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设计与实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579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IS设计与实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GIS设计与实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GIS设计与实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GIS设计与实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GIS设计与实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IS设计与实现.docx

《GIS设计与实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IS设计与实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IS设计与实现.docx

GIS设计与实现

GIS设计与实现

第一章

1、*GIS的概念:

作为信息处理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集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和输出地理信息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

2、*GIS作为处理地理数据的一种方法和技术,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

3、*GIS的发展阶段:

集成式GIS、模块式GIS、核心式GIS、组件式GIS、WebGIS(除外还有移动GIS)。

4、GIS研究内容:

数据采集、数据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输出。

5、GIS的特点:

GIS的处理对象是地理数据、GIS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GIS实现了地图实体与属性数据库的关联。

6、GIS的应用:

地图制图、空间数据管理、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分析评价与模拟预测建模、辅助宏观决策。

7、实现地理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

一是数据资源的储备,二是要有技术支撑系统的保障,三是共享规则的制定、被广泛采纳和遵循,主要包含标准、规范、政策和相关法律。

8、GIS数据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GIS相关的名词或术语标准化;与空间数据库建设有关的标准化活动;与GIS数据共享有关的标准化工作。

9、地理信息标准:

统一的地理坐标系统、空间信息分类和编码系统、数据模型的标准。

10、数据标准:

数据交换、空间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GIS数据产品标准。

11、*GIS设计:

在GIS开发的整体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结合GIS开发的特点、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软件从系统定义、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空间数据库和地理模型库设计、GIS实施、GIS软件测试与评价、直到GIS维护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方法体系。

12、*GIS软件设计的内容:

软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13、*GIS设计的特点:

(1)GIS处理的是空间数据,具有数据量庞大、实体种类繁多、实体间的关联复杂等特点;

(2)GIS设计以空间数据为驱动;

(3)GIS工程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涉及部门繁多。

14、GIS设计目标(原因):

通过改进系统设计方法、严格执行开发阶段划分、进行各阶段质量把关以及做好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从而达到增强系统的实用性、降低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成本以及延长系统生命周期的目的。

15、*软件危机:

一是如何开发软件以满足对软件日益增长的需要;二是如何维护数量不断膨胀的已有软件。

16、*软件危机内容:

(1)开发软件:

a、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轨迹不准确;

b、软件质量不高;

c、用户接受度不高;

d、软件产品开发效率低;

e、相关的技术文档资料不完备;

f、软件可维护性、重用性和可扩展性不高;

(2)维护软件:

a、数据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

b、系统需求变更所需要的系统升级不能得到实施;

c、网络安全维护得不到贯彻执行。

第二章

1.GIS工程的定义:

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其主要思想是在软件生产中用工程化的方法替代传统手工方法。

2.GIS工程的特点:

(1)以空间信息系统工程优化为目的;

(2)横跨多学科;

(3)GIS工程学是直接面向决策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4)与GIS产业密切联系;

(5)系统更新速度快;

(6)易操作性要求高。

3.GIS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1)经费预算经常突破,完成时间一再拖延;

(2)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3)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4)开发的软件可靠性差;(5)数据工程量特别大,特别是数据采集工作量大;(6)软件需求与软件安生产的矛盾日益加剧,突出表现在软件生产率低;(7)软件可重用性差。

4.*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

将系统开发看作工程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工作,它认为虽然各种业务信息系统处理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所有系统开发过程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

2.GIS结构化划分的阶段(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1)系统开发准备阶段;

(2)调查研究机可行性研究阶段;(3)系统分析阶段;(4)系统设计阶段;(5)系统实施阶段;(6)维护和评价阶段;

3.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各项工程活动:

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及测试。

4.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和统一建模语言。

5.原型法:

开发人员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应用系统模型,即原型,用户和开发人员在此基础上发福探讨和完善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6.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的阶段:

(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2)开发初始原型;(3)利用原型来提炼用户需求;(4)修正和改进原型。

7.*GIS基本设计方法比较: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规定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工程活动,一般包括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及测试六项活动,并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前一阶段的成果是后一阶段工作开展的基础。

优点:

1)提供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管理模式,而且直观易学;2)缺乏灵活性;3)修改困难、难以维护和软件模块重用性差等缺点。

(2)原型法:

主要思想是借助原型来辅助软件开发。

利用开发工具快速构造出原型软件,用户及开发人员通过对原型软件的试运行、评价、修正和改进,逐步明确对软件的功能需求以进行正式开发或者直接把原型扩充成最终产品。

优点:

1)增进了开发人员和用户对系统功能需求的理解;2)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学习手段,尤其是可以大大提高用户接受性;3)软件原型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成功与否。

(3)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技术将客观世界(即问题论域)看成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的事物(即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和内部状态,对象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

优点:

1)人类思维方法一致,便于描述客观世界;2)开发的软件性能稳定、易于重用和维护。

8.GIS基本设计方法选择:

(1)考虑到GIS应用的特点以及GIS应用的多样化,进行GIS设计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包括系统规模的大小、系统应用类型、系统需求明确程度等。

(2)小型GIS软件设计常采用原型法进行开发;而大型GIS软件设计多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或是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开发,考虑到GIS设计需求不确定性特点,通常也在需求分析阶段应用原型法来确认用户需求。

第三章

1.系统定义:

系统定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软件开发工程必须完成的总目标以及工程可行性;导出实现工程目标应该采用的策略即系统必须完成的功能;估计完成该项工程需要的资源和成本;制定工程进度表;最后编写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这个时期的工作通常又称为系统分析。

2.系统分析的基本任务:

1)功能需求;2)性能需求;3)环境需求;4)数据需求。

3.系统定义工具:

结构化系统定义和面向对象系统定义。

4.GIS结构化分析常用的分析工具:

数据流模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以及对数据流进行描述的加工逻辑说明。

5.面向会对象的系统定义工具:

用例图。

6.系统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

数据源调查与评估、技术可行性评估、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系统的支持状况。

7.系统目标分析:

1)进行用户类型分析;2)对现行系统进行调查分析;3)明确系统服务对象;4)用户研究领域现状调查。

8.系统动能分析的方法:

1)GIS结构化分析方法;2)GIS面向对象分析方法;3)GIS快速原型化分析方法。

9.GIS系统定义报告:

类似于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第四章

1.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

将系统需求转换为数据结构和软件体系结构,即数据设计和体系结构设计。

2.系统设计的任务:

确定系统总体架构与软、硬件配置,根据系统分析成果进行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建立模块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确定模块间的接口及人机界面,病设计数据库总体结构。

3.系统总体设计目标确定的原则:

针对性、实用性、预见性、先进性、分阶段。

4.系统总体设计工具:

(1)结构化系统总体设计工具:

层次图(适合自顶而下设计的软件的过程中使用);HIPO图、结构图;

(2)面向对象系统总体设计工具:

类图

5.系统的硬件环境:

指支持GIS开发和运行的硬件平台。

6.GIS硬件类型:

主机、外部设备和网络设备。

7.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GIS专业软件。

8.GIS功能模块设计的目标:

根据系统开发的目标来设计系统的规模和确定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9.系统功能设计的原则:

1)功能结构的合理性;2)功能结构的完备性;3)系统各个功能的独立性;4)功能模块的可靠性;5)功能模块操作的简便性。

10.GIS接口设计的内容:

系统与标准数据的接口、互操作性接口、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接口、GIS与其他开发环境之间的接口、人机接口等。

11.GIS用户界面设计:

GIS用户界面是GIS用户与GIS系统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是用户使用系统的综合操作环境和与系统交互的唯一通道。

在GIS设计中,作为处理空间信息和可视化表达的GIS要真正融入IT信息世界就必须考虑用户界面问题。

所以,用户界面设计在GIS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2.GIS用户界面设计的内容:

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机界面和GIS用户界面设计与开发。

13.GIS用户界面设计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2)合适的功能;3)封装性;4)灵活性;5)合理、高效利用屏幕;6)用户界面的效率;7)提供反馈、帮助信息以及出错处理机制;8)与应用程序设计分离;9)复杂性和可靠性。

14.系统总体设计设计报告:

类似于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系统总体设计报告”。

第五章

1.系统详细设计阶段目标:

确定怎样具体地实现所要求的系统,也就是为各个在总体设计阶段处理黑盒子级的模块设计具体的实现方案。

2.系统详细设计的任务:

(1)细化总体设计的体系流程图,绘出程序结构图,直到每个模块的难度可被单个程序员掌握为止;

(2)为每个功能模块选定算法;

(3)确定每个模块使用的数据组织;

(4)确定模块的接口细节,以及模块间的调用关系;

(5)描述每个模块的流程逻辑;

(6)编写详细设计文档。

3.系统详细设计的工具:

(1)结构化系统详细设计工具:

程序流程图、N-S盒式图、问题分析图、类程序设计语言。

(2)面向对象的系统详细设计工具:

序列图、活动图

4.程序流程图:

又称为程序框图,它是应用最广泛的描述工程的方法

优点:

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掌握的优点;

缺点:

1)程序流程图本质上不是逐步求精的好工具,它使程序员过早地考虑程序的控制流程,而不去考虑程序的全局结构;

2)程序流程图中用箭头代表控制流,因此程序员可以完全不顾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精神,随意转换控制;

3)程序流程图不易表示数据结构;

4)详细的程序流程图每个符号对定于源程序的一行代码,对于提高大型系统的可理解性作用甚微。

5.GIS系统详细设计报告:

类似于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系统详细设计报告”。

第六章

1.空间数据库设计目的:

在充分考虑空间数据特性及数据库系统特性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学方法,设计具有安全性、可靠性、正确性、完整性、独立性、共享性、低冗余度、可扩展性的空间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高效存储管理,支撑GIS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2.空间数据库设计任务:

1)确定空间爱你数据库的数据模型以及数据结构;

2)提出空间数据库相关功能的实现方案;

3)将设计的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结构体系进行编码实现;

4)将收集来的空间数据入库,建立空间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

3.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属性特征。

4.空间数据的空间特征:

比例尺、坐标系和投影类型等。

5.空间数据标准化:

空间数据的分类和编码以及空间元数据标准

6.空间元数据:

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信息(分类:

管理元数据和用户元数据)。

7.空间数据的逻辑预处理内容:

对空间数据进行分幅、分层、分专题要素等处理。

8.空间数据库设计基本原则:

(1)数据冗余度小,共享程度高,充分利用数据存储空间,减小投入,并且保证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关联;

(2)数据独立性强,使应用子系统对数据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有较强的适应性;

(3)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要,并能高效地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

(4)设计结果符合各项规范指标要求;

(5)强调数据的可靠性与完整性;

(6)优化存储方式,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

(7)采用分布式空数据库技术

9.空间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它是数据库的全局逻辑数据视图,是数据库管理员所看到的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间的联系。

9.概念模型设计任务:

它是数据库的全局逻辑数据视图,是数据库管理员所看到的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间的联系。

10.概念模型设计任务:

概念数据库模式设计。

以需求分析阶段所提出的数据要求为基础,对用户需求描述的现实世界通过对其中信息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高级数据模型(如E-R模型),形成概念数据库模式。

11.E-R模型:

实体—联系模型。

概念:

实体、关系、属性。

12.E-R模型分类:

基本E-R模型、扩展E-R模型、空间E-R模型。

13.空间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任务:

把数据库概念设计阶段产生的概念数据库模式变换成为逻辑数据库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模型。

14.空间数据库逻辑设计模型分类:

(1)传统的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关系模型能够;

(2)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3)空间数据模型:

混合数据模型、全关系空间数据模型个、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模型、面向对象空间数据模型。

15.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映射:

(1)将每个实体映射成一个单独的关系。

实体属性映射成关系的属性。

(2)对于基数为1:

1的联系,将任一实体码属性作为其他关系的主码。

(3)联系的基数是M:

1,把“1”侧关系主码作为“M”侧关系的外码。

(4)基数为M:

N的联系,每个M:

N联系被映射成一个新的关系。

(5)对于多值属性,创建一个具有两个列的新的关系,一列对应该多值属性,另一列对应拥有多值属性的实体的码。

16.空间数据的物理模型设计:

使空间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能在实际的物理存储设备上得以实现,建立一个具有较好性能的物理数据库。

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恰当地分配存储空间;

(2)决定数据的物理表示;

(3)确定存储结构。

17.空间数据库的功能设计:

空间数据输入设计、空间数据检索设计、空间数据输出设计、空间数据更新设计、空间数据共享设计。

第八章

1.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

1)硬件和软件的购置及安装;2)程序的编写与调试;3)系统的安装与调试;4)培训;5)系统中有关数据的录入或转换;

2.GIS二次开发技术:

一是工具性GIS;二是应用型GIS。

3.GIS开发的三种方式:

1)独立开发;2)单独二次开发;3)组件式二次开发。

4.组件式GIS思想:

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各个GIS控件之间,以及GIS软件与其他非GIS空间之间,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额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

5.组件式GIS的特点(优缺点):

组件GIS把GIS的功能适当抽象,以组件形式供开发者使用,将会带来许多传统GIS工具无法比拟的优点:

1)小巧灵活,价格便宜;2)无须专门GIS开发语言,直接嵌入可视化开发工具;3)不逊色于传统GIS软件的强大的GIS功能;4)直接嵌入各种开发工具,开发简捷;5)更加大众化,使非专业的普通用户也能够开发和集成GIS应用系统。

6.、组件式GIS软件开发过程:

用户调研、用户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组件检索与获取、系统集成、系统测试、系统维护和系统使用。

7.ArcEngine组件逻辑上可分为五个部分:

(1)Extensions包含了许多高级功能,如G饿哦DatabaseUpdate、空间分析、三维分析、网络分析和数据互操作等。

(2)DeveloperComponent包含了进行快速开发所需要的全部可视化控件,如MapControl、PageLayoutControl、LicenseControl控件等。

(3)MapPresentation包含GIS应用程序用于数据显示、数据符号化、要素标记和专题图制作等需要的控件;

(4)BaseServices包含了ArcGISEngine中最核心的ArcObjects组件。

8.程序的调试步骤:

1)选取足够的测试数据对程序进行实验,记录发生的错误;2)定位程序中错误的位置;3)通过研究程序源代码,找出故障原因,并改正错误。

9.系统的安装内容:

1)系统硬件的安装;2)系统硬件的调试;3)系统软件的安装;4)系统软件的测试;5)系统的综合调试。

10.文档:

是与计算机程序同时产生的、对系统加以说明的各种书面材料,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大量的信息需要记录和说明,因此文档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工作效率;

2)作为开发人员在一定阶段的工作成果和结束标志;

3)提供对软件运行、维护和培训的有关信息,便于管理人员、开发人员、操作人员、用户之间的协作、交流和了解,使软件开发活动更科学、更有成效。

4)便于潜在用户了解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等各项指标,为他们选购符合自己需要的软件提供依据;

11.系统文档主要包括:

系统实施方案、系统结构方案、系统分析报告、系统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报告、系统详细设计、系统测试报告和用户手册等。

12.GIS文档的分类:

(1)开发文档:

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

(2)管理文档:

项目开发计划、测试计划、测试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

(3)用户文档:

用户手册、操作手册、维护修改建议、软件需求说明书。

13.各个阶段的文档名称:

(1)可行性分析阶段:

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开发计划书(初稿)、系统开发计划书评、审报告(初稿)、项目计划变更申请表;

(2)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报告(面向用户)、需求规格说明(面向项目建设组内部人员)、系统开发计划书(终稿)、用户需求报告评审记录表、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记录表、需求变更管理表;

(3)总体设计阶段:

:

系统总体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总体设计说明书评审记录表、空间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4)详细设计阶段:

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评审记录表、用户手册(初稿)、编码与测试阶段、源程序工作量统计表、测试计划、测试提问单、测试报告、用户手册(终稿)、系统实施总结报告;

(5)运行与维护阶段:

工程验收报告、用户手册、工程建设总结报告、软件维护申请

报告、软件维护记录表、软件维护评价表;

第九章

1.GIS软件测试的内容:

1)软件运行环境;2)软件体系支撑结构;3)系统各项功能指标;4)系统综合性能指标。

2.GIS软件测试的三种方法:

文档审查、模拟运行测试、模拟开发测试。

3.GIS软件测试工具:

白盒测试工具、黑盒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测试管理工具。

4.GIS软件评价类型:

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

第十章

1.GIS软件维护的内容:

1)数据维护和更新;2)应用系统维护和更新;3)网络维护与安全管理。

2.GIS软件维护:

是危机系统维护工作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向,软件投入使用即进入软件维护阶段。

3.软件维护的类型:

(1)内容维护:

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2)管理维护:

记录介质管理和软件使用情况管理。

4.GIS软件维护的作用:

为了延长软件的寿命并让其创造更多的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护,软件的错误被修正了,功能增强了,但同时因为修改而引入的潜伏的错误也增加了。

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有三种:

编码副作用、数据副作用、文档副作用。

5.加密算法:

被定义为从明文到密文的一种转换,加密算法分两种:

一种是常规加密算法,又称为加密算法;另一种是公开密钥加密算法,又称为非对称加密算法。

第十一章

1.设计项目管理设计的环节:

GIS项目估算、进度安排、软件度量、风险分析、项目追踪和控制。

2.项目的特点:

1)有明确的目标2)项目之间的活动具有相关性3)限定的周期4)有独特性5)资源成本的约束性6)项目的不确定性。

3.项目的估算:

资源估算、时间估算、成本估算。

4.GIS项目进度安排表的制定方法:

1)里程碑表示法;2)直方图法;3)关键路径法;4)墙纸法;5)甘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