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0384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备课时间:

2016年月日

单元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单元知识结构: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

《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单元知识重难点:

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解决措施: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友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

“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安排的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问题。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本单元内容各课时计划:

10《杨氏之子》2课时

11《晏子使楚》2课时

12《半截蜡烛》2课时

13《打电话》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3课时

回顾.拓展三2课时

教学时间:

2016年月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前准备: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

古文也叫文言文,是古代的汉语,跟我们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学习古文。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初读课文,读好课文。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读的时候注意标出难读的字。

2、学习生字:

梁 惠 诣  乃 为 曰  应  禽

3、现在看谁能把课文读好?

(屏幕中出现句子)

(1)指导学生读准每句的节奏、每字的读音、把握好感情。

(2)老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这篇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有哪些人物?

(板书:

杨家的儿子、孔君平)

2、杨家的儿子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是个聪明的孩子)

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明)

“非常”是原文中的哪个字的意思?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介绍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看注释”。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遍,要求读出它的意思。

3、你说杨家的儿子很聪明,有证据吗?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家小儿说:

“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板书:

杨梅  孔雀)

(2)“家禽”是指我们现在的“家禽”吗?

(家里的鸟)

(2)“孔指以示儿”什么意思?

(刚才我们用了学习古文一种常用的方法“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3)这里并没有说是杨梅?

你怎么知道是杨梅呢?

(从句子:

为设果,果有杨梅)

(4)理解这个句子用了我们学习古文的另外一种方法“联系上下文”。

4、学习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杨梅。

(3)到底谁为谁设果?

(杨家小孩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怎么知道?

5、出示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请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6、同桌之间讲讲这个故事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出示对话 :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示:

可以根据板书的内容和句子中标红的字来阐述。

(2)我们说在与人交流谈话时,首先得要听明白对方的话,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的弦外之音。

(孩子的回答妙在:

(1)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2)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的方式,这样回答既准确又婉转。

2、对比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雀不是夫子家禽”

五、设想:

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

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

智慧

师:

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所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六、拓展

1、给“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

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别吻我,我怕羞”“我不是碰碰车”

师:

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

2016年月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11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前准备:

课件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

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

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

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

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

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

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

 2.交流,引导:

(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

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

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

(2)交流后板书:

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

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1.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自由说------指名说

师过渡:

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

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

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

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

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

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

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

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

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

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

出示:

晏子看了看,__________地说:

“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

读,板书:

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

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

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先说后写)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他才会理直气壮。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

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

2016年月日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12*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

课件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的是半个多世纪以前发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小故事。

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

一天晚上,围绕藏着情报的“半截蜡烛”发生了一个斗智斗勇、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半截蜡烛是串起全文的一根线索,它的“点燃——吹熄——再点燃——熄灭”,关系到藏在蜡烛中的情报的暴露,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性命,更关系到法国人民的生死存亡。

因此,教学时,重点围绕这根主干逐步展开。

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一、 1、板书课题:

半截蜡烛       教学生字:

“截”,书空一个。

 2、通过预习,你对这半截蜡烛有什么了解?

   

3、再读课文,具体要求:

  

(1)画出课文中三个人物的名字,读正确,读流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画出生字和新词,读准生字,理解新词。

  

(3)读完课文想一想,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试着完成填空练习。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三个人名:

伯诺德夫人    杰克    杰奎琳  

教学生字:

诺   奎。

  

(2)预习时,你学会了哪个新词?

或者有什么词语不理解?

  

(3)读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经过。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人物,就来读读课文对他的描写。

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或句子。

  

每读完一个人物的表现,就完成相应的填空练习题。

  

1、浏览课文,思考给课文划分段落,用双竖线在课文中标出。

  

2、同桌交流各自的划分情况,说出依据。

讨论统一答案。

  

3、交流分段结果:

  

一(1——2)   二(3)   三(4——5)    四(6——7)  

这个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性很强。

现在,我们就来练习讲故事。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用连接段意的方法讲讲故事的梗概。

  

(3)课文中人物刻画手法丰富,语言细腻,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描写

细致入微。

我们要把故事的情节具体详实地讲出来才能够吸引人。

练习详细具体的讲故

事。

觉得有困难的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的表现来讲。

  

(4)各自读课文,练讲故事。

  

(5)同桌互相讲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

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二、引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

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

)、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

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

(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

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

为什么要轻轻吹?

大家一起读这个句子。

  语言:

关键读好哪个词?

(亮)为什么?

  要读得突出一些,但又不引起德军的怀疑?

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

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

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

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

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

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

(三个德国军官。

)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

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

(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交流杰克。

  动作:

(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

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

读句。

  语言:

关键读好哪个地方?

(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6、交流杰奎琳。

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

娇声。

理解。

(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

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

(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

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7、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

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宾夺主。

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8、挑选两组表演。

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三、总结延伸: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

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

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

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四、布置作业

1、默写课文中的词语。

  

2、把这个故事详细、具体地讲给家人听。

  

3、查找资料,了解二次世界大战。

4、读一个二战期间的感人的故事。

相互合作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时间:

2016年月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13*打电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字词,学习浏览课文的阅读方法。

2.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

   

过程与方法:

1、1、联系上下文,在阅读中扫除字词阅读障碍:

2、2、在阅读和理解课文中,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2、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课前准备:

相声《打电话》录音。

教材和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打电话》是一段十分搞笑、给人启迪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说话啰嗦、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诙谐和幽默,了解相声在汉语中这一独特的语言表演艺术。

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语言要简洁,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活动、学法指导、课件设计、习题设计、板书设计等)

一、表演打电话,导入课文。

1.引导谈话。

2.创设情境:

如果你买了两张戏票,月你的朋友6点半在剧院门口等你一起去看戏。

你在电话中会怎样跟他说?

3、自由发言,如说话简明扼要,尽量节约时间。

4、两同学模拟表演打电话。

对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

 师:

这电话打得简练得体。

意思表达非常清楚,用时不过半分钟。

然而,同样的事情,有人却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

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将课文读通顺。

2.检查自学,相机正音,重点指导:

呃、耗子、啰嗦、嘚儿啷、甭。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组织交流:

文中的甲说话有什么特点?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回忆自己平时打电话时的问候语,感受甲的啰嗦,耗时。

(2)认识甲说话拖拖拉拉,废话连篇。

(3)感受到甲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