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6271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ocx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

工程热物理(080701)

热能工程(080702)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

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

二、培养目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是研究能量以热和功及其它相关的形式在转化、传递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以及按此规律有效地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及系统的应用科学及应用基础科学。

本学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内起着支持和促进的作用,在工学门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它综合应用了数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控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已有成果,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范畴。

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广泛应用于交通、工业、农业和国防等众多领域,推动人类社会的能源利用与现代动力技术的发展。

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使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也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一级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

工程热物理(080701)

旋转状态下流动与换热高温部件的高效及精确冷却传热传质及其强化

动力机械整机系统热管理技术传热与红外隐身节能技术

热能工程(080702)

燃烧气体动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高效低污染燃烧液体燃料雾化和燃烧

航空替代燃料

动力机械及工程(080703)

高效节能环保动力技术转子动力学减振与振动控制热端部件强度寿命学

结构完整性及先进整机监控技术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

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

内燃机气体动力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

制冷及低温工程

飞行器环境控制及制冷技术高效传热技术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

电子设备冷却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0807Z1)

通用航空动力技术新能源混合动力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

新型航空替代燃料技术

流体与声学工程(0807Z2)

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学流体机械非定常流控制及气动声学

流体及动力机械的优化设计与噪声控制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根据人才培养和发展需要,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跨学科培养、国际联合培养及校所联合培养等模式。

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博士学制为8年;

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生入校后一般3~4年完成本科阶段学习,5~6年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7~9年完成博士研究生阶段学习。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生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学习学科大类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强调宽基础的通识教育,着重强化数学和力学基础,全面培养学生在外语、理化、传统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鼓励此阶段与国际一流大学联合培养。

学生顺利通过前两年的课程学习后,双向互选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专业阶段学习。

从第三学年开始,以扎实的学科基础教育为主,突出对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加大实验课程、实验室经历的培养力度,强调综合运用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

学生按照与导师共同确定的专业方向及个性化培养计划,修满本科阶段课程要求学分后,即获得所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并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此阶段的培养计划执行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

当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学生基本完成本科学业后,从本科阶段第3年起可以按直博生的培养方案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

此阶段的培养计划执行直接攻博培养计划。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

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层次,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位理论课程

综合实践环节

公共课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跨学科课

选修课

学术

交流

学术

报告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学分

小计

≥4

≥8

≥2

≥0

1

1

1

总学分

≥17(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位理论课程

综合实践环节

公共课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跨学科课

选修课

专业

实验

学术

交流

学术

报告

文献综述

与开题报告

学分

小计

≥5

≥23

≥4

≥0

≥3

1

1

1

总学分

≥38(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1.学位必修课(环节)

学位必修课指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包括:

(1)公共必修课: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专题课。

(2)学科必修课:

包括校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3)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至少1门,直博生至少2门。

学位必修环节:

专业实验(直博生)、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学位选修课(环节)

学位选修课不做最低学分要求,导师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己修英语二外,可以免修;对缺少本学科硕士或本科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硕士或本科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3.课程设置(见附表)

4.学分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对硕士学术报告及硕士开题学分不做要求。

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导师的安排在2年内(直博生3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附表1及附表2:

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博士研究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专业实验(仅对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项目,由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3.学术交流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以提高研究学术水平为目的,在学科内(间),由学科或导师团队组织博士研究生对科学前沿问题进行学术报告与讨论,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科交叉、启迪创新思维、培养博士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和学术交流能力。

学分规定的学术交流环节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专题报告及讨论,其中本人报告不少于2次,鼓励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提交《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记录表》及《博士研究生学术专题报告考核表》、本人2次报告内容和其它各次交流提纲,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4.学术报告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和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及文化氛围,引领前沿、激发兴趣、拓展知识跨度和学术视野。

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选听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20次,提交《研究生学术报告考核表》并附总结报告,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学术报告在申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完成。

八、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本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鼓励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论文研究着眼于“学术继承-批判-创新”,特别鼓励原始创新性的研究。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论文研究方向阅读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了解学术发展及前沿,写出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

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直接攻博研究生一般在3年内、其他博士研究生一般在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由所在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院确定。

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可利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环节进行筛选淘汰。

根据论文选题和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要求,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

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

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2.中期考查

本环节是对博士研究生继续培养资格的考核,具体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及本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3.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

4.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九、终止培养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附表1: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要求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001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必修

001121

英语一外(博)

60

2

必修1门

001133

研究生日语

90

2

001134

研究生俄语

90

2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4

基础

及学科

理论课

001207

最优化方法

48

3

必修2门

001212

近世代数与拓扑

32

2

001216

小波分析

32

2

001225

并行计算

32

2

041305

推进与动力学科综合课(博)

48

3

必修

041399

科学写作与报告

16

1

必修

基础及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8

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2

必修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2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14

综合实践

环节

0016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1

必修

001612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

001613

学术交流

1

必修

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

3

学位选修课

001801

英语二外

60

2

一外非英语必修

学分总计及说明

≥17

 

备注:

 

附表2: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要求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001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必修

001121

英语一外(博)

60

2

必修1门

001133

研究生日语

90

2

001134

研究生俄语

90

2

001900

人文或管理专题课

18

1

必修1门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5

基础

理论课

001201

数值分析A

48

3

必修1门

(限第1学年选课)

001203

矩阵理论A

48

3

001205

数理统计A

48

3

001209

应用泛函分析

48

3

必修

(限第一学年选课)

001207

最优化方法

48

3

必修

至少2门

(限第2学年选课)

001212

近世代数与拓扑

32

2

001216

小波分析

32

2

001225

并行计算

32

2

基础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10

一级学科理论课

041301

粘性流体力学

48

3

必修

至少1门

(限第1学年选课)

041303

高等固体力学

48

3

041304

高等结构动力学

48

3

041306

张量分析

32

2

041307

高等传热传质学

48

3

041308

高等燃烧学

48

3

041309

声学原理

48

3

031301

线性系统

(1)(选3系)

48

3

041310

Appliedmathematics

32

2

041305

推进与动力学科综合课(博)

48

3

必修

041399

科学写作与报告

16

1

必修

一级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6

专业课

041501

燃气涡轮发动机特性

32

2

必修

至少3门

041504

叶轮机高等气动力学

32

2

041506

非定常气动力学

32

2

041530

计算流体力学

48

3

041531

内流基础

32

2

041516

湍流理论与涡动力学

32

2

041510

计算传热学

32

2

041511

气动声学

32

2

041526

计算声学

32

2

041532

有限元法及数值分析(Ⅰ)

32

2

041524

计算结构动力学

32

2

041533

疲劳与断裂力学

32

2

041534

燃气轮机结构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32

2

041535

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

32

2

041528

复合材料力学

32

2

041536

发动机数字控制系统

32

2

041537

科学试验方法

16

1

041538

现代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32

2

041508

燃气轮机燃烧室

32

2

041518

实验传热学

32

2

041539

燃烧激光诊断

16

1

041515

燃烧技术及应用

32

2

041519

计算燃烧学

32

2

041517

多相流体动力学

32

2

041540

计算热辐射学

32

2

041509

燃烧污染控制

32

1

041545

PrinciplesofAirBreathingPropulsion

32

2

041546

ComputationalAeroacoustics(CAA)

32

2

131802

高等内燃机学

32

2

131528

内燃机热力学及空气动力学

32

2

131815

电动汽车技术

32

2

051512

电子设备热设计

32

2

041544

新能源理论及技术

32

2

051834

新型空调制冷技术

32

2

051838

飞行器热利用及热管理

32

2

051510

环境模拟技术

32

2

051514

汽液两相流动与传热

32

2

专业课必修学分小计

≥6

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必修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4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31

综合实践

环节

专业实验

≥3

必修

0016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1

必修

001612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

001613

学术交流

1

必修

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

≥6

学位选修课

001801

英语二外

60

2

一外非英语必修

学分总计及说明

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38

 

备注:

根据个性化培养需求,专业课可被基础理论和一级学科理论课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