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939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docx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程论文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院系:

研究方向: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联系方式:

2015年6月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摘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大规模复杂的系统工程。

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一个方面,在实际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理论构成要素,具有自身的系统论特征,其本质的双重系统性决定了其建设必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分析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的系统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准确地分析、研究与指导。

这样,才能在整体上促进生态文明的结构协调、功能完善,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统一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

Analysis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BasedonMarx'sconceptofthesystemmethod

 

Abstract:

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sacomplicatedsystemengineering.Marx'ssystemanalysismethod,asoneofthemarxismtheoryresearchmethods,iswidelyusedintheactualresearch.Ecologicalcivilizationistheimportanttheoryofthesocialcivilizationsystemcomponents,systemtheory,withitscharacteristics,itsnatureofdoublesystemicdeterminesthatitsconstructionisacomplicatedsystemengineering.Fortheanalysisofthetheoryofecologicalcivilization,viewofsystemtheoryisused,onthesystemanalysismethodofmarxism,toaccuratelyanalyze,researchandguidance.Onthewhole,itistopromoteecologicalcivilizationstructurecoordination,thefunctionisperfect,harmonious,unifieddevelopment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Keyword:

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Marx;Systemanalysismethod

根据唯物史观的观点,整个社会系统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以及生态文明构成的有机文明系统。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基本的文明类型,是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分析和运用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

生态文明具有典型的系统论特征,因此研究生态文明必须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分析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来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这样才能够在整体上和结构上进行科学地把握。

一、马克思的系统分析方法含义

生态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其研究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为指导。

而在这些研究方法当中,无论是理论分析层面,还是实践指导层面,系统分析方法尤为重要,这一方法在分析、研究及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系统”一词最早来自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含义。

“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很早以前就出现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当中。

根据系统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任何事物都是有着复杂结构与组织特征的系统,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对于研究对象,都可以从系统分析方法的角度予以研究。

因此,我们需要在理论研究中坚持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从要素与整体、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把握研究对象这一整体。

马克思的系统分析方法作为科学的指导方法,就是将对象以及对象之要素、结构、关系等等描述成一个不断活动和发展着的综合系统,是唯物辩证法在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通过要素的运动、结构的重组所构成的有机系统。

因此,分析现实社会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就要求我们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脱离对事物的单纯而抽象的思考。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产物,其本身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因此,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研究亦需要运用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在整体性、关联性以及动态性等方面予以科学的把握。

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论特征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所取得的文明果实的总和。

因此,生态文明涉及的内容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乃一个全球关系圈。

这样,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的系统就有“人——动植物——无机环境→生态系统”、“人——自然——社会→全球系统”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文明系统”这三大系统。

三类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系统的交叉以及要素的渗透,就形成了我们所看见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必须揭示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认知生态文明的内在性质、理解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

生态文明的系统本质决定了其系统论特性的存在,主要如下:

第一,从属性。

生态文明的系统特性,首要一点就表现在其自身从属于文明系统。

在社会有机体中,文明系统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建设系统是一致的。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系统,因此,生态文明从属于文明系统。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系统是这一系统的子系统。

因此,生态文明就具有了本质上的从属性,从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系统这一宏观性、历史性的系统当中。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也会进一步丰富自身的结构构成,促进子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第二,整体性。

作为一种系统,生态文明的整体性体现在其是一个有着系统论特征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多种要素的简单相加或是机械组合,它是要素之间互为因果、不断动态的发展所形成的。

因此,整个系统就是这些构成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特质,是要素相互作用结合成的新质。

生态系统就是自然界各类要素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整体。

自然界中的诸要素有序发展,就会使生态系统整体协调,功能完善;反之,则会导致生态混乱甚至崩溃,更无从谈起生态文明的建设。

因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就有赖于各要素的和谐、有序的组合与发展。

这样,才能发挥整体的功能,提升生态文明。

第三,等级性。

生态文明系统涉及生态系统、文明系统以及全球系统。

生态系统在三类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作为生态文明各要素生存和运动的场所,生态系统的基础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再往上就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所构成的文明系统。

其中,生态文明对于其他几类文明具有保障作用,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他文明亦无法持久。

最高级的就是全球循环系统,由于地球的系统性以及全球化的演进,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一地或一国的事情:

一国生态恶化,势必影响邻国,甚至对世界气候都有可能造成影响。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都是全世界的环境问题。

全球化浪潮带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化。

生态文明的建设,不可能是任何一国能够闭关锁国搞起来的。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环保上互相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通过国际生态合作,可以在经验和理念上互通有无,技术上互补。

使国际生态合作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生态系统、文明系统以及全球循环系统这三级系统对全球生态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都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要把握其等级结构的特征。

第四,动态性。

动态性是系统论的一大特征。

根据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整个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发展的高级阶段。

“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

可以说,社会有机体是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系统。

同样,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结构之一的生态结构,也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学的过程,指的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所进行的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为基本内容的有机联系。

此外,“自然界不仅是生产过程的合作者,而且还是一个自主的合作者。

”这意味着自然界具有主动性,而非简单地从属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操作,具有对人类生活反馈的主动性的一面。

这就使得生态系统的动态性更为明显,也凸显了“第一自然”的动态性。

因为自然界本身是不断演变的,而自然界的主体——人,亦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此作为人自然关系总和的生态文明,也是不断变化的,有其系统动态性。

自然运动与社会运动相统一,在动态开放性与无限建构性之中相互催生,使人——自然系统成为一个开放且不断发展的有机系统。

第五,相关性。

相关性指的是生态文明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由于要素之间不可能是一味的和谐,因此要重视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因此,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要这些矛盾与冲突,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

但矛盾仅是促进事物运动发展的一个方面,多数时候生态文明系统的各要素仍然是相互依存和制约的。

“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这说明人与自然有史以来就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人与自然是生态文明系统的最基本要素,二者的关联性也是整个文明系统的又一特征。

此外,由于自然与人之间具有普遍联系,三者相互制约、协调发展。

“如果全部人类体制准备与自然建立较高层次的友好关系和以稳定的内部平衡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并进行幸福的交流,那么全人类就必须经历一个深刻的文化进化,从根本上改善人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人类统治的时代才不会是灾难的年代,才能最终并真正变成一个社会的成熟时代。

”由此可见生态发展对于人文发展的需求的必要性及其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既是一种系统组合的表现,也是系统运行的结果。

生态文明既从属于社会系统,自身也是一个子系统,因此具有丰富的系统论特征。

因此分析生态文明,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方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与系统论的观点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解和把握。

三、马克思主义系统分析方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立在人的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系统性关系,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妥善处理社会发展事务、切实保障生态文明成果的动态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受到社会系统之其他子系统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整个社会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因此,坚持运用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就具有了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把握方法的目的性,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为了人民。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具有自身的目的性,即,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的要因之一就是满足人民的生态需要,就是要追求人类生活系统和自然物质条件的和谐。

所谓生态需要,是指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稳定、和谐及优雅的一种依赖与渴望,其满足程度既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人们的健康素质。

生态需要是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产生的,而非单纯的自然需要或物质需要,是一种在实践建构下产生的复合的“自然———社会需要”的需要系统中衍生的一种综合性需要。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考虑人的需要与利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走向人类中心主义。

强调人的意义并不同于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而是要确立人的保护者、养育者和修复者的作用。

既要避免走向人类中心主义,同时也不能倒向生态中心主义,而是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把握生态系统的从属性,提高整体性,推动生态文明各要素全面提升。

生态结构具有从属性与整体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当中,要时刻注意其处于整个大社会系统之中,不仅要平衡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平衡与其他文明结构的关系。

这两种特性最为显现生态文明的系统论特点,对整个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把握好生态文明系统的从属性与整体性特征,才能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保持全局的平衡与稳定的发展。

第三,稳定生态系统的等级性,科学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涉及三大系统,因此生态文明的建设也存在层次结构性。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实现和谐,其次要在文明结构中实现共同发展,最后是促进全球生态合作,提升全球生态文明水平。

地球是全人类的,而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也决定了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全世界的携手努力,例如本年末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就是一次全球协调与合作的国际性会议。

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有层次性与递进性,系统地、逐步地展开,这样才能取得大的成效。

第四,整合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活力,提升生态文明的水平。

社会具有自组织性与动态平衡性,生态文明本身作为一个系统,同样具有自组织性与动态性。

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因此,必须推动生态文明系统的各构成要素处于动态和作用之中,这样才能保持生态文明系统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要积极以科学的政策和社会机制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性,使之保持生机与活力。

第五,促进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将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得到全民的倡导和认同。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今天,这两种战略依然发挥着重要而互补的作用。

一方面,为了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我们要积极发展生态化的科学技术,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科学发展;另一方面,要构筑生态化的产业链,使经济系统、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有机结合,推动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的发展。

通过在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内植入更多的科学因素,使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富源和谐共生,进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所要成为的理论家是那种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家。

同样,也只有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才能在学术上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彼岸。

但是,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去认识规律并不是最终目的,通过认识规律抓住本质从而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马克思也曾在《资本论》中说过,“只有了解了资本的内在本性,才能对竞争进行科学的分析”。

只有抓住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才能对现实的生态危机进行分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有助于我们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佩珀在《生态社会主义:

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一书中,就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指出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实质,最终得出了其研究结果:

走向生态社会主义。

尽管其理论结果有待商榷,但其研究方法值得学习,他就是采用了马克思主义方法为指导,通过认识规律抓住本质进而解决了他的理论问题。

由于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运用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就具有了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运用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充分发挥生态文明系统的整体性与结构性,优化各要素的动态性,使生态文明内部各要素以及系统整体实现和谐发展。

这样,才能使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能力不断增强,使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使整个社会系统全面发展,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叶立国,李笑春.系统论视阈下生态补偿体系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3,10:

45-48.

[2]赵海月,许鸣,马晓明.试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与思想渊源[J].学习论坛,2013,04:

52-55.

[3]周章领.新世纪国内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3,04:

284-292.

[4]李定庆.系统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

105-108.

[5]于景元.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J].科学决策,2014,12:

2-22.

[6]王亚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的科学价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6:

17-19.

[7]李志亮.现代化视野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审视[J].伦理与文明,2014,00:

225-237.

[8]邵鹏.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影响及其当代价值[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3-37+50.

[9]邢有男.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历史内涵与当代创新[J].学术交流,2008,08:

9-12.

[10]王家变.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鄂州大学学报,2012,06:

5-7.

[11]赵成.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02:

188-190.

[12]辛慧丽.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本质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J].求实,2014,03:

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