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391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docx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

([校园新闻]发布于2012-02-1715:

34:

46)

  优秀学生奖学金更改为优秀学业奖学金、道德风尚奖学金、科研科创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等七大类单项奖学金。

其中优秀学业奖学金每学期评选,采取班级内部评选的办法。

优秀学业奖学金甲等每人800元/学期,按学生人数的4%比例评定;乙等每人500元/学期,按学生人数的10%比例评定;丙等每人300元/学期,按学生人数的16%比例评定;其余六项同样每学期评选, 但采取学院同年级拉通评选的办法。

奖励金额每人500元/学期,各单项奖名额原则上按总学生人数的2%比例评定,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六项单项奖评选人数总数不得超过总学生人数的12%。

七个单项奖中每人限报两项(需提交相应的申请表格)。

拉通评选的六个单项奖每班每项的得奖人数不超过三人。

  学生单项奖的评选按照“一课堂学业成绩+第二课堂创新学分”的方式进行评定。

对于优秀学业奖学金,将第二课堂创新学分(至少跨三个版块修满15个课时)设置为基本条件,根据一课堂学业成绩(每学期必修课与专业限制性选修课成绩的加权平均分,重修成绩不包括在内)评选;对于其他单项奖学金,将一课堂学业成绩(加权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以上)设为基本条件,根据第二课堂课时进行评选,当出现课时量并列的情况时,参照第二课堂总课时评比,如总课时也相同,则对比第一课堂学业成绩。

另外,道德风尚奖奖励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同学,由学院学生工作小组共同认定。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

([校园新闻]发布于2012-02-1715:

34:

46)

  优秀学生奖学金更改为优秀学业奖学金、道德风尚奖学金、科研科创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等七大类单项奖学金。

其中优秀学业奖学金每学期评选,采取班级内部评选的办法。

优秀学业奖学金甲等每人800元/学期,按学生人数的4%比例评定;乙等每人500元/学期,按学生人数的10%比例评定;丙等每人300元/学期,按学生人数的16%比例评定;其余六项同样每学期评选, 但采取学院同年级拉通评选的办法。

奖励金额每人500元/学期,各单项奖名额原则上按总学生人数的2%比例评定,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六项单项奖评选人数总数不得超过总学生人数的12%。

七个单项奖中每人限报两项(需提交相应的申请表格)。

拉通评选的六个单项奖每班每项的得奖人数不超过三人。

  学生单项奖的评选按照“一课堂学业成绩+第二课堂创新学分”的方式进行评定。

对于优秀学业奖学金,将第二课堂创新学分(至少跨三个版块修满15个课时)设置为基本条件,根据一课堂学业成绩(每学期必修课与专业限制性选修课成绩的加权平均分,重修成绩不包括在内)评选;对于其他单项奖学金,将一课堂学业成绩(加权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以上)设为基本条件,根据第二课堂课时进行评选,当出现课时量并列的情况时,参照第二课堂总课时评比,如总课时也相同,则对比第一课堂学业成绩。

另外,道德风尚奖奖励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同学,由学院学生工作小组共同认定。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单项奖学金评定办法(试行)

 优秀学生奖学金更改为优秀学业奖学金、道德风尚奖学金、科研科创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等七大类单项奖学金。

其中优秀学业奖学金每学期评选,采取班级内部评选的办法。

优秀学业奖学金甲等每人800元/学期,按学生人数的4%比例评定;乙等每人500元/学期,按学生人数的10%比例评定;丙等每人300元/学期,按学生人数的16%比例评定;其余六项同样每学期评选, 但采取学院同年级拉通评选的办法。

奖励金额每人500元/学期,各单项奖名额原则上按总学生人数的2%比例评定,学院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六项单项奖评选人数总数不得超过总学生人数的12%。

七个单项奖中每人限报两项(需提交相应的申请表格)。

拉通评选的六个单项奖每班每项的得奖人数不超过三人。

   学生单项奖的评选按照“一课堂学业成绩+第二课堂创新学分”的方式进行评定。

对于优秀学业奖学金,将第二课堂创新学分(至少跨三个版块修满15个课时)设置为基本条件,根据一课堂学业成绩(每学期必修课与专业限制性选修课成绩的加权平均分,重修成绩不包括在内)评选;对于其他单项奖学金,将一课堂学业成绩(加权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以上)设为基本条件,根据第二课堂课时进行评选,当出现课时量并列的情况时,参照第二课堂总课时评比,如总课时也相同,则对比第一课堂学业成绩。

另外,道德风尚奖奖励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同学,由学院学生工作小组共同认定。

 

财政税务学院第二课堂课时认定办法(试行)

 

遵照《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相关规定,根据财税学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道德风尚奖学金

1、思想素质分:

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班集体,遵纪守法;无违规违纪现象等计6活动分。

(此项课时由各班级考核认定)

2、参与团日风采活动、党(团)组织生活会、班会(需提前上报至本班导员处审批)等班团活动按规模及效果每次计1-4活动分。

上限为12活动分。

活动类型

活动规模及效果

计入活动分

党小组活动

有党小组证明

1活动分

团日风采活动

甲等奖

4活动分

乙等奖

3活动分

其他

1活动分

团组织生活会

团总支认定为优秀活动

2活动分

其他

1活动分

其他班级活动

跨校

3活动分

跨学院

2活动分

跨班级及班级活动

1活动分

3、先进事迹被相关媒体(党、政、军)报道

  院级:

4活动分 校级:

6活动分 市级:

8活动分 省级:

10活动分国家级:

12活动分(注:

此类课时为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必修,每学期不得低于12活动分。

道德风尚奖奖励在此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同学,最终解释权归学院所有。

 

科研科创奖学金

1、 讲座加分

上限8活动分,以学院统计的讲座记录卡为准,每次讲座后上交至班委处,每月上交一次记录卡至辅导员处以备同学查看,讲座记录卡统计结果每学期期末公示一次。

(未填讲座记录卡,实行班级签到制的讲座,需在讲座结束的第二天班委将统计结果上交至辅导员处)

级别

计入活动分数

文化素质讲座、光华讲坛

2活动分

院级讲座

2活动分

 

2. 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比赛

(1)如“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SPSS统计大赛、数学建模等比赛及其他经学院认定小组认定通过的比赛:

项目级别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数

国家级

一等奖

20活动分

二等奖

18活动分

三等奖

16活动分

优胜奖、单项奖或鼓励奖

14活动分

省 级

一等奖

14活动分

二等奖

12活动分

三等奖

10活动分

优胜奖、单项奖或鼓励奖

8活动分

校 级

一等奖

8活动分

二等奖

6活动分

三等奖

4活动分

优胜奖、单项奖或鼓励奖

3活动分

参加比赛者

2活动分

院 级

一等奖

4活动分

二等奖

3活动分

三等奖

2活动分

优胜奖、单项奖或鼓励奖

1.6活动分

参加比赛者

1活动分

 

注:

1.此类竞赛是指由党、政、军、团等组织主办或举办,非政府组织主办的各类竞赛在课时认定时做降级处理(国家级赛事按省级计入活动分数)。

(2)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立项:

立项:

校级记2活动分,国家级记4活动分;

中期考核:

校级记3活动分,国家级记6活动分;

结项:

校级记3活动分,国家级记6活动分。

(3)本科生科研立项

   立项记3活动分,结项记5活动分。

 

 

3.在期刊、报纸上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

(1)只有一个作者时 

 

类别和等级

计入活动分

A级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60活动分

B1级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30活动分

B2级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16活动分

B2级以下其它正式核心刊物/学术会议论文集及内部刊物

第一作者

6活动分

注:

刊物分类参见学校科研处《西南财经大学核心期刊目录及期刊等级分类》。

 

(2)有两个作者时

 

类别和等级

 

计入活动分

 

计入活动分

A级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40活动分

第二作者

20活动分

B1级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20活动分

第二作者

10活动分

B2级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10活动分

第二作者

6活动分

B2级以下其它正式核心刊物/学术会议论文集及内部刊物

第一作者

4活动分

第二作者

2活动分

注:

刊物分类参见学校科研处《西南财经大学核心期刊目录及期刊等级分类》。

 

 

 

(3)有三个作者时

 

类别和

等级

 

计入活动分

 

计入活动分

 

计入活动分

A级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30活动分

第二作者

15活动分

第三作者

15活动分

B1级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14活动分

第二作者

8活动分

第三作者

8活动分

B2级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8活动分

第二作者

4活动分

第三作者

4活动分

B2级以下其它正式核心刊物

第一作者

3活动分

第二作者

1.5活动分

第三作者

1.5活动分

注:

刊物分类参见学校科研处《西南财经大学核心期刊目录及期刊等级分类》。

注:

不同级别论文的作者在评选单项奖时,论文累加课时数的上限不超过上一级别的单篇活动分数。

 

文体活动奖学金

(一)体育活动

1.国家级体育比赛(如CUBA、全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等赛事)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数

第一名

20活动分

第二名

18活动分

第三名

16活动分

单项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

14活动分

参加但未获得名次

10活动分

 

2. 四川省大学生运动会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数

第一名

12活动分

第二名

10活动分

第三名

8活动分

单项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

6活动分

参加但未获得名次

3活动分

 

3. 校运动会

项 目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数

方 阵

第一名

14活动分

第二名

12活动分

第三名

10活动分

第四名

9活动分

第五名

8活动分

第六名

7活动分

第七名

6活动分

第八名

5活动分

其他

4活动分

 

单 项

团体项目

趣味项目

第一名

8活动分

第二名

7活动分

第三名

6活动分

第四—五名

5活动分

第六—八名

4活动分

参赛者

2活动分

方阵参与部分训练但没有上场的同学,按照训练次数酌情计入0.5—1.6活动分

趣味项目参与部分训练但没有上场的同学,按照训练次数酌情计入0.5—1.6活动分以上四项参与每次训练但没有上场的同学,按照该项目获奖情况所计活动分数的1/2计算

 

 

4. “光华杯”系列比赛(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台球赛、辩论赛等)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数

第一名

8活动分

第二名

7活动分

第三名

6活动分

第四名—五名

5活动分

第六—七名

4活动分

参赛者

2活动分

辩论队所有参赛选手均比照获奖名次计活动分数,陪练队员按参赛者计活动分数。

上述项目院队成员,遵守相关管理制度,并经学生会相关部门考核合格,计2活动分训练分。

 

 

5. “光华杯”趣味比赛(投篮比赛、上篮接力、趣味颠球、中场射门等)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数

第一名至第三名

6活动分

第四名至第八名

4活动分

参赛者

2活动分

注:

一人参加多项,只加最高分,不重复加分

 

 

 

 

6. “财税杯”系列比赛(篮球赛、足球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数

第一名

4活动分

第二名

3活动分

第三名

2活动分

参赛者

1活动分

辩论队所有参赛选手均比照获奖名次计课时数,陪练队员按参赛者计活动分数

7、校级以上文体活动拉拉队成员  一次0.5活动分上限3活动分。

    院级文体活动拉拉队成员  一次0.2活动分 上限2活动分(由各班班委出具名单)。

(二)文艺活动

1. 参加校级大型文艺活动  

五月艺术节(五月诗存、合唱比赛)、健康舞大赛、英语短剧大赛、征文大赛等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

第一名

8活动分

第二名

6活动分

第三名

4活动分

进入决赛,但未获前三

2活动分

1、参与训练但没有上台的同学,按照训练次数酌情计入1.6-2活动分

   2、光华杯系列赛、五月艺术节、英语短剧大赛等,由队长考核日常训练情况,按次数酌情计入1-2活动分

 

2. 校团委海报大赛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

第一名

8活动分

第二名

6活动分

第三名

4活动分

优胜奖

2活动分

集体创作作品记入1/2活动分

 

3.5•25心理健康月、女生节、礼仪文化大赛、英语短剧大赛

级 别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

校 级

特等奖、一等奖

8活动分

二等奖

6活动分

三等奖

4活动分

参赛奖

2活动分

院 级

特等奖、一等奖

4活动分

二等奖

3活动分

三等奖

2活动分

参赛奖

1活动分

(注:

不涉及评比的院级及以上文艺活动,参加一次计入1活动分。

 

4. 参加以下团体并完成规定任务,通过学期考核合格方可获得相应活动分数

参加校艺术团、校报记者团、校辩论队、财大之声广播站、光华园,

考核合格:

4活动分

参加学院艺术团、记者团、辩论队,考核合格:

4活动分

注:

同类团体校级、院级不累加

 

5.宣传稿件发表

发表媒体

计入活动分数

在正式刊物上发表非专业论文、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及制作的软件被用户采用者(需提供相关证明)

2—6活动分/篇

学校主页、学院主页、校团委及光华园主页

1活动分/篇

《学生工作动态》、《学生工作简报》等校级刊物

2活动分/篇

运动会通讯稿等级一

3活动分

运动会通讯稿等级二

2活动分

运动会通讯稿等级三

1活动分

(注:

学生会工作人员不计在内;运动会通讯稿评级解释权归团总支宣传部所有;校报编辑发表于校报,计1活动分/篇。

6.组织元旦、五一、国庆游园活动:

4活动分/次

7、加入学校、学院礼仪队,根据具体出礼仪的次数计活动分数。

 一次1活动分上限4活动分

8、寝室评比

获“优秀寝室”(连续4次卫生检查中获90分以上的寝室称号),寝室成员计1活动分;获院级“寝室之星”称号计3活动分,校级计4活动分。

 

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奖学金

1、 社团负责人4活动分社团机构成员2活动分(注:

1.如学生实验超市及学生广告实验公司等专团组织参照社团加分;2.需自行提供相关证明)

2、 班长、团支书4——6活动分(注:

必须取得学校或学院班级荣誉方可获得6活动分);其他班委2—6活动分(注:

1.由班级内部测评规定浮动加分2.测评成绩第一名者则可获得6活动分)

3、 寝室长0.5—2活动分(获校级“寝室之星”称号寝室的寝室长记2活动分,获院级“寝室之星”称号寝室的寝室长记1.6活动分,普通寝室长只记职务加分0.5活动分)

4、 学生会干部

主席团10活动分  部长8活动分  副部长6活动分 优秀部员6活动分  部员4活动分

加入学院青协、红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4活动分(由学院青协、红会及帮扶部门通过本学期志愿者表现情况共同给予分数认定);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一次0.5活动分,上限4活动分(需由本人出示相关证明)。

5、 党支部学生干部

副秘书长 10活动分

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8活动分

各支部书记 6活动分

支委 4活动分

6、 学院心理联系人8活动分

7、 英语四级证4活动分、六级证6活动分,不重复加活动分。

参加培训、考取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证书3活动分。

若考取了特殊的证书要求加活动分者,经系主任认可通过后准予记上相应活动分。

 

创新创业奖学金

参加各级各创业比赛

如“挑战杯”(创业大赛)、WSU-SWUFE全球创业大赛及其他经学院认定小组认定通过的创业比赛:

项目级别

获奖等级或排名

计入活动分

国家级

一等奖

20活动分

二等奖

18活动分

三等奖

16活动分

优胜奖、单项奖或鼓励奖

14活动分

省 级

一等奖

14活动分

二等奖

12活动分

三等奖

10活动分

优胜奖、单项奖或鼓励奖

8活动分

校 级

一等奖

8活动分

二等奖

6活动分

三等奖

4活动分

优胜奖、单项奖或鼓励奖

3活动分

参加比赛者

2活动分

院 级

一等奖

4活动分

二等奖

3活动分

三等奖

2课时

优胜奖、单项奖或鼓励奖

1.6活动分

参加比赛者

1活动分

 

社会实践奖学金

 

1.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获奖级别

获奖等级

计入活动分

国家级

一等奖

20活动分

二等奖

18活动分

三等奖

16活动分

省 级

一等奖

14活动分

二等奖

12活动分

三等奖

10活动分

校 级

一等奖

8活动分

二等奖

6活动分

三等奖

4活动分

院 级

优秀团队

3活动分

完成结项报告、但未获奖的实践团队,每人均计2活动分

 

 

2、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获奖级别

计入活动分

国家级

8活动分

省 级

6活动分

校 级

4活动分

院 级

2活动分

 

3、 社会实践

假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实践单位出示证明(实践时间需超过一个月包括一个月)且撰写合格的实践报告者,记6活动分。

在校时间,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经实践单位证明,时间累计达到一个月并撰写合格的实践报告者,记6活动分。

4、辅导员助理每学期记6活动分(需由相应导员出示合格证明)。

5、勤工俭学

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兼职和勤工俭学会活动,经工作单位出示证明(工作时间累计需超过一个学期),记6活动分。

 

 

注:

30活动分=15课时  1课时=0.5学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