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8995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docx

完整word版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

★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

1.禾谷类作物:

苗期(秧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结实期,成熟期。

2.油菜:

苗期(秧苗期+越冬期),雷薹期,开花结角期,成熟期。

3.豆科作物:

苗期,开花结荚期,成熟期。

4.棉花:

苗期,蕾期,花铃期,叶絮期。

5.甘蔗:

幼苗期,分蘖期,蔗茎伸长期,成熟期。

6.甘薯:

秧苗期,分枝封垄期,茎叶伸长结薯期,块根膨大成熟期。

★作物的种植密度

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配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群体结构,进而影响到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和干物质生产。

种植密度决定群体大小,而植株配置方式则决定群体的均匀性。

★提高作物产品品质的途径

1.选育和采用优良品种;

2.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3.调整播期;

4.合理施肥;

5.其他措施(合理排灌,病虫害防治等)

★作物产量增产途径:

1.培育高光效作物品种;

2.调节作物产量形成时期与最佳光温季节同步;

3.塑造光合效率高的株型;

4.配置适宜的群体结构;

5.改善水肥条件;

6.增加田间CO2浓度;

7.增产调控途径必须协调配套。

★作物产量源、库、流的综合协调

1.作物产量的高低以源、库、流综合协调发展为基础;源足、库大、流畅是作物高产的基本条件。

2.培育功能叶光合效率高、产品器官个体较大(大穗、大果等)和光合产物向产品分配效率较高的品种;

3.定向塑造高效率的源、库、流群体结构和个体株型;

4.辅之营养、水分和生长物质等微观调控。

★作物学:

一般指大田作物生产管理和遗传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品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探索通过生长调控、管理优化决策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作物栽培学的任务:

根据作物品种的生长发育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作物栽培品种的基因型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安全保护。

换句话说,作物栽培就是通过良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和自然资源的潜力。

★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

1满足粮食需求,保证食物安全;2提高作物产品的质量,增加供给的多样性;3提高作物生产效益;4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物栽培科学技术的未来方向:

优质高产栽培 节本简化栽培 机械化栽培技术 绿色安全栽培 标准化栽培 设施栽培 信息化栽培

★农作物、大田作物、庄稼分类:

●第二章作物的生长发育特性

★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S”形生长过程:

作物的个别器官、整个植株的生长以及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均经历前期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又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一条“S”形的曲线(1生长速率曲线:

正态分布2生长对数曲线:

直线型3株高增长曲线:

S)

★“S”形生长:

1缓慢生长期,种子内部发生变化,细胞数量虽能迅速增长,但生长量增加较小,生长缓慢;2快速增长期,细胞体积迅速增大,物质合成旺盛,生长量增加最显著,生长迅速3减速生长期,生长继续以接近最高生长速率生长,生长量最大,生长最快(恒定速率最高)4缓慢下降期,生长量不增加反而减少生长速率均逐渐趋于零值(成熟、衰老)

★S”形生长进程理论的应用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否正常的依据之一。

★种子:

由被子植物经过有性生殖形成的胚珠或子房发育成的种子或果实

★种子休眠:

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繁殖的营养器官暂时停止萌发的现象。

两类休眠:

初生休眠:

尚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给予适当条件仍不能发芽,又称生理休眠、自然休眠。

一般作物种子都经历该休眠过程。

次生休眠:

因未获得发芽必需的条件,被迫处于静止状态。

意义:

种子休眠是适应环境保持作物种进化的生态特征。

(避免发芽、种子的贮藏)。

原因:

——经历种胚的后熟过程组织成熟生理成熟硬实造成透性不良(水、气)or存在发芽抑制物质。

破除休眠:

物理处理,如辐射、电、波、磁处理、机械磨损;化学处理,如激素、氧化剂浸种处理。

★种子的寿命种子寿命因作物而异。

一般贮藏条件1~3年;淀粉类种子如蚕豆、绿豆可达6~11年;高含油量作物种子如大豆、棉花一般只1年。

种子寿命因贮藏条件而异。

燥、低温条件下寿命较长;高温、高湿条件下寿命较短。

★分蘖力:

禾谷类作物产生分蘖的特性和能力叫分蘖力。

★禾本科(单子叶)作物出生的第一片叶为不完全叶,称为胚芽鞘(不含叶绿素)叶片和叶鞘连接着生处的叶耳、叶舌、叶枕状况可作为品种的区别.双子叶作物出生最早的两片子叶,一般多为无托叶的不完全叶。

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光照抑制茎、叶的生长光照提高茎、叶内IAA氧化酶活性减少生长素含量增加生长抑制物。

★黑暗条件下茎、叶生长最快,弱光条件下茎细长、叶大而薄,强光条件下茎粗而短、叶小而厚。

供水充足:

茎生长快,茎长而嫩;叶生长快,叶片大而薄,叶柄长。

供水短缺:

茎生长慢,茎短、细;叶生长慢,叶小、叶色黄。

过多供水或严重干旱:

抑制生长,促进茎、叶衰老。

★N:

适当增氮,促进出叶速度和分蘖速度,叶片增大,寿命延长;过量增氮,叶大而薄,叶柄长,披散,茎增粗,茎嫩,软长(物质积累少);供氮不足,叶片发黄、寿命缩短,出叶速度减慢、停止,茎木质化快、短。

★K:

供钾充足,叶厚而韧,茎坚实;供钾不足,叶薄色黄质脆,茎柔细。

★P:

供磷充足,叶厚色深,功能期长,茎健壮;供磷不足,叶薄色暗,功能期短,茎细短。

★生长物质:

生长素类、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促进叶、茎的生长,叶大、叶柄长,茎嫩、细长)。

乙烯和ABA(脱落酸)【抑制叶、茎的生长,促进叶的衰老和脱落】。

生长抑制物质(剂)PP333(多效唑)、DPC(缩节胺)【抑制叶、茎的生长,减慢出叶速度,叶小而厚,茎粗壮而短】。

★禾谷类作物的花序称为“穗”有如下花序类型:

圆锥花序:

水稻、高粱、燕麦、粟及玉米的雄穗。

穗状花序:

小麦、大麦、黑麦。

肉穗花序:

玉米雌穗。

★构成花序的基本单位——小穗。

水稻:

每个小穗包含1朵小花,具雌蕊1个,雄蕊6个,内外稃各一片,小穗着生于枝梗上;小麦:

每个小穗包含3~9朵小花,具雌蕊1个,雄蕊3个,小穗着生于穗轴上;大麦:

每个穗轴节片着生并列3个小穗。

★禾谷类作物开花的标志一般为花药伸长出颖壳外(扬花);其他作物开花的标志为花冠伸长展开。

★主茎、分枝并列开花型:

一般主茎先开花,顺序一次分枝、二次分枝。

如水稻、小麦、油菜。

分枝由下向上开花型:

下部分枝先开花,依次向上…如棉花、小麦、水稻、花生。

分枝由上向下开花型顶花序先开花,由上部分枝开花,依次向下。

如油菜。

每个分枝(花序)内开花类型:

由内(下)向外(上)顺序开花。

如棉花、花生、豆类、油菜;中部首先开花,然后同时向上、向下开花。

如小麦、大麦、玉米。

顶端首先开花,然后由下向上开花。

如水稻、高粱等

★①根冠比系相对参数根冠比大:

可能是根系的绝对重量大也可能是地上部绝对重量根冠比小:

可能是根系的绝对重量小也可能是地上部绝对重量大②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同一作物不同生育阶段表现不同根冠比。

某一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中维持适当的根冠比值是高产、优质的基础,例如:

甜菜生长前期0.14左右,接近收获时1.76左右。

③影响根冠比的外界条件:

供氮充足、土壤水分过多可能降低根冠比值;供氮不足、土壤干旱、供磷充足等可能增大根冠比值。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间的相关性。

营养生长:

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

生殖生长:

花、果实等生殖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间相互依赖:

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制约作物生长前期,营养生长过旺或者生长量不足都会推迟生殖生长的发生。

作物生长中后期,营养生长过旺或者生长量不足都会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退化、脱落。

作物生殖生长开始后,抑制营养生长。

★环境条件对生育期的影响:

敏感因子-日照长度,温度高低。

不同作物类型反应各异。

重要因子:

氮素营养:

过多,生育期延长、成熟推迟。

过少,生育期缩短、成熟提前。

干旱,生育期缩短、成熟提前。

施用外源调节物质:

可能因子:

如对成长中的果实施用乙烯可促进成熟而缩短生育期。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

研究证明,温度的高低和日照的长短对许多作物实现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质变有着特殊的作用。

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反应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的感温性可分为:

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春性类型。

作物的感光性分为:

短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

★发育的感温和感光特性可以分为:

高温—短日照型,即作物要求相对较高的温度通过感温阶段,要求相对较短的日照长度通过感光阶段;代表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烟草等。

低温—长日照型,即作物要求相对较低的温度通过感温阶段,要求相对较长的日照长度通过感光阶段;代表作物有小麦、大麦、蚕豆、油菜等。

变异类型:

长日照作物的小麦北种南移,生育期变长;短日照作物的水稻北种南移,生育期变短。

在育种上的应用:

杂交育种(或制种)时,为了使两亲本花期相遇,可根据亲本的温光反应特性调节播种期。

缩短育种进程或加速种子繁殖,可根据育种材料的温光反应特性决定其是否进行冬繁或夏繁。

在我国春小麦和春油菜区若需以冬性小麦和冬性冬油菜为杂交亲本时,则首先应对冬性亲本进行春化处理,使其在春小麦和春油莱区能正常开花,进行杂交。

在栽培上的应用:

品种选用 播种期 密度

★光补偿点:

指光合作用过程吸收CO2量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补偿点时的净光合率为零,即光合作用生产的干物质量与呼吸消耗的干物质量相等。

作物正常生长要求高于光补偿点的光照强度。

物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要求不高于光饱和点的光照强度。

C4作物和景天类作物的光补偿点较C3作物低。

光强有利于花发育和果实的成熟。

★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以营养器官为主要收获产品的作物,通过纬度间引种延迟开花时间提高产量和品质;以生殖器官为收获产品的作物,通过合理的引种提早开花时间,促进早熟。

红、橙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光合活性最强,为生理有效光;绿光被作物叶片反射和透射,很少利用,为生理无效光。

长波光占光束优势(强光)时,促进糖类合成;短波光占光束优势(弱光)时,促进氨基酸、蛋白质合成。

蓝紫光、青光抑制作物体伸长、红光促进作物体伸长;紫外线抑制作物体伸长、促进花青素形成,红外线促进作物体伸长、促进种子萌发。

★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漏光损失、光饱和浪费、条件限制;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光合性能的概念。

★作物的经济产量主要决定于:

光合面积、光合能力、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和光合产物的分配利用。

把这5个方面称为光合性能。

★光合能力:

光合能力的强弱一般以光合速率和光合生产率为指标。

影响光合能力的因子有光、CO2、温度肥水。

改善光合性能是作物增产的根本途径光合产物的消耗是光合性能中唯一与产量呈负相关的因素,应尽量减少。

要想减少呼吸消耗,主要靠调节温度不使之过高,避免干旱,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积温:

作物一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所要求的热量总量。

起点温度:

喜温作物10℃喜凉作物0℃。

活动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

有效积温较活动积温提高了准确性。

★无霜期:

某地最后一次霜冻到最早一次霜冻出现所持续的时间。

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确定作物布局和种植制度的依据;是满足作物生长安全温度的一个指标。

★寒害亦称冷害:

零度以上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原生质流动减慢或停止;水分平衡失调光合速率减弱;呼吸速率起落大,代谢活动紊乱;冻害零度以下低温对作物造成的伤害。

)冻害过程的生理效应细胞间结冰导致原生质过度失水;细胞内结冰导致机械损伤生物膜。

作物抗寒性的自我调节:

在温度渐降过程中降低植株含水量,提高细胞质可溶性糖含量;减弱呼吸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