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6478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

《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精品.docx

最新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精品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对策5篇

  第一篇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一、引言9000质量管理体国际标准化组织最初颁布的9000-9004标准的总称。

  在众多质量标准之中,9000所产生效果最明显,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我国自89年起开始使用这一标准,并且建立了相关的认证标准。

  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属于较为混乱的地带,将9000体系引入其中不仅能够帮助其实现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而且还能够提升其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我国高校教学水平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我国高校后勤管理虽然不同于外部盈利性企业,但是在其中推广9000质量管理体系仍然具有较高的必要性,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需求。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部门需要进行社会变革,一方面能够减轻高校的负担,促使高校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质量上;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提升后勤服务的质量与层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与认可度,进而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等提供坚实的基础与后盾。

  其次,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需求。

  长久以来,我们国家高校后勤管理一直都是处于行政化管理模式之中,这就为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诸多不便。

  同时高校的学生、教师等长久以来一直对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抱怨甚多,及早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是其每个顾客的迫切需求。

  在高效后勤管理中推进9000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很好的帮助其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层次,更好的满足校内顾客的现实需求。

  最后,是实现三服务两育人的基本需求。

  高校后勤在其发展中被赋予了三服务两育人的基本要求,这一基本要求显示着高校后勤与校外企业的基本差别,其存在的目的是以协助高校教学为目的的。

  所以在9000质量管理体系推进中,能够有效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与职责意识,能够很好的将员工工作重心落实到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上来。

  三、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推广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其现实可行性,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规范后勤管理,构建自我完善优化机制。

  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高校后勤需要依据全面化管理、全过程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理念对其自身标准化管理进行优化和完善,争取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与水平。

  其次,借鉴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化管理高效后勤。

  高效后勤虽不同于盈利性组织以盈利为唯一目标,但是其自身管理中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借鉴9000在企业中的应用,将其先进经验等有效移植到高校后勤管理中来,提高其管理水平与层次。

  第四,提升后勤人员的素质水平。

  采用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高校后勤中的相关人员的基本素质进行培训与提升,提高他们对于标准化管理的认识程度,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高校后勤管理中推广9000具有很好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

  四、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一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步骤将9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基本步骤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①对高校原有质量体系的分析与诊断;②选举领导者,在此领导者的带动下积极推进后续各项工作进程;③设定需达到的目标及奖惩办法;④对高校后勤部门各层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训练;⑤9000质量体系文件的宣传与培训;⑥质量体系的高效后勤系统试运行;⑦试运行效果的评估及完善;⑧申请国家9000质量体系认证。

  二9000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建议首先,高层领导的重视。

  任何一项制度的有效推广都离不开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与参与,只要高层领导者的积极参与与推广才能更好的在基层员工及领导者中进行推广。

  同样的道理,此质量体系的应用必须得到高校高层领导者以及后勤部门最高管理者的认可与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较好的应用效果。

  其次,必须全员参与。

  一项规章制度的推广与使用离不开基础人员的参与,只有做到全员参与才能真正实现该制度较好的推广与应用。

  在高校后勤系统中推广质量体系,必须有广大基础人员的参与与认可,这样才能实现该质量体系更好的推广与应用。

  第三,强化监管与优化。

  在质量体系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有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来监督其应用效果,对于现实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及时分析并进行优化处理,在质量体系应用过程中需要保持持续优化的理念,对各类问题要做好总结与反馈,在优化过程中做到质量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完善应用。

  五、结论论文在对9000质量体系进行充分的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它在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对其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质量体系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应用的基本步骤以及应该主要的要点。

  结合论文的分析,本文认为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应该及时推广9000质量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质量与水平,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琳单位扬州大学第二篇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一、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高校各方面的不断改革,高校的领导开始认识到针对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利用高校的资源,很多高校开始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然而在构建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相关的体制不完善虽然各大高校都纷纷开始对后勤管理进行一定的改革,但是由于改革的时间尚短,因此相关的体制非常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在对后勤管理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无法可依,没有进行按部就班的实施,实施过程非常混乱;第二,很多高校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参考目前企业的相关改革,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一些高校直接照搬企业的改革方式,由于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所以企业的改革并不完全适合高校,因此无法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

  二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地方,其中后勤为高校的日常运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但是,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发现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高校的后勤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服务,但是其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也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培训,所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无法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从而影响了高校后勤整体的服务质量;第二,很多后勤人员认为,后勤管理体制是高校中不起眼的部门,服务工作做的好与坏都无所谓,因此很多后勤人员都产生了消极工作的心态,从而影响了后勤服务的整体质量。

  所以说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举棋不定对于高校来讲,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能够减少原来臃肿的后勤机构,使得高校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但是目前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高校出现了举棋不定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很多高校都希望自身的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但是又担心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会为高校带来很多不好的因素,例如使得后勤管理人员过分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资源最大化等等,因此高校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开始出现了犹豫;第二,很多高校为了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参考了很多企业的改革意见,但是发现很多企业的改革,并不完全适合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所以认为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是件困难的事情,构建的成本和收益无法提前预知,因此很多高校开始犹豫要不要实行对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优化策略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然而在构建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从而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更进一步影响了整个高校的发展和建设,为此我们必须要优化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策略,更好地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意见一参考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由于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因此其对后勤管理部门的改革比较及时,所以高校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也可以参考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认真选取一些现代成功企业的改革经验,从而认真分析改革的过程,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对其经验的借鉴和使用;第二,在借鉴现代企业成功经验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现代企业与高校的区别,高校无法像现代企业一样利益至上,因此在借鉴经验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参考高校自身的特点,参考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特点,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构建效果。

  二政府或者当地的企业给予扶植高校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与政府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构建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当地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扶植,从而能够更好、更快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可以根据当地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特点,对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给予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避免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上走一些弯路;第二,企业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人才,因此在高校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这些帮助主要是指资金方面的协助,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体制,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高校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高校成功进行构建和改革,因此这些高校可以将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从而可以帮助其他高校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第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构建,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在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高校的领导需要给予监督和管理,促进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有条不紊地构建。

  四培养更多的后勤管理人才在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地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必须要培养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选拔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优秀的后勤管理人才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后勤管理经验和技能,同时在进行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第二,对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高校应该构建相应的培训机制,对后勤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养,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第三,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待遇,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中,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三、小结对于我国来讲,高校内原有的体制结构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尤其是对于臃肿的后勤管理体制来讲,必须给予改革。

  因此,需要鼓励高校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然而在各大高校构建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通过总结这些问题和不足,进而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

  相信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节约型后勤管理体制能够更加完善,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各大高校提供服务。

  作者沈积雄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第三篇高校生活区后勤管理实践研究一、浙江省高校后勤发展状况我国高等教育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招生规模开始不断扩大,高校的数量、在校生人数和学校的校舍面积都在快速的增长。

  199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积极深化高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在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浙大紫金港和宁波、温州建成六大高教园区,促进高教园区资源共享。

  高校后勤经过十多年的社会化改革发展,后勤管理也从量的扩张到内涵提升方面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大学生生活区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尤为突出。

  二、杭州下沙大学城生活园区存在的后勤管理模式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目前浙江省最大规模的高教园区。

  2000年底下沙高教园区正式启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为1091平方公里,总投资86亿人民币,总建筑面积达480万㎡,生活后勤学生公寓约160万㎡,共有14所高校进驻,目前在校大学生为1780万人。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目前已运营15年,后勤生活园区通过高校自建或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高教园区内近20万名师生员工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园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引入社会力量建设的生活园区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

  据了解,目前14所高校生活园区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高校自营自建。

  在新校区建设时,5所高校生活园区采用自己建设和管理。

  二高校回购自管。

  在新校区建设时,3所高校生活园区引入社会企业建设,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学校出资全部回购生活园区,由学校自行管理。

  三社会企业建设管理。

  在新校区建设时,4所高校生活园区引入社会企业建设,目前仍有企业负责园区管理。

  四依托大学建设管理。

  在新校区建设或以后管理中,2所高职院校依托周边大学力量建设生活区,并由其全部或部分项目负责管理。

  在这几年的学校发展中,由于高校自身实力增强,在生活区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新举措一采用部分回购方式。

  有2所高校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回购相对独立区块,取得学生公寓和生活设施的产权,再由学校后勤企业进行自管。

  二新建学生公寓方式。

  有2所高校在教学区预留用地上,通过新建学生公寓和设施的方式,来解决扩招生源的入住问题。

  三采用长期租赁方式。

  有高校同社会企业商谈,采用长期租赁如10年以上租期的方式取得生活区的管理权。

  四引入专业化团队参与管理。

  高校生活园区中的物业管理和学生餐厅经营,根据后勤企业的经营状况,引入专业化团队参与园区项目的经营与管理,在学生餐饮的经营项目中尤为突出。

  在下沙大学城的14所高校中,每一个学校都会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找到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生活区管理模式。

  三、新形势下高校生活区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一管理方式转变困难。

  高校教育发展由量的扩张转为质的提升,高校管理以学校章程为准绳,坚持依法治校,对后勤服务育人工作有更高的要求。

  二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

  在推行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部分已取消;学生公寓住宿费还是维持在十年前的收费标准;学生食堂菜价补贴联动机制不健全,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

  三经营成本大幅提升。

  一方面由于早期投入运营的房产设备都已超过十年以上,房屋的维修和设备设施的更新期都已进入高发期,投入成本更大;另一方面由于用工成本的大幅提高,员工的五险一金都必须交纳,企业负担更重。

  四学生家长期望高。

  学生家长对生活园区硬件设施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现代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空调、电视、电冰箱和洗衣机等成为再简单不过的家用电器,但是在高校,由于经费所限、集中住宿人口稠密以及房屋结构等种种原因,大部分高校目前不能满足学生和家长配套各类电器的要求。

  四、创新高校生活区后勤管理模式办法新形势下的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一方面要适应政府、学校对高等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学生和家长对生活区的需求提升,同时后勤实体还要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水平。

  在高校生活区后勤管理中,政府、学校、后勤实体和学生家长四方都要明确定位、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高校生活区的管理服务工作。

  一政府部门—政策引导、市场监管。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政府部门作为教育事业的举办者和管理者,积极作好政策引导和监管工作。

  1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进入教育领域,建立完善多元化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2完善税收优惠及价格补贴机制。

  税务部门应继续对后勤实体经营生活区制订优惠的税收政策,如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物价部门应根据高校学生公寓的住宿条件核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财政部门应根据市场的不同价格指数建立学生食堂的价格补贴机制;政府通过银行给高校的银行贷款实施贴息,以减轻后勤的运营压力等等措施。

  3推动高校后勤行业自律。

  政府应推动和引导高校建立后勤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平台推动后勤的管理工作。

  通过协会做好政策的宣传与落实检查,如后勤员工五险一金的政策落实;通过协会作好政策制订的前期调研工作,如浙江高校后勤伙专会对全省高校食堂价格的调研报告,最终由省财政出台同食材价格上涨指数联动的价格补贴机制等。

  4加强政府部门对高校后勤的市场监管。

  高校是一个人源集聚的地方,特别是大学生的生活园区,里面涉及消防安全、食品卫生、设施设备安全、治安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监管执行。

  5发挥高校与社会企业利益平衡的调节作用。

  对于社会企业参与高校后勤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校企双方来说,当双方理念与经济利益发生严重冲突,仅靠高校自身无法解决时,政府应充当校企双方利益平衡的调节者,及时保障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高校自身—制度管理、经费保证。

  高校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从目前社会现实出发,以学校章程的形式明确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

  1明确学校对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

  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国内高校形成各种类型的后勤管理模式,如甲乙方协商模式、独立法人模式、集团服务模式、社会化服务模式等,学校应明确适合自身发展和后勤管理的运营模式。

  2构建学生管理的准社区模式。

  由于入住在生活园区的大学生人数众多且在园区生活时间较长,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大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机制。

  按照准社区管理模式推动学校对生活园区的教育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支持。

  3加强对生活园区的经费投入。

  生活园区建设与运营都已十多年了,房产维修、设施设备更新、用工成本提高等都需要大额资金投入,而学校的在校生规模相对稳定、住宿收费标准多年不变,学校住宿费总体收入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学校需要有专项经费投入生活园区保障其正常运转。

  4协调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利益平衡。

  社会企业投资生活园区建设确实是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但在具体经营过程中,企业最直接的目的还是赢利。

  高校引进社会力量的直接目的是人才培养,按教育规律管理学校工作。

  高校与社会企业在管理理念、利益分配上的冲突会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

  学校应从整体利益出发,不应在生活区的利益上影响学生稳定和学校发展。

  三后勤企业—服务至上、成本领先。

  后勤企业是生活园区的管理者,又是大学生的服务者,所以后勤企业对园区的管理直接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服务态度,也是学生对学校管理满意度最直接、最具体、最细致的体会。

  1遵循教育规律。

  后勤企业不管是校内实体还是社会企业,我们在生活园区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大学生,所以不管是企业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思路都必须围绕高校的教育规律来实施。

  2抓好安全稳定。

  生活园区学生密集,安全管理工作是底线。

  后勤企业一方面要协同学校保卫、学工部门做好以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检查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责任范围内楼宇建筑、水电设备、消防设施、食品卫生、燃气灶具等各方面的安全管理。

  3成本控制、挖潜增效。

  企业最直接的目的是赢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他们遵循的原则,后勤企业也不例外。

  在住宿费收入增幅有限、食堂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商业项目周边竞争激烈、电商送货无孔不入,以及学生家长对生活园区服务需求日益提高的新常态下,后勤企业一方面要做好经营的成本控制,同时又要结合95后大学生的特点,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4争取政府与学校支持。

  后勤企业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又要取得政府和学校的支持。

  后勤企业可以通过后勤协会的平台,争取政府对后勤经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同时又可以向学校寻求经营项目、专项经费、设备更新、资产投入等各种方式的支持。

  四学生及家长—自我管理、文明维权。

  在校大学生除课堂学习时间外,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是高校生活园区,在生活园区中他们既是被管理者,又是被服务者。

  1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生活园区的主体是大学生,通过准社区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助于促进与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

  2培养大学生的文明维权意识。

  生活园区的环境是高校中最接近社会的环境,生活园区就是一个准社区的环境。

  学生在园区中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有的学生要么不敢维权,要么偏激维权,所以培养学生的文明维权意识,生活园区中的案例就是最好的实践教材。

  新形势下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各方明确定位、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高校生活园区的管理工作。

  作者程余伟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第四篇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刍议一、中国高校后勤服务的属性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板块,高校后勤服务具有经济和教育的双重属性。

  一方面,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与教师,这样一个公益性服务需求极强的一个群体,必然要求高校后勤服务必须带有公益性性质;另一方面,后勤服务实体作为一种准企业单位,自有它的经济效益之追求,这就必然体现出其市场性。

  这两种属性,决定了中国高校后勤服务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服务最优化与效益最大化的矛盾。

  破解这个矛盾,寻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是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必须直面的一个课题。

  二、中国高校目前存在的几种后勤管理模式一托管模式通常规模较小的高校采用该模式,即以托管、并入等形式将本校的后勤服务委托给一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后勤实体。

  如湖南长沙很多规模较小的大、中专院校、中学将本校的后勤服务托管给中南大学后勤集团、湖南师大后勤集团。

  该模式的初衷是为了引导高校后勤服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行政化色彩明显,所以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化的内涵。

  二开放模式该模式将校内市场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引进专业化公司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

  其优点是学校不直接管理后勤服务,从而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教学与科研。

  该模式要求校方职能部门必须具有较强的监管能力和健全的考评机制。

  否则,由于社会企业的趋利性,势必导致价格失控或食品安全等事故;在遇到重大事件时,经营方也很难与学校在政治上保持一致。

  该模式下的后勤服务体系抗风险能力较低。

  三准企业化模式该模式将高校后勤管理机关与服务板块分离,形成小机关,大实体的格局。

  该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后勤服务效率低下的弊端。

  但由于后勤实体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行政化氛围浓厚,员工的积极性并未真正调动起来。

  同时,由于是准企业性质,实体管理层缺乏主人翁意识,容易出现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的短期行为。

  如果不去行政化,该模式下的后勤实体也不能催生强大的生产力。

  通观以上三种模式,其共同点就是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后勤服务所面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

  三、高校后勤管理新模式的探索结合中国传统哲学和合思想,个人认为,以后勤文化建设为基础,以解决后勤服务所面临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