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561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某校成立“气象观测小组”,让学生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这属于课外活动中的()。

A、科技活动

B、文学活动

C、艺术活动

D、体育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5节>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

A

【解析】:

科技活动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各种科技实践性作业的活动。

如制作科技小模型、采集标本、动物小观察、小饲养、小种植等,以及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和科学家故事会、科技表演、竞赛等。

成立“气象观测小组”属于科技活动。

2.教学工作的基础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备课

【答案】:

A

【解析】:

只有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

3.“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哪种课程定义的口号?

(  )。

A、课程即学习经验

B、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C、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D、课程即社会改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理论流派

【答案】:

D

【解析】:

“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是“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定义的口号。

这种课程定义是一种激进的定义。

按照这种定义,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现存社会制度的束缚。

因此有人提出“学校要敢于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口号,主张课程的重点应该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弊端,学生应关心、参与社会活动,形成从事社会规划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4.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2节>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答案】:

C

【解析】:

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具有主导作用。

5.在一节课的基本构成中,任何课型都必不可少的、并且贯彻一节课始终的是()。

A、组织教学

B、讲授新知识

C、巩固新知识

D、布置作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上课

【答案】:

A

【解析】:

组织教学是任何课型都必不可少的,而且任何一堂课都是从组织教学开始并贯彻下去。

6.路老师在进行生物课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是先给大家讲解知识,然后带大家到植物园里去观察,有时候大家一起进行一些扦插的操作,这样既有课堂知识的学习,又有实际的感性认识。

这体现了路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的()。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2节>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案】:

A

【解析】: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

路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7.下列对于课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设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的概念

【答案】:

D

【解析】:

关于课程本质的论述,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即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

8.从整体看,中学生身体发育处于()发展阶段。

A、失衡

B、平稳

C、第一高峰期

D、第二高峰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D

【解析】:

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期。

在这两个高峰内,身高、体重的发展较其他年龄阶段更为迅速。

9.一名儿童上课吃零食被揭发,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看到了,便把自己的零食收起来。

这个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学习现象,被心理学家班杜拉称为()。

A、观察学习

B、主动学习

C、参与性学习

D、模仿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A

【解析】:

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和结果而实现的学习行为即观察学习。

题中另一名准备吃零食的儿童观察到一名儿童吃零食而被揭发,所以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符合观察学习的学习行为。

10.学生渴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这属于()。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尊重需要

C、求知需要

D、审美需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A

【解析】:

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学生渴望发挥充分的潜能,展现出符合自己能力的活动。

11.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A、创造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4节>思维

【答案】:

C

【解析】: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

对同一道应用题,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属于发散思维。

12.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

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  )。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学大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教育目的概念与意义

【答案】:

B

【解析】:

题干是对教育目的的另一种描述。

13.根据强化的目的和性质,强化可分为()。

A、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B、正强化和负强化

C、自然强化物和人为近似强化物

D、强化和惩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B

【解析】:

正强化与负强化是根据强化的目的和强化的性质划分的。

14.关于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对灌输,提倡发展儿童的道德思维

B、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C、倡导发展性的道德教育原则

D、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3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案】:

B

【解析】:

价值观澄清理论强调澄清儿童混乱的价值观。

15.对于备课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

B、认真备课是教好课的前提

C、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

D、教师只需要在上课前进行备课,平时则不需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备课

【答案】:

D

【解析】:

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需要有意识地收集教学资料,为上课做准备。

16.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C

【解析】: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17.我国现行学制是(  )。

A、单轨制

B、双轨制

C、壬戌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我国现代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

D

【解析】: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18.课外活动的中心环节是(  )。

A、选题

B、制定活动计划

C、活动实施

D、活动总结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5节>课外活动的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答案】:

C

【解析】:

课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选题、制定活动计划以及活动的实施与总结,其中活动实施是课外活动的中心环节。

19.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A

【解析】: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0.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

A

【解析】:

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21.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格障碍属于()。

A、强迫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人格发展理论

【答案】:

B

【解析】:

偏执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强迫型人格多表现为刻板固执、优柔寡断;回避型人格主要表现为懦弱胆怯;冲动型人格则明显表现为情感爆发与行为冲动。

22.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华生

D、斯金纳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7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

D

【解析】: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

23.列提纲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监控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

A

【解析】: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列提纲属于组织策略。

24.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

A

【解析】:

多样化的复习形式是复述策略的一种重要方式。

2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试图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

但是,他的努力不能说是成功的。

A、杜威

B、卢梭

C、马克思

D、孔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答案】:

A

【解析】: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的主张。

26.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的教育学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D

【解析】: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

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27.某校经常组织同一学科教师相互观摩教学。

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

这种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进修培训

B、同伴互助

C、师徒结对

D、自我研修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角色

【答案】:

B

【解析】:

同一学科的老师相互帮助属于同伴互助。

28.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计划生育,适龄儿童逐渐减少,其中小学生数量减少约30%,因此小学大量并校。

这说明()。

A、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B、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C、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

D、人口素质的高低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3节>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

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是确定该国教育规模的基础因素。

人口增长过快,教育投资跟不上,就会影响教育规模的扩大,导致入学率和升学率降低、文盲率提高;人口数量过多,还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人均教育投资减少、教育普及规格降低。

29.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6个组块

B、5~9个组块

C、6~8个组块

D、7个组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3节>记忆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短时记忆的容量。

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就是5~9个组块。

30.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主要是为了适应个体发展的()要求。

A、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案】:

D

【解析】:

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不同时期是不均衡的,不仅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发展不均衡,同一方面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适时而教,抓关键期或最佳期,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达到又好又快的效果。

31.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

这种教育方式遵循的原则是()原则。

A、长善救失

B、正面疏导

C、知行统一

D、从实际出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5节>德育原则

【答案】:

A

【解析】:

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32.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7节>教师角色

【答案】:

A

【解析】:

在发现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不是为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探究的教学情境。

因此,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3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

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C

【解析】: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B、生活即教育

C、有教无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答案】:

C

【解析】: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

35.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8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C

【解析】: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36.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

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答案】:

B

【解析】: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作用、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我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等。

外铄论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

37.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课程理论流派

【答案】:

D

【解析】: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式学习法。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

38.下列属于迁移理论的是()。

①形式训练②相同要素说③概括化理论④多元智力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9节>学习的迁移理论

【答案】:

A

【解析】:

多元智力理论属于智力理论,不是迁移理论。

①②③属于迁移理论。

39.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所以()。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理潜能

B、遗传素质来自先天,后天不再变化,它同时也是人的发展的限制因素

C、教育不能改变遗传素质决定的方向

D、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基本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案】:

A

【解析】: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提供了巨大的生理潜能;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40.数学老师教学生记忆圆周率时,指导学生把3.14159记成“山间一寺一壶酒”。

这种方法属于()。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自由联想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0节>学习策略的分类

【答案】:

C

【解析】:

题干运用的是谐音联想法,属于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