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863980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

《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docx

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

  

 

  

2006年中国电视广告报告

 

  

 

 

 

 

 

 

 

   

 

 

 

 

 

2006年,中国电视广告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央视、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凭借各自的优势群雄并起。

央视作为国内几乎是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媒体,在省级卫视步步紧逼下,虽然广告总量持续上扬,但增长势头已大不如前;部分省级卫视开始冲出地方视野,将区域、全国甚至全球作为自己拓展市场的目标地,成为挑战央视的新生力量;在央视和卫视的共同挤压下,城市电视台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2006年中国电视的市场图景。

在此,笔者在层级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区域分析的纵向切割方法,用纵横交错的全景式扫描,得出2006年中国电视广告市场最真实状况的描述,并对2007年中国电视广告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央视绝对额上升,相对额下降

央视作为国内几乎是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媒体,拥有遍布全国甚至全球的记者网络,以及与世界各主要电视机构的新闻交换机制和两个国际频道的资源优势,成为许多重大的国家政策和权威消息的首选发布媒体,独家享有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报道机会。

2006年央视对各频道实施了份额考核制度,在频道收视份额的压力下,央视已从频道专业化“跑马圈地”阶段向频道品牌化“精耕细作”阶段发展,不断强化对各种资源的垄断力度,全年份额基本稳定。

但央视也面对着省级卫视的冲击。

如今,相当一部分省级卫视在区域市场甚至在全国市场已经拥有与央视频道竞争的实力,其在本地区甚至全国的覆盖人口以及观众规模均已经超过了央视的多个频道。

据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2006年省级卫视整体份额仍然有所上升,份额从2005年的16.97%上升为17.6%。

随着省级卫视近年来的扩张和民生新闻的兴起,央视在电视新闻领域的霸主地位正在动摇。

2004年,在全国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中,省级卫视频道和省级非上星频道的市场份额合计为31.8%,中央级频道的市场份额为53.1%,2005年,省级卫视频道和省级非上星频道的市场份额上升为34%,中央级频道的市场份额则下降到48%,下降了5个百分点。

以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为例,2003年6月该频道18∶30~19∶30时段的平均收视率不到1%,中央电视台这个时段的平均收视率基本在15%以上;2003年7月经济生活频道在18∶30~19∶30推出《第一时间》节目,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达到26%,年广告收入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而中央电视台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则下降到8%左右。

在上海电视市场,上海本地电视台不断加强新闻节目,抢占了当地72.4%新闻/时事节目的收视份额,中央台只占有22.9%的收视份额。

在苏州市场,苏州电视台旗下5个频道全天的市场总份额达到43%,而在晚间18∶30~22∶30的黄金时段,其市场份额高达53%。

而央视在苏州本地的市场份额只在25%左右。

电视剧一直是大众最喜欢的节目类型之一。

2003年以前,央视在电视剧市场所占份额并不理想,电视剧对央视收视时长的贡献比不到14%。

2003年5月8日,央视一套改版。

延续了8年之久的“以新闻为主的综合频道”的节目定位和编排模式,重新调整为“综合频道”。

这次改版,将每晚黄金时间的电视剧由一集增加到两集,加大了电视剧播出比重。

每天开设四大剧场,播出8集电视剧,播出量迅猛增加。

2003年,央视一套的收视份额比2002年增长了大约15%。

2004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再次调整电视剧播出时间,晚间开辟了两大电视剧场:

19∶56推出晚间黄金剧场,23∶12推出两集《星夜剧场》。

两档电视剧之间相差仅一小时四十分钟,让观众在一晚上就可以欣赏四集电视剧,两档精品电视剧形成联动,将“黄金时段”延长到凌晨一点,大大地提高了电视剧的收视率。

中央八套电视剧频道以优秀电视剧为主要播出内容,于1999年5月3日开播,平均每天播出17小时,形成当时电视剧收视的热潮。

它是惟一覆盖全国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剧频道,是全国最大的电视剧看台,拥有全国最多的大剧、精品剧、首播剧、海外剧资源,频道全年播出量约8000集,首播剧目近百部,占全国卫星频道的30%,是全国电视剧市场专业化程度最高的频道。

从成立之初,电视剧频道一直在进行调整,以符合市场和受众的需求。

2001年11月5日,电视剧频道对播出时间进行调整,电视剧播出时长比例已达80%,专业特色突出;

2005年3月,央视开始谋划“独播剧”战略。

同年10月,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独播剧《宝莲灯》。

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的数据,《宝莲灯》在全国范围内的平均收视率达到了5.43%,占该时段收视份额的14.6%。

播出期间,CCTV-8全天整体收视份额超过10%,创造了历史记录。

2005年,央视在一套播出央视第二部独播剧《京华烟云》,全剧平均收视率达8.21%,占同时段21.0%的收视份额,最高单集收视率更是高达12.6%,并带动央视的整体份额连续三周维持在36%以上的高位。

2006年春节过后央视综合频道推出央视第三部独播剧《乔家大院》,全剧以7.83%的平均收视率,占据同时段收视市场18.7%的份额。

据估计,一家电视一年只要有10部独播剧,就足够应付全年黄金时段的电视剧播放量。

央视和湖南台、浙江台等资金雄厚的电视媒体推行的“独播剧”战略,将精品资源聚拢旗下,实则是一种“强者恒强、强者通吃”的做法,将大大挤压弱小者的生存空间。

2005年在电视剧争夺方面,央视购买电视剧的费用达7亿元,如央视购买《京华烟云》的独播价为每集73万元,总计3500万元,比普通的剧集高出好几倍;部分实力较强的省级卫视的电视剧投入也在1亿元以上。

2006年,安徽和浙江两家卫视购买电视剧的费用对外宣称都高达2亿元以上。

而2亿元的资金投入几乎等于大多数省级卫视2005年全年的广告收入。

资金的高门槛将相对弱势的电视台排除在“独播剧”市场之外。

随着“独播剧”的发展,不堪成本重负的部分地方卫视将进一步丧失收视空间,而地方电视频道在电视剧市场生存和壮大的可能性甚微,电视剧竞争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以实力划分的电视媒体间的差距将不断扩大,资源垄断时代的电视剧竞争将还原为本真的实力竞赛。

但“独播剧”战略并非战无不胜的通关法宝。

购买独播剧需要高额的买断费,高收视率期望值的同时也给电视台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2006年,浙江卫视以每集80万元、总价3200万元的高价,抢购古装大剧《争霸传奇》的全国独播权,大有赶超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的企图。

但AC尼尔森的数据表明,《争霸传奇》在首播期间,杭城地区收视率仅为1.6%,其他地区的收视率更是低于1.0%。

如此低迷的收视状况与每天160万元的成本压力形成鲜明对比,浙江卫视成为中国“独播剧”战略的第一个牺牲品。

表12005年部分省或地区电视台购买电视剧费用

即使是湖南卫视和安徽卫视这些强势媒体,也难以承担独播剧的巨额成本和潜在风险。

为此,两家媒体已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对独播剧进行互换共享,如安徽卫视8月中旬播出的台湾偶像剧《天国的嫁衣》就是湖南卫视让出的卫视首播权。

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巩固双方在地方卫视的领先优势,对央视构成更具威胁的挑战。

同时,互换资源有利于两家电视台减少成本,丰富剧源,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

由图1可以看出,央视广告收入从1998年41亿起,一路攀长,到2000年达到53.6亿,2002年达到64.5亿,到2004年,突破了80亿大关,比2003年净增10.0143亿,2005年达到86亿。

2006年11月18日,中央电视台2007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以总额67.9562亿元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是在2006年58.69亿元的高基数上净增9.2586亿元,增长了15.77%。

虽然央视广告总量持续上扬,但由于省级卫视近年来步步紧逼,增长势头已大不如前,如图2所示,央视广告收入在全国电视广告收入中的比例成逐年下滑的趋势。

图1央视广告收入增长图

图2央视广告收入在全国电视广告收入中的比例

数据统计显示,1998年,省级电视台前10名广告收入总和是31.46亿元,只是中央电视台(41亿元)的0.77倍;2002年,省级电视台前10名广告收入总和74.44亿元,是中央电视台(63.84亿元,不包括独立核算的电影频道,下同)的1.16倍;2003年,省级电视台前10名广告收入总和88.1亿元,是央视(75.3亿元)的1.17倍;2004年,省级电视台前10名广告收入总和96.67亿元,是中央电视台(80.03亿元)的1.2倍;2005年省级电视台前10名广告收入总和122亿元,是中央电视台的1.43倍。

[1]

二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对电视媒体影响巨大,形成强者愈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所加剧,以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电视媒体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状态。

据广电总局2004年数据显示,从电视台广告收入总量上看东、中、西部呈明显的阶梯分布。

东部地区占全国省级电视台广告收入的58%,中部地区占27%,西部地区占15%。

同样一部电视剧在上海影视频道的广告收入可达几千万,而在内地一家电视频道播出广告收入仅有几十、百把万元。

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对电视媒体影响巨大,各省级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与各省的GDP一般成正比关系。

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对媒体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我们也要看到,地域经济发展状况并不是决定电视媒体兴衰的唯一因素。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卫视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作为。

湖南卫视与安徽卫视近年来的成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06年,省级卫视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强势卫视集中。

全国阵营与地方阵营的份额差距越拉越大。

其中湖南、安徽、北京排名前3位的卫视整体市场份额在省级卫视板块里占31.6%;第4至14位的第二阵营整体市场份额在省级卫视板块里占46%;1至14位的前一二阵营的整体市场份额在省级卫视板块里占77.6%,整体向市场的二八原则靠拢,省级卫视份额进一步向强势卫视集中。

调查数据显示,2006年,省级卫视之间的广告收入正在持续拉大。

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广告收入2006年达到30.51亿元,湖南卫视2006年单频道广告收入突破10亿大关,增幅达50%以上。

而有的省级电视台全年广告收入只有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表22006年1至5月份全国电视广告收入情况

有专家认为,根据现有态势和实力比较,未来中国电视市场上可能只会剩下大约五家全国性省级卫视频道。

高昂的落地费用与入不敷出的广告收入,迫使部分中西部省级卫视退出某些省市级有线电视网,转向收费较低的地市级有线电视网。

一些资金相对匮乏的卫视甚至有可能只在本省做覆盖。

对部分省级卫视而言,也许“回家”才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不具备争霸全国的实力,那就选择回到本地。

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做地域市场的龙头老大,守好本地市场,以免在外扩失败的同时,丧失地域优势,落得两头空的局面。

其实,放弃也是一种勇敢,有舍才能有得,回归本省成为地域性媒体也是出路所在。

但对于资金雄厚的卫视而言,则是大大的利好消息。

经过洗牌后留下的省级卫视,将成为全国收视市场竞争中的强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全国性广告投放,形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

(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地域经济铸就强势媒体

京津冀经济区内拥有1.2亿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是中国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北京电视台一直表现不俗,2005年北京电视台广告收入达16.5亿,位列省级电视台第二,比2004年15.4亿增长7%。

2006年北京电视台广告收入达到16.28亿,比2005略有下降。

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都是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对高端产品的接受能力都很强。

庞大的广告市场为媒体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

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无论省级电视台还是省会电视台,甚至包括普通城市台,在广告收入方面,都位居同级电视媒体前列。

上海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2005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一,达18645元[2],上海地域广告市场达266亿元,高额的节目成本投入可以在巨大的广告市场回收,使得上海文广新闻集团成为豪门中的翘楚。

2006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广告收入达到30.51亿元,位列省级电视台第一,浙江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也进入前五强。

2005年,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纷纷进入广告投放排名前十位,杭州台、南京台也进入省会城市广告投放额排名前五甲(如图4)。

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台的平均广告收入在1亿元以上,相当于宁夏、内蒙古等省级台收入。

但同时也显示了江苏电视媒体广告收入分散化的特点。

表32005年广告投放额排名前十位的省级卫视频道与省会城市电视台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开放最前沿,也是媒体开放的最前端,几乎所有国内媒体及境外媒体在广东都有落地,广东成为中国媒体初步开放的一块试验田。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省台和深圳台处于非常强势的地位,广东台2005年以9.5亿位居第四,而深圳台以8.74亿在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一。

由于受到境外媒体以及近邻香港媒体的辐射,广东本土电视台自办频道的收视率受到很大冲击。

香港无线和亚视的节目在珠三角牢牢占据头把交椅。

此外,广州和深圳报业的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造成了威胁。

(二)中等发达地区卫视——志存高远,寻求突破

与三大经济圈相比,中西部地区包括湖南、安徽、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属于经济相对不发达,也无政治优势的内地。

这些地区的电视媒体大体分为三类,凡勇于突破者皆志存高远,保守平淡者皆画地为牢。

1.勇敢的挑战者

一类是以湖南卫视、安徽卫视为代表的先行者,虽然本地广告市场并不丰裕,但总是敢于挑战,先行一步找到自己的定位,再不断积累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媒体格局中杀出一条血路,努力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其爆发的力量和光芒有时比经济发达地区媒体更令人震撼。

穷则思变,不进则退,这些地区的媒体比经济发达地区媒体有更足够的动力进行革新,他们比较早地进入了战略性的管理阶段,而且逐步执行到位。

湖南卫视通过娱乐节目红遍中国,安徽卫视通过影视剧而引人注目。

湖南卫视在确定走娱乐路线后,广告收入由1995年的4000多万元达到了1998年的2.5亿元,其中《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两个名牌栏目冠名权购买价格超过中央电视台同时段的广告价格水准。

而“超级女声”的成功,不仅为湖南卫视广告收入带来历史性突破,更使中国娱乐电视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在2005年湖南电视台7.04亿的广告收入中,湖南卫视占了6亿。

表42006年全天24小时全国卫视收视排名(截至省级卫视前十)

2006年11月21日,湖南卫视在北京举行了2007年广告推介会,其中《金鹰剧场》获得冠名费2300万元/年,《快乐大本营》冠名费1650万元/年。

虽然超女并未列入本次招商目标,但统计显示,不算短信等其他收入,2006年《超级女声》的广告招标已狂揽1.3亿元。

2006年,湖南卫视单频道广告收入突破10亿大关,增幅达50%以上。

安徽卫视近年来投入巨资抢夺独播大剧,强化电视剧资源储备,通过掌控上游独播剧资源,在源头上确立电视剧的竞争优势。

广告收入连年攀升。

2006年,安徽卫视广告收入9.43亿元,同比增长26.41%。

与广大内陆地区的电视台相比,湖南卫视与安徽卫视的成功,可以说缔造了区域经济决定广告收入的悖论。

可见经济虽然对媒体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媒体兴衰的唯一因素。

因为本地市场不好,可以抢占全国市场份额,湖北市场、上海市场都被湖南卫视抢去了不少。

2.成功的追随者

有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成功的榜样,中西部地区不甘心落后的卫视开始奋起直追。

2005年8月,重庆卫视重新定位,由原来的“中国公信特色频道”改为“麻辣中国故事频道”,2005年重庆卫视的广告投放额检测数据也一跃进入前五位。

2005年9月,四川卫视也向国内各大新闻媒体正式宣布了其全新定位——打造中国最好的故事频道。

四川卫视第一轮改版以后,全天收视率就快速上升,幅度高达120%以上。

重庆卫视和四川卫视的优异表现使得重庆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成为中国电视媒体中的活跃分子。

广西是一个经济并不算很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2003年GDP排全国第16名),广西卫视2004年初定位为中国第一女性特色卫星频道,犹太人的一则谚语说,抓住了女人,就抓住了钱包。

广西卫视的女性特色,很快吸引了商家们的注意,广告投放稳步增加,当年实现广告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2006年,广西卫视收视率快速跻身全国卫视第六。

广告收入较2005年同期增长56%,广告收入也从2003年的1.8亿元跃升至2006年的4亿元,2007年省广电局领导下达给广西电视台的广告额度是5亿元。

[3]

四川卫视2006年的收视率比上年提升了157%,是省级卫视中成长最快的卫视之一。

2006年广告收入完成了6个亿,增长了37%。

陕西卫视2006年借频道体制改革之机,以“人文天下,文化中国”为节目改版理念,全新演绎陕西卫视的文化品牌内涵。

这些追随者们虽然晚行一步,但有着不断向外突破的豪情壮志,也逐渐显现出自己的亮点,跟随时代不断迈进的步伐。

三卫视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强势卫视集中,部分卫视面临洗牌危机

对卫视频道而言,“落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没有“落地”也就无所谓“覆盖”,“落地”与“上星”相对应,没有“落地”,卫视上星就没有任何意义。

2005年、2006年,国内各个卫视频道掀起了新一轮大规模的覆盖运动,深圳卫视、南方卫视、厦门卫视、金鹰卡通、炫动卡通卫视等电视频道的纷纷上星,这些新上星的频道无不来自经济发达地区,资本优势将使其在全国有线网落地权的争夺中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和后发优势,各地的有线电视网发现巨大商机,相继召开卫视落地权竞标会,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省会和大型城市,有线电视网的落地费出现一股涨价风,一些省会和沿海发达城市的落地价格甚至上涨了10倍。

各卫视频道不得不加大资金投入,力求争取更大的落地范围。

与2004年相比,2005年山西卫视覆盖人口从1.7亿增加到2.4亿,但落地花费上,山西卫视的投入也迅速增长到两三千万。

山东卫视2004年在落地方面的投入为两三千万元,2005年则再次翻番增加到5000多万。

据估计,2004年达到全国性覆盖需要5000万元左右的投入,而2005年则上涨到了7000万元。

2005年湖北卫视的落地预算为7000万元,几乎等于卫视广告收入的一半,已经到了湖北电视台可以承受的极限。

而2005年山东电视台也再次增加落地费投入,总投入增加到8000万元左右。

同时,依照目前电视节目制作成本,要打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卫视频道,除落地费以外,还要在黄金时段电视剧购买和自办栏目等方面投入1.5亿,这样广告投入达到2.5个亿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目前,由于央视等台实行独播剧制度,电视剧价格已经急剧飙升,各台购片成本已经大幅提升。

高昂的落地费用加上价格急剧飙升的电视剧,让那些缺金少银的卫视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许多西部电视台广告收入十分微薄,如宁夏台和内蒙古台广告收入刚刚超过1亿,而甘肃、新疆都只有七八千万,青海、西藏仅有一两千万。

高昂的落地费用与微薄的广告收入,迫使部分中西部省级卫视退出某些省市级有线电视网,转向收费较低的地市级有线电视网。

一些资金相对匮乏的卫视无疑将在这场竞争中,甚至有可能退回到地方电视台的地步。

在这种转型中,“中央—省—市”三级电视布局的主导地位,将逐渐为“全国—区域—地方”三级市场格局所取代。

一些卫星频道逐渐“晋级”到全国性频道行列,另外一些卫星频道则逐渐成为“区域性频道”,其中包括未来可能以某种形式上星的副省级城市,而另外一些电视媒体,则逐步被市场定位为地方性媒体[4]。

市场常常是戏剧性的,没有永远的强者,也没有永远的弱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家电视媒体稍有懈怠,便会失去受众,失去广告。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任何媒体都有被淘汰的可能。

然而“淘汰”并不表示这个电视台不存在了,因为它还要承担宣传任务,只是在市场上它已经无足轻重了。

但我们相信,成功最终属于不放弃理想的媒体。

四城市台受到冲击,靠政策保护坐拥本地市场的日子已经远去

央视、省级卫视、城市台三级格局中,城市台曾经被广泛看好,它的接近性和地域性是卫视频道无法比拟的。

但伴随着央视和省级卫视的高歌猛进,曾被大家看好的城市台却逐渐边缘化和衰落,以前那些靠政策的区域保护来坐拥本地市场的日子已经远去。

电视剧一直是大众最喜欢的节目类型之一。

2005年,投放电视剧的广告量占所有电视广告投放量的46%,其中在晚间时段,电视剧吸引到的广告占投放总量的65%。

过去城市台拥有电视剧首播的先发优势,大部分电视剧通常遵循“先地方后中央”的交易、发行模式,无形中为城市台创造了巨大先机。

2005年10月,央视和湖南台开始推行“独播剧”制度,这实则是一种“强者恒强、强者通吃”的制度,将相对弱势的电视台排除在“独播剧”市场之外。

此外,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中央电视台从2006年开始不再将优秀电视剧二轮播放权卖给地方台,城市台将无力争取优秀剧目的独播权,出现剧源匮乏的局面,从而导致市场份额的不断萎缩。

城市电视台如今唯一的优势在民生新闻。

但城市台民生新闻的发展目前正遭遇瓶颈。

由于节目发展过快,制作团队的培养跟不上,许多台民生新闻节目内容低俗,制作粗糙,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市场份额不断收缩。

同时,央视、部分省级卫视的新闻节目也对民生新闻构成冲击,抢占了部分的收视份额,加剧民生新闻的不利局面。

面对央视、省级频道上至全国,下至地方,寸土不让的风格,城市台广告经营受到冲击。

据全国城市电视台广告协会的资料统计,2005年全国城市电视台广告收入超过3000万的35个,超过5000万的10个,超过亿元的11个。

全国300多家城市电视台,多数台广告规模仅维持在1000万~2000万元。

[5]而且许多地市电视台广告价格混乱。

以目前湖南、湖北、江西等几个中部省份的中等城市电视台为例,一般晚上黄金时间30秒的刊例价格是2500~4000元,操作价格一般在1.0~1.5折,即300~400元。

白天专题平均价格为每分钟30~50元。

稍为大一点的广告单,价格使在1折以下,最低已降到0.2折!

[5]

五医疗资讯类购物节目叫停,电视媒体必须“打扫屋子再迎客”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广告监测刊例价数据,2006年化妆品/浴室用品、娱乐及休闲、食品、饮料、交通几个大类在电视广告的投放较大。

表5中国电视媒体类别广告投放前十名

医疗医药广告因为国家整顿,收入比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2006年7月19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自8月1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

2007年1月1日,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修订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实施。

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整顿将对众多电视媒体的经营产生影响。

2005年中国报业增长急剧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对医疗医药广告的整顿。

许多医疗医药广告对报业的广告投入急剧下降,成为报业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CTR对2003、2004年电视媒体、平面媒体中医疗广告的监测数据统计,两年来,医疗广告在电视媒体上所占的分量逐渐增加。

其中,省级地面频道以及市级频道是医疗广告的“重点轰炸区”。

2004年,省级地面频道医疗广告按照长度计算,达到了27.80%,而城市频道则达到了61.15%。

医疗、药品广告铺天盖地,基本上变成“医疗”台。

电视购物广告是一些电视台的垃圾时段的主要广告,一旦这些广告被禁势必要影响到这些电视台的收入。

为了填补这个收入窟窿,电视台势必要用其他的广告来填补空间。

在国家加强医药保健品行业广告监管的大政策背景之下,电视行业面临着相当大的增收压力。

中国电视未来要从自由市场脱身为超级市场,主打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