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400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整理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作业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的全部内容。

课时作业(十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

(2017·永州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流经农村和城市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C.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存在反馈调节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 C

解析 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例如:

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A项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然会发生变化,B项错误;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存在反馈调节,C项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D项错误.故选C项。

2。

(2017·湘潭三模)下列关于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密度的大小能反映出种

群在一定时期内数量的变化趋势

B.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与植物的空间结构类型不相同

C。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消费者利用

D。

反馈调节在个体内环境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至生态系统中都普遍存在

答案 D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能反映出种群在一定时期其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错误;在森林群落中,动物与植物的空间结构均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项错误;生产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

可能是光能自养型或化能自养型,C项错误;反馈调节在个体稳态、生物群落内部乃至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

D项正确。

3。

(2017·衡阳二模)某玉米地内的玉米、甲、乙昆虫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如图是两种昆虫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B。

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C。

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

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有益的部分

答案 D

解析 昆虫甲、乙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且先减少者甲为被捕食者,A项错误;调查昆虫甲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是样方法,B项错误;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不能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乙与甲的同化量比值代表能量传递效率,C项错误;合理控制昆虫甲、乙的数量,可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

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故选D项。

4。

(2017·甘肃二诊)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因此能量沿着食物链可循环利用

B。

持续高温干旱能使农田生态系统固定的能量增加

C。

正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和稳态,而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状态

D。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的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答案 D

解析 能量不能循环流动,A项错误;持续高温干旱会导致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为了减少水分的蒸腾散失,大量气孔关闭,植物叶片CO2吸收减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所以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反而减少,B项错误;负反馈调节能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和稳态,而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状态,C项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的无机环境(太阳能)流入生物群落(化学能),D项正确。

5.(2017·吉林三调)多营养层次综合水产养殖法(IMTA)是一种全新的养殖方式.例如在加拿大的芬迪湾,人们用网笼养殖鲑鱼,鲑鱼的排泄物顺水而下,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

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贝类和海带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

B。

IMTA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再生

C。

IMTA的实施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产品

D.笼养鲑鱼的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是由于笼养区域的食物网更复杂

答案 B

解析 海带为褐藻,属于生产者,A项错误;鲑鱼的排泄物为贝类和海带提供养料,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再生,B项正确;IMTA的实施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项错误;笼养鲑鱼需要人工添加饲料,所以其种群密度远大于野生种群,而不是笼养区域的食物网复杂,D项错误。

6.(2017·昆明市二模)“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

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

B。

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

D。

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C

解析 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

落的空间结构原理,A项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项正确;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如果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类型却能生存下来,C项错误;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项正确。

故选C项.

7。

(2017·合肥市三模)某种食蚜蝇的幼虫以蚜虫为食,雌性食蚜蝇一般会将卵产在蚜虫的附近;长瓣兜兰为吸引昆虫前来帮助其传粉,花瓣基部长有形似蚜虫的小突起,吸引雌性食蚜蝇前来产卵,但长瓣兜兰不能为食蚜蝇幼虫提供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食蚜蝇和长瓣兜兰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B.食蚜蝇和长瓣兜兰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

食蚜蝇、蚜虫和长瓣兜兰构成生物群落

D。

从能量流动角度可知食蚜蝇生存更占优势

答案 A

解析 食蚜蝇帮助长瓣兜兰进行传粉,二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A项正确;食蚜蝇帮助长瓣兜兰进行传粉,长瓣兜兰对食蚜蝇并未有何益处,二者不是互利共生的关系,B项错误;食蚜蝇、蚜虫和长瓣兜兰并非该区域的所有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C项错误;长瓣兜兰和食蚜蝇之间并非捕食关系,D项错误。

8.(2017·郴州市四模)研究发现,浮萍不但能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净化水质,还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并覆盖在水体表面,使藻类处于被遮光状态,从而减少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不正确的是(  )

A.浮萍能分解有机污染,所以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

B.浮萍可以通过影响藻类的生理功能来抑制其生长

C.浮萍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

D。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间接价值

答案 D

解析 浮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同时又能分解有机污染,又属于分解者,因此浮萍既是分解者又是生产者,A项正确;浮萍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进而抑制其生长,B项正确;浮萍能分泌有关物质促进水中藻类叶绿素的分解,进而抑制其生长,其与藻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非互利共生关系,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生态功能,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D项错误。

故选D项。

9。

(2017·揭阳二模)下列生物学观点中,叙述有错误的是(  )

A。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在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相互选择

C。

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

D.运用生态学原理,人

们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解析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因此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A项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过程,因此在进化过程中,具有捕食关系的动物发生相互选择,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B、C两项正确;运用生态学原理,人们可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10。

(2017

·衡中六调)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

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密,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

据此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密林熊蜂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

该盗蜜行为不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

可釆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答案 A

解析 密林熊蜂和正常传粉者均采蜜,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A项正确;密林熊蜂影响结实率,进而影响被盗蜜的某基因型植株子代数量,改变种群中某基因型个体的占比,进而影响基因频率,所以会影响进化,B项错误;盗蜜行为影响结实率,影响角蒿花子代数量,可

能会影响种群密度,C项错误;样方法可调查活动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D项错误。

11。

(2017·三门峡一模)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

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

A。

150kJ        B.125kJ

C.100kJD.75kJ

答案 D

解析 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在草→兔→狐→虎中从草中获取1×

÷20%÷20%÷20%=62.5;在草→羊

→虎中从草中获取1×

÷20%÷20%=12。

5;故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62。

5+12。

5=75kJ。

故选D项。

12.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

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

物种丰富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杂草密度

(株/m2)

物种丰富

度(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草龙

节节菜

稗草

陌上菜

异型莎草

常规区

40

12。

0

0.247

0。

189

0。

100

0.102

0。

094

稻鸭区

2。

3

5.3

0

0。

259

0。

271

0.089

0

注:

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________.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现象可

称为________。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鸭的引入增加了生态系统________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提高。

(4)若野兔进入该环境后需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当该种群大小为K值时,该种群的数量增长率为________.在不考虑迁入和迁出的前提下,在种群大小为________时,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之差最大。

答案 

(1)随机取样

(2)物种数目 群落演替

(3)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标志重捕法 0 

解析 

(1)杂草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

(2)鸭为杂食性水禽,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物种数目.原本在群

落中优势明显的草龙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这一现象可称为群落演替。

(3)稻田生态系统中可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可增强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野兔的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在种群大小为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该种群的数量增长率为0。

在种群大小为

时,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之差最大。

13。

(2017·甘肃一诊)在某果园生态系统中,存在“果树→

昆虫甲→昆虫乙”的捕食关系。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碳循环在植物、动物与________之间完成。

(2)在该生态系统中昆虫甲所同化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一部分经呼吸作用散失,另一部分用于________.

(3)昆虫甲是果树害虫,防治时应在其种群数量处于________时进行,但是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有机物污染土壤,此时可以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加入菌剂可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________(填“加速”或“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答案 

(1)无机环境

(2)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

之前 增加 加速

解析 

(1)碳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2)昆虫甲同化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因呼吸作用而散失,另一部分则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昆虫甲是果树害虫,对其防治,需将其数量控制在

点之前。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14.(2017·甘肃二诊)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

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

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

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

44

5.94

4.79

7。

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

71

5。

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________。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最为喜好.

(2)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

(3)用样方法调查该森林中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图示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

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结果是________株。

答案 

(1)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高于(或大于) 杨的半分解叶

(2)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3)8

解析 根据题意,表中统计的是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

很明显蚯蚓对多数植物的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单独比较四种植物的总消耗量可知,蚯蚓对杨树叶消耗量最大,在不同处理的叶片中,蚯蚓对杨树的半分解叶消耗量最大。

(1)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②据表分析

,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由于蚯蚓对杨树半分解叶消耗量最大,所以它对杨树的半分解叶最为喜好.

(2)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利于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3)采用样方法估算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过程中,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另外加上样方内和所计两边的夹角定点上的全部个体。

结合图示样方分析可知,该样方应计为8株。

15.(2017·潮州市二模)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出现水华,影响养殖。

下图示鱼塘中甲、乙两个相邻营养级的能量变化,图中字母代表能量、数字代表对应能量值。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可表示________。

甲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一般的能量传递效率。

将单位时间内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发现并不能得到一个金字塔图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分解产生的。

饵料分解还会导致水中________元素增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出现水华.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可采取池塘中放养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等。

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低于 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饵

(2)蛋白质 N、P 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图中甲、乙表示池塘生态系统中两个相邻营养级,根据能量所占比例可推知,A、D代表两营养级各自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未利用的能量,B、E代表两营养级各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C、F代表两营养级各自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由于该池塘是高密度养殖基地,所以必然会有人工投放的养殖饵料,即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和投放的有机物中能量组成,各级消费者获得能量也不仅仅是上一营养级流来,还有直接从饵料中获取.

(1)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B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由于各级消费者获得能量也不仅仅是上一营养级流来,还有直接从饵料中获取的能量,所以甲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低于一般的能量传递效率。

该鱼塘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并不能组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是因为各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还来自饵料。

(2)“S”元素一般是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中标志元素,所以水体中出现的硫化物最可能来自投放饵料的蛋白质分解产生.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是N、P两种元素.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