时间:

4分)

      1.观察发现 初步感知

      教师结合当地的情况谈话引入课题。

      师: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不少饮料或者矿泉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饮料瓶,你能发现上面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升、毫升;L、mL。

      2.联系生活 再次感知

      师:

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用升、毫升做单位的?

刘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升、毫升的信息,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3.总结发现 揭示课题

      师:

看来,升、毫升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观看短片和收集资料,我们知道容器内盛放液体的量一般用升、毫升作单位。

那么,1升、1毫升究竟有多少,它们与我们已经学过的体积单位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升和毫升。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发现数学信息,初步感受升、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

教师再利用课件展示更丰富的、以升或毫升作单位的物品,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架起了桥梁。

      二、实践操作 体验升与毫升的实际意义

      环节一 体验1升(预设时间:

10分)

      1.体验“1升”有多少

      

(1)教师演示“倒水”,学生初步感知1升

      师:

请同学们看,这个瓶子里装有2升水,你估计一下,在这个瓶子里,1升水大约有多高?

(学生估计并作上记号。

然后,教师出示2个容积为1升的瓶子。

)大家猜一猜,这样的瓶子能装多少水?

(学生猜测后,教师演示:

将2升瓶子中的水平均倒入这两个瓶子,再让学生观察,初步体验1升水有多少。

      

(2)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1升

      师:

(出示1个500毫升的瓶子)如果把一升水倒入这样的瓶子,能装几瓶?

(再出示1个一次性杯子)如果倒入这样的杯子呢?

(学生猜测。

师:

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一种猜测。

1升水到底能倒几瓶或是几杯,需要我们进行实验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建立1升有多少的表象,是这节课的重点。

分别往1升的瓶子、500毫升的瓶子、一次性的杯子里倒水,目的都是想让学生在“倒水”活动中充分感知1升水有多少。

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将抽象的“1升水有多少”,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建立直观、形象的表象,即:

将其具体为1瓶水、2瓶水、几杯水等等,使学生深刻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并为发展其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2.感受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

      师:

刘老师这里有一个从里面量棱长为1分米的盒子,大家知道它的容积是多少吗?

(学生齐答。

)同学们说的很好,把1升的水倒进这个盒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请大家动手验证。

(学生猜测并验证。

)通过这个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升=1立方分米、1L=1dm³。

      (设计意图:

学生已经建立了1升的表象,往1立方分米盒子里倒入1升的水,学生很容易观察出1升与1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   

      3.估一估瓶中有多少升水

   师:

(出示三个容积相同的瓶子,里面装着不同容量的水)大家看(教师指着装有1升水的瓶子),这个瓶子中装有1升的水,请同学们估一估,这两个瓶子(教师指其余两个瓶子)中装有多少升水?

(学生估计判断。

)看来大家对1升有多少,已经估计的比较准确,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容积是1升呢?

(学生介绍。

      (设计意图:

认识了1升有多少,在有1升水为参照物的情况下,让学生估计瓶子中有多少水,此环节对学生来讲,不仅是对刚才知识建构的一次检验,也是对1升有多少空间观念建立的巩固和提高。

      环节二 体验1毫升(预设时间:

10分)

      1.学生操作体验

      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1升有多少,你们知道1毫升有多少吗?

      (请学生拿出学具介绍:

容积为1立方厘米的盒子、针管、瓶盖、滴管、小量杯、小勺各一个。

教师强调针管、量杯上的刻度。

      师:

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感受1毫升有多少呢?

(稍停)你能与小组同学合作,用多种方法试一试吗?

请看大屏幕。

(出示活动要求:

温馨提示(活动要求):

1、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2、在操作过程中,用尽量多的方法,感受1毫升有多少。

3、注意操作活动的有序性。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在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帮助有问题的小组解决问题或困难。

      2.汇报交流

      师:

哪个小组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们是怎样体验1毫升有多少的?

      学生可能会用到的方法:

      ·针筒直接抽出1毫升的水观察多少。

      ·量杯量出1毫升的水。

      ·把1毫升的水挤入手心里。

      ·把1毫升的水挤入1立方厘米的盒内观察。

      ·一把小勺大约能装多少毫升水。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随机让学生演示1毫升水大约有几滴,并着重观察1毫升与1立方厘米的关系。

板书:

1毫升=1立方厘米,1mL=1cm³。

      (设计意图:

感知1毫升有多少,了解1毫升与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个学习重点。

因此,在本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工具,让学生在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1毫升的多少。

      环节三 节水教育(预设时间:

3分)

      师:

刚才大家用各种方法感知了1毫升水有多少,1毫升水是那么不起眼,但在全球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节约1毫升的水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却是非凡的。

一人节约1毫升、10人节约10毫升……我国大约有13亿人,就能节约13亿毫升的水。

一个成年人一天的饮水量约为2000毫升,13亿毫升的水就能供65万人饮用一天,或者供21667人饮用一个月,或者供1806人饮用一年。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1毫升的“少”和13亿毫升的“多”,形成反差,在这样的反差中,使学生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回顾课堂,谈谈收获(预设时间:

3分钟)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习题设计(预设时间:

7分钟)

      1.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小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        。

    

      

(2)一个热水瓶的容积约是2        。

      (3)一台冰箱的容积约是150        。

      2.试一试。

      11升=(  )立方分米         5.5立方厘米=(   )毫升     

3.估一估杯中有多少毫升水,填一填。

4.购买哪种包装的酱油比较合算?

5.延伸活动。

(课后调查)

      师:

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以下调查活动(出示课件):

水龙头/个

1分滴水量/毫升

1时滴水量/毫升

1天滴水量/毫升

1年滴水量/毫升

1

      结合你的统计过程和结果,与你的朋友和家人分享你的活动感言。

      (设计意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升和毫升,感受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了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在此,设计“填适当的单位”、“试一试”、“估一估”、“算一算”及“延伸活动”,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更加灵活地进行应用,同时,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反馈。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之二

【教材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1)结合四个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进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教材编写特点

      《什么是面积》一课安排在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什么是面积、量一量、摆一摆、铺地面。

《什么是面积》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本节课为了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内容:

      

(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进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3)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本节课在注重概念教学的同时,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的重点;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摆一摆”、“画一画”等教学活动都可以把这一教学重点落到实处。

在“比一比”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不同方法,得到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分享实践成功的快乐。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1)面积的普遍性思想

      

(2)物体大小的相对性思想

【学生分析】

      《什么是面积》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认识了周长,能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相关知识。

面积的含义,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虽然知识是新的,但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积累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说家里住房的面积,我们国家领土的面积等等。

但这些经验都是零散的,不确定的,不科学的,在前测的访谈中,有的学生说家里住房的面积就是指整个房间包括空间的大小,大多数学生对面积的含义都没有确切的概念,所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面积的含义,准确地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有必要拉回到原始起点进行教学。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与画图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面积的含义,能准确地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数学活动,学会估测的方法,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分享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约2分钟)

      师:

昨天老师和大家见了一面,老师非常愿意和大家成为朋友。

你们愿意吗?

      生:

愿意

      师:

是吗?

(击掌)那好,来认识一下。

停!

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和这位同学击掌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

老师的手大。

      师:

这“手大”,指的是手的什么大呢?

      生:

手的面积大。

      师:

哦,是面积大,(板:

面积)那到底什么是面积呢?

      (设计意图:

课前设计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之间进行感情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击掌,比较手的大小这一环节的设计,来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实例,理解含义(约13分钟)

     师:

大家先来看看老师的手,它的表面到底有多大?

你能确切的说一下吗?

      生:

(先观察,然后独立回答)

      师:

我认为你们说的都不太准确,我有一个好办法(投影展示手印)这就是老师手表面的大小。

谁也想试试你手的表面有多大?

      生:

印手印。

(实物投影展示)

      师:

同学们观察这两只手的表面,你能发现什么?

      生:

老师手的表面大,**手的表面小。

      师:

(自然自语)看来手的表面有大有小啊!

同学们再看,老师手的表面与黑板表面比,谁大谁小?

      生答。

      师:

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物体,请你摸摸它们的表面,比比谁大谁小,摸完后互相说一说可以吗?

      生:

(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师:

看来同学们摸的非常认真,一定比出它们的大小了吧?

请坐好,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

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充分地去摸周围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渗透了面积大小相对性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面积”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

对!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

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师: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你能说说其它物体的面积吗?

      生:

1-2

      师: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请同学们任选一个物体的面,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请下来。

      生:

(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此项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认识了物体的表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把物体的一个表面请下来,这样就由“面”过渡到了“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师:

看来大家都完成了,请坐好。

这些是同学们的作品,大致就是这两类(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请你说说你用什么方法,选的是什么物体的哪个面?

      生:

汇报。

      师:

我们看这几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几个图形有大有小。

      师:

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

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师:

你们能完整的概括一下你的发现吗?

      生:

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并且有大有小。

      师:

对!

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并且有大有小。

(板:

封闭图形  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

      师:

学到这,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

      生:

1-2

      师:

板书:

或  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

由“面”到“形”的过渡,让学生理解归纳“面积”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探究方法,比较大小(约15分钟)

      我们已经明确了面积的含义,看!

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投影展示)哪个面积大呢?

      生:

      师:

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

能不能同桌合作,想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师:

我们可以利用学具想想办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

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各组代表到前面演示、介绍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剪拼2.贴硬币3.贴小正方形 4.画方格~~~~`

      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

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随生回答,板:

剪拼、摆图形、画格子~~~~~~)

      (设计意图:

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中彼此借签,取长补短。

      小结:

这些方法都可以比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但要注意,在使用摆图形、画格子方法时,所用图形和格子大小一定要一致

      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约9分钟)

      师:

我们知道了什么面积,并且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下面我们开始做练习。

      1.课件出示P41-1  学生读题后,要求学生在课前发的方格纸上用彩笔画图,教师巡视,并把典型作品放在展台上展示。

      师:

看到这些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些图形形状不同,面积一样。

      课件出示P41-3  

      师:

这道题是书上41页第3题,同学们打开书去数一数,画一画,填一填吧!

      师:

谁来说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各等于几个小方格?

      (生汇报课件演示结果)

      师:

(鼠标指图2)我们看这幅图,先来说说粉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格子?

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

      (以粉色图形为例课件演示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格子的过程)

      课件出示P41-4生读题

      师:

同学们看书上41页第4题,想办法比比吧!

      师:

大家比出结果了吗?

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

我用数格子的办法,左边图案面积等于16个格子,右边图案等于14个格子,所以左边图案面积大。

      师:

(用鼠标指不规则格子处)这地方的格子你是怎么数的?

      师: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

      (课件演示结果)

      让我们用画笔把图形美化一下。

任选一个图形,用钢笔描出图形的边线,用彩笔涂出他们的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

      师: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多漂亮的一只猫啊!

图形上一周的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生:

周长

      师:

彩笔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生:

面积

      师:

同学们能区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了吗?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层次性,让学生充分说理,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深化。

      五、知识梳理,总结全课(约1分钟)

      师:

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师: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其实面积还蕴藏着许多奥秘等着我们下一步的去发现呢!

      (设计意图:

不仅让学生理清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也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之三

【教材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

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面积的大小,画出规定面积方格数的图形,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编写特点: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

”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要准确地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应用统一的单位去比较。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面积”这个词,有自己对“面积”的模糊认识或错误认识,但对究竟“什么是面积”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该内容时,“什么是面积”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学生会把已往学过的“周长”与“面积”不自觉地联系起来,含混不清或是错误的认为一个物体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等。

学生学习的兴趣:

各种操作活动,有挑战性的问题。

学习方式:

合作、讨论、交流

学法:

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面积”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会用比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索发现“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合作、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找出更优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各种事物的认识,并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获取新知(15分钟)

      1.“面积”同学们在平常生活中听到过吗?

你能谈谈你心目中的“面积”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做任何评价。

(设计意图:

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到哪种程度,有哪些错误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面积”)

      2.活动:

      ①摸老师准备的两本书的封面(语文、数学)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②观察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或者摸摸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你有什么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