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7542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docx

专题12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

12.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F-19Na-23Al-27

Si-28S-32Cl-35.5K-39Fe-56Cu-64Br-80Ag-108I-127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

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实验室进行蒸馏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冷凝水一段时间

C.实验室中进行可燃性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再点燃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防止液体滴到管外,滴管尖端应与试管内壁接触

【答案】D

【解析】A项,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为防止试剂交叉污染,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B项,进行蒸馏操作时,为防止冷凝管破裂,加热前应先通冷凝水,蒸馏结束后继续通冷凝水一段时间,故B正确;C项,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爆炸,必须先验纯、后点燃,故C正确;D项,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不能触及试管内壁,以免污染试剂,故D错误。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需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防止变质

B.食盐水中Ca2+、SO42-等杂质的去除,应先加Na2CO3溶液,后加BaCl2溶液

C.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的I2,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D.用BaCl2溶液来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2SO3样品是否变质

【答案】C

【解析】A项,Fe+2Fe3+=3Fe2+,产生杂质,因此不能加入铁粉,故错误;B项,为了将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所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的除杂试剂成为新杂质,故Na2CO3的作用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因此应先加BaCl2溶液,后加Na2CO3溶液,故错误;C项,四氯化碳难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的四氯化碳在下层,因此有机层液体从下口流出,故正确;D项,BaCl2与Na2SO3反应:

BaCl2+Na2SO3=BaSO3↓+2NaCl,也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亚硫酸钠变质,应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故错误;故选C。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催化剂条件下通入H2

B.乙醇中含有乙酸杂质:

加入碳酸钠溶液,分液

C.FeCl3溶液中含有CuCl2杂质: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CO2中含有HCl杂质:

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洗气

【答案】D

【解析】A项,通入H2,可能混有新杂质,不能除杂,应利用溴水和洗气法除杂,错误;B项,加入碳酸钠溶液,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但乙酸钠和乙醇在水中互溶,不分层,因此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错误;C项,铁粉能与溶液中的氯化铁反应得到氯化亚铁,将原物质氯化铁除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项,HCl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4.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或实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2gNaOH固体时,不能把NaOH放在纸片上称量

B.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无水乙醇,使液面最低点至刻度9.0mL处

C.浓硫酸保存在广口瓶中,没有挥发性,无须密封

D.溴水密封保存,放置于阴凉处

【答案】C

【解析】NaOH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用托盘天平称量需要用烧杯盛放氢氧化钠,而不能用纸片,故A项正确;量筒的小刻度在下,大刻度在上,所以用容积为10mL的量筒量取9.0mL无水乙醇,使液面最低点至刻度9.0mL处,故B项正确;浓硫酸易吸水,应密封保存,故C项错误;溴易挥发,应密封保存,溴水见光易分解,应放置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凉处,故D项正确。

5.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

A.NaCl溶液(Na2CO3):

加足量盐酸后加热

B.KNO3溶液(AgNO3溶液):

加过量KCl,过滤

C.NaCl溶液(BaCl2):

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D.KNO3固体(NaCl):

溶解后加热蒸发得浓溶液,降温结晶后过滤

【答案】B

【解析】A项,Na2CO3与盐酸发生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盐酸易挥发,加热使过量盐酸挥发,不产生新的杂质,此做法可行,错误;B项,加入过量KCl,发生AgNO3+KCl===AgCl↓+KNO3,但KCl过量,引入新的杂质,此做法不能达到目的,正确;C项,发生BaCl2+Na2CO3===2NaCl+BaCO3↓,过滤后,加入盐酸,发生Na2CO3+2HCl===2NaCl+CO2↑+H2O,不产生新的杂质,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错误;D项,KNO3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因此采用溶解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可以提纯KNO3,能够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6.以下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沉淀的密度较大或结晶的颗粒较大,静置后能沉淀到容器底部时,可用分液法进行沉淀的分离和洗涤

B.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的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大

C.进行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

D.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纯碱应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答案】C

【解析】当沉淀的密度较大或结晶的颗粒较大,静置后能沉淀到容器底部时,可用过滤法进行沉淀的分离,A不正确;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的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小,B不正确;进行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把浸取液中的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C正确。

7.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一定是乙烯

D.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答案】D

【解析】A中溶液还可能是亚硫酸酸盐溶液;B中火焰呈黄色,该溶液含有钠元素,但不一定是钠盐溶液;C中将能使溴水颜色褪去的气体还可能是二氧化硫等还原性气体。

8.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操作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中为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

A

CO2(SO2)

饱和NaHCO3溶液

洗气

B

BaCO3(BaSO4)

饱和Na2CO3溶液

搅拌、过滤

C

CuCl2(FeCl3)

NaOH溶液

过滤

D

Cl2(HCl)

饱和食盐水

洗气

【答案】C

【解析】SO2与NaHCO3反应生成Na2SO3和CO2,从而除去SO2,A项合理;加入饱和Na2CO3溶液,BaSO4沉淀转化为BaCO3沉淀,B项合理;加NaOH会引入新的杂质NaCl,且CuCl2也会与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应加CuO调pH除去Fe3+,C项不合理;HCl易溶于饱和食盐水,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故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D项合理。

9.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溴化钠溶液(NaI)

氯水、CCl4

萃取、分液

B

氯化铵溶液(FeCl3)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C

二氧化碳(CO)

氧化铜粉末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乙酸乙酯(CH3COOH)

乙醇、浓硫酸

加热蒸馏

【答案】C

【解析】氯水也能与NaBr反应,不符合除杂的要求;NH4Cl也能与NaOH反应,不符合除杂的要求;除去乙酸乙酯中的CH3COOH可以先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然后分液。

10.胆矾(CuSO4•5H2O)高温时发生反应:

2CuSO4•5H2O

2CuO+2SO2↑+O2↑+10H2O。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可用于胆矾分解B.

可用于检验产物是否含H2O

C.

可用于收集SO2D.

可用于吸收胆矾分解的SO2

【答案】D

【解析】A项,装置达不到高温,所以达不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B项,无水氯化钙吸水没有明显现象,达不到实验目的,应改为无水硫酸铜,故B错误;C项,SO2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短进长出达不到实验目的,应改为长进短出,故C错误;D项,SO2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尾气吸收要防倒吸,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故选D。

11.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在某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无现象,再加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

B.样品中加NaOH溶液加热,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证明检验样品中有NH4+的存在

C.将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在冰水中冷却,KNO3晶体先析出

D.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

【答案】B

【解析】A项,检验硫酸根离子,现加盐酸,无现象,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含有硫酸根离子,故A正确;B项,样品中加NaOH溶液加热,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检验样品中有NH4+的存在,故B错误;C项,硝酸钾随温度变化溶解度变化大,因此将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在冰水中冷却,KNO3晶体先析出,故C正确;D项,将灼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铜丝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故D正确;故选B。

12.下图为实验室制取乙炔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用Br2的CCl4溶液验证乙炔的性质,不需要除杂

B.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还原性

C.逐滴加入饱和食盐水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

D.将纯净的乙炔点燃,有浓烈的黑烟,说明乙炔不饱和程度高

【答案】A

【解析】A项,图中制得的乙炔气体中混有杂质H2S与PH3,二者均具有还原性,可被Br2氧化,因此用Br2的CCl4溶液验证乙炔的性质,需要除杂,故A错误;B项,用CuSO4溶液除去了乙炔中的H2S、PH3等杂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C项,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制乙炔,因此可通过控制饱和食盐水的滴加速率可以控制乙炔的生成速率,故C正确;D项,氢含量越低,碳含量越高,烃的不饱和程度越高,燃烧时产生的黑烟越浓烈,故D正确;故选A。

1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BaSO4固体中加入浓Na2CO3溶液,充分搅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

有气泡产生

说明:

Ksp(BaCO3)

B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尿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D

向溶液X中滴加Na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无法证明溶液X中是否存在NH

【答案】D

【解析】A项,向BaSO4固体中加入浓Na2CO3溶液,部分BaSO4因浓Na2CO3溶液中高浓度的CO

转化为BaCO3,因此向

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但是Ksp(BaCO3)>Ksp(BaSO4),

错误;B项,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导致溶液碱性减弱,溶液颜色褪去,二氧化硫不体现漂白性,而体现酸性氧化物性质,错误;C项,在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之前,先用氢氧化钠中和尿液的酸性,形成碱性环境,这样Cu(OH)2才会与醛基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才能检测出葡萄糖,错误;D项,检验NH

需要用浓NaOH溶液并加热,稀NaOH溶液不能使NH3挥发出来,正确。

14.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过程

实验目的

蒸馏石油并收集60~150℃馏分

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时表现出氧化性

用于比较S、C、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答案】B

【解析】A项,图甲是蒸馏装置图,可用于蒸馏石油并收集60~150℃馏分,A正确;B项,必须在H2O2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本实验中H2O2的浓度相同,故达不到实验目的,B不正确;C项,图丙装置可验证酸性H2SO4>H2CO3>H2SiO4,由此可以证明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S>C>Si,C正确;D项,二氧化硫溶于水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将SO2氧化成SO42―,故溶液中可以生成BaSO4沉淀,但是一定不会生成BaSO3沉淀,故达不到实验目的,D正确。

1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

酸性:

碳酸>苯酚

B

向(NH4)2S2O8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Mn(NO3)2溶液和1滴AgNO3溶液(作催化剂),微热,溶液变紫红色

氧化性:

S2O

>MnO

C

将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的碎瓷片分解,得到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褪色

分解产物中含乙烯

D

取5mL0.1mol·L-1FeCl3溶液,滴加5滴0.1mol·L-1KI溶液,振荡,再加入5mLCCl4,振荡,静置,取上层液体,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

KI和FeCl3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答案】B

【解析】A项,盐酸挥发,苯酚钠溶液变浑浊(生成苯酚),不一定是CO2反应,可能是挥发的HCl,错误;B项,溶液变紫色,说明生成MnO

,即S2O

将Mn2+氧化,正确;C项,只能说明有不饱和烃类生成,无法说明是乙烯,错误;D项,注意量的关系,Fe3+过量,加KSCN溶液一定变红,错误。

16.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X可以是稀硫酸或稀硝酸或稀盐酸

B.实验开始时应先关闭止水夹a、打开b,再向烧瓶中加入X

C.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烧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

D.反应结束后若关闭b及分液漏斗活塞,则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

【答案】D

【解析】A项,稀硝酸会将铁氧化为+3价的铁离子,故A错误;B项,实验开始时,应先打开a、b,利用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空气排出,然后关闭a,利用压强差将烧瓶中生成的亚铁离子排入到锥形瓶中反应生成Fe(OH)2,故B错误;C项,反应一段时间后可在锥形瓶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故C错误;D项,由于装置中的空气及溶液中氧气已经被除去,故Fe(OH)2可较长时间存在,故D正确;故选D。

17.CuO有氧化性,能被NH3还原,为验证此结论,设计如下实验。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NO

B.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可能是Cu

C.装浓氨水的装置名称是分液漏斗,只能用作分液操作

D.烧杯中硫酸的作用是防倒吸

【答案】D

【解析】A项,NO是大气污染物,反应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N2,故A错误;B项,在一定温度下,NH3与CuO反应后生成的红色物质可能是Cu,若温度过高,氧化铜自身可受热转化为红色氧化亚铜,故B正确;C项,装浓氨水的装置名称是分液漏斗,可用作分液操作,还可用于反应装置中盛装液体,控制加入液体的量来调控反应速率,故C错误;D项,烧杯中硫酸的作用是防倒吸和吸收未反应的有害气体,故D错误;故选B。

18.下列实验的现象与结论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实验

现象

电流计指针向右偏(电子由Fe转移到Cu),片刻后向左偏

加热一段时间后溶液蓝色褪去

加热,肥皂液中产生无色气泡

①和②中均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

铁片作负极,片刻后铜片作负极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生成H2

MnO2一定是②中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A

【解析】A项,开始时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氧化膜,铁为负极;铁的表面钝化后,无法与浓硝酸继续反应,则铜与浓硝酸发生反应,此时铜为负极,所以电流方向会发生改变,故A正确;B项,蓝色褪去可以说明淀粉发生水解,但是无法确定其水解产物是不是葡萄糖,故B错误;C项,不能说明肥皂液中产生无色气泡为氢气,也可能是空气受热膨胀产生气泡,故C错误;D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因此无法判断二氧化锰是否产生了催化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19.下列有关实验的图示及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图示

实验分析

A

实验室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草酸溶液

摇瓶时,使溶液向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

B

石油分馏时接收馏出物

为收集到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出物,需要不断更换锥形瓶。

C

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

实验中,需测定的物理量是反应时间和生成氢气的体积。

D

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

充分振荡后静置,待溶液分层后,先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再让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

【答案】A

【解析】A项,实验室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草酸溶液,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KMnO4溶液盛放在酸式滴定管中,用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瓶时,使溶液向一个方向做圆周运动,勿使瓶口接触滴定管,溶液也不得溅出,A项正确;B项,分馏时接受馏出物的锥形瓶不能塞橡胶塞,B项错误;C项,稀硫酸盛放在长颈漏斗中不能控制反应的进行,不能准确测量生成H2的体积,稀硫酸应盛放在分液漏斗中,C项错误;D项,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充分振荡后静置,待溶液分层后,先放出下层液体,再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项错误;故选A。

20.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硫酸亚铁装入如图所示的装置a中,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 ,加热。

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置d之后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B.装置b中的试剂为Ba(NO3)2溶液,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C.装置c中的试剂为酸性KMnO4溶液,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

D.分解的气体产物中有SO3、SO2 ,应该先检验SO3

【答案】D

【解析】硫酸亚铁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可生成Fe2O3、SO3、SO2,反应方程式为:

2FeSO4

Fe2O3+SO2↑+SO3↑,SO3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会产生BaSO4,故可氯化钡溶液用检验SO3,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c用于检验SO2,可用品红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为尾气处理装置,可用氢氧化钠溶液。

A项,d为尾气处理装置,可用NaOH溶液,所以在d后不需要再增加尾气处理装置,A错误;B项,b应为氯化钡,用于检验SO3,若用Ba(NO3)2溶液,SO2会被氧化为硫酸,生成硫酸钡,干扰实验结论,B错误;C项,c中试剂可为品红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用于检验SO2的存在,C错误;D项,SO3易与水反应生成H2SO4,则应先检验SO3,如先检验SO2,则导致SO3被水吸收无法被检验出,D正确;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必做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6分)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2、S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2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2看不到浑浊现象。

经思考后该同学改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中,缓慢地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2时产生的现象明显且快。

(1)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时,通入SO2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2所示的装置实验时,以相同速率通入CO2和SO2,SO2产生浑浊、澄清的现象比CO2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S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若存在缺陷,其改进方法是(若你认为该装置没有缺陷,此空可以不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O2在水中溶解度大且气体发生装置产生SO2的速率快,SO2直接与Ca(OH)2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酸式盐[Ca(HSO3)2]而观察不到沉淀(2分)

(2)SO2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CaSO3转化为Ca(HSO3)2的速率也快(2分) 

(3)用导管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中(2分)

【解析】对比图1实验和图2实验:

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的速率——前者快,后者慢;现象——前者是只有通入CO2时石灰水才出现先变浑浊后澄清的现象,后者是通入SO2时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澄清的速率快。

由图2实验现象可知,CO2、SO2与石灰水反应的现象相同,仅有速率差异。

根据图2实验从而想到图1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仍为反应速率问题,即SO2溶解和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较快,沉淀存在时间极短而不易观察。

22.(12分)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

(1)利用吸硫装置A制取Na2S2O3。

①写出吸硫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________,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________。

③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从反应液中获得Na2S2O3·5H2O的方法是_________、减压抽滤、洗涤干燥。

(3)实验制得的Na2S2O3·5H2O产品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

请设计实验检测Na2S2O3·5H2O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杂质,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

准确称取agKIO3(相对分子质量为214)固体配成溶液;

第二步:

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

第三步:

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mL。

则c(Na2S2O3)=________mol·L-1。

(列出算式即可)

(已知:

IO

+5I-+6H+===3I2+3H2O,2S2O

+I2===S4O

+2I-)

②在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