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名师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四则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分析】 “认识升、毫升”是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第三课。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本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学生又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展开图,探索并掌握了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本单元的前两个课时,学习了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感知了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认识升、毫升,体验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重视对测量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是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特点。在“认识升和毫升”的教学中,教材密切联系实际,先安排了“认一认”活动,让学生结合多个实物认识
2、升和毫升,紧接着安排了“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容积大约是1升”的活动,然后设计了滴水实验和估测活动,使学生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建立测量单位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经验:本节课是认识体积单位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通过量、摆、切、看等操作活动,已经感知了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2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各种饮料等物品上见到升、毫升,因而学生对它们是有认知基础的。 3学生前测情况:为了了解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前测。从测试的结果来看:(1)学生对1立方厘米大小的空间观念建立得比较好,而对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大小的表象建立,学生感觉还有困难
3、;(2)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升和毫升较为熟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建立升和毫升的空间观念。通过前测可以看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升、毫升两个容积单位表象的建立及空间观念的形成等。基于以上调查、了解,我觉得在教学中,一是要设计多个操作、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升、毫升的实际意义,从而达到“建立表象,形成空间观念”的目的。二是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可能会对各项实验操作乐此不疲,忽视对活动过程的体验和对活动结果的提升,这是课堂教学中要十分关注,并及时调控的问题。【学习目标】 1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在操作和估测活动中,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掌握升与
4、立方分米、毫升与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4在数学活动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学习品质。【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 (1)每人准备一瓶饮料或水。 (2)了解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升和毫升做单位。 2教师方面 (1)1升、1.5升、2升、2.5升、5升的瓶子(或壶)若干,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一个。 (2)为六人小组准备:500毫升的瓶子,小勺,针筒,水槽,滴管,小量杯,体积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盒子各一个,装1升水的瓶子2个,一次性杯子若干。 (3)课件、实物展台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预设时间:4分) 1观察发现 初步感知 教师结合当地的情况谈话引入课题。 师:今天,同
5、学们带来了不少饮料或者矿泉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饮料瓶,你能发现上面都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升、毫升;L、mL。) 2联系生活 再次感知 师: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用升、毫升做单位的?刘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升、毫升的信息,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3总结发现 揭示课题 师:看来,升、毫升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通过观看短片和收集资料,我们知道容器内盛放液体的量一般用升、毫升作单位。那么,1升、1毫升究竟有多少,它们与我们已经学过的体积单位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升和毫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身边的
6、事物入手,发现数学信息,初步感受升、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教师再利用课件展示更丰富的、以升或毫升作单位的物品,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学生的知识构建架起了桥梁。) 二、 实践操作 体验升与毫升的实际意义 环节一 体验1升(预设时间:10分) 1体验“1升”有多少 (1)教师演示“倒水”,学生初步感知1升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瓶子里装有2升水,你估计一下,在这个瓶子里,1升水大约有多高?(学生估计并作上记号。然后,教师出示2个容积为1升的瓶子。)大家猜一猜,这样的瓶子能装多少水?(学生猜测后,教师演示:将2升瓶子中的水平均倒入这两个瓶子,再让学生观察,初步体验1升水有多少。) (
7、2) 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1升 师:(出示1个500毫升的瓶子)如果把一升水倒入这样的瓶子,能装几瓶?(再出示1个一次性杯子)如果倒入这样的杯子呢?(学生猜测。)师: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一种猜测。1升水到底能倒几瓶或是几杯,需要我们进行实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建立1升有多少的表象,是这节课的重点。分别往1升的瓶子、500毫升的瓶子、一次性的杯子里倒水,目的都是想让学生在“倒水”活动中充分感知1升水有多少。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将抽象的“1升水有多少”,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建立直观、形象的表象,即:将其具体为1瓶水、2瓶水、几杯水等等,使学
8、生深刻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并为发展其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2感受1升与1立方分米的关系 师:刘老师这里有一个从里面量棱长为1分米的盒子,大家知道它的容积是多少吗?(学生齐答。)同学们说的很好,把1升的水倒进这个盒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动手验证。(学生猜测并验证。)通过这个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升=1立方分米、1L=1dm。)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建立了1升的表象,往1立方分米盒子里倒入1升的水,学生很容易观察出1升与1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升=1立方分米的结论。) 3估一估瓶中有多少升水 师:(出示三个容积相同的瓶子,里面装着不同容量的水)大家看(教
9、师指着装有1升水的瓶子),这个瓶子中装有1升的水,请同学们估一估,这两个瓶子(教师指其余两个瓶子)中装有多少升水?(学生估计判断。)看来大家对1升有多少,已经估计的比较准确,那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容积是1升呢?(学生介绍。) (设计意图:认识了1升有多少,在有1升水为参照物的情况下,让学生估计瓶子中有多少水,此环节对学生来讲,不仅是对刚才知识建构的一次检验,也是对1升有多少空间观念建立的巩固和提高。) 环节二 体验1毫升(预设时间:10分) 1学生操作体验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1升有多少,你们知道1毫升有多少吗? (请学生拿出学具介绍:容积为1立方厘米的盒子、针管、瓶盖、滴管、小量杯、小勺
10、各一个。教师强调针管、量杯上的刻度。) 师: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感受1毫升有多少呢?(稍停)你能与小组同学合作,用多种方法试一试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活动要求:)温馨提示(活动要求):1、明确分工,各负其责。2、在操作过程中,用尽量多的方法,感受1毫升有多少。3、注意操作活动的有序性。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在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帮助有问题的小组解决问题或困难。) 2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能给大家讲一讲,你们是怎样体验1毫升有多少的? 学生可能会用到的方法: 针筒直接抽出1毫升的水观察多少。 量杯量出1毫升的水。 把1毫升的水挤入手心里。 把1毫升的水挤入1立方厘米的盒内观察。 一把小
11、勺大约能装多少毫升水。 (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随机让学生演示1毫升水大约有几滴,并着重观察1毫升与1立方厘米的关系。板书:1毫升1立方厘米,1mL1cm。) (设计意图:感知1毫升有多少,了解1毫升与1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个学习重点。因此,在本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工具,让学生在利用各种工具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1毫升的多少。) 环节三 节水教育(预设时间:3分) 师:刚才大家用各种方法感知了1毫升水有多少,1毫升水是那么不起眼,但在全球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今天,节约1毫升的水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却是非凡的。一人节约1毫升、10人节约10毫升我国大约有13亿人,就
12、能节约13亿毫升的水。一个成年人一天的饮水量约为2000毫升,13亿毫升的水就能供65万人饮用一天,或者供21667人饮用一个月,或者供1806人饮用一年。(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1毫升的“少”和13亿毫升的“多”,形成反差,在这样的反差中,使学生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回顾课堂,谈谈收获(预设时间:3分钟)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习题设计(预设时间:7分钟) 1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小瓶墨水的容积约是60 。 (2)一个热水瓶的容积约是2 。 (3)一台冰箱的容积约是150 。 2试一试。 11升 = ( )立方分米 5.5立方
13、厘米 = ( )毫升3估一估杯中有多少毫升水,填一填。4购买哪种包装的酱油比较合算?5 延伸活动。(课后调查) 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以下调查活动(出示课件):水龙头/个1分滴水量/毫升1时滴水量/毫升1天滴水量/毫升1年滴水量/毫升1 结合你的统计过程和结果,与你的朋友和家人分享你的活动感言。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升和毫升,感受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初步掌握了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在此,设计“填适当的单位”、“试一试”、“估一估”、“算一算”及“延伸活动”,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更加灵活地进行应用,同时,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反馈。)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14、之二【教材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1)结合四个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进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教材编写特点 什么是面积一课安排在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面积、量一量、摆一摆、铺地面。什么是面积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为了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内容: (1)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2)进行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3)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图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本节课在注重概念教学的同
15、时,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的重点;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摆一摆”、“画一画”等教学活动都可以把这一教学重点落到实处。在“比一比”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不同方法,得到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分享实践成功的快乐。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1)面积的普遍性思想 (2)物体大小的相对性思想【学生分析】 什么是面积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认识了周长,能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安排的相关知识。面积的含义,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虽然知识是新的,但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积累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说
16、家里住房的面积,我们国家领土的面积等等。但这些经验都是零散的,不确定的,不科学的,在前测的访谈中,有的学生说家里住房的面积就是指整个房间包括空间的大小,大多数学生对面积的含义都没有确切的概念,所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面积的含义,准确地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有必要拉回到原始起点进行教学。【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与画图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面积的含义,能准确地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2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数学活动,学会估测的方法,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学习过程,得到用估测解决问题的经验,分享学习成
17、功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约2分钟) 师:昨天老师和大家见了一面,老师非常愿意和大家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是吗?(击掌) 那好 ,来 认识一下 。停!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和这位同学击掌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的手大。 师:这“手大”,指的是手的什么大呢? 生:手的面积大。 师:哦,是面积大,(板:面积)那到底什么是面积呢? (设计意图:课前设计以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之间进行感情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击掌,比较手的大小这一环节的设计,来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8、) 二、结合实例,理解含义(约13分钟) 师:大家先来看看老师的手,它的表面到底有多大?你能确切的说一下吗? 生:(先观察,然后独立回答) 师:我认为你们说的都不太准确,我有一个好办法(投影展示手印)这就是老师手表面的大小。谁也想试试你手的表面有多大? 生:印手印。(实物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只手的表面,你能发现什么? 生:老师手的表面大,*手的表面小。 师:(自然自语)看来手的表面有大有小啊!同学们再看,老师手的表面与黑板表面比,谁大谁小? 生答。 师: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物体,请你摸摸它们的表面,比比谁大谁小,摸完后互相说一说可以吗? 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摸的非
19、常认真,一定比出它们的大小了吧?请坐好,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去摸周围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渗透了面积大小相对性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面积”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对!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你能说说其它物体的面积吗? 生:1-2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请同学们任选一个物体的面,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们请下来。 生:(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
20、计意图:此项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认识了物体的表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把物体的一个表面请下来,这样就由“面”过渡到了“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师:看来大家都完成了,请坐好。这些是同学们的作品,大致就是这两类(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请你说说你用什么方法,选的是什么物体的哪个面? 生:汇报。 师:我们看这几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个图形有大有小。 师: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师:你们能完整的概括一下你的发现吗? 生: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并且有大有小。 师:对!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并且有大有小。(板:封闭图形 大小)
21、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 师:学到这,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 生:1-2 师:板书:或 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由“面”到“形”的过渡,让学生理解归纳“面积”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探究方法,比较大小(约15分钟) 我们已经明确了面积的含义,看!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投影展示)哪个面积大呢? 生: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能不能同桌合作,想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师:我们可以利用学具想想办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各组代表到前面演示、介绍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剪拼 2贴硬币 3贴小正方形 4画
22、方格 还有其它方法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随生回答,板:剪拼、摆图形、画格子)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中彼此借签,取长补短。) 小结:这些方法都可以比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但要注意,在使用摆图形、画格子方法时,所用图形和格子大小一定要一致 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约9分钟)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面积,并且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下面我们开始做练习。 1课件出示P41-1 学生读题后,要求学生在课前发的方格纸上用彩笔画图,教师巡视,并把典型作品放在展台
23、上展示。 师:看到这些作品,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形形状不同,面积一样。 课件出示P41-3 师:这道题是书上41页第3题,同学们打开书去数一数,画一画,填一填吧! 师:谁来说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各等于几个小方格? (生汇报 课件演示结果) 师:(鼠标指图2)我们看这幅图,先来说说粉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格子?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 (以粉色图形为例 课件演示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格子的过程) 课件出示P41-4 生读题 师:同学们看书上41页第4题,想办法比比吧! 师:大家比出结果了吗?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用数格子的办法,左边图案面积等于16个格子,右边图案等于14个格子,所以左边图案面积
24、大。 师:(用鼠标指不规则格子处)这地方的格子你是怎么数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 (课件演示结果) 让我们用画笔把图形美化一下。任选一个图形,用钢笔描出图形的边线,用彩笔涂出他们的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 师:(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多漂亮的一只猫啊! 图形上一周的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生:周长 师:彩笔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生:面积 师:同学们能区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了吗?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围绕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层次性,让学生充分说理,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深化。) 五、知识梳理,总结全课(约1分钟)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
25、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其实面积还蕴藏着许多奥秘等着我们下一步的去发现呢! (设计意图:不仅让学生理清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也激发了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之三【教材分析】教学主要内容: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面积的大小,画出规定面积方格数的图形,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材编写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
26、画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要准确地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应用统一的单位去比较。【学生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面积”这个词,有自己对“面积”的模糊认识或错误认识,但对究竟“什么是面积”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该内容时,“什么是面积”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十分困难,学生会把已往学过的“周长”与“面积”不自觉地联系起来,含混不清或是错误的认为一个物体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等。学生学习的兴趣:各种操作活动,有挑战性
27、的问题。学习方式:合作、讨论、交流学法: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大胆质疑、发现新知、获得新知、运用新知。【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面积”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会用比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发现“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合作、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找出更优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各种事物的认识,并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获取新知(15分钟) 1“面积”同学们在平常生活中听到过吗?你能谈谈你心目中的“面积”吗?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不做任何评价。(设计意图:学生对“面积”的认识到哪种程度,有哪些错误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后面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面积”) 2活动: 摸老师准备的两本书的封面(语文、数学)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观察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或者摸摸老师的手掌面和你的手掌面,你有什么发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