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8776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doc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或者毕业实习总结报告)

题目: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

论文作者:

王强

指导教师:

曲丽娜

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

系(院):

机电工程系

答辩日期:

2013年6月1日

目录

摘要 3

第1章绪论 4

第2章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4

2.1加工过程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4

2.1.1工艺系统的震动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4

2.1.2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和刃磨质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4

2.1.3切削液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5

2.1.4工件材料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5

2.1.5切削条件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5

2.1.6切削速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5

2.1.7磨削加工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5

2.1.8影响工件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6

2.2 使用过程中影响表面质量的因素 8

2.2.1耐磨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8

2.2.2疲劳强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9

2.2.3耐蚀性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9

第3章控制表面质量的途径 9

3.1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 9

3.1.1超精密切削和低粗糙度磨削加工 9

3.1.2采用超精密加工、珩磨、研磨等方法作为最终工序加工 10

3.2 改善表面物理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11

第4章 提高机械加工工件表面质量的措施 12

第5章结论 13

第6章参考文献 14

第7章致谢 14

14

摘要:

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的提高和使用寿命的增加与组成产品的零件加工质量密切相关,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基础。

衡量零件加工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有:

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零件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表面冷作硬化、残余应力、金相组织的变化与磨削烧伤)、表面质量影响零件使用性能等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来提高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措施。

关键词: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第1章绪论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化生产以走进各大小企业,与之息息相关的就是各式各样的机器。

而机器是由机械零件装配而成,机器的失效是由个别零件的失效而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零件丧失了其应具备的使用性能。

而通过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零件的失效大都从表面开始,零件表面质量的高低是决定其使用性能好坏的重要因素。

因此,正确地理解零件表面质量内涵,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各种工艺因素,通过改变这些因素从而改善工件表面质量,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对未来机械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机械行业在社会中占得地位越来越重,人们对机器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重要零件在高压力、高速、高温等高要求条件下工作,零件表面的任何缺陷,不仅直接影响零件的工作性能,而且还可能引起应力集中、应力腐蚀等现象将进一步加速零件的失效,这一切都与加工表面质量有很大关系。

一个零件的失效或者突然间损坏,其原因除了少数因设计不周而强度不够,或者是由于偶然的事故引起超负荷而造成了失效或损坏以外,大多数都是由于磨损、受到外界环境的腐蚀或疲劳破坏。

磨损、腐蚀和疲劳损坏都是发生在零件的表面,或是从零件表面开始的。

因此,加工表面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使用性能,因而表面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第2章影响工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2.1加工过程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2.1.1工艺系统的振动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有时会发生振动,即在刀具的切削刃与工件上正在切削的表面之间除了名义上的切削运动之外,还会出现一种周期性的相对运动。

振动使工艺系统的各种成形运动受到干扰和破坏,使加工表面出现振纹,增大表面粗糙度值,恶化加工表面质量。

2.1.2刀具几何参数、材料和刃磨质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刀具的几何参数中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主要是副偏角、主偏角、刀尖圆弧半径。

在一定的条件下,减小副偏角、主偏角、刀尖圆弧半径都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

在同样条件下,硬质合金刀具加工的表面粗糙度值低于高速钢刀具,而金刚石、立方氮化硼刀具又优于硬质合金,但由于金刚石与铁族材料亲和力大,故不宜用来加工铁族材料。

另外,刀具的前、后刀面、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直接影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因此,提高刀具的刃磨质量,使刀具前后刀面、切削刃的粗糙度值应低于工件的粗糙度值的1~2级。

 

2.1.3切削液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切削液的冷却和润滑作用能减小切削过程中的界面摩擦,降低切削区温度,使切削层金属表面的塑性变形程度下降,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产生,在生产中对于不同材料合理选用切削液可大大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

2.1.4工件材料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工件材料的性质;加工塑性材料时,由刀具对金属的挤压产生了塑性变形,加之刀具迫使切屑与工件分离的撕裂作用,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

工件材料韧性越好,金属的塑性变形越大,加工表面就愈越粗糙。

加工脆性材料时其切屑呈碎粒状,由于切屑的崩碎而在加工表面留下许多麻点使表面粗糙。

一般韧性较大的塑性材料,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较大,而韧性较小的塑性材料,加工后易得到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对于同种材料,其晶粒组织越大,加工表面粗糙度越大。

因此,为了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常在切削加工前对材料进行调质或正火处理,以获得均匀细密的晶粒组织和较高的硬度。

 

2.1.5切削条件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

与切削条件有关的工艺因素,包括切削用量、冷却润滑情况。

中、低速加工塑性材料时,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所以,提高切削速度,可以减少积屑瘤和鳞刺,减小零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对于脆性材料,一般不会形成积屑瘤和鳞刺,所以,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基本上无影响。

进给速度增大,塑性变形也增大,表面粗糙度值增大,所以,减小进给速度可以减小表面粗糙度值,但是,进给量减小到一定值时,粗糙度值不会明显下降。

正常切削条件下,切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不大,因此,机械加工时不能选用过小的切削深度。

2.1.6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一般在粗加工选用低速车削,精加工选用高速车削可以减小表面粗糙度。

在中速切削塑性材料时,由于容易产生积屑瘤,且塑性变形较大,因此加工后零件表面粗糙度较大。

通常采用低速或高速切削塑性材料,可有效地避免积屑瘤的产生,这对减小表而粗糙度有积极作用。

 

2.1.7磨削加工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⑴砂轮的影响砂轮的粒度越细,单位面积上的磨粒数越多,在磨削表面的刻痕越细,表面粗糙度越小;但若粒度太细,加工时砂轮易被堵塞反而会使表面粗糙度增大,还容易产生波纹和引起烧伤。

砂轮的硬度应大小合适,其半钝化期愈长愈好;砂轮的硬度太高,磨削时磨粒不易脱落,使加工表面受到的摩擦、挤压作用加剧,从而增加了塑性变形,使得表面粗糙度增大,还易引起烧伤;但砂轮太软,磨粒太易脱落,会使磨削作用减弱,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加,所以要选择合适的砂轮硬度。

砂轮的修整质量越高,砂轮表面的切削微刃数越多、各切削微刃的等高性越好,磨削表面的粗糙度越小。

⑵磨削用量的影响增大砂轮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加工表面的磨粒数增多,每颗磨粒磨去的金属厚度减少,工件表面的残留面积减少;同时提高砂轮速度还能减少工件材料的塑性变形,这些都可使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降低。

降低工件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加工表面的磨粒数增多,表面粗糙度值减小;但工件速度太低,工件与砂轮的接触时间长,传到工件上的热量增多,反面会增大粗糙度,还可能增加表面烧伤。

增大磨削深度和纵向进给量,工件的塑性变形增大,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径向进给量增加,磨削过程中磨削力和磨削温度都会增加,磨削表面塑性变形程度增大,从而会增大表面粗糙度值。

为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磨削效率,可将要求较高的表面的粗磨和精磨分开进行,粗磨时采用较大的径向进给量,精磨时采用较小的径向进给量,最后进行无进给磨削,以获得表面粗糙度值很小的表面。

⑶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硬度、塑性、导热性等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较大。

塑性大的软材料容易堵塞砂轮,导热性差的耐热合金容易使磨料早期崩落,都会导致磨削表面粗糙度增大。

另外,由于磨削温度高,合理使用切削液既可以降低磨削区的温度,减少烧伤,还可以冲去脱落的磨粒和切屑,避免划伤工件,从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2.1.8影响工件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1.表面层冷作硬化切削刃钝圆半径增大,对表层金属的挤压作用增强,塑性变形加剧,导致冷硬增强。

刀具后刀面磨损增大,后刀面与被加工表面的摩擦加剧,塑性变形增大,导致冷硬增强。

切削速度增大,刀具与工件的作用时间缩短,使塑性变形扩展深度减小,冷硬层深度减小。

切削速度增大后,切削热在工件表面层上的作用时间也缩短了,将使冷硬程度增加。

进给量增大,切削力也增大,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剧,冷硬作用加强。

工件材料的塑性愈大,冷硬现象就愈严重。

  2.表面层材料金相组织变化当切削热使被加工表面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将会发生变化。

(1)磨削烧伤当被磨工件表面层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层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层金属强度和硬度降低,并伴有残余应力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2)改善磨削烧伤的途径磨削热是造成磨削烧伤的根源,故改善磨削烧伤由两个途径:

一是尽可能地减少磨削热的产生;二是改善冷却条件,尽量使产生的热量少传入工件。

正确选择砂轮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改善冷却条件。

  3.表面层残余应力

(1)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

①切削时在加工表面金属层内有塑性变形发生,使表面金属的比容加大;②切削加工中,切削区会有大量的切削热产生;③不同金相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亦具有不同的比容的变化必然要受到与相连的基体金属的阻碍,因而就有残余应力产生。

(2)工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

选择零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须考虑该零件主要工作表面的具体工作条件和可能的损坏形式。

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机器零件表面上的局部微观裂纹,会因拉应力的作用使原生裂纹扩大,最后导致零件断裂。

从提高零件抵抗疲劳破坏的角度考虑,该表面最终工序应选择能在该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加工方法。

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对工件的挤压和摩擦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引起原有的残留面积扭曲或沟纹加深,增大表面粗糙度。

当采用中等或中等偏低的切削速度切削塑性材料时,在前刀面上容易形成硬度很高的积屑瘤,它可以代替刀具进行切削,但状态极不稳定,积屑瘤生成、长大和脱落将严重影响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

另外,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切屑和前刀面的强烈摩擦作用以及撕裂现象,还可能在加工表面上产生鳞刺,使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增加。

4磨削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磨削烧伤

1.磨削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与磨削烧伤

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热会使得工件的加工表面产生剧烈的温升,当温度超过工件材料金相组织变化的临界温度时,将发生金相组织转变。

在磨削加工中,由于多数磨粒为负前角切削,磨削温度很高,产生的热量远远高于切削时的热量,而且磨削热有60~80%传给工件,所以极容易出现金相组织的转变,使得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和强度下降,产生残余应力甚至引起显微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产生磨削烧伤时,加工表面常会出现黄、褐、紫、青等烧伤色,这是磨削表面在瞬时高温下的氧化下膜颜色。

不同的烧伤色,表明工件表面受到的烧伤程度不同。

磨削淬火钢时,工件表面层由于受到瞬时高温的作用,将可能产生以下三种金相组织变化:

1)如果磨削表面层温度未超过相变温度,但超过了马氏体的转变温度,这时马氏体将转变成为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或索氏体,这叫回火烧伤。

2)如果磨削表面层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则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这时若无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