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1986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

《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docx

毛概期末选择题题库题目答案修改版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A)

A.不同的调节经济手段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B)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4.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A)

A.非公有制经济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股份合作制经济

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

(B)

A 人才               B 科技       C 加强自主创新       D 引进技术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A)

A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B 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C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D 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是要处理好(B)

A.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B.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C.传统工业化和现代工业化的关系        D.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8.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

(C)

A.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促进出口增长

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

(B)

A.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B.建设生态文明

C.控制人口增长              D.加强水利建设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 乡风文明

多项选择题

1.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BC)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2.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是由(AB)决定的: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B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D 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3.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就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其中包括:

(ABCD)

A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B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D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4.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方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CD)

A 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B 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方式

C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D 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5.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公有资产在各个地方和产业中都占优势

C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 国有经济的比重大于非公有制经济

6.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BC)

A.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

C.沿海和内地的关系               D.三次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单项选择题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B)

A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把坚持为人民服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C)

A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B)

A依法治国                  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实行最广泛的真正的民主

4、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B)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无产阶级专政

5、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C)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D团结最广的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D)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            D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物的权利

7、我国大陆八个民主党派是(C)

A执政党         B在野党     C参政党         D反对党

多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ABCD)

A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C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D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ABCD)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BCD)

A二者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      B二者的性质相同,

C二者的作用、职能相同              D二者的历史使命相同

4、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和深入(ABCD)

A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

B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C完善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D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常务委员会并赋予其相应的职权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BCD)

A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D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民主的重要形式

6、基层民主是(BCD)

A我国的一基本政治制度          B一种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

C国家制度民主的具体化          D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7、依法治国的内容是(ABCD)

A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B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

C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D逐步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8、依法治国(ABCD)

A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其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C其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D其目标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9、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ABCD)

A是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D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BC)

A有法可依是核心,有法必依是前提   B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

C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D执法必严是保障,违法必究是关键

11、邓小平提出的评价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的标准是(ABC)

A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C看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D看综合国力是否持续增强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在1986年曾指出:

“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不错,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

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这段话强调了:

(C)

A.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         B.腐败问题的严重性

C.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必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的综合要求是(A)

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B全面提供公民的道德素质

C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对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是(C)

A有理想,有道德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B)

A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培育“四有”公民             D树立共同理想

5、胡锦涛在(A)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A.2006年3月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  B.2004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

C.2005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                     D.2007年党的十七大上

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BCD)

A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BC)

A以马、毛、邓、三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B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C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明

3、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的内在联系(ABCD)

A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

B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

C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D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B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C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标志

D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文化建设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BCD)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双为”和“双百”方针

B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C坚持立足当代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D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关系(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其灵魂        B共同理想是其主题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其精髓        D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其基础

8、思想道德建设(ABC)

A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9、思想政治工作(BD)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任务    B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C是改革开放正确方向的保障            D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重要的政治优势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单项选择题

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A)。

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A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B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

C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

D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

2、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A)作了全面部署。

A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B以加强执政党建设为重点的政治建设

C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的文化建设

D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建设

3、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古今中外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

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A)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A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B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C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

D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

4、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B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D人们在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统一中发展的社会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A)。

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A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B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

C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D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是(A),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C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

D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A),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          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大目标

C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这个大方向         D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大举措

8、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这就是:

(A)。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B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9、(A)在提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A党的十七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1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A)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A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

B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C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D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多项选择题

1、社会和谐是(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B),反映了(C),体现了(D)。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C.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ABC)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共产党执政规律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

(ABC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4、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A)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B)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A.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

B.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C.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

D.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5、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BC)的和谐社会;是(D)的社会。

A.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B.共同建设             C.共同享有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单项选择题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B)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                     D加快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

2、(A)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A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D实现成熟的社会主义

3、(C)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南海问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C)

A实现祖国统一             B采用和平的手段实现祖国统一

C一个中国                  D采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5、实现国家统一和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是(D)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D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6、“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C)提出来的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国家统一问题

7、邓小平是在(A)提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A.1982年9月会见英国首相时     B.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

C.1981年讨论历史问题决议时     D.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

8、著名的“九二共识”是(B)

A.海峡两岸实现统一的协议

B.1992年海协会以口头方式表述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ABCD)

A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B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C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D它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2、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确立过程(ABCD)

A.1960年周恩来将我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B.1981年叶剑英阐明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叶九条”

C.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D.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ABC)

A前提是祖国统一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D港澳台保留原有的军队

4、在海峡两岸统一的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AB)

A外国势力插手和干预台湾问题        B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C陈水扁和吕秀莲的阴谋活动          D李登辉的“台独”活动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ABC)

A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既坚持了原则又体现了灵活性,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环境

D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6、港澳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的关键时间(ABCD)

A.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B.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

C.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

D.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祖国

7、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ABCD)

A.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四点意见”

B.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C.2005年四、五月间胡锦涛先后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