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955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docx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2

第2讲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工业区

最新考纲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关系。

2.结合实例,说明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微专题一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特别提醒 在工业联系的类型中,工序上的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均属于物质上的联系,除此以外,还存在着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联系。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类型

原因

实例

目的

老工业区过度饱和

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短缺,污染严重

不少企业由美国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

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

电子

工业

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适宜空运

“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分厂

跨国

公司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运输技术的新发展

福特汽车、波音飞机的全球化生产网络

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联系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工业分散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地域。

四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图解如下:

特别提醒 同样是汽车生产企业,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其生产布局的形式也不相同,如福特公司在全球分散布局,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汽车工业多以集聚方式布局,减少运费,便于交流和技术创新,获取规模效益。

考向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区域的关系分析

(2013·大纲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

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

C.建立营销网络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

答案 1.A 2.B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实现利润最大化。

第1题,该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多家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并就地销售产品,既降低了产品运输费用,又占领了市场,故选A项。

第2题,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在上海和北京,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城市科技发达、人才丰富,故选B项。

研发中心最需要的是人才而非交通、市场和资金,故排除A、C、D三项。

(2011·广东文综)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4.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B.市场C.动力D.劳动力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从题干要求“从产业链角度看”,即“从产业之间的关系看”,可以看出,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P代表的产业比较符合配套产品生产。

第4题,汽车服务业主要是销售和售后服务,因此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2013·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5~6题。

5.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与市场B.市场与交通

C.交通与资金D.科技与劳动力

6.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  )

A.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

B.信息中心分布具有分散性

C.研发中心分布在发达国家

D.生产基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影响企业研发的主导因素是科学技术,同时市场又决定着研发的方向。

第6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该企业组织分布特点。

(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读表,完成7~9题。

发展阶段

时间

方式

①产品“走出去”

1991~1997年

接收订单,代工生产

②销售“走出去”

1998~2001年

在俄罗斯、阿联酋、尼日利亚、美国、巴拿马建立贸易分公司

③品牌“走出去”

2001~2003年

收购意大利某知名鞋业公司

④资本“走出去”

2003年~至今

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在意大利的时尚之都米兰设研发中心

7.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

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

8.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

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

9.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

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

答案 7.A 8.C 9.D

解析 第7题,①阶段是产品“走出去”,②阶段是销售“走出去”,主要的发展目标不是建立品牌形象、吸引国外资金、降低生产成本,而是通过产品、销售的“走出去”扩大国际市场。

第8题,该公司在尼日利亚和意大利建立生产基地是进入了资本“走出去”的阶段,是为了便于扩大产品的销售。

第9题,研发中心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了利用当地的技术。

微专题二 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地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主要特点:

建立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3.德国鲁尔区

区位优势

生产结构

衰落原因

整治措施

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以重工业为主,传统工业部门:

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用地紧张、环境污染

调整工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优化美化环境

1.传统工业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思路

2.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借鉴

鲁尔区

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改造钢铁、煤炭、石化、汽车、造船、机械等传统工业部门,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压缩耗能多、耗水多的工业,保证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保障便利的交通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考向一 国外传统工业区综合分析

1.(2013·江苏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1)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答案 

(1)汽车工业 先进的科学技术 新兴的市场需求 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2)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3)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解析 

(1)结合材料与图2知,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汽车工业,其发展依赖于市场需求、钢铁工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等。

(2)由题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很容易分析出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

(3)该题开放性较强,主要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等方面分析。

2.(2011·广东文综)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

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主要原因:

①优良的港口;②廉价的海运;③较高的技术。

解析 读图可知,那不勒斯市位于意大利南部沿海地区,便于通过海洋运输输入原料、燃料等。

另外,与北部地区相比,该地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

在此处发展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也利于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考向二 国内传统工业区综合分析

3.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

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

(3)试分析图中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答案 

(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2)钢铁 森林

(3)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第

(1)题,要从原料、燃料、交通、市场、科技、政策等区位因素分析。

(2)题,注意图中的箭头和旁边文字。

第(3)题,要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分析其优点。

微专题三 新工业区

1.主要分布地区:

意大利的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

2.案例分析

工业区

形成条件

发展特点

意大利新工业区

大批廉价劳动力;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

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和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生产过程分散;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美国“硅谷”(高技术工业)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稳定(军事订货);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特别提醒 新工业区并不等同于高新技术工业区

新工业区有多种类型,其中两种形式最典型:

一是新发展起来的,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如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二是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区。

因而高新技术工业区只是新工业区的一种。

意大利新工业区与我国温州乡镇企业的异同

工业区

意大利新工业区

温州乡镇企业

相同点

有大批廉价劳动力,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资本集中程度低

不同点

模式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通过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不同企业密切联系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

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同种产品之间的生产联系不密切,形成多家企业竞争的局面,规模效应大减

发展

条件

银行信贷体系发达;社会服务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