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491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

《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 精华整理.docx

管理心理学精华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领导的活动方式,是组织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的科学,其实质是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内容与范围是:

个体心理、团体心理、组织心理、领导行为等。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狭义概念:

是研究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

行为科学指的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管理科学。

(2)广义概念:

是研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

行为科学是指一个学科群,由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构成。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

组织管理过程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团体)、领导、组织中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性及其管理。

•管理心理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具有其独特性:

(1)现代企业管理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2)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人——人)系统

•(3)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纯碎的人的因素

•(4)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企业中的内环境系统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的指导原则与方法论)

四、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其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调节和控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充分调动群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实现组织既定目标,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学科性质和研究任务

一、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性特点

(二)管理心理学的多学科交叉性特点

(三)管理心理学的多层次性多维度特点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提高组织的劳动和工作生产率,完成组织既定目标。

(二)对劳动者实施有效管理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三)建构与完善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以感官为工具(如:

眼、耳等)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结果按时间次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在现代研究中,必要时也采用视听器材。

(1)自然观察:

是指完全在自然的条件所进行的观察,被观察者一般并不知道自己正处于被观察之中

(2)控制观察:

是在限定条件下所进行的观察,被观察者可能不了解,也可能了解自己正处于被观察的地位。

•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观察时,可按被观察者所处的情境特点分为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两种。

二、实验法

•是指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称之为实验法。

•实验法依试验场地的性质差异,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

•实验法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进行的,一般均可借助各种仪器而取得精确的数据。

它具有控制条件严格,可以反复与会证等特点,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学习行为、信息沟通等许多实验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但是实验室实验具有很大的人为性,往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现场实验

•是结合在实际工作场所进行的。

适当控制实验条件进行的现场实验。

三、谈话法(晤谈法)

(1)有组织的谈话。

(2)无组织的谈话。

四、问卷法

•常用的问卷量表有三种形式:

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

五、测验法

•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来测量被试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称为测验法。

六、个案法

七、经验规律总结法

•各工厂企业在管理方面取得不少好经验,通过经验规律总结出不少有规律性的心理现象与心理问题。

八、宏观和微观的环境条件分析法

九、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应用

第二节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了解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主要简要了解五阶段说)P51-54

•掌握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主要思想(九个方面管理思想内容的概括)P55-62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及其思想发展简史

一、管理科学的发展

•人类劳动活动最显著的两个根本性的特点:

(1)劳动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2)劳动的集体性。

•西方资本主义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早期管理(经验管理阶段)

•1、时间:

大致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

这早期也主要是指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初期。

(这个时期实际还说不上真正的管理科学)。

•2、特点:

这时期的管理:

主要是工厂老板和工头对工人严加管束、残酷剥削。

管理仅靠老板的个人经验。

•3、历史背景:

这一时期,农村处于破产状态,大批劳动力流入城市,形成庞大的劳动后备军,而工人阶级仍处于自发斗争阶段,没有明确的阶级意识和自己的统一组织,无法团结起来进行有效的斗争。

因而资本家才有可能采取各种残酷手段肆无忌惮地剥削工人。

第二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

•1、时间: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阶段管理才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大致经历了50年时间)

•2、历史背景:

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技术愈来愈复杂,竞争日趋激励,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迫切要求提高管理水平,把以往资本家管理企业的个人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和标准化。

于是企业的管理使从早期经验管理阶段过渡到科学管理阶段。

•3、代表人物及管理特点:

泰勒(Taylor)是科学管理阶段的代表人物。

•(泰勒,从1874年开始在一家小型公司里当学徒,1878年以后,先后在米德瓦和伯利恒钢铁公司作工,他提升很快,六年之内从普通工人提升为领班、车间工长、车间主任、总机械师、直至总工程师。

1900年左右,他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著名的“搬铁块”试验。

(以后人们称之为著名的‘时间——动作分析’实验),他为伯利恒钢铁公司的搬铁块工人设计了一套标准的动作方式,按照该套标准动作干活,每个工人前景迅速提高。

•①对工人的操作进行科学的分析,实行劳动方法标准化。

•②对工人的劳动时间进行科学的分析,创造了劳动定额和工时定额制度。

•③规定不同工资单价,实行有差别的、有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④按照操作标准对工人进行科学的训练。

•⑤在管理人员与工人之间实行适当的分工,把管理从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又强调两者间密切的、经久的合作。

第三阶段:

现代管理阶段

•1、时间:

从本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大致经历了30年时间。

(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主要分为两大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与行为科学学派。

•2、特点:

①管理科学(mangementscience)有不同名称。

如:

运筹学(operationalresearch)、数量分析、系统分析或决策科学等,一般用管理科学这一名称。

这一学派实际上是泰勒制的继续和发展,但有区别:

它与泰勒制的不同之处在于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就,并且研究的问题比泰勒制更为广泛。

•这一学派注重数学和统计方法,注重运用电子计算机研究的重点在于用科学方法达到组织的最佳决策。

这一学派(管理学派)的特点主要为:

•⑨倾向于设计标准化的模式,而不是描述性的模型

•与管理科学学派并行发展的另一学派则是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Behavioralsciences)学派强调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问题。

它重视社会环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影响。

•行为科学学派认为:

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

不能只重视物质、技术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简而言之,行为科学学派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用各种方法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1)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埃尔顿.梅奥(E.Mayo).

•埃尔顿.梅奥和他的助手罗特利斯伯格领导其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

(2)人本主义理论的代表性人物-----马斯洛。

•(3)内容型激励理论代表性人物-----赫茨伯格

•(4)过程型激励理论代表性人物-----佛鲁姆等。

第四阶段:

最新管理阶段(系统管理理论阶段)。

•1、时间:

最新管理理论又称系统理论,它是7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

•2、特点:

系统管理理论,是从整体出发而不是从局部出发去研究事物的一种理论。

“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大至整个宇庙天体,小至一个有机体,都可以视为一个系统。

•系统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主要是把企业看成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3.系统管理理论(当代管理理论)学派代表性人物:

•所谓社会技术系统------是指一个企业由各种子系统构成的完整系统,其中包括目标价值系统、组织结构系统、心理社会系统和管理系统等。

 

第二节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阶段:

形成阶段。

•时间:

大约于我国先秦时期,这也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和奠基时期。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诸子百家各自为政,百家争鸣,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管理主张,古代传统的管理心理思想便萌芽于此时。

•在诸子百家争鸣中最有代表性有十家左右学派,它们是儒、道、法、墨、兵、农、名、杂、阴阳、纵横等家.

•他们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主要在《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墨子》、《管子》、《老子》、《劝学篇》、《孙子兵法》等著作中反映出来。

•他们分别从人的本性、人的行为规律、人和思想、人群关系、治国安邦、领袖和将帅心理、士气的激励等个体心理、团体心理、领导心理、组织心理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精辟的观点。

各家学说在争鸣中互相吸取、互相融合、互相借鉴,不断丰富、繁荣和发展。

•这个时期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在我国管理史上是属于空前繁荣的时期,是中华管理智慧的最高表现,是我国悠久的管理思想史的渊源和发祥地.

•后期中国的管理思想和理论都是在诸子百家学说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深入、扩展起来的。

它在中国管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三阶段:

过渡阶段。

•时间:

大约发生在汉魏至唐朝前这段时期,是我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过渡阶段。

这个时期我国历史经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民族大动荡和大变迁.

•这时期的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得到了大发展,为我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的唐宋大繁荣时代奠定了基础。

•这时期的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定型化,在管理心理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容,特别是封建君王越来越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提出并逐渐成熟了“人员甄选”理论,作为选拔封建社会官僚君王人才的主要依据。

•这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汉代的儒家学说代表性人物董仲舒,他提出了“德主刑辅、礼法并用”、“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及人力管理思想的观点,把儒家学说定为独尊,并使之逐步体系化,成为当时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思想。

第四阶段:

完善阶段。

•这是指唐宋时期。

唐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这时期无论是在封建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方面,还是在社会文化教育、艺术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历史的最高峰,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昌盛时期,中国古代的管理心理学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得到确立和完善。

•这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管理心理理论的论著主要是对前代文化思想的继承和总结,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儒家的程朱理学和兵家的《太白阴经》和《武经总要》等。

•二程提出了双重人性论,使人性更具有心理学的意义。

朱熹的“才论”阐述志、才、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陆九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的修养问题,重视德中间的“忠信”,指出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五阶段:

衰落阶段。

•这是指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我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也同我国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一样开始进入了衰落时期。

二、我国古代管理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内容

•苏东水教授把东方管理概括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和“人为为人”;

•朱永新教授发展了他的老师苏东水的观点,从管理心理学角度概括中国管理心理的五个特征: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中庸之道”、“无为而治”、“以和为贵”[5];

•周三多教授则提出中国管理、管理心理思想的精粹为九大特色:

(1)顺“道”;(2)重人;(3)人和;(4)守信;(5)利器;

(6)求实;(7)对策;(8)节俭;(9)法治。

第一、关于“人性”本质问题的看法———“以人为本”

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主张“人之初,性本恶”

韩非主张自然人性论。

汉代扬雄认为人性中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这又有点近拟于现代权变理论的观点。

•其次,我国古代的管理文化思想高度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出“重人”的特色。

•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得气说、智慧说、道德说等几种典型学说反应出来。

以人为本就是要得民心、得人才、以人作为万事出发点。

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要得人才,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的聪明才智、人的能力作为管理基础。

•可见,“以人为本”这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最具有特色的重要思想内涵。

第二、关于人群关系的看法—————“以和为贵”、“人能合群”、“身先士卒”

•关于人的合群性、人际交往问题,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以和为贵”、“人能合群”组织管理观。

•中国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兵家、法家等古代思想家都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以和为贵”。

•怎样搞好领导者和民众的人群关系,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许多阐述,非常重视处理好将帅和士兵的关系,认为搞好上下级关系是治军的重要条件。

如吴起主张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榜样作用。

第三、关于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以德为先”

•关于领导者的品质主张以德为先,这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提倡贤人政治,崇尚以德治国,强调管理者的道德素质,突出以儒家为代表古代管理心理的思想。

•以儒家为代表的古代管理心理思想认为德的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

•考察德的指标有十一项,即:

强志、重信、轻财、守道、明察、诚实、自省、实干、谦虚、睿智、无私。

实现德的方法是“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种管理思想强调被管理者在管理者的道德威望下达到最好的管理效果。

•古代管理心理思想非常强调领导者的表率作用,强调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管理者本身的行为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巨大的影响力。

•在人才选拔中,历代君王及各级管理者都重视德的因素。

清朝的康熙就提出用人标准是“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才德兼优为佳”。

这些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与现代管理心理学中所倡导的领导者的素质必须德才兼备、领导者的影响力必须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和权力性影响力有机结合的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

第四、关于为人处事哲学-———推崇“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我国中华民族管理智慧的精粹,也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文化所一贯倡导的为人之道的核心。

“中庸之道”的理念迄今仍影响着现代管理者的思想与行为。

•我国封建社会所推崇极至的儒家之道———中庸,就是强调采用折中主义行事,凡事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温不火。

•这种中庸思想应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要强调(1)凡事要适度;

(2)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

(3)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

(4)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等基本原则。

第五、关于领导的艺术与策略———“治国安邦”、“先治民心”、“法治为主”

•关于领导的艺术与策略提出“治国安邦”、“先治民心”的主张。

•先秦著名法家韩非也提出了领导策略必须“以法治为中心”,实现“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他指出:

法是整个封建社会必须遵循的领导标准。

如何用法,则有著名的“刑名之术”。

所谓“术”是国君根据“法”控制官僚的手段。

他认为“法”和“术”必须以掌握政权

•他强调“法、术、势”三位一体。

•汉代董仲舒的“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思想,和后来有人提出的“赏罚分明”、“恩威并施”的观点,对今天的国家行政和企业管理仍有借鉴意义。

第六、关于领导者的素质———纯而不杂,精而不乱。

•关于领袖者的素质及心理品质,我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军事典籍中均有大量的论述。

•我国历代思想家和君王统治者都对军队将帅或国家领袖的知识、才能、个人品质提出很高的要求。

•孙武在《孙子兵法·计篇》指出: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提出统帅三军的将帅必须具备:

才智、诚信、仁慈、勇敢、严威等五个条件。

•孙膑在《孙膑兵法》中写道:

“恒胜有五:

得主专制,胜。

知道,胜。

得众,胜。

左右和,胜。

量敌计险,胜。

”强调有职权、懂规律、得民心、讲团结、晓情报的重要性。

对战争如此,经济管理、商业竞争激战也是如此。

第七、关于“士气激励”问题———重“气”激励、赏罚分明

•尉缭子在《战威第四》中指出:

“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

民之所以战者,气也。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说明人心、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 孙膑很重视激励问题。

在《孙膑兵法》中明确指出:

“不信于赏,百姓弗德。

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也就是说,对好人好事要奖,对坏人坏事要罚。

•他把“激气”(激发士气)、“利气”(使士兵有锐气)、“断气”(使士兵果断、有决心)、“延气”(有持续作战精神)、“厉气”(鼓励斗志)等列为“合军聚众”、克敌制胜的要务。

•韩非的激励观是赏罚分明,重赏重罚。

他在《韩非子·五囊》中说: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汤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第八、关于人才观-———“重人得民”、“任人为贤”、“人有所长”、“因人而异”

•  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都非常重视人才、发挥人的能力、合理地使用人力,历代各思想家、学者对人才观都作了精辟的论述。

“重人”是中国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

•得民是治国之本,欲得民必先为民谋利,先秦儒家提倡“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得人才是得人的核心。

要得人才,必先得民心,众心所归,方能群才荟萃,

•我国历来素有“求贤若渴”之说,表示我国古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视。

能否得到贤能之助,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关于能力和使用人才问题,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中蕴含着现代人事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承认人的个性差异,强调人有所长,因人而异。

•老子也曾提出善于用人,对人态度谦虚的“善用人者为之下”的用人哲理。

这些都是丰富的人事心理的思想,迄今对指导我们在管理实践中发现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第九、关于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无为而治

•关于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中国历史上非常强调顺“道”,“道”在古代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而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是指客观规律、特别是指客观经济规律,又称为“则”、“常”,后一种的含义,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人要顺应客观的规律。

“无为而治”的思想最早是由道家提倡并产生广泛影响的管理原则,也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又一重要特征,是中华管理智慧的精髓之一。

“无为”是“道”或“天道”的一项重要属性,并非无所作为。

•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含有一定的辩证思想。

从正面上看,无为而治主张实行开明、自由;从反面上看,无为而治是反对蛮干妄为,粗暴干涉。

它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管理实践仍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学基础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与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一)人的本质

•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见教材P72-79)

•第一:

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

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第二:

人性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历史性和发展变化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提出,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人的价值

•无产阶级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

•无产阶级价值观的特征是: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为全人类的解放作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的价值是贡献及奉献,而不是索取。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我们应建立的是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兼顾的价值观点,融个人、集体价值理想于社会共同价值理想之中,并以最高价值理想,成为最终奋斗目标。

(三)、人的需要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

马克思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可分为自然的、精神的、社会的需要三种。

•2.恩格斯从物质资料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需要层次。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要满足人的需要是有条件的。

第二节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

•掌握西方学者关于“四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

(教材p87-103)

•1.“经济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X管理理论;

•2.“社会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理论及原则;

•3.“自动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Y管理理论及管理原则;

•3.“复杂人”假设的主要观点和“超Y管理理论”及管理措施。

西方组织心理学家雪恩(E.H.Schein)对人性假设的分类有以下四种:

一、“经济人”的假设又称“唯利人”,代表人物;麦格雷戈;雪恩

(一)“经济人”的假设的哲学基础是享乐主义哲学,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

其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二)麦格雷戈人性假设

1.麦格雷戈人性假设观点:

麦格雷戈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及其指导下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

其人性假设的要点如下:

(1)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

(2)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

(3)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

(4)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

(5)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

2.X管理理论:

•------基于这种人性假设麦格雷戈提出X管理理论要点是:

(1)管理者从经济利益出发来使用生产中的人力、物力、财力。

(2)管理者的任务在于指导与激发职工的工作表现,并时常控制与修正职工的行为,以符合组织之需要。

•(3)管理者必须管制其下属,并需要利用说明、奖赏、处罚与控制等方法。

(三)、雪恩(E.H.Schein)的人性假设观点:

1.雪恩于1965年发表《组织心理学》概括“经济人”的特征如下: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并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控制之下,人是被动地受组织操纵、激发和控制而工作的。

(3)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必须善于干涉他所追求的私利。

(4)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情感。

2.“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雪恩认为“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管理措施主要为四个方面:

(1)、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