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123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docx

宏观经济学34章习题答案

第3章简单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模型

一、判断题

1.从根本上说,储蓄就是未来的消费。

()

2.居民户的当期消费只受当期收入的影响。

()

3.政府支出的突然增加将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当期储蓄。

()

4.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增加总投资。

()

5.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

()

6.经济周期一般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经济变量的波动。

()

7.即使在扩张期,实际产出也会低于潜在产出水平。

()

8.消费函数与45º线的交点表明消费等于储蓄。

()

9.消费增量有可能大于收入增量。

()

10.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那么,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也就随之确定。

()

11.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多。

()

12.总支出曲线与45º线的交点决定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

13.均衡国民收入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

14.如果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多的数量,那么,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均衡国民收入没有发生变化。

()

15.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要小于投资。

()

16.投资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

17.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

()

18.在两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大于储蓄,那么,总需求将小于总供给。

()

19.若消费函数为C=0.85Y,则边际消费倾向是新增加1元收入中消费85分。

()

20.总支出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表明总支出随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它的斜率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

21.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政府购买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大。

()

22.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一定增加。

()

23.三部门经济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为I=S+(T-G)。

()

24.个人收入即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

25.注入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被假定为外生变量,这意味着在450线图中,注入曲线是一条与国民收入相垂直的直线。

()

(答案:

1.T2.F3.F4.F5.T6.T7.T8.F9.F10.T11.T12.T13.F14.F15.T16.T17.F18.F19.T20.T21.F22.F23.T24.F25.F)

二、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C和MPS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1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满足储蓄等于投资的均衡点使经济稳定是因为()

A、在这一点上政府停止干预

B、任何处于均衡外的经济将回到均衡点

C、人们为了有效地使用资源把所有储蓄用于投资

D、以上都正确

3、因总漏出大于总注入而造成的经济不均衡可通过以下哪一项来调整?

()

A、刺激投资的增加

B、减少税收

C、A和B

D、提高边际储蓄倾向

4.在坐标图上,表示收入和消费关系的45º线意味着()

A、直线上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储蓄

B、所有的点表示收入等于储蓄

C、所有的点表示消费等于收入

D、以上都不正确

5.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

A、0.8

B、1.25

C、4

D、5

6.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1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7.个人可支配收入中,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A、0.25

B、0.75

C、1.0

D、0.64

8.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均衡水平取决于()

A、总收入

B、总投资

C、总需求

D、总供给

9.如果消费曲线是直线,那么,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以上均不对

10.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增加投资将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B、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提高

D、国民收入减少,消费水平下降

11、平均储蓄倾向随收入的增加而()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增加100亿元投资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亿元。

A、100

B、200

C、500

D、800

13.如果边际消费倾向为0.8,那么增加100亿元的政府转移支付将导致国民收入增加()亿元。

A、200

B、400

C、500

D、800

14.如果在45º线图上,消费曲线向上移动,这意味着消费者()

A、由于减少收入而减少储蓄

B、由于增加收入而增加储蓄

C、不是由于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增加

D、不是由于收入,而是其他原因使储蓄减少

15.四部门经济与三部门经济相比,乘数效应()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16.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

A、一国每年所生产出的产品的货币价值

B、总支出大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C、总支出小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D、总支出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

17.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已得到了充分利用

B、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边际消费倾向小于0

D、边际消费倾向大于1

18.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

A、非意愿存货量为0

B、计划支出等于实际支出

C、GNP没有变动的趋势

D、以上都对

19.收入超过支出,企业将减少生产,因为非计划存货量为()

A、正

B、负

C、0

D、不确定

20、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0.9

B、MPC=0.8

C、MPC=0.75

D、MPC=0.25

21、凯恩斯主义从总需求分析出发认为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在于()

A、短期消费的不稳定

B、货币冲击

C、投资的变动

D、预期失误

22.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量与政府税收的增加量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

23.下面哪一种情况可能使国民收入增加最多?

()

A、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入100亿元

B、政府增加转移支付100亿元

C、政府减少个人所得税100亿元

D、在税率为33.33%的情况下,政府增加购买和税收各100亿元

24.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

A、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D、通货膨胀率较高

25.假如某国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为5500亿元,若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MPC等于90%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亿元。

A、50

B、500

C、450

D、540

26.若计划投资支出减少而使原来GNP的均衡水平改变,可以预期()。

A、GNP下降,但储蓄S将不变

B、GNP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C、GNP和储蓄S都将下降

D、GNP不变,但储蓄S下降

27.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A、0.25

B、0.75

C、1.0

D、1.25

28.凯恩斯理论中的自发支出乘数可应用于()。

A、当投资增加时

B、仅当在闲置资源的经济中增加投资时

C、仅当某些经济变量(比如投资)变化,从而增加或减少闲置资源

D、仅为财政政策变化时

29.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

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

D、经济活动由衰退向扩张时

3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A、大于1的正数

B、小于2的正数

C、0

D、1

3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等于()。

A、大于1的正数

B、小于2的正数

C、0

D、1

32.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利率提高

33.线性消费曲线与45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A、自发性消费

B、总消费

C、收入

D、储蓄

34.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

A、边际消费倾向

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的总量

C、平均消费倾向

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总量

35.若净投资大于0,则资本存量()。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36.根据加速原理,引起净投资的原因是()

A、产出增加

B、价格提高

C、利息率下降

D、工资下降

37.根据加速原理,在无闲置资本的情况下,引起总投资的原因是()

A、设备更新

B、产量增加

C、价格提高

D、工资下降

38.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A、前者说明投资的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后者说明国民收入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B、两者都说明投资是怎样产生的

C、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走向繁荣;后者说明经济怎样陷入萧条

D、前者解释了经济如何陷入萧条;后者说明经济怎样走向繁荣

39.两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是(  )

A、消费等于储蓄

B、消费等于投资

C、投资等于储蓄

D、收入等于投资

40.三部门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是(  )

A、Y=C+I+G

B、Y=C+I+T

C、C=Y+I+G

D、G=Y-C+I

41.下列不会使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况是(  )。

A、税收减少

B、投资增加

C、政府购买增加

D、税收增加

42.投资乘数和税收乘数()

A、都是双向影响的

B、都是单向影响的

C、看情况而定

D、投资乘数是双向影响的,而税收乘数则是单向影响的

43.在凯恩斯45º线图(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图)中,消费函数与45º线相交点的产出水平表示()。

A、净投资支出大于0时的国民收入水平

B、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C、消费和投资相等

D、没有任何意义,除非投资I恰好为0

(答案:

1.C2.B3.C4.C5.D6.C7.B8.C9.A10.A11.B12.C13.B14.D15.D16.D17.B18.D19.A20.A21.C22.B23.A24.A25.A26.C27.B28.C29.B30.D31.D32.B33.D34.A35.A36A37.B38A 39C 40.A41.D42.A43.D)

 

三、名词解释

1.总需求: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经济中所需求的商品总量。

2.总供给:

指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提供的产品总量。

3.均衡国民收入:

指与总支出相一致的国民收入。

4.消费函数:

是表示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5.平均消费倾向:

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6.边际消费倾向:

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所增加的消费。

7.储蓄函数:

是表示储蓄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

8.平均储蓄倾向:

指人们的储蓄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9.边际储蓄倾向:

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时所增加的储蓄。

10.乘数:

是指某些支出的每单位变化会引起国民收入多倍于支出的变化。

11.投资乘数:

是指投资变动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如果ΔI表示投资变动,而ΔY表示国民收入变动,KI表示投资乘数。

则KI=ΔY/ΔI=1/(1-β)。

12.政府支出乘数:

是指政府支出变动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如果ΔG表示政府支出变动,而ΔY表示国民收入变动,Kg表示政府支出乘数。

则Kg=ΔY/ΔG=1/(1-β)。

13.税收乘数:

是指税收变动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如果ΔTx表示税收变动,而ΔY表示国民收入变动,KTX表示税收乘数。

则KTX=ΔY/ΔTx=-β/(1-β)。

1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是指政府转移支付变动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如果ΔTR表示税收变动,而ΔY表示国民收入变动,K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则KTR=ΔY/ΔTR=β/(1-β)。

15.平衡预算乘数:

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

16.对外贸易乘数:

是指出口变动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如果ΔX表示出口变动,而ΔY表示国民收入变动,KX表示出口乘数。

则KX=ΔY/ΔX=1/(1-β)。

17.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指当资源(主要指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时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的国民收入水平。

18.通货紧缩缺口:

当一个国家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Ye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时,这个经济社会就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时就出现了需求不足失业。

把这一状态称为存在通货紧缩缺口。

19.通货膨胀缺口:

如果在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上,总支出大于国民收入水平,此时,经济就会出现需求过度的问题,结果便产生了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形成了通货膨胀缺口。

20.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国家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是由很多经济活动的差不多同时扩张,继之以普遍的衰退、收缩与复苏所组成,这种变动重复出现。

21.加速原理:

是用来描述国民产出水平变化如何影响投资变化的一种经济学原理。

22.资本—产量比率:

是指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

23.加速系数:

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本量。

24.乘数—加速原理:

乘数—加速原理是要说明,最初由于总支出(也可以是注入量或漏出量)引起的变化,可在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四、计算题

1.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C=100+0.8Y,I=I0=50(单位:

亿元)。

试求:

①均衡的收入、消费和储蓄。

②若投资增加至100,求增加的收入。

③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或减少,乘数将有何变化?

解:

①均衡收入:

Ye=(100+50)/(1-0.8)=750

C=100+0.8*750=700

S=Y-C=750-700=50

②若投资增加到100,则收入Y1=(100+100)/(1-0.8)=800。

③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增大,则乘数将增加。

如果消费函数的斜率减少,则乘数将减小。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支出I=50,政府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X=250。

单位均为亿元。

试求:

①均衡的收入;

②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解:

①可支配收入Yd=Y-TX+TR=Y-250+62.5=Y-187.5

Y=C+I+G=100+0.8*(Y-187.5)+50+200

=0.8Y+200

Y=200/0.2=1000

投资乘数:

KI=1/(1-β)=5

政府支出乘数:

KG=1/(1-β)=5

税收乘数:

KTX=-β/(1-β)=-4

转移支付乘数:

KTR=β/(1-β)=4

平衡预算乘数:

KB=KG-KTX=1/(1-β)-β/(1-β)=1

3.在一个资源未充分利用的封闭经济中,其消费倾向为0.8,如果政府一方面课征10亿元的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做采购,试问此一收一支,对经济的效用是否会相互抵消?

若不是,则对GNP的影响有多大?

解:

政府一方面课征10亿元财产税,并将此税收用做采购。

虽然这个过程中,政府的收支相等,但对经济的效应不会相互抵消。

由于政府预算乘数等于1。

所以GNP将会增加10亿元。

4.假定某经济的社会消费函数C=300+0.8Yd,私人意愿投资I=200,税收函数T=0.2Y(单位:

亿元)。

求:

(1)均衡收入为2000亿元时,政府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必须是多少?

预算盈余是多少?

(2)政府支出不变,而税收提高为T=0.25Y,均衡收入是多少?

这时预算将如何变化?

解:

(1)根据题意可得:

Y=C+I+G

=300+0.8Yd+200+G

=300+0.8(Y-T)+200+G

G=220

又T=0.2*2000=400

所以,预算盈余为:

T-G=180

(2)Y=C+I+G

=300+0.8Yd+200+G

=300+0.8(Y-T)+200+220

解:

Y=1800

此时T=1800*0.25=450

所以,预算盈余为:

T-G=230

5.某国的宏观经济模型为:

Y=C+I+G,C=200+0.75(Y-T),T=0.2Y+480,I=180,G=660。

这一经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2000。

要达到这一目标,或通过调整财政支出、或通过调整税收来实现,问:

分别应做什么样的调整,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目标?

各种情况下的财政状况如何变化?

解:

在给定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满足:

Y=C+I+G

=200+0.75(Y-0.2Y-480)+180+660

解得:

Y=1700

而完成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要求达到Y=2000,也就是说要通过财政支出、税率等的调m整来达到国民收入增加的效果为:

ΔY=2000-1700=300

(1)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达到这一效果时,财政支出增加为:

ΔG=〔1-β(1-t)〕ΔY

=〔1-0.75(1-0.2)〕*300

=120

此时的财政状况为:

财政支出G′=G+ΔG=660+120=780

财政收入T=0.2Y+480=0.2*2000+480=880

财政盈余T-G′=880-780=100

(2)通过降低税率Δt来达到ΔY=300的效果,税率降低Δt为:

Δt=ΔT/Y=(ΔY/kt)*(1/Y),把ΔY=300,Y=2000,kt=〔-β(1-t)〕/〔1-β(1-t)〕代入得

Δt=-0.1

此时的财政状况为:

财政支出G=660

财政收入T=0.2Y+480+ΔtY=0.2*2000+480-0.1*2000=680

财政盈余T-G=680-660=20

五、问答题

1.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

利息率的变动对此有什么作用?

在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收入水平是由需求决定的,当不考虑政府部门和对外部门时,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组成,由于投资需求被假定为是外生决定的,因此,利息率的变动对需求没有影响;而消费需求与利息率也无关,因而利息率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2.简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消费心理规律认为:

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多少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多,消费水平就越高。

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亦即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一般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

3.乘数和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会受到哪些限制?

乘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有:

(1)社会中过剩生产能力的大小。

若生产能力已被充分利用,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会引起生产增加,只会刺激物价水平上升。

(2)投资和储蓄的决定是否相互独立。

若不独立,乘数作用就小得多,因为投资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减少消费,部分抵消因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3)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能否适应支出的需要,若货币供应量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得不到满足,利率就会上升,抑制消费和投资。

使总需求降低。

加速数作用的发挥在现实生活中的限制因素有:

(1)生产能力是否全部运转。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设备闲置现象,即使消费需求提高了,也可通过利用现有设备的过剩能力来解决,而不一定需要追加投资,使加速数作用大为削弱。

(2)预期的影响。

企业通常会出于预期而主动增加或减少存货,当消费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时,就不—定会引起生产的扩张。

(3)时滞的影响。

考虑到设备生产所需时间,消费对投资的带动远非加速原理描述的那样立竿见影,使加速作用大打折扣。

(4)资本—产出比率的变动。

在现实中,随着这一比率的下降,投资波动的幅度也会变小。

4.税收、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答:

第一,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增加量。

反之,反是。

第二,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支出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第三,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与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这两个变量之间有一定的倍数关系,但倍数小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这三个变量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5.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0而小于1,为什么?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比率,一般而言,消费者收入增加后,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l。

平均消费倾向则有所不同,它指的是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不会总大于0而小于1,因为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0时,就算举债也必须维持一定的基本生活消费,此时,消费会高于收入,即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

6.政府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将收入从富人转移到穷人,将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试分析这种理论的依据。

富人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穷人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穷人收入低,为了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前者。

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人转给穷人,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

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7.试述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与他的以前的经济学有关理论的主要区别。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主要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提出的,认为危机发生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政府应利用财政政策干预经济。

而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理论,都认为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总供给总是和总需求保持均衡的。

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储蓄和投资自然会有相等的趋势。

他们的理由是:

储蓄形成资本的供给,投资形成资本的需求,当储蓄大于投资即资本供给超过需求时,利率下降,从而抑制储蓄,刺激投资,使储蓄大于投资的局面得到改变。

总之,利率作为调节储蓄和投资的杠杆使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使国民收入的流量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即传统经济学,认为储蓄和投资总是连接在一起的,投资恒等于储蓄,总供给恒等于总需求,国民收入永远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候的数量,国家没有必要对宏观经济进行干预,而凯恩斯主义则宣称:

投资不等于储蓄。

投资未必经常等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的储蓄,总供给未必经常等于总需求。

关于这一点,凯恩斯用消费函数中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来说明:

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越来越少,储蓄越来越多,造成总需求不足。

传统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显然是互相矛盾的,为消除这种矛盾,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认为:

投资与储蓄的相等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情况,而两者的背离不过是特例而已。

因此,凯恩斯主义是传统经济学的一个特例,两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