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6151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docx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

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历史

1、基因及人类基因组研究大事记

1865年

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概念,并总结出孟德尔遗传定律。

1909年

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这一名词,用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

念。

1944年

3位美国科学家分离出细菌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并发现DNA是携带生命遗传物质的

分子。

1953年

美国人沃森和英国人克里克通过实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模型。

1969年

科学家成功分离出第一个基因。

1990年

10月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1998年

一批科学家在美国罗克威尔组建塞莱拉遗传公司,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展开竞争。

12月一种小线虫完整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工作宣告完成,这是科学家第一次绘出多细胞动物

的基因组图谱。

1999年

9月中国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1%。

中国是继美、英、日、德、法之后第6个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参与国,也是参与这一计划的惟一发展中国家。

12月1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联合研究小组宣布,完整破译出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地完成人体染色体完整基因序列的测定。

2000年

4月6日美国塞莱拉公司宣布破译出一名实验者的完整遗传密码,但遭到不少科学家的质疑。

4月底中国科学家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署,完成了1%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

5月8日德、日等国科学家宣布,已基本完成了人体第21对染色体的测序工作。

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标志着人类在解读自身“生命之书”的路上迈

出了重要一步。

12月14日美英等国科学家宣布绘出拟南芥基因组的完整图谱,这是人类首次全部破译出一

种植物的基因序列。

2001年

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

谱(完成图)及初步分析结果。

2、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美国塞莱拉公司

以全球合作、数据共享为主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

这一计划的目的

是找出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DNA分子上的位置,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

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科学家认为,通过对每一个基因的测定,人们将能找到新的方法来治

疗和预防多种疾病,关于人类生长、发育、衰老、遗传病变的很多秘密也将随之揭开。

人类基因组计划从一开始就是个国际合作计划,它首先在美国启动,然后很快便得到国际科

学界的重视,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科学家先后加盟,该计划从一开始就宣布了“国

际参与,免费共享”的公益宗旨。

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以来,破译生命密码的进程不断加快。

这一计划原定2005年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并公布相关基本数据。

但在1998年和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先后决定,将完成图谱绘制的时间分别提前至2003年和2001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度一再提

前,一方面得益于参与这个项目的1000多名各国科学家的通力合作和大规模基因测序技术

的不断进步,但与以美国塞莱拉公司为首的一些私营公司的有力挑战也有直接关系。

塞莱拉公司是1998年由来自美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120多位科学家共同组成的一家私营

公司,1999年4月,塞莱拉公司也宣布开展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这家公司毫不讳言其开

展这一工作的商业目的———拥有基因专利。

该公司还声称将用自己的测序方法,在2001年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

之后,塞莱拉公司不断公布自己的成果。

面对塞莱拉公司

的挑战,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加快了工作进度,先后两次宣布将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的时间

提前。

2000年4月,塞莱拉公司先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人类基因组草图,而人类基因组计划直

到6月26日才发布这一消息。

在是否让资源免费共享这个问题上,人类基因组计划与塞莱拉公司一直存在分歧。

去年,在

双方公布了人类“基因框架图”之后,争论进入白热化阶段。

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

首相布莱尔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国际社会和有关组织完全公开人类基因信息,所有人都有权

免费共享这一资源。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日本首相、法国和德国总统以相继发表谈话,表

明了基因资源免费共享的观点。

至此,持公共资源论的一方占据了上风,但“基因争夺战”并没有结束,双方一直在暗中较

量。

这次双方原本达成默契:

2月12日,由双方科学家共同宣布这一消息。

但2月10日,塞莱拉公司的研究人员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抢先发布了这一消息,有关数据通过互联网

免费提供给公众。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家也在2月11日凌晨向媒体发布同一消息,并计

划于2月15日在英国的《自然》杂志上发表长达60页的题为《人类基因组的初步测定和分

析》的学术论文,而《自然》杂志网站于12日提前发布了这篇论文,有关原始数据在互联

网上供公众免费取阅。

据悉,塞莱拉公司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分析结果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大部分内容极为吻合。

?

各国的研究机构及所占份额

六国的科研机构在基因组计划中占的比重

据介绍,6国科学家组成的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主要研究比例是这样的:

美国,WASH&MIT等7家研究中心,国家贡献率为54%。

英国,SANGER一家研究中心,国家贡献率为33%。

日本,RIKEN等两家研究中心,国家贡献率为7%。

法国,GENOSCOPE研究中心,国家贡献率为2.8%。

德国,IMB等3家研究中心,国家贡献率为2.2%。

中国,北京华大研究中心、国家南北方基因研究中心等三家,国家贡献率为1%。

3、人类基因组分析的方法

“克隆法”----人类基因组工程采用

使用人基因的某一片段做为模板,使它进行复制,由于在对复制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四种

脱氧核苷酸进行了标记,因此,可以测出复的子代DNA片段,当然也就测得了亲代的DNA

(即人DNA)。

每段大约10万至30万个碱基对,各段测定完成之后,拼接起来就可绘出基

因草图。

这种方法在早期(克隆和绘制草图)需要集中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在晚期则只

需要进行少量的计算。

“霰弹法”----塞莱拉公司的核心分析方法

对人的基因样本先进行不同方法的“切割”,切割后每段1000、2000、5000、10000个碱基

对不等。

然后对每一段进行进行测序。

测序后再进行定位。

这种方法在早期不需要大量的克

隆,而在后期需要大量的计算定位。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

人类基因组计划、美国塞莱拉遗传信息公司、美国《科学》杂志和英国《自然》杂志联合宣

布,继科学家去年绘制成功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之后,他们又绘制出了更加准确、清晰、

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对人类基因的面貌有了新的发现:

(一)、基因数量少得惊人。

一些研究人员曾经预测人类约有14万个基因,但塞莱拉公司将人类基因总数定在2.6383万到3.9114万个之间,人类基因组计划说人类基因数量在3.3

万个左右。

如果最终确定出的基因数在这个范围内,比如3万个左右,那么,人类只比果蝇多大约1.3万个基因。

塞莱拉公司的科学家测出的序列准确地覆盖了基因组的95%,并已经

确定了所有基因的2/3,平均测序精度为99.96%。

根据科学家分析的初步结果,人类基因总数只有3万到4万个,只相当于低等的果蝇或线虫基因数目的两倍,比原先设想的十万个左右要少得多。

期待已久的人类“生命之书”由想象

中的宏篇巨著一下子变成了事实上的精致短篇,那么,如此薄的一本“生命之书”到底奥妙

何在呢?

它又如何造就出地球上最复杂和高等的人类呢?

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柯林斯:

“可以说我们曾经认为这本书就像一部《战争与和平》,

但是现在我们发现这本书并没有那么复杂。

柯林斯说,人类基因总数少说明人类在使用基因方面很节约,与其他物种相比更为高效。

学家原来认为一个基因只负责合成一种蛋白质,现在看来每个基因平均要负责制造三种蛋白

质。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活质的最重要部分。

人之所以高等复杂,与人体内能分泌种类、数量繁

多的蛋白质有关。

柯林斯说,人类不是靠“自我开发”新基因来获取新功能,而是通过重新编排或扩充已有

的基因来达到“创新”目的。

塞莱拉公司的总裁兼首席科学家文特尔则认为,发现人类基因数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改

变了科学家原有的“一种基因与一种疾病有关”的观念。

今后用于诊断疾病的基因检测将被

蛋白质检测代替,因为蛋白质检测将更精确。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基因组研究项目领导人施特凡?

魏曼就认为,从已经完全解码的人体第

21对和22对染色体来看,许多基因都被早先的研究所忽视,随着对人类基因组信息的深入

研究,人类基因的数量超过4万个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他同时也认为,人体遗传物质的作用

机理比低等生物复杂得多,基因的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

人类基因组计划德国协调员赫尔穆特?

布勒克尔教授认为,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公布的基因数

量是基于超级计算机排序分析的结果,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研究人员如何向计算机输入原始信

息,因此所获得的结果有多种版本是完全正常的。

他说,目前来看,人类基因的数量从2.5

万到4万个都有可能。

但人类基因组包含的基因数量仍只能大致推算出来。

无法得知准确数字的原因主要有:

1、人类真正基因的数量太少,而且分布过于分散。

据估算,人类每100万个DNA基因中,只有12个真正的基因,而果蝇的基因数量是117个,蛔虫的基因数量是197个。

在这上百万个DNA中寻找12个真正的基因,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项艰巨的工作对于目前的计算机

软硬件来说实在是个艰难使命。

2、科学家发现仅有1%到1.5%的人类基因带有制造蛋白质的指令,而原本估计这一比例

为3%到5%,这就更增加了定位这些基因的难度。

而且,基因只占人类DNA(细胞中记

录遗传信息的链条)的很小一部分,基因旁边物质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在生命天书中占有什

么位置?

也许生命天书中除了基因还有别的语言。

3、人类的基因与其他生物的基因相比,“碎片化”程度更高。

在比细菌复杂的有机体中,基

因大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这也就是说,包含遗传信息的基因并不是完整、纯粹地呆

在那里,而是被分割成许多个碎片,被一些没有包含遗传信息的“连结物”连结在了一起。

基因中的有用碎片被称为“exon”,无用碎片被叫做“intron”。

研究发现,很多

不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碎片有10000个碱基大小,这比包含遗传信息的那些碎片要大好

多。

目前,已经发现的人类基因中最大的一个有240万个碱基那么大,它构成了人类肌肉蛋白质

的DNA碎片。

已知的有用基因碎片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有关肌肉蛋白质的,它存在于一种名

叫“titin”的肌肉蛋白质中。

这个基因碎片包含了80780个碱基,它们被分割成了178单元,最大的一个单元包括了17100个碱基。

(二)、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热点”和大片“荒漠”。

人类基因组序列中所谓的“荒漠”就是

包含极少或根本不包含基因的部分,基因组上大约1/4的区域是长长的、没有基因的片段。

基因密度在第17、第19和第22号染色体上最高,在X染色体、第4、第18号和Y染色体

上相对贫瘠。

基因是人类用了近百年时间才逐渐了解了的微观生命单位,而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基因

组研究的32亿个碱基对中,基因比预计的要少得多,也就是说,原来说人有基因的部位,

还是尚未认知的“生命荒漠”。

人类基因组序列所谓的“荒漠“就是包含极少或根本不包含

基因的部分,基因组上大约1/4的区域是长长的、没有基因的片段。

基因密度在第17、第19和第22号染色体上最高,在X染色体、第4、第8号和Y染色体上则相对贫瘠。

在这些

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区域内究竟存在些什么神秘物质?

也许是科学家还需面对的又一课题。

生命天书要比科学家想象得复杂。

(三)、35.3%的基因组包含重复的序列。

这意味着所有这些重复序列,即原来被认为的“垃

圾DNA”应该被进一步研究。

事实上,第19号染色体57%是重复的。

除了重复片段,科

学家还鉴定了210万个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基因序列,这些序列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

它们通常是无害的。

(四)、地球上人与人之间99.99%的基因密码是相同的。

研究发现,来自不同人种的人比来

自同一人种的人在基因上更为相似。

在整个基因组序列中,人与人之间的变异仅为万分之一。

不仅如此,科学家还发现人与低等动物在基因上竟也如此相似。

人类蛋白质有61%与果蝇同源,43%与线虫同源,46%与酵母同源。

人类第17号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几乎都可以在

小鼠的11号染色体上找到。

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人员还发现,在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有3组基因和遗传性疾病高度相关。

研究人员指出,第一号染色体与阿兹海默症相关;第6号染色体与人类智能相关;而

与人类性别有关的X染色体更是带有许多疾病基因,和数十种疾病有联系。

因此,科学家们

断言:

癌症只是一种基因病。

人体中的基因忽然发生突变,就可能让病变细胞以无法控制的

方式增长和分裂。

而对于人的性别,科学家也找到了男人与女人的重要差异。

研究表明,男性染色体减数分裂

的突变率是女性的两倍。

对此专家有不同解释,有人认为,这说明遗传累积下来的基因变种

在男性体内比女性多一倍。

还有人认为,这意味着男性应该对绝大多数基因突变负有责任。

三、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的前景

(一)应用研究

任何新技术研究的目的最终是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目的就是基因治疗。

人类基因组工程负责人、美国科学家弗郎西斯?

柯林斯在法国里昂召开的生物技术展望会上,

描绘了今后30年遗传学发展的未来。

他说,今后30年,人类基因组研究将对人类自身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到2010年,科学家将开发出可检测10多种疾病的遗传检测手段。

在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形成过程中,人体

基因起了很大作用,因此,利用遗传检测,医生们将可以对那些今后有患病危险的人及时采

取措施,如劝告有可能患心脏病的人进行更多的锻炼和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以防疾病发作

等。

一种称为“植入前遗传诊断”的技术将广泛使用,以检查在试管中培育的胚胎植入母体前是

否存在遗传缺陷。

目前,这种技术已用来检查胚胎是否患血友病和肌营养失调等病症,今后

还可用来检查更多的疾病。

但使用这一技术会在社会上引起伦理方面的激烈争论。

如去年美

国科学家用该技术创造了一个婴儿,目的是为其患病的姐姐提供干细胞以拯救其生命;另有

一对苏格兰夫妇,也希望用该技术检查胚胎性别,以便生一个女孩。

这些都在社会上引发了

有关设计婴儿是否道德的激烈争论。

科林斯表示,当科学家可以用基因检测发现胚胎更多特

点时,这种争论会越来越普遍。

今后10年,向患者体内输入转基因病毒来矫正患者基因缺陷的基因治疗,将作为重要的治

疗手段,用以治疗复合性免疫缺乏综合症等疾病。

现在,这方面的实验已经开始。

但在美国

的一次实验中,一名患者因植入病毒引起剧烈的免疫反应而死亡,因此,目前许多人对这一

技术的安全性表示怀疑。

到2020年,医生们将可以用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

根据对遗传因素在糖尿病、

高血压、心脏病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人们将开发出更先进的药物,从根

本上治疗这些疾病。

癌症治疗将产生根本性变革。

由于肿瘤通常是DNA受损后,健康细胞产生缺陷并无限制

分裂导致的,因此,科学家通过解读其遗传机理,将可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普通医疗也将大

为改观。

届时,医生们根据储存的患者遗传数据即可开出处方,而不必像现在这样先进行检

查后,才能确定治疗方案。

对一些特定药物,还可事先确定是否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副作用。

随着对精神分裂症、抑郁和孤独症等疾病生物学基础理解的加深和新药的开发,精神类疾病

的治疗将取得质的飞跃,这方面的进步不仅为治愈这些疾病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将铲除长期

以来精神病患者所承受的污辱与偏见。

2020年,引起争议最大的将是种系(germline)基因治疗。

它可改变一个人的基因构成,并使其将获得的基因传给下一代。

这一技术需要利用一种病毒携带新的DNA进入人体细胞,

对患有杭廷敦氏病等隐性遗传疾病患者的DNA进行矫正,以防将这种病遗传给子女。

今后20年,如果人们能像实施外科手术般地对染色体上的单个碱基对进行操作,以清除病因,

现代医学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

到2030年,以遗传学为基础的健康护理将得到普及。

每个潜在患者都可根据自己的遗传检

测数据,制定相应的预防性医疗计划,以防因自身遗传缺陷可能导致的疾病。

利用基因方面

的广泛知识,人们还将进一步加深对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的了解,从而为改善公众健康状况

开辟广阔的前景。

2030年,如进展顺利,人们将建立起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综合健康护理体系,并根据不同

人的遗传状况,制定出个人化预防性医疗方案。

此时,人们已充分掌握了人体细胞和组织的

有关知识,医学研究将主要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而不再需要培养活组织或实验动物。

人均

寿命将达到90岁,并给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沉重压力。

遗传学发展中的一些消极后果也将

显现出来,反生物技术运动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多公众的支持。

随着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人类将具备操纵物种未来演化的能力,并将最终掌握自身发展的未

来。

(二)世界各国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动态

美国计划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增加基因组方面的内容,并已制作出了一套多媒体基因组教材。

这套教材主要为中学的普通生物学课或生物学入门课编写,也适用于大学生、普通公众和卫

生机构的志愿者。

多媒体光盘的主要内容有:

基因、变异和人类历史,如何对基因组测序,

基因组研究和医学的未来,伦理道德和立法及社会问题案例研究等。

人类基因组计划首席科学家柯林斯对记者说,制作这套教材的目的是加强美国中学的生命科

学教育,确保全美各地的科学教师能拥有较好地获取人类基因组最新信息的渠道。

他说,科

学家已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工作,这一草图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科学家

有责任将这一工具提供给各个年龄的公众,帮助他们理解基因组学将如何改善健康和影响人

类的生活。

这套教材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下属的人类基因组研究所和美国《科学》杂志等7个单位联合制作。

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新闻发言人拉尤?

克兰1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印度政府已经决

定在全国重点科研机构和医学院所大力开展人类基因组和分子医学研究。

克兰介绍说,人类

基因组图谱及其初步分析结果公布后,在印度引起很大震动。

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部已决定

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亿卢比(约2150万美元),开展120个基因和医学项目的研究,其中四分之一的款项已经拨出。

科技部也为此拨出了专款。

印度医学会也于14日正式启动了一项规模庞大的研究计划。

据了解,印度政府正式启动的新研究项目包括:

在全国设立6个生物信息中心,每个中心负责管理和协调6所医学院校的研究工作,研究重点是开发新药品和疫苗,印度医学会将从每

个中心聘请一人担任顾问;在印度医学会和其它三个博士后学院设立分子医学部(系);设

立四个动物转基因研究基地;在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设立分子医学系。

印度没有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项目,许多科学家为此感到惋惜。

印度卫生和家庭福利国

务部长塔库尔认为,印度科学家错过了一次难得的机会,确实令人遗憾。

塔库尔说,印度要

在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突破,至少需要85亿卢比(约1.83亿美元)资金。

印度的基因研究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起步,但受宗教、资金和科研水平的限制,一

直没有什么大的突破。

意大利:

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初步分析结果公布后,意大利政府决定拨款3000亿里拉(约合1.4亿美元),以加强人类基因组后续研究。

据报道,人类基因组后续研究已纳入意大利新的全国科研计划中。

已确定的研究项目包括普

通和罕见疾病基因变异的确认等,重点是利用基因技术开发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和注射剂,

辨认、分析影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关键基因,同时研究基因和转基因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据报道,人类基因组后续研究在意大利新的全国科研计划中属于“生活质量”范围。

该计划

中的其它3个重点科研领域为:

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增长,环境和能源,全球系统中的地中

海文明。

(三)负面影响

当我们展望基因科学带来美好前景的同时,一些科学家也对基因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表

示忧虑。

人越活越长,世界人口会不会太多,地球还能承受得起吗?

最无足轻重的问题可能是,如果

你活了1200岁,有生之年,你将拥有40代子孙。

你的儿孙们你能全认得清、记得住吗?

第40代孙子应该管你叫什么?

百年寿命尚有诸多分分合合,真活上千年,得结几次婚?

这些

问题想想都头疼,难怪对北京市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

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认为:

“活那么

长根本没必要!

在人类还没有能够完全克服种族歧视的时候,会不会又出现基因歧视?

那些被诊断出带有致

病基因的人会不会被老板开除,保险公司会不会拒绝他们的投保。

基因技术最终会不会为种

族歧视找到更科学的“依据”?

纳粹的恐怖还记忆犹新,所谓优等民族利用基因武器进行种

族灭绝的可能想想也让人不寒而栗。

使人生如此透明的基因档案当属绝对隐私。

谁来保管它?

谁有权获知它?

我们能保护住自己

的基因隐私吗?

这项伟大的科学进步会不会因为商业利益而最终沦为一小撮富人的专利。

们用昂贵的价格购买优良的基因克服疾病、设计出优秀的后代,而穷人却只能听天由命?

一些在现在看来完全无害的技术可能同样会为人类带来灾难。

科学家担心有些致病基因,也

许还有我们尚不知道的有益之处。

比如我们已知,体内携带镰状细胞贫血症基因的人对疟疾

就具有抗病能力,而导致膀胱纤维症的基因则可以让人不得霍乱。

基因检测可以很容易地推

定一个胎儿是否含有某种缺陷基因。

如果通过基因图我们得知一个胎儿长大成人后注定要得

胰腺癌,我们是否就有理由剥夺他生下来的权利?

要知道,一些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在生

理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和缺陷,他们难道就都没有生的权利?

小心悬在头上的这把双刃剑。

有远见的人们已经开始呼唤为基因立法。

与科学研究的迅猛发

展相比,我们在心理上、伦理上、法律上、国际关系上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例基因歧视官司上法庭

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近日将美国北圣菲铁路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这家公司停止对雇员进

行基因缺陷检测。

这是美国首例与工作场所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有关的法律纠纷案。

据此间媒体报道,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在向艾奥瓦州苏城的美国地区地方法院提交的诉状中

说,北圣菲铁路公司从部分雇员身上抽取血样,然后进行基因缺陷检测,这种把基因检测结

果作为雇人基础的做法违反了美国残疾人法案,应该立即被禁止。

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说,

北圣菲铁路公司是首批承认对雇员做基因检测的公司之一。

该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在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确保新的科技

成果不被用于违反劳动者的权利”。

有4万多雇员的北圣菲铁路公司说,公司没有强迫雇员进行基因检测,但承认让一些反映得

了“腕隧道综合症”

职业病并要求赔偿的工人做过这类测试。

公司表示将在今后两个月内停止检测,并利用这段

时间来评估目前的局面。

自从科学家宣布绘制出人类基因组草图后,关于工作场所基因隐私的争议日益激烈,不过争

论仍停留在理论阶段。

这一案例的出现意味着这方面的问题已不再是纸上谈兵。

出于担心基因检测将使一些体质差、易于受伤或患病的人不被用人单位雇佣,美国22个州已经通过了禁止在雇人时借助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