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589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读“治、洪、害、被”等生字和“没、倒”2个多音字,认识“伟、理、制、被”的偏旁,理解“千辛万苦、无家可归、安定、代代相传”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抓住数词,在读中感悟大禹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精神。

4、能结合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完整地讲述故事,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认读“治、洪、害、被”等生字和“没、倒”2个多音字,认识“伟、理、制、被”的偏旁,理解“无家可归、安定、千辛万苦、代代相传”等词语;

2、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抓住数词,在读中感悟大禹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精神。

教学难点:

由于当今孩子很少吃苦,所以教学第二段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去制服洪水,从而感受其顽强意志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

自主预习课文

教师:

1、了解学情2、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习字质疑,初步感知故事主要内容

(一)兴趣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拼音“yǔ”,同学们,谁会读这个拼音?

学生读。

(指名读,齐读)

2、读着这个音节,你想到了哪些汉字呢?

(学生自由说)

3、确实,我们中国的汉字奇妙无穷!

同样一个读音,可以表示不同的字,不同的意思。

yǔ,可以是自然界雨水的“雨”,可以是动物羽毛的“羽”,可以是宇宙的“宇”。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伟大的人物“禹”治水的故事。

板书课题——大禹治水

指读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初读课题感受本文的主要故事内容)

(二)初读故事,习字质疑

1、自由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着拼音拼一拼,把藏在课文里的生字新词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都到老师这儿集合了,要和大家交朋友,快来认识他们吧。

(课件出示)

强调多音字“没”“倒”的读音。

dǎo摔倒méi没有

dào倒立mò淹没

开火车认读,男生读,女生读,全体齐读。

这些新朋友要提高难度考考同学们了,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课件出示)

读给同位听,指名读。

3、认识偏旁,重点掌握“衤”旁,学会偏旁识字法。

(1)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现在老师还要教你们认识几个偏旁朋友。

(课件出示)

学生认读偏旁:

复习“伟”中的亻、“理”中的王、(强调王字旁最后一笔是提)“制”中的“刂”旁。

重点学习“被”中的“衤”旁,表示和衣服有关,“被”还能组成什么词?

(被子、被单、被窝、棉被、被褥),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还有很多,比如,裤、褂、衫,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2)出示“氵”,用偏旁识字法,你会想到哪些汉字?

4、长句子朗读。

现在生字娃娃要回家了,他们回到了课文的句子里,你们能读好这些句子吗?

课件出示句子:

滔滔的洪水/冲倒了/房屋,淹没了/农田,害的老百姓/无家可归。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小组读,指名读,对长句子朗读进行断句指导,完整意思的词语不能断开。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指名学生逐段读课文,随时纠错。

8、生字带动新词,新词带动句子,句子带动文章质疑。

(1)同学们,大禹治水中的“治”是生字,怎么记住它?

预设:

“氵+台”。

“抬”中的“扌”换成“氵”。

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我们就认识了“治”这个新朋友。

他组成的词语“治理”藏在文中,你能找出来吗?

(板书“治理”)

(2)出示句子: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学生齐读,再自由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呢?

(交流预设:

禹为什么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禹怎样治理洪水的?

结果怎样?

(3)答案就在书本中,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吧!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讲故事,积累语言。

(一)探究治水的原因

1、禹为什么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板书“原因”)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到4000年前,看一看当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2、创设情境法,教学“洪水”

(1)拆字法帮助学生理解“洪水”。

“洪”字是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 表示许许多多的水,右边是一个共字, 下过暴雨后,这许许多多的水都聚到了一起,形成了洪水。

(2)直观感知洪水的危害。

播放洪水视频。

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3、理解词语“无家可归”,探究治水原因。

出示:

面对凶猛的洪水,你的农田被淹没了,没饭吃,你的房屋被冲倒了,没地方住,到处漂泊,这是文中的哪个词?

(无家可归),你作为可怜的老百姓,心情怎样?

要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挥想象说话练习。

4、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指导感情朗读第一段

多么可怕的情景,多么可怜的百姓,你能读出此刻的心情吗?

指名读。

5、试讲述第一段故事的起因。

课件出示图片动画,学生配音。

第二课时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讲故事,积累语言。

(二)探究治水的经过

1、老百姓四处漂泊,无家可归,忍饥受冻,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请你读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

2、理解“千辛万苦”。

(1)禹为了治水都做了哪些事?

(生自由交流)

走遍了——千山万水

                  察看水流和地形

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了——九座大山

          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2)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这儿的“千”“万”“九”不是指具体的数字,而是表示许多。

大禹吃了许多苦。

(3)展开想象,大禹会吃哪些苦?

教师可作以下引导:

古时候没有炸药劈山,没有挖掘机,没有铲车,只有靠石斧子、石刀、石铲、木耒等工具一点一点挖。

同学们想象一下:

大禹在挖河劈山过程中,累了怎么办呢?

饿了怎么办呢?

衣服脏了、破了怎么办呢?

困了怎么办呢?

想家了怎么办呢?

狂风、暴雨、烈日下怎么办呢?

遇到野兽怎么办呢?

据说大禹的队伍走到山东一条河边,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山洪爆发,卷走了许多人。

在挖山过程中也摔死了不少人。

传说大禹走的路太多了,脚磨烂了,脚趾甲在水中泡掉了。

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板书)

4、关注数词,指导感情朗读。

出示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看谁能读出大禹吃尽的千辛万苦?

读书指导,引导学生重读“下决心”,读出决心之大,意志坚定。

想象“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九座”等词语,体会禹吃尽了苦头。

再读课题:

感受大禹治水的辛苦和决心。

5、借助文本,拓展积累(课件出示)

很多很多的辛苦,我们可以说——千辛万苦

很多很多的山水,我们就可以说——千山万水

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变化真多啊,就是——千变万化

村子里住着很多很多户人家,就可以说——千家万户。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千言万语,千军万马。

祖国的文字真是丰富多彩,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要注重积累词语。

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

6、试讲大禹治水经过。

(1)小组间先试讲

(2)指名讲

(3)探究治理的结果

大禹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在外风餐露宿13年,近5000个日日夜夜。

他无怨无悔,因为,他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有志者事竟成,指名读第4段。

1、教学书写“制”“被”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师指导书写:

“被”的偏旁是衣补旁,示范书写笔顺,左窄右宽,上下齐平。

学生描红。

“制”的偏旁是立刀旁,左宽右窄,上下齐平,示范书写笔顺。

还可以组成哪些词?

制度、法制、控制、制作

2、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理解词语“安定”“感激”“代代相传”。

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有粮食吃了,有衣服穿了,有房子住了,过上了什么日子?

学生读出词语:

安定。

(板书)

大家对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非常感激,“感激”可以换成什么词?

(感谢、感恩),感激就是深深的感谢,所以这个故事流传了4000多年,还会一代代流传下去,就是段中的哪个词?

学生说出“代代相传”。

让我们怀着感激、崇敬的心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小组合作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

1、据说,大禹在治水中还有一段“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佳话。

出示:

“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学法指导:

要读好里面的数字宝宝,正是这些数字宝宝体现了大禹治水的决心;关注数字宝宝,看图画讲述第三段故事。

2、小组根据学法指导合作学习第三段。

3、师生交流学习情况。

(1)指名读。

强调:

一次的“一”应变音读yí

(2)后来人们常用“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来比喻像禹这样无私奉献的人。

(3)课件出示图片动画。

学生配音讲述故事。

三读课题:

同学们,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读课题。

学生再读课题,感受情感的变化。

4、想象说话,当禹的治水队伍治水胜利回到家乡,老百姓会怎么做呢?

环节三、练讲故事,试背课文,拓展阅读。

1、小结。

因为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2、讲故事指导。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的时间,起因,经过,结果。

注意使用文中学到的语言。

可以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3、故事擂台

(1)小组间讲故事

(2)把故事讲给奶奶听。

活动设计:

老师现在扮演奶奶,以小组为单位放学回家给奶奶讲故事。

咳咳咳,孩子放学了?

今天在学校学习的哪篇课文呀?

来给奶奶讲讲好不好?

(装聋)什么?

大鱼治水?

多大的鱼?

(学生说大禹是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学生讲到第二段,(装傻)孩子,你给奶奶说说哪九条大河,哪九座大山?

(学生说出“九”表示多)学生讲到第三段,奶奶装哭感动,讲到第四段,奶奶高兴起来。

3、试背课文。

重点指导第二段背诵。

记忆每句中关键词语,逐句背诵。

4、课后延展。

(1)推荐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2)故事展示会。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原因无家可归

治理经过千辛万苦

结果制服安定

 

附预习单

大禹治水

一、看拼音,写词语。

chōnɡdǎojuéxīndàilǐnɡzhìlǐ

āndìnɡwěidàdìxínɡbǎixìnɡ

二、多音字组词。

mò()dǎo()

没倒

méi()dào()

三、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

洪水把房屋冲倒了。

   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1、大禹把洪水制服了。

   ________________

2、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

  ________________四、照样子,写词语。

千(山)万(水)

千()万()千()万()千()万()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一)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