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6965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学段目标: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要求学生会写的字有28个,会认的字共有22个,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做到有条理的说出图上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4、习作要求学生先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然后有条理的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文内容分析,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抓重点词句、角色转换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平时的读书与写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不认识、不会写的字没有探究、查找的过程,而是直接询问他人或老师,缺少自主探究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将此作为目标内容。

第三周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单元总体识字写字课

课时目标:

认识“腊、豚”等28个生字,会写“叠、蔽”等27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8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假期老师让同学们自学第二单元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检

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二、读一读

找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看谁读的又快又准。

(出示

词语)

三、说一说

根据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词语说一句话更

好。

课件出示“随遇而安”、“静谧”、“叶柄”等词语的释义

四、写一写

这些词语当中有很多容易写错的字,我们来共同写一写。

虎:

注意笔顺,短竖,短横,横钩,撇,短撇,竖弯钩,撇,横折弯钩。

茎:

第四笔是横撇。

叠:

应注意每个部件写得小一些,秃宝盖写得宽一些。

蔽:

第八笔是短竖。

第二课时

5、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

3、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诗人苏轼吗?

(生自由发言)苏

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

(板书:

题西林壁)齐读题

我班可这样导入:

师: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著名诗人,老师说一位诗人的资料,你能不能猜出他是谁呢?

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不但诗写的好,他的书法作品、他的画、他的文章在中国历史上都极富盛名,他和他的弟弟合称为“三苏”,他是谁?

(苏轼)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诗《题西林壁》。

二、解题

借助书中注释我们知道了“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

“西林”是指西林寺,西林壁指庐山西林寺内的壁墙。

全意

为在庐山西林寺的壁墙上书写。

题目全意应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全意为: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三、范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提醒学生注意“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

2、学生自由读诗。

同时思考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

真面目?

四、理解诗意

1、学习1、2句

学生自读诗句,讨论句意。

学生自由发言。

2、学习3、4句

学生自读诗句,讨论句意。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体会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发言,怎样才能看到庐山的真面目,

“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你碰到过这样的

情况吗?

在本班可给学生举盲人摸象、画杨桃等例子。

《游山西村》

课时目标:

1、学习《游山西村》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接着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诗人的一首诗,游山西村。

(板书课题)

本班可这样导入:

我们继续来学一首古诗《游山西村》,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到乡村农家去品味他们的生活吧。

(板书课题)

二、解题

通过注释我们知道“山西村”指村庄名。

全意为游览山西村。

三、范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诗歌。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班教学中注意纠正“浑”“豚”“疑”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

体会诗歌意境。

四、理解诗意

1、学习1、2句

学生自读诗句,讨论句意。

学生自由发言。

2、学习3、4句

学生自读诗句,讨论句意。

学生自由发言。

五、体会思想感情

思考: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同桌间讨论,自由发言。

从而理解诗歌的深意。

第三课时

爬山虎的脚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

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壮美的雅鲁藏布大

峡谷……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

虎。

本班可这样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丝瓜和葡萄这两种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吗?

他们都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有脚。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呢?

叶圣陶爷爷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自由朗读

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

(美)哪些地方写的美?

你喜欢

哪句?

  6、自身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

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想欣赏一下风吹爬

山虎的样子吗?

在本班授课朗读这段话时,教师可为学生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加强学生的理解。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同学

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同学

充沛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

(认真观察)考

虑:

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

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三、体验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PPT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观察:

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

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找同学读一读。

  4、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

具体。

爬山虎有自身独特的爬的身手,想尽快知道答案吗?

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

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小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

更快。

 

  1、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2、找出爬的动作词。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

   

(2)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

看大屏幕演示。

  (3)你们知道答案了吗?

谁正确?

(长一只脚,

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

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时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

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

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

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

“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

很”。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

  1、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

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五、体会中心思想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葡萄、

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4、你们喜欢植物吗?

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

六、拓展篇目

第四课时

蟋蟀的住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

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住宅”一般是

讲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

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师:

蟋蟀会有什么样的住宅呢?

作者怎样描述蟋蟀的住宅呢?

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本班可这样导入:

(课件出示蟋蟀照片)师:

你认识这个小东西吗?

叫什么?

蟋蟀。

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蛐蛐)

师:

“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

小家伙虽然个头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他有很多本领,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它是怎样建住宅的。

(板书:

蟋蟀的住宅)

二、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同学自由朗读课文,逐段进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学说

一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分析10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2、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知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三、研读赏析

(一)1、学习第二段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

请同学默读第二段,想一想

这一段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

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这一段主要是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

蟀住宅的特点。

 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

是什么意思?

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示了蟋蟀“不肯随遇而

安”?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

有温和的阳光。

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从这些地方可以

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2、蟋蟀的住宅是自身一点一点挖掘的。

可是人们为什对

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呢?

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

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

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

以令人们对它的劳动效果感到惊奇。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

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

书,看一看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3、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又为什

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

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又因为蟋蟀用如此

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

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4、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辛勤劳动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默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介绍蟋

蟀怎样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这一段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介绍了

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这是蟋蟀盖房子的时间。

 2、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小声

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动作的句子,并

划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的艰难与辛苦。

3、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

了什么?

(整修)。

 4、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局部,你有什么想法吗?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蟋蟀锲而不舍,认真工作的精神。

 

四、课文总结

  1、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

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

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

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自身的

看法。

  2、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

文章写得这样好。

五、拓展篇目

第五课时

阅览室读书

第六课时

写字课

课时目标: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教学用具:

田字格贴

教学过程:

1、准备好写字与书法书,学习第一项:

偏旁。

2、指导书写,“攻”“砍”“般”反文旁,欠字旁的书写方法。

短撇靠左,横起撇尾,下撇起横中,捺起上撇尖等。

3、学生认真书写,书写时老师随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第七课时

在教室自己阅读喜欢的书籍,并且摘记优美句段。

集体备课反思:

收获:

本单元教材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围绕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这一主题展开。

在学习《古诗两首》时,因为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掌握了大量的古诗,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因此几位教师经讨论后决定,在教学时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学习。

其他课文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条理清晰简洁,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课文导入也要重视。

生动精彩的导入可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当中,是课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